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2015年Q1中国网络经济规模达2421.6亿 移动端渗透率首超30%

2015Q1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2421.6亿元,较上季度环比下降5.2%,主要是受到一季度淡季影响,营收规模有所收窄。

2015Q1PC网络经济规模1622.4亿元

2015Q1PC网络经济规模为1622.4亿元,较上季度环比下降9.5%,移动网络经济规模为799.1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增长4.9%。移动端渗透率季度首次突破30%,达到33.0%。

2015Q1中国移动网络经济渗透率33.0%

2015Q1中国移动网络经济规模为799.1亿元,移动营收渗透率为33.0%。从细分领域来看,移动购物的移动渗透率最高为33.9%,移动支付的移动渗透率为33.1%,然后是移动游戏和移动广告,移动占比分别为31.0%和26.9%,本季度各细分领域的移动渗透率均有大幅提升。

2015Q1PC电商和移动购物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PC网络经济和移动网络经济细分市场来看,PC电商在PC网络经济营收份额最大,占比55.2%,PC广告和PC游戏营收占比分别为17.1%和13.6%。移动网络经济细分市场份额中,移动购物占比为57.6%,移动广告和移动游戏分别为12.7%和12.5%。PC电商和移动购物均是PC和移动网络经济最大细分市场,其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

阿里巴巴为中国市值最高互联网公司

2015年3月31日,中国主要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Top5为:阿里巴巴(2070.4亿美元)、腾讯(1779.6亿美元)、百度(732.0亿美元)、京东(401.3亿美元)、唯品会(168.6亿美元)。相较2014年12月31日市值,唯品会本季度首次跻身Top5,同时,苏宁云商和乐视网市值增长较快,分别为157.1亿美元和128.4亿美元,位列第六和第八位,其他企业排名变化幅度不大。

 

艾瑞咨询:2015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61.6亿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61.6亿元,同比增速111.8%,各领域经过2014年的快速发展变动,商业化步伐进一步加速,同时迎来一些生机勃勃的新领域。

2015Q1移动互联网同比高速增长,充满生机

2015Q1整体上移动互联网市场同比保持超过100%的高速增长,环比增速略降,主要是受到季节因素影响,移动购物、移动广告等细分领域环比增长缓慢的影响。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以及游戏、广告在移动端不断衍生的创新应用将推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移动互联网整体结构趋近稳定,各细分领域加速商业化进程

移动购物市场经历2014Q4双十一电商大促之后,加上春节网络购物淡季影响,2015Q1中国移动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环比略降,然而同比仍保持168.3%的高速增长,整体市场份额占比超过60%,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绝对支柱。移动游戏市场中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的端游市场新推出的游戏大作火爆,加上畅游、完美动力手游市场的迅速发展,造成移动游戏市场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提升至13.1%。移动广告市场进入成熟化发展阶段,市场占比为13.4%。移动增值市场占比13.1%,市场进一步被压缩。

艾瑞观点

2015年已经过去几个月的时间,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预计2015年移动互联网将全面渗透进用户生活,新的热点领域将不断出现。

微信朋友圈广告大幅提升微信商业化进程

2015年1月,微信携手宝马、VIVO、可口可乐在朋友圈投放了三条广告,引发全民刷广告的风潮。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开放,对于微信来说是商业化进程的一个快速飞跃,大大提升整体变现的进程。由微信公众平台的联盟广告和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广告系统,能够同时服务于品牌广告主和效果广告主,充分挖掘微信不同模块的媒体价值。同时对于行业的同类媒体甚至其他类别的媒体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和借鉴,进一步带动其他移动媒体的商业化进程。

  Apple watch上市,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迅速

2015年3月, 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Apple watch,苹果、三星、LG、摩托罗拉这些知名厂商也先后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产品,这不仅对处理器、电池等下游产业链是一种刺激,而且对以往研制软件、App、游戏的厂商等上游产业也多了一条新的产品道路,Apple Watch的出现改变了现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竞争格局,未来有可能会引起整个智能硬件市场规模的大幅度增加。

互动通荣获金成奖2015年度最佳内容营销公司奖

5月27日,由成功营销主办的2015内容营销盛典暨金成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在颁奖典礼上,金成奖各类奖项一一揭晓,互动通控股集团凭借在内容营销上的不懈创新与努力开拓,荣获2015年度最佳内容营销公司奖!

