互动通郑斌:15年顺“数字”行舟,以期未来解答营销的困惑

“互动通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广告平台,历经15年,跟随互联网发展的节奏,一路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潮起潮落,有所辛苦,有所收获,期间也有很多充满激情的故事。”互动通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互动通)首席执行官郑斌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回顾了互动通15年来一步一步的踏实行走。在经历了互联网这一朝阳产业的泡沫与蜕变后,互动通依然坚持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来颠覆和改变自己,从而拥抱更为广阔的市场,更细致地服务客户。”未来,数字必将大行其道,会有更大更剧烈的挑战等待着我们,但是,我们坚信,数字营销是能够解决营销困惑的关键性钥匙,互动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数字技术的创新与使用。”

15周年风华正茂,关键节点选择更前瞻的路

采访伊始,郑斌强调,”互动通是一个数字广告平台,一直以来我们的定位十分清晰,如今,恰逢互联网程序化交易广告的机遇,hdtDXP–互动通的程序化广告营销平台,会成为互动通又一个阶段的转折点”。

据郑斌介绍,互动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关键点是2000年–互动通公司的起点。”虽然1999年,公司已经有了一些产品,但2000年才正式成立互动通,这一阶段是公司懵懂且不太成熟的阶段。2000-2002年,我们走了一段很辛苦的路,虽然斗志昂扬但结果并不如人意,互联网泡沫、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不足,一度将曾经优秀的产品引到崩溃的边缘,整个公司也濒临倒闭。”虽有挫折和迷茫,但仍无法阻挡互动通前行的步伐。

“第二个关键点在2002年底-2003年初,公司秉持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决定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业务转型。虽然经历了阵痛,但最终我们生存下来,并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个关键点在2006年底,公司获得了新一轮的资本注入。随着红杉资本、WPP资本的加入,公司拥有了更充分的资金,加上成熟的产品模式,获得了更多新的机会。这一阶段,公司规模扩大,人数增多,市场地位显著提高。第四个关键点在2012-2013年,互动通迎来了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的春天。随着程序化购买技术不断成熟,程序化购买概念被市场广泛接受,为我们注射了一支强心针。互动通本来就是做数字技术广告平台的,追求的便是自动化和技术驱动,互动通领先的广告技术在程序化购买时代将会发挥更好的效果。其实,早在2012年互动通就已经开始布局程序化购买,并推出DXPmedia,这比程序化购买的高峰2015年提前了大概2-3年的时间。”

说起互动通布局程序化购买的一系列前瞻性动作,郑斌尤为低调和谦逊,”2011年,程序化购买尚未在国内市场露头,我们就已开始着手研究产品的孵化,2014年底2015年初,我们正式将DXPmedia融入互动通大团队,并且借助互动通资源来推广程序化购买业务。值得一提的是,互动通是国内第一家完成与市场上所有公开广告交易平台流量对接的公司,对接了包括谷歌、淘宝、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并在此期间累积了很多宝贵的行业经验”,这些经验,对互动通在程序化购买市场上的占得先机起到了关键作用。

数字广告大行其道,程序化购买大放异彩

互动通坚持数字广告平台的建设已有15年之久,终于迎来了程序化购买的春天。”互动通技术出身,始终以最先进的技术驱动产品的身份来推动程序化购买在中国的发展,但相比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到投放总量,比美国总体落后三到五年。坦白来说,中国刚进入广告主形成程序化购买意识的萌芽阶段,碍于广告预算有限,程序化购买广告的衡量标准、效果对比等还不够完善”,但毫无疑问,郑斌认为程序化购买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有成千上万个广告位可供选择,如果不通过程序化购买的平台配合做广告精准投放,人工几乎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

“hdtDXP,是互动通自主研发的一款需求端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告主的投放需求,hdtDXP包含了AMP(广告主投放数据管理)。没有数据管理的DXP只是一个简单的投放机器,不会对广告主的程序化购买产生更精准的后续效果;同时,因为有一些品牌广告主仍然倾向于选定媒体,固定价格,但以程序化购买的方式投放广告,所以hdtDXP还包含了非实时竞价(Non-RTB)的程序化购买模式。”因此,hdtDXP极具包容性,同时具备”整合+创新”的优势。面对核心技术层出不穷、商业模式多种多样的市场背景,互动通整合性的广告平台更能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广告营销的核心价值。同时,”互动通在整合过程中一直坚持使用最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15年来一如既往,下一个15年依然如此。

在采访中,郑斌一直强调数字营销和技术驱动是未来广告业发展的大势所趋。hdtDXP,就是互动通面对未来行业竞争的利器。”hdtDXP现在公司内部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技术开发、平台运营、前端营销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互动通已经开始尝试把更多的产品纳入到程序化购买当中去,并帮助搭建广告主的DMP,着手研究基于程序化购买和非程序化购买广告平台的结合”。但是,程序化购买的发展路径也绝非一帆风顺,”目前开放的流量首先来自公开流量交易市场,如谷歌、百度、淘宝等。今年开始,私有流量交易市场兴起,但提供私有流量的媒体本身又有传统的广告售卖,所以会造成一些冲突和限制。互动通作为第三方,与这些媒体没有竞争关系,更有优势来满足媒体端及广告主端需求。程序化购买不是万金油,不能解决所有的广告困惑。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对数字营销的未来更有价值–不断挖掘数据,掌握创新技术,了解广告主真实需求,以内容和数据为王。如何将内容和数据与广告投放结合得更紧密,同时讲好品牌故事,引导营销策略推进,这些对营销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程序化购买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以其来引导广告策略,能够帮助客户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甚至塑造新一代营销观念”。