自1999年创立以来,互动通紧跟时代潮流,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创意、新营销。近年来,互动通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内容营销案例,以新颖丰富的内容和优质的营销效果,饱满地呈现品牌形象,获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肯定。

案例“福特嘉年华——全城竞速,创造你的加速度”,将福特新品动力强、加速快的特点融入PC与手机双屏互动竞速游戏中,让目标受众在游戏中切身体验新品特性,极大加深品牌印象,达成了卓越的营销效果;案例“Lancaster:就爱迎向阳光”,结合API天气定向技术,将消费者最关心的天气紫外线指数设置在广告内容中,手机扫描二维码,即显示当地天气和紫外线指数,自然地引导消费者关注并购买Lancaster防晒系列产品……这些案例将前沿的技术和奇妙的创意整合为优质的内容营销,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015内容营销盛典暨金成奖颁奖典礼以“从跨界到跨越:正在消失的内容营销边界”为主题,金成奖旨在表彰业内优秀的内容营销案例、公司、平台、产品,激励更多的广告主和营销实践者进行创新和开拓。

秒针系统:2015年移动视频的价值和整合应用白皮书

在规频媒体无处丌在的今日,受众注意力被多屏分散,触媒时间发生了碎片化。在2013年发布的《大规屏大融合,跨屏整合策略提升ROI》白皮书中,已经明确证明规频媒体的整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戒者节省成本。在多屏到达率优化工具MixReach? 的帮劣下,广告主已经实现了电规、PC规频、户外LCD等组合的多屏优化。

MMA《指尖上的中国》-移动营销专家训练营第五场培训5月29日在沪顺利举办

5月29日下午,MMA中国《指尖上的中国》系列移动营销培训第五场在上海顺利举办。此次是2015年的第一场培训,大家的参与热情非常高,50人的场地容纳了近百人!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艾瑞,InMobi,力美的讲师们,现场对移动广告现状与趋势洞察,移动原生广告的程序化购买及移动DSP大数据精准营销与大家进行了深度分享及互动。反响热烈,活动现场满员,得到各家会员的一致认可。目前,MMA移动营销培训讲师团仍在面向会员单位公开招募,有意加入的小伙伴们请将个人信息发送至:Lily Sun lily.sun@inmobi.com 进行报名!

另外,大家期待已久的,由MMA中国主办的第四届 “The Smarties TM China中国无线营销大奖”2015年度的报名开始啦!

案例提交方式:申报材料邮件发送至:china.events@mmaglobal.com 申报材料下载

如对报奖规则有疑问请电话咨询Lily Zhao:13818839717

本次案例征集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6月30日,报名从速哦~ 获奖作品颁奖礼将在今年8月14日与“MMA中国2015无线营销论坛”同天举办。有关8月14日将在上海举办的论坛注册信息及细节,将在近期公布!

MMA中国移动营销联盟(MMA中国)致力于培育中国的移动营销生态系统,旨在邀请行业知名营销公司和专家在活动现场与大家交流最新移动营销知识和案例。我们会在今后的活动中再接再厉,为会员们创造更多的学习与分享的机会。

如有任何与MMA相关的合作意向请联系:

Amanda Guan

amanda.guan@mmaglobal.com

13918135478

MMA中国2015无线营销大奖开放报名

MMA中国2015无线营销大奖开放报名The Smarties China Awards 2015 is open to enter!‏报名开始啦!~ 大家好!$7$7大家期待已久的,由MMA中国主办的第四届 “The Smarties TM China中国无线营销大奖”2015年度的报名开始啦!案例提交方式:申报材料邮件发送至 china.events@mmaglobal.com 案例申报材料下载(包括参赛指导手册、参赛费确认表及所有类别的案例申报表)请仔细阅读。如对报奖规则有疑问请电话咨询L

艾瑞咨询:2015年Q1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20015.6亿元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0015.6亿元,环比上涨11.7%,同比上涨139.2%,2015Q1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继续实现高速增长。

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稳速提升

对比2014Q1,2015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迅猛增势渐趋平缓,增长一方面来自红包等支付场景的季节性爆发带来的用户量和使用黏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端各类App搭建支付场景的增多和用户App端整体支付行为的增长。回顾2014Q1,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开始越来越看重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重磅推出如打车、发红包等场景应用,个人用户端移动互联网支付习惯开始逐步养成,并有支付习惯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的苗头。而2015Q1,移动支付已经形成用户黏性,并且在某些线下场景和发红包等场景的带动下已经显现出用户长尾化趋势,较2014Q1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支付宝、财付通凭借春节红包拓展长尾用户

2015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两家企业占据了90.7%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份额为77.2%,财付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3.5%。在移动支付时代,同时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本季度支付宝、财付通继续凭借微信支付的发红包等场景积累长尾用户,在用户数量和黏性方面得到了增长。

2015Q1第三方移动支付其他参与者都也通过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进步。伴随移动互联众应用的崛起,联动优势、连连支付等侧重in-App支付的企业发展较快;翼支付、平安付等在依托母公司特点发展也较为迅速;2015Q1第三方移动支付继续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格局仍旧充满变数。

2015Q2重点关注

2015Q2,中国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季度增长点预计将围绕移动消费进一步展开,季度重点关注的支付模式为in-App模式,另外支付公司对于O2O领域的争夺和线下支付场景的拓展也将是下一步看点。

关注一:第二季度由于沉寂了一个季度的电商交易规模的复苏,移动电商等移动消费领域的交易规模增长潜力较大。

关注二:商户移动端App用户量的积累和自身发展的逐步成熟,各类手机App将通过垂直化电商的方式变现的步伐将逐步加快。这种条件为其商业模式的拓展也为in-App型移动支付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将间接带动in-App类支付模式企业交易规模的增长。

关注三:线下支付场景或O2O支付场景的持续拓展是另一看点,拉卡拉等深耕线下的移动支付企业,对于线下这片移动支付蓝海发力的表现,关乎未来移动支付新格局的变化,值得关注。

 

Digi-Capital:预计201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将达8500亿美元

智能手机销量的增长速度正在逐步放缓,到 2018 年,年增长速度将不到 10%,而在过去的十年里,移动网络的增速仅为 5%。所以,随着苹果的持续发展,小米公司的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也会处于高速增长的轨道。

现在,Digi-Capital 发布报告预测称,到 2018 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总收入将达到 8500 亿美元,较去年的 3000 亿美元增长近两倍。这个由苹果催生的市场在未来 3 年创造的收入甚至会超过苹果今天的 庞大市值 。

尽管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已然十分庞大并在增长,但它仍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移动商务依旧是这种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正因为如此,过去 12 个月,风投在移动行业投资的 410 亿美元资金中,有超过一半投到了与移动商务有关的领域。随着应用开发者调整他们的商业模式以抓住更多的新机遇,移动广告预计将在 2018 年超过应用内购买,成为第二大移动互联网收入来源,比现在的排名增长一位。

企业级移动市场的增长也在继续,但增速没有消费级市场那么快。苹果手表有助于可穿戴设备市场获得更高的渗透率和收入。

移动购买狂潮

毫无疑问,移动商务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占据了主导地位,去年的移动商务销售额超过了 2000 亿美元。

亚洲移动商务规模已在 2014 年超过了美洲。到 2018 年,消费者在移动设备上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将超过 6000 亿美元,而亚洲用户将贡献其中的近一半。尽管美国用户的个人支出更高,但亚洲更多的人口和中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亚洲移动购物规模超过了美国。