数字是未来,技术是基因

就发展脉络而言,互联网已经日臻成熟,移动互联网将是下一个红海。面对机遇,互动通从来都是有备而战。”互动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互联网思维。眼下,互动通的思维已经从移动互联网出发,规划未来产品策略。虽然hdtDXP是需求端产品,但媒体端SSP产品仍是互动通优势所在。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产生内容的自媒体,互动通的产品会随之转移到移动开发者视角,开发出一个有效的产品让碎片化自媒体实现整合。上半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尝试性推出了面对移动开发者广告投放平台H2。目前H2仍在完善更新中,将其与好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比如O2O等,可以把线下活动随时随地展现出来。”

互动通内部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数据支持的DSP是在耍流氓。在郑斌看来,大数据技术会是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2015年大数据有革命性的发展,实时数据流的实时计算新技术架构也有所突破,hdtDXP也在顺时而动,不断集成大数据新技术,同时,互动通也和许多第三方数据生产公司合作,使得数据来源更加真实、全面、可信”,在此,郑斌再三强调一定要保护数据的隐私,”信息、数据不能乱用,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行业规范。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捷径可以走,但互动通15年来循规蹈矩,遵守行业道德,这是互动通一直15年来的价值观,未来也不会放弃”。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互动通也早已做好了战略布局。郑斌表示,”首先,在继续做好客户端的基础上,未来转移到移动开发者方向;其次,整合优势媒体资源,面对碎片化的网络时代,整合优质媒体,提供给有所需求的高端品牌客户;再次,也尝试性地考虑海外流量,随着越来越多人走出国门,中国本土移动应用也开始产生海外流量,这是一个新兴的潜在市场。如何更好地挖掘使用海外流量,是我们数字广告平台的未来努力方向之一”。

“以技术来解决营销的问题过于浅见,每一个产品总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互动通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更多的对话合作,更加透彻地理解营销。未来15年的变化无法预见,但hdtDXP与H2可以帮助互动通走得更远。我们时刻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强大的决心,在数字营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采访的最后,郑斌的一番话格外发人深省。我们相信,有梦想有信念有坚持的人,才会行走得更远。

数局 :2014年全球移动广告表现——信息图

广告客户对移动应用的快速增长感到非常兴奋。通过随手随时携带着互联网连接终端,消费者实际上时刻携带着广告展示设备。

根据最大的数字广告交易平台之一AppNexus ,每月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网页展示量正在高速增长。

尽管有持续的互联网连接,在移动设备上接触到消费者还是比看起来难。几个移动相关的定位功能规模成长还是比广告主所希望的慢。不过,我们还是到了这个阶段 – 广告商别无选择,必须将移动媒体整合到他们的媒体组合。

四大预测告诉你“移动端广告”发展动向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移动端广告发展也备受关注。那么移动端广告未来发展究竟如何,四大预测为你做详细解读。

美国民众平均每天移动端使用时间

首先以美国为例,介绍一下美国国内智能手机用户移动端使用情况。据应用分析公司Flurry统计,美国人平均每天的移动端使用时间为2小时57分钟。这个时间已经超过了美国人收看电视的时间。此外,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到2016年会将超20亿。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移动端广告也如雨后初笋般不断涌现。

预测一 移动端广告支出额2018年或超PC端

PC端广告的全盛期已经结束。随着广告块不断普及,广告点击率(CTR)、广告每千人成本(CPM)趋于减少,PC端广告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加,加之手机使用时间也持续上涨,移动端取代PC端成为全新广告媒体的可能性越来也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型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近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到2018为止,移动端的广告费将超越PC端。

预测二 势头虽好 移动端广告仍无法赶超电视广告

移动端广告虽然发展势头凶猛,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占据全球广告市场半壁江山的依旧是电视广告。实力传播集团(ZenithOptimedia)对投资回报率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广告市场中,电视广告所占的份额为39%,到2017年这一份额或许会下降至36.8%。但即便电视广告有所下降,移动端广告依旧无法撼动电视广告的霸主地位,报告显示,即便发展势头迅猛,到2017年移动端所占份额也仅12.9%,与电视端之间有3倍之差。

预测三 移动端广告增速 2015年起或将放缓

从事媒体策略的麦克纳年报(Magna Report)近期做了一项调查,调查中指出,与电视广告收益增速相比,移动端广告收益增速更为显著。但是,今后全球移动端广告收益增速将逐年放缓。

2014年移动端广告增速为89%,2016年的增速或将减半至39%。于此同时,电视广告收益增速或将回暖,从2014年的3.9%上升至2016年的5.3%。到那时,也就是2016年,全球移动端广告收益将达680亿美元,电视端广告收益为2080亿美元,两者之间仍有3倍的差距。