随着阿里巴巴和 Flipkart 等电商公司的崛起,移动商务已不再只是一个由亚马逊、eBay 等科技巨头主导的领域。现有线下零售商也显示出了移动商务的价值。大连万达集团与腾讯、百度联合创建的合资公司万达电商虽然 成立时间只有短短的 4 个月 ,而且还未卖出一件商品,但其估值已超过 30 亿美元。

移动广告支出飙升

去年,移动广告的收入相比应用内购买和付费应用的收入还逊色不少,但 Facebook 和其他公司已开始改变这种平衡,让广告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到 2018 年,移动广告支出将超过 850 亿美元,将以比移动商务更快的增速,超越应用内购买和付费应用收入。与亚洲主导移动商务市场不同的是,移动广告市场依旧由美国主导,原因就在于美国广告主的支出更高。到 2018 年,美国的移动广告支出要高于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总和。随着移动广告日趋本土化, 移动使用量与移动广告支出份额之间的差距 将快速缩小。

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

到 2018 年,消费类应用的收入将从 2014 年的 300 亿美元增至 750 亿美元。2014 年,游戏在全球应用总收入中的占比达到 75%左右。实际上,如果计入中国各类安卓应用商店的收入,安卓应用的收入已在去年首次超越了 iOS 应用。

得益于游戏外的多个应用领域的更高增速,非游戏类应用的收入占比在 2018 年也许会增长近 50%。此外,应用即服务(App-as-a-Service)的订阅模式也将帮助应用内购买模式进一步主导免费应用市场。

虽然移动互联网只是在 8 年前才问世的,但相比有着 20 年历史的 Web,前者却对整个市场带来了更快、更深远的影响。尽管收入分布图相对成熟,不过由于快速增长和格局调整,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颠覆传统营销逻辑 点媒DSP+震撼发布

5月13日,AMMS亚太移动营销峰会在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园盛大开幕,本次峰会以”无移动,不营销”为主题,点媒副总裁谷岩、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零点咨询董事长袁岳、京东集团副总裁颜伟鹏等营销大咖受邀出席大会,探讨如何将移动互联网营销植入到更多的行业,以帮助更多优化市场战略,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点媒副总裁谷岩发表了 “释放DSP+的核心价值”主题演讲,全面阐述了移动营销大环境下,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营销效果,实现移动营销全面升级。

据艾瑞报告显示,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从2012年开始,连续保持120%以上的增长率,并将”在未来三年到达爆发期”。虽然获得了行业的一致看好,但程序化购买在品牌广告的投放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品牌传播环境芜杂,投放环境往往与品牌形象契合度不高,优质明星媒体资源稀缺,如何保证优质传播环境?大数据之上,如何实现目标用户群的精准触达?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有效提升ROI?

为破解程序化购买三大困局,谷岩以”释放DSP+的核心价值”为主题,向现场观众讲解点媒DSP+是如何逐一破解三大困局,点媒DSP+是点媒DSP平台的升级版本,以颠覆者的姿态,全面升级移动DSP产品模式,变”产品为核心”为”客户为核心”的价值观,打破了产品功能局限,为移动营销程序化购买的全面爆发提供有力支持。

RTB+PPB 双线并行 打造莫比乌斯环

据谷岩介绍,点媒DSP+有别于传统DSP平台,采用RTB(RealTime Bidding)实时竞价+PPB(Programmatic Premium Buying)程序化优选购买双线并行的策略实行媒体购买。RTB保障品牌传播的广度,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目标受众;PPB保障品牌传播的质量,保障品牌投放的优质环境和投放媒体与品牌的契合度。RTB+PPB双线并行能保障品牌传播数量和传播质量的有效平衡,。如同莫比乌斯环将对立的精准与全面拓展至同一平面,实现广告主营销需求。

汽车、母婴等垂直媒体一直是广告主钟爱的广告投放渠道,可往往也会出现负面新闻与广告同框出现的尴尬局面;而对于明星媒体,即便用户量过亿,暴走漫画也肯定不适用于宝马汽车,却成为美特斯邦威的最爱,可见媒体调性对品牌形象有着很大影响。

“出现上述情况,做’减法’才能够保证优质传播环境。”谷岩介绍,点媒DSP+为品牌广告主设立了黑白名单机制,在广告投放时优先投放白名单媒体,剔除黑名单媒体。同时监测内容关键词,保证负面新闻页面不会出现该品牌广告,为广告主提供纯净的媒体传播环境。

四梯度受众管理hold住目标受众

对于广告主而言,无论DSP包装的如何奢华强大,最重要的是这个DSP平台能否满足其真实的需要。而目标受众的梯度管理是广告主最为关注的内容,为此,点媒DSP+以四种受众管理策略,对”症”下药:通过大数据挖掘找精准触达,实现核心受众优选;挖掘潜在受众,通过对核心受众的相似模型挖掘找到关联受众;延长受众数据沉淀周期,可选择找回6个月/12个月之前的用户兴趣标签,进行广告投放,唤醒沉睡受众兴趣;针对广告主前期投放受众的二次、三次曝光,并提供多渠道数据导入接口,实现访客找回,从而强化品牌形象。

五种智能竞价算法 有效提升ROI

不同广告主在各个阶段的差异化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造就了风格迥异的投放性格,或激进或保守,或土豪或高大上,面对如此”任性”的广告主们,仅凭一种投放策略是无法满足多元需求的。点媒借助多年服务广告主经验,将广告主需求划分为五大类,以固定算法、追潮算法、溯潮算法、多普勒算法、遗传算法应用于不同投放策略,以满足多元需求,提升ROI。

点媒DSP+平台的建构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从平台的搭建,技术的研发、功能的设置,视觉的优化,甚至界面的色调风格等均从广告主的角度出发,力求为广告主呈现一个既灵活简易又能带来高效传播价值的服务平台,坚持为广告主提供与众不同的一站式移动营销服务的理念。

“传统DSP更多是提供服务,而点媒DSP+则为广告主提供基于市场营销目标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客户价值。”谷岩介绍,未来点媒将继续秉承服务+技术+流量+数据的四大利好原则,为广告主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让移动营销更加智能和科学化。

大数据时代移动营销的十大趋势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在数字生活空间,用户每天上网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应用正在显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正在深刻改变整个广告市场营销的生态,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必将主导未来的营销格局。在大数据时代,移动营销正在呈现出以下十大趋势。

一、智能终端成为数字营销的主战场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网络的访问量急剧增长,用户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80.9%)。据调研公司eMarketer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1460 亿美元,而移动广告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02亿美元,占数字广告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4,以阿里巴巴和百度为代表的中国公司的移动广告市场份额占到11.3%。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发展迅猛,增长近6倍至64亿美元,超越英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未来的中国广告市场移动端支出将在所有数字广告版块起主导作用。智能终端将成为数字营销的主战场,广告主需要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合理分配营销预算,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布局移动营销领域。

二、大数据的应用让移动营销更精准

依托大数据为驱动力将使得移动营销更加精准、投资回报率更高。大数据移动营销不仅仅是量上的,更多是数据背后对用户的感知。移动营销公司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受众的个人特征、媒介接触、消费行为甚至是生活方式等,帮助广告主找出目标受众,然后对广告信息、媒体和用户进行精准匹配,从而达到提升营销效果的目的。大数据的应用让移动营销更精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准定制产品,通过对移动用户大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用户需求,进而定制个性化产品;二是精准信息推送,避免向用户发送不相干的信息造成用户反感;三是精准推荐服务,通过对用户现有的浏览和搜索行为数据的分析,预测其当下及后续的需求,由此开展更精准和更实时的营销推广。

三、移动电商改变整个市场营销生态

如果说电子商务对实体店生存构成巨大挑战,那么移动电子商务则正在改变整个市场营销的生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上网流量资费的降低,大量移动电商平台的创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购物选择。移动电商购物良好的消费体验,例如比实体店更低的价格,丰富的产品选择,简便的购物流程,安全的支付系统,快捷的物流配送等,都为移动电商市场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2014年11月11日,在天猫的571亿元成交额中,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占到总成交额的42.6%,为上一年度“双11”移动端交易额的4.5倍。这不仅令阿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也预示着移动电商时代的深刻变化已经来临。