预测四 Google与Facebook 独占移动端广告市场

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调查报告显示,移动端广告收益分配并不均衡,Google和Facebook几乎占据了一半。2015年的预测显示,美国移动端广告整体收益为280亿美元,其中Google占据34.9%,Facebook占据17.1%,两者合计份额已经过半。而Twitter、Yahoo!所占的份额均低于5%。预测称,这种趋势将一直保持下去。

广告拦截全球用户近2亿人——信息图

PageFair和Adobe数据显示,广告拦截软件全球每月活跃用户总数已经接近2亿人。截至2015年6月,美国广告拦截软件每月活跃用户总数4500万人,同比增长近50%。如果移动平台广告拦截软件使用率上升到与桌面平台相当,美国数字媒体公司明年将在数字广告方面损失97亿美元收入。

TalkingData: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指数数据报告

国内知名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今日在“T11全球移动大数据峰会”上发布了《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指数数据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三四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始崛起,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现象。以下是199IT总结的报告要点:

1.移动终端用户日渐饱和,设备规模增速有所放缓,移动智能终端规模12.4亿台。

2.90后以及00后青年的主力地位凸显,是移动互联网主要新生力量。

3.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规模增速最快,达到41.5%。

4.一线城市用户最活跃,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移动端使用习惯仍在培养过程中,一线城市用户平均安装与打开应用款数最多。

5.移动设备的品牌集中度下降,国产品牌持续发力。

6.Apple Watch国内设备保有量突破100万。

7.Wi-Fi仍为移动主流联网形式,4G的普及率快速普及。

8.移动端用户对传统应用的使用时长在降低,对生活类应用的依赖度提升明显。

9.移动端用户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活跃度峰值出现在不同时段。

10.不同人群在全天各时段的移动端活跃度也存在差异。

11.整体应用覆盖率TOP 20榜单,微信与QQ以超过76%的市场占有率高居榜首。

GameAnalytics:移动用户获取的“七宗罪”

手机应用的探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在分别拥有超过1500000个应用的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脱颖而出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为了获得成功,大多数游戏开发商都需要在付费用户的获取中投入一定的市场开销。下面将会列举移动用户获取方案的“七宗罪”以及如何尽量避免以下这些威胁。

1.付费用户获取的第一宗罪:没有软启动(SOFT LAUNCHING)
用户获取都是在有准备的基础上才开始实施的。虽然软启动方案可能与整个游戏的设计有关,但是它在实施用户获取前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哪个游戏开发商希望支付大量的金钱去将用户引导向一款未经打磨的游戏。如果游戏没有经过用户的测试和检验,在它上面的投入所能够获得的回报很有可能会低于预期。

软启动,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背景比较相似的国家上线,并为之在付费、留存以及其他维度上设立一些基准。更重要的是,软启动可以帮助游戏开发商了解用户的喜恶。更多地了解核心用户群体认同的内容有助于提升付费,更高的付费率可以使开发商在想办法获取用户时有更多的选择。

2.移动用户获取的第二宗罪:没有设立成功的标准

显而易见,大多数用户获取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产生收入和提高利润。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微小却又非常有分析价值的元素,其中的每一步都应该被深入分析。

我们对自己的创意做A/B测试(A/B测试是一种新兴的网页优化方法,可以用于增加转化率注册率等网页指标。)吗?那很好。但是测试目的是提升广告点击率或者是转化率吗?进行用户获取活动后,需要去比较两类不同的用户来源。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去关注那些留存率高的用户?还是更倾向于有较好付费表现的用户呢?在获取用户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设立一个目标来起到引导的作用。

3.移动用户获取的第三宗罪:不了解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情况

每个人在做一个用户获取活动时脑海里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保证有利润的前提下可以支出多少费用?”在移动端表现的市场营销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在开展一次活动之前,不事前评估用户能够带来多少收入。

不论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生命周期价值(LTV)或者其他维度来衡量用户的价值,重要的是对值得投资的东西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假设平均每个用户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玩游戏仅花费1美元,那就没有理由投入2美元去获取每个用户。

4.移动用户获取的第四宗罪:单一的网络渠道

在移动领域有许多用于用户获取的广告网络渠道和平台。把所有鸡蛋(安装)都放在一个篮子(网络渠道)里很难把握到获取行动中全部的机会。

首先,多样化能够帮助你把每次安装成本(Cost Per Install)控制得比较低,并且能够比较不同的渠道来源。进一步来讲,如果活动延长了一段时间,需要承担单个网络渠道饱和的风险。饱和意味着随着应用呈现给更多用户,转化率会逐渐降低。

设想如果饱和现象真的发生了,假设应用A有罕见的10%的转化率。相当于应用A的广告每呈现给十个用户就有一个人会下载它。后面这些人继续玩游戏时,没有下载的九个人会再次被推送应用A的广告。他们在第二次会选择下载的可能性会比第一次有所降低,这样总体的转化率就下降了。

为了避免饱和,请把广告推送给不同的网络渠道。虽然同时在多个渠道进行用户获取行动会比较麻烦,但是这样的收获是值得的。

5.移动用户获取的第五宗罪:过高估计自然下载量

不要过分天真地期待用户会自己找到应用并且告诉他的朋友这个应用有多好。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应用以致于这种乐观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如果在免费应用榜中排到前十名会使自然下载量获得显著的提升。然而,对于广大的开销受限的游戏开发商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TRADEMOB有一个关于爆发行动的信息图表,以二月份美国区而言,需要花费100000美元才能让一个游戏应用进入IOS的十大免费应用排行榜。

大多数的次级分类列表无法带来足够的下载量,因此不足以成为用户获取活动的目标。对于游戏开发商而言,找到一些付费渠道有时会比在排行榜上竞争效果更好。

对开发者而言,应用专题可以成为另一个自然下载的来源,但是这些是有各自的难点的。想要在苹果和谷歌商店中获得专题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它们在各自的在线商店中能够被放在极其显眼的位置,但是这些平台一般只会把这样的展示留给那些除了操作系统的新特性或者是加入了新的集成的应用。有一些应用可能因为趣味性和做工精细而被列入某个专题,苹果和谷歌在专题游戏中所获取的既得利益不容小窥。

在线杂志和测评网站有时候能够对下载数量产生影响,但是他们一般每天需要对上百款应用做回顾和描述。除非游戏开发商与某一个渠道的人有交情,否则期待通过这些类型的描述去拉动大部分的下载量是不现实的。

很多人说突发性活动如果做得好的话,效果会非常好。另外就是不要指望应用在列表上的排名位置能够带来显著的下载量提升。

6.移动用户获取的第六宗罪:过分依赖激励性下载

激励性用户仅仅提供排行榜排名所需的价值。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下载安装应用并简单使用仅仅是为了在广告出现时能够获得对应的奖励。他们对于游戏没有多少兴趣,因此他们的ARPU/LTV以及留存都会比非受激励用户要低。每安装费用(CPI)较低,获取到的用户量提高,但是游戏开发商们很少有所突破,因为即使吸引了受到激励的用户,他们的付费率也比较低。

在GOOGLE PLAY商店中,购买激励性的下载在排名算法中所占的权重比评分、评论、参与量数据、卸载率以及其他数据等都要低。这笔买卖的唯一理由是能够给广告商的投资一个积极的反馈。

购买激励性下载只有在发布者应用的受众与目标人群相似的情况下效果比较明显。

7.移动用户获取的第七宗罪:没有对用户进行分类

每一个成功的用户获取活动,在其中都会把握到许多痛点。评估每一个用户的数据非常重要,因为透过这些数据能够了解哪些资源和策略能够有效地应用在获取活动中。

用于分类的数据点简单的来说可以是广告类型(视频VS非激励性吸引),设备类型和地理位置。根据与合作推动用户获取活动的伙伴的不同,可能可以获得更多点状的数据,比如,发布者的类型或者甚至是特定的应用来源。

将用户进行分类并分析他们的付费和留存可以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和资源能够帮助培养有利润的用户。

为了避免用户获取的七宗罪,我们应该:

1、 在测试市场对游戏实行软启动

2、 设立每一步想要达到的目标

3、 了解你的ARPU/LTV以及可以在每一个用户身上投入多少

4、 丰富网络渠道

5、 不要指望通过自然下载来实现明显的拉升

6、 时刻对受激励性用户的质量保持警惕

7、 对用户和获取行动进行分类

Smaato:2015年上半年移动程序化购买全球趋势白皮书解读

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移动优先和移动专享网络流量贡献最大。

北京,2015年9月8日 – Smaato,全球领先的实时移动广告交易平台及移动发行商和应用开发商平台,于今日发布了移动程序化购买全球趋势白皮书。 Smaato分析了2015年上半年通过其平台进行的数千亿次移动广告交易和展示,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使用量一路飙升。虽然移动应用程序仍然占据了广告市场的大部分开支,但在移动互联网上,广告收入在过去的一年里仍取得了一倍的增长。

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应用可能是驱动移动网络使用量飙升的主要源动力。据IAB的最新报告,52%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点击移动应用程序中的链接来阅读移动互联网中他们所感兴趣的文章。

尽管美国仍是对Smaato广告流量和营收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亚太国家今年上半年对比去年获得了飞速的增长。中国同比增长了315%,印度279%,新加坡225%,印尼142%,而马来西亚也提高了126%。

“移动端流量的发展其实是从移动网页开始的;然后移动应用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Smaato的首席执行官Ragnar Kruse说,“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确定移动网页的地位是否会复苏,但事实上出版商和广告商依然不能忽视移动网页的市场份额。移动广告战略 – 无论是广告的尺寸或富媒体的运用 – 必须同时针对移动应用和移动网页这两部分市场”。

Smaato还发现,广告商会针对有关“家庭”和“父母”的内容加倍投入资金。在过去一年中,广告主的预算投放在个人信息类增加了超过300%;而消费排名第二的类别仅增长了87%。品牌和广告商不再认为移动用户仅仅局限于熟悉科技的年轻人。根据一项Common Sense Media的研究表明,72%的8岁以下儿童经常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而且品牌广告正在向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注入大量资金。

报告中也包括了其他的一些观点:

• 能够提供用户年龄和性别信息的移动应用的收入是其他应用的4倍。

• 大尺寸广告愈发普及,特别是在发展中市场。在大尺寸广告(300×250像素及以上)上的支出上涨了250%;这和针对应用程序横幅广告(为320×50)的30%的支出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 兼容富媒体广告的移动应用的收入比其他应用要高83%以上。

• 在移动广告的展示上,Android应用程序占据了32%的市场份额,依然处于领先地位。iOS应用程序排在第二,占有20%的市场;而Windows的应用程序仅有5%的份额。

“随着营销人员使用更多创新和引入入胜的广告内容来传达他们的广告信息,富媒体和更大尺寸的广告正在成为亚太地区新的流行趋势”,Smaato亚太地区总经理Malcolm Wong先生如是说道。

“据尼尔森(Nielsen 2014)报道,平均每个人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会安装27个应用程序,据我们观察到的亚太地区用户对于手机应用程序的需求和使用程度,预计在未来更多的广告预算将会被转移到移动终端上”,黄先生评论道。

IAB:2014年全球移动广告收入调查报告

定义

  • 展示广告:手机上收看的展示广告,包括富媒体和视频广告,包括浏览器和引用内。
  • 搜索广告:在手机搜索引擎上输入特定词汇出现并收看的广告;
  • SMS/MMS:SMS上第三方广告。

全球移动广告收入年增长65%,达到240亿欧元

展示广告在移动广告中的份额继续增长,消息广告面临压力

移动展示广告收入增长超过其他广告类型

北美仍然是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

全球移动广告收入份额变化很小

在移动展示广告方面,北美超过亚太地区

移动搜索广告地区排名没有变化

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和最小的移动广告市场之间的差距没有什么变化

广告格式在全球分布差异很大

北美移动展示广告市场比其他地区增长更快

中东和非洲移动搜索增长和其他地区保持同步

 

GfK:2015 Q2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调查 中国高端手机需求增幅49%

主要调查结果:

  • 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年增幅7%,销售量年增幅5%;
  • 2015年第二季度4G手机出货量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8%,和去年同期比增幅26%,4G手机出货量和去年同期比增幅129%,中国是全球4G手机增长最快的国家;
  • 2015年第二季度大屏幕智能手机出货量份额增长至48%,和前一个季度比增长5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比增长17%,中国是大屏幕智能手机份额最高的地区(63%),紧随其后的是亚太地区(61%);
  • 201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比前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但是和去年同期比增长3%,预计2015年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年降幅1%。

2015年第二季度北美智能手机销量年增幅10%

北美智能手机市场像欧洲一样已经接近饱和,我们看到的是两极化价格获得较高销量,即超过500美元的高端手机和0到250美元的低端手机。2015年第二季度,高端智能手机占智能手机销量的43%,和去年同期的38%比有所提高。北美和中国是唯一高端智能手机销量份额增长的两个地区。

西欧智能手机销量年增幅9%,但是平均售价有所下降

2015年第二季度西欧智能手机销量年增幅9%,但是销售额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低端手机受欢迎,占该季度智能手机销量的50%,和去年同期的37%比有明显增长。该地区4G智能手机普及水平非常高,尤其是挪威4G手机普及率达到90%,丹麦达到89%,瑞典达到88%。

中国2015年第二季度高端智能手机需求年增幅49%

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年降幅10%,上一个季度下降14%。但是,高端手机强劲需求推动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售额达到268亿美元,年增幅17%。高端智能手机目前占市场的17%,和去年同期的10%相比增长明显,同时低端手机也在增长。GfK 预测,2015年中国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年增幅28%,比其他地区增长都强劲。

中东欧冰火两重天

俄罗斯智能手机销量年降幅11%,乌克兰年降幅达到34%,但是第二季度该地区智能手机需求年增幅3%,主要是由于波兰、罗马尼亚的强势增长。GfK预测2015年俄罗斯智能手机销量年降幅14%,乌克兰则下降23%。

拉丁美洲——巴西经济放缓

该地区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巴西宏观经济状况。2015年第二季度销量年增幅只有1%,第一季度增长28%,而2014年第二季度增长率则有72%。GfK预测2015年巴西智能手机需求和销售额将首次出现下降趋势,销量预计年降幅3%,销售额年降幅15%。

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印度市场竞争激烈

在亚太地区新兴国家,201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年增幅22%,主要国家都呈增长之势。特别是印度,年增幅达到40%,在前五位智能手机供应商中三家是本地品牌。今年一些中国品牌已经进入印度市场,使得印度智能手机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竞争更加白热化。竞争导致平均价格下降,而印度80%的智能手机销量都是低端产品。201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均价年下降12%。GfK预测2015年印度智能手机均价将下降11%,4G手机需求将翻两番,占智能手机的6%。

亚太地区发达国家——智能手机销量增长6%

第二季度亚太地区发达国家智能手机销量年增幅6%,主要受到日本(增幅15%)的推动。GfK预测2015年该地区智能手机需求年增幅1%;韩国智能手机需求年降幅6%;日本需求年增幅3%。

App Annie:数据显示Facebook统治iOS全球软件下载榜单

根据分析公司App Annie最新公布的数据调查报告了解到,由社交媒体巨头公司Facebook推出的软件几乎成为了iOS全球软件下载前10榜单的霸主,光它一家就有4个,为Facebook、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 Messenger。而苹果自家的应用仅有2款入榜,为Find My iPhone和iTunes U。App Annie指出,中国是刺激iTunes U强劲表现的一大因素。谷歌也有两款软件进入前10,为视频应用YouTube和导航应用Googles Maps。

剩下的两个位置则被微软和Twitter瓜分。

在游戏类别中,榜首位置仍旧为《糖果粉碎传奇》占有,紧随其后的为《水果忍者》和《愤怒的小鸟》。不过在收入方面,排在的第一的并不是《糖果粉碎传奇》,而是《部落冲突》。

App Annie通过分析软件使用率发现,不论是游戏类还是非游戏类,大部分下载数量多、排名靠前的软件基本都拥有最多的月用户数量。

CNNIC:资本市场青睐外卖O2O 横纵向延伸可衍生增值业务

2015年下半年,继百度外卖获得2.5亿美元融资后,“饿了么”和“生活半径”先后获得6.3亿美元和3亿元融资;而早在2014年9月,“到家美食会”已获得D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外卖O2O成为资本市场宠儿。作为O2O模式典型应用,外卖O2O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未来横纵向延伸产生的衍生业务,都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外卖O2O具有高频低价的特点,未来将达到万亿级消费规模。低价是消费者最容易尝试和接受的模式,高频又以规模效应弥补了低价上的损失。高频低价的消费模式比低频高价更容易打造万亿级的消费市场。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O2O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已突破150亿元,订单规模达到3.7亿单。虽然高频低价消费模式具有迅速拓展市场的先发优势,但并非促成商业模式成熟的充要条件。团购模式也具有高频低价的特点,但是单纯的低价策略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最终“去团购化”向“服务驱动”转型。因此,外卖O2O成就万亿级消费市场的关键是在高频低价的基础上,构建高效的信息处理和餐饮配送服务体系。

利用高效信息和配送服务体系,横向拓展其他外送业务增加收益。外卖O2O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和餐饮配送服务[1]体系。拥有上述两大核心服务能力后,外卖O2O企业可以与商超、便利店、咖啡店、花店合作,将服务能力延伸至零食、生活用品、饮品、礼品等的极速购买和送达服务,通过横向业务拓展增加收益。这与电商企业利用流量、信息和物流体系与便利店合作拓展O2O业务的逻辑一致。倘若外卖O2O企业能够在配送餐饮的同时提供零食、生活用品、饮品、礼品等“捎带”服务,将有助于丰富用户的选择范围,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

效仿打车软件纵向拓展,通过增值服务模式创造更多收益。外卖O2O和打车软件同属于高频低价O2O服务,外卖O2O完全可以效仿从打车软件积累规模用户,到专车服务达到盈利目的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外卖O2O作为服务切入口,推送更多高品质高价值餐饮外送O2O服务,满足用户不同消费层次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拓展盈利渠道和服务模式。比如: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通过高频低价的外卖O2O送餐服务吸引用户构建业务基础,再通过具有高服务价值的高档餐品外送服务,以及厨师上门等增值服务模式纵向延伸和升级服务,构建餐饮外送O2O生态体系和盈利途径。

最严广告法9月1日执行

号称史上最严广告法–新《广告法》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除了对推销商品和服务的过程进行了更细致的规范以外,新广告法里还多次涉及”代言人”一词。更明令禁止未满10岁儿童不可作为广告代言人。作为广告业的一件大事,广告人必定要好好研究《新广告法》,踩到”地雷”了可别跟我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这种傻话!下面我们来研究一番!

一、新《广告法》十大亮点

1、充实和细化广告内容准则。

2、明确虚假广告的定义和典型形态。

3、新增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的规定。

4、严控烟草广告发布。

5、新增关于未成年人广告管理的规定。

6、新增关于互联网广告的规定。

7、强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

8、增加公益广告,扩大广告法调整范围。

9、明确和强化工商机关及有关部门对广告市场监管的职责职权。

10、进一步提高法律责任的震慑力。

二、新增法则


图:广告圈

三、明令禁止

1、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

2、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烟草广告

3、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第十八条 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二)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4、弹窗网页广告须能一键关

第四十四条 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本法的各项规定。

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四、广告人格外需要关注的点

1、新广告法对品牌代言人严苛要求–工商局重点监测违法代言

新广告法中,总共75个法条中共出现代言人12次,现有的广告代言玩法可能有许多不再适用。

新广告法第2条第5款注明,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做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药品、保健品不能再找明星代言

新广告法第16条写明,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做推荐、证明。社科院在分析中表明这些代言人不能以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患者或其他广告代言人的形象进行药品推广,不用说,明星大腕也不行。同样在第18条规定中保健品同样不能找代言人,就算是广告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也是被禁止的。

(2)没用过商品,不能当代言人

新广告法第38条规定: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做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符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做推荐、证明。简单来说,就是没用过产品,就别想当代言人。汉子们咱代言纸巾不行么。

(3)未满十周岁未成年人不能代言

根据新法第38条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也就是说童星直接为产品、服务做推荐的广告,已经不行了。但广告里小孩的形象还是能出现的,如果广告主体以成年人为主,儿童只是背景小演员,还是可行的。

(4)产品出问题代言人同罚

新广告法第56条规定,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带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产品只要伤害到了消费者,代言人、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广告主将一同担责。

广告代言人因虚假违法广告面临最高相当于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没款,还可能被禁止代言长达三年,以及承担连带的民事责任。

(5)竞争广告受限

第13条规定: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2、地产广告不可任性承诺

新修订《广告法》房地产广告宣传规定

【第二十六条】房地产广告,房源信息应当真实,面积应当表明为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

(二)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时间表示项目位置;

(三)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

(四)对规划或者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作误导宣传。

3、互联网广告受限!弹窗广告一键关闭,广告违法,平台提供者也要担责。

弹窗广告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请求,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广告法的各项规定。

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对于违反该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责令改正,对广告主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互联网广告违法,平台提供者也要担责

立法中规定,利用互联网做广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发布违法广告予以制止。比如,腾讯、淘宝等,对其平台上发布的广告应承担相应的监管职责,一旦在其平台上出现违法广告,可能会承担部分过错责任。

4、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

广告法规定,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变相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应当遵守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时长、方式的规定,并应当对广告时长作出明显提示。

五、广告还能怎么做?

文案直呼日子没法过了,据说现在的广告都这样了……

转载自梅花网:http://www.meihua.info/a/64377

工信部:2015年1-7月中国累计流量消费20.2亿GB 同比增长95.3%

今年1-7月,我国流量消费继续出现爆发式增长。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前7月,全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累计达20.2亿GB,同比增长95.3%,其中7月流量消费3.47亿GB,再创历史新高。在运营商收入中,传统语音、短信业务收入持续下滑,流量收入的快速增长充当了拉动运营商收入增长的火车头。

不过,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增长“剪刀差”未见缩小,运营商要实现收入增长并不容易。

数据消费量爆发

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每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为330.9MB。“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数字还在比较低的水平,流量消费量的增长后续还有更大空间。”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运营商2015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的数据流量消费量同比增长154%。这个数字要远高于全球流量消费量平均增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数据流量也出现快速增长,其中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77%,中国联通手机用户数据流量同比增长47.4%。

三大运营商累计拥有12.95亿用户,其中3G、4G用户总数6.95亿,仅占比53.7%,4G用户总数2.5亿,占比不到20%。由于4G用户将构成未来一段时间的流量消费主体,运营商正在加速2G、3G用户向4G转移,据工信部数据,3G用户7月净减437万户,而4G用户7月净增2505万户。

由于4G网络可以承载相对于3G网络更多的数据流量,单位流量成本得以迅速降低,在资费变化不大前提下,3G向4G过渡时期,运营商推出的套餐即大幅提高了套餐流量。3G时代,百元套餐仅包含百兆流量,而进入4G以后,百元套餐已包含1GB以上的流量,提升十倍以上。目前运营商套餐折算后,每1GB流量用户支付约50元。

付亮表示,运营商接下来还有可能推出50元包2GB流量套餐。但他也认为,促进流量消费,除降低资费,“从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来讲,还要注意培养用户流量使用习惯。”

运营商增收困难

今年上半年,运营商流量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不过其总体收入和利润增长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据运营商公布的2015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仅中国移动一家实现营收增长。去年同期,中国移动营收3247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3407亿元,同比增长4.9%,不过中国移动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营收均同比小幅下降。

取得上述业绩的前提是,运营商今年上半年大幅缩减了营销费用成本。其中中国移动的营销费用从447亿元减至333亿元,压降25.5%,中国联通营销费用压降幅度最大,高达38.6%。

实际上,电信业增长几年前已进入饱和期,增长缓慢。电信业务总量与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剪刀差”日益显著。

据工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2548.1亿元,同比增长23.8%,电信业务收入完成6688.3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仅同比增长2.0%。

在运营商收入占比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语音、短信业务,已进入下滑通道。流量业务虽增长强劲,但目前没有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而流量业务的“剪刀差”也较为显著。上半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从1658亿元下降至1387亿元,净减少271亿元,其流量消费量虽强劲增长154%,但收入仅从1219增至1515亿元,增加的流量收入大体弥补了语音业务下降部分。

当然,去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也影响到运营商财报业绩。

“运营商实际上还在增长的只有固网宽带和移动流量收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移动语音已开始下滑。从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电信业务总量和收入‘剪刀差’还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也就是说‘增量不增收’。运营商可能要跳出电信行业之外,寻找新增长点。”付亮说。

Fiksu:2015年7月Android平台忠实用户获取成本升至2.98美元 同比增长51%

安卓和苹果生态的移动应用软件规模快速增长,开发商和个人开发者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推广自家产品,市场竞争导致移动APP装机广告费暴涨,机构数据显示安卓软件装机广告费同比上涨了一倍多。

所谓的APP装机广告,就是移动应用开发商购买的以用户点击、下载、安装软件为目的的广告产品。

近日,美国波士顿的移动营销公司Fiksu发布了一份有关移动软件装机广告的市场报告。报告显示,获得一个忠实用户的装机广告成本(这名新用户在下载安装之后必须至少运行软件三次)在七月份上涨到了2.98美元,比六月份环比下滑了7%,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1%。

这个数据表明,手机软件开发商获取新用户的代价越来越高。随着苹果和谷歌(微博)软件商店的规模达到百万款,开发者必须千方百计吸引用户的眼球。

苹果iOS平台和安卓平台的装机广告费差异明显。苹果平台七月份的单次用户安装的价格为1.43美元(单次安装广告费和忠实用户获取成本属于两个指标),比六月份上涨了四分之一,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6%,涨幅并不大。

但是在安卓平台上,单次安装的价格上涨到了2.73美元,同比大幅上涨了115%,比六月份上涨了29%。

上述公司也指出,移动应用软件的单次安装广告价格在环比上涨,但是忠实用户获取成本在环比下降,这表明移动软件广告主,提高了广告传播效率,触及到软件的目标用户群,新安装软件的用户中,忠实用户越来越多。

九月份,苹果将发布新手机和新版iOS操作系统,上述机构预测,移动应用的装机广告费还会上涨。

在移动软件数量上,安卓最初落后于苹果平台。今年初,谷歌官方的Play软件商店宣布,软件数量达到121万款,第一次超过了苹果iOS。

海量的应用软件推动了安卓和iOS今天的双寡头垄断地位。由于第三方开发者缺乏开发积极性,微软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濒临消失。

iiMedia Research:201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监测报告

报告显示,2015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达到9890万台。

 小米、华为、苹果销量位列前三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方面,小米、华为、苹果位列前三,销量占比分别为16.6%、15.9%和11.2%。其中,本季度Vivo、OPPO和魅族等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增速明显。

长期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形成的较为稳固的“中华酷联”格局已经被打破,整体市场波动较大,实力较弱的大批手机厂商已经在强大压力下退出手机市场。随着奇虎等厂商的大举进驻,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仍存在较大变数。

(2015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各品牌销量占比)

在操作系统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各操作系统销量占比方面,Android与iOS占比分别为85.2%,11.2%。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突破6亿大关

在用户规模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突破6亿,达到6.01亿,环比增长1.52%。

(2015Q2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

 智能手机线上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线上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22.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小米、华为荣耀以及魅族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线上优秀表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智能厂商开始联合电商平台开启首发加预售模式,中国智能手机线上销量占比不断扩大。

(2015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线上销量占比)

重营销轻售后,导致用户满意度不高

在用户满意度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针对智能手机品牌的用户满意度方面,苹果、华为、小米以及Vivo用户满意度有一定程度提升。三星手机用户满意度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部分手机厂商只注重营销,对于产品质量与售后等重视度不足,导致用户满意度不高。

报告全文:

Fiksu:2015年7月Android平台忠实用户获取成本升至2.98美元 同比增长51%

安卓和苹果生态的移动应用软件规模快速增长,开发商和个人开发者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推广自家产品,市场竞争导致移动APP装机广告费暴涨,机构数据显示安卓软件装机广告费同比上涨了一倍多。

所谓的APP装机广告,就是移动应用开发商购买的以用户点击、下载、安装软件为目的的广告产品。

近日,美国波士顿的移动营销公司Fiksu发布了一份有关移动软件装机广告的市场报告。报告显示,获得一个忠实用户的装机广告成本(这名新用户在下载安装之后必须至少运行软件三次)在七月份上涨到了2.98美元,比六月份环比下滑了7%,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1%。

这个数据表明,手机软件开发商获取新用户的代价越来越高。随着苹果和谷歌(微博)软件商店的规模达到百万款,开发者必须千方百计吸引用户的眼球。

苹果iOS平台和安卓平台的装机广告费差异明显。苹果平台七月份的单次用户安装的价格为1.43美元(单次安装广告费和忠实用户获取成本属于两个指标),比六月份上涨了四分之一,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6%,涨幅并不大。

但是在安卓平台上,单次安装的价格上涨到了2.73美元,同比大幅上涨了115%,比六月份上涨了29%。

上述公司也指出,移动应用软件的单次安装广告价格在环比上涨,但是忠实用户获取成本在环比下降,这表明移动软件广告主,提高了广告传播效率,触及到软件的目标用户群,新安装软件的用户中,忠实用户越来越多。

九月份,苹果将发布新手机和新版iOS操作系统,上述机构预测,移动应用的装机广告费还会上涨。

在移动软件数量上,安卓最初落后于苹果平台。今年初,谷歌官方的Play软件商店宣布,软件数量达到121万款,第一次超过了苹果iOS。

海量的应用软件推动了安卓和iOS今天的双寡头垄断地位。由于第三方开发者缺乏开发积极性,微软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濒临消失。

IDC:预计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这一数据比2015年预计的5000亿增长了124%。

电商报发现,IDC的这一预测与英国著名咨询公司Hyperion近日发布的报告结果一致,后者同样认为在未来五年内移动支付将成为人们为商品或服务买单的首选。

其中,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被认为市场前景广阔。

IDC亚洲/太平洋市场调研副总监Shiv Putcha认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智能手机支付明显比传统银行和信用卡支付更受青睐,并且近期还有一些国家出台政策支持鼓励移动支付,这无疑更是一大助力。

虽然成熟的亚洲经济体势必将保留传统的信用卡支付,但移动支付作为经济增长的重大辅助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移动支付在当今亚洲市场也是GDP的主要拉动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金融贸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