四、新型城镇和农村成移动新蓝海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移动终端网络的不断普及,三四线城市、新兴城镇和农村市场成为移动电商的新蓝海。事实上,阿里,京东、1号店、苏宁云商等电商近年来已经大跨步进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2%,规模达1.78亿。农村网购市场蕴含巨大的开发潜力。另据阿里研究院对农村网购市场规模的预测,2014年,中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6年时市场总量突破4600亿元。农村居民对网购接受率达84.41%,人均年网购消费额在500-2000元人民币左右,主要集中在日用品、服装、家电等品类。随着新型城镇和农村智能手机及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移动电商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五、App营销是移动营销主要形式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流量主要由各种App产生,App产生的流量占70%以上,App的数量在IOS和Android都在百万个以上,无疑,App成为移动营销的主要形式。庞大的App数量和广告形成两个巨大长尾市场,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景,看到合适的广告信息。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移动App广告占比逐年加大,2013年占比22.4%,2014年移动App广告占比将达28.6%,2016年预计达30.8%,仅次于移动搜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App分为两种,一是线下安装,二是主动下载。无论是线下安装还是用户主动下载的App,都需要增强用户体验,提供奖励优惠,激励用户参与,建立情景消费联想。

六、本地化移动营销市场空间广阔

本地化移动营销是人、位置、移动媒体三者的结合。由于广告主及数字广告代理商不断寻求一种既具有高度本地化有高度相关性的传递商品信息的方式,本地化移动营销得以快速发展。本地化移动营销的核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一是增强现实,二是移动支付,三是游戏化。比方说百度地图和麦当劳联合推出的樱花甜筒跑酷活动。打开百度地图,或是使用“附近”、“搜索”功能,会看到一个漂浮在地图上的甜筒标识。这是百度地图结合LBS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送技术,对麦当劳甜品站周边三公里的用户进行匹配,挑选部分用户推送了“樱花甜筒跑酷0元抢”的优惠信息。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跑到麦当劳甜品站,就可以免费领取樱花甜筒。这种两家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推广的活动,很快引起了“樱花风暴”,实现了共赢。

七、移动营销打造O2O营销新模式

移动O2O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服务的交易。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将线上和线下有效整合,将线上的推广活动转化为实际的销售。例如,星巴克曾推出一款“早安闹钟”App与目标消费者深度沟通,用户下载星巴克“早安闹钟”App后,设定起床闹铃,闹铃响起后的1小时内,走进任意一家星巴克门店,可享受早餐新品半价的优惠。又比如,杜蕾斯和iPhone推出的“宝贝计划”。这是一款养小孩App,两部手机相互摩擦后就可以进入模拟养小孩的程序,如果消费者想终止该游戏,就必须买一包杜蕾斯并扫描其上的二维码。星巴克和杜蕾斯的O2O移动营销新模式,不仅调动了移动用户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销量。

八、RTB成移动广告投放主导模式

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与大量购买投放频次不同,实时竞价规避了无效的受众到达,针对有意义的用户进行购买。据调研公司eMarketer预测,在美国,程序化广告投放将继续作为相关的显示广告投放中的最大份额, 而RTB广告投放将占程序化投放的最大份额。2014年,美国RTB占到显示广告投放的34%,同时非RTB程序广告投放占29%的份额。但是到2017年,RTB将增长占到显示广告投放的52%,而非RTB程序化广告将占31%,非程序化广告投放较为平稳。中国移动广告市场RTB日益成为广告投放的主导模式,多盟、有米、芒果、木瓜移动等众多国内移动广告公司均已推出了实时竞价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和需求方平台(DSP)。

九、多屏整合成移动营销必然趋势

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媒体的频率要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多屏整合将成为移动营销的主导方向。这里的多屏整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多屏整合的大数据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使用手机屏、iPad屏、电脑屏、电视屏、户外屏等终端,数字广告平台需要知道用户在多屏上浏览的信息和行为模式,从而通过跨屏来修正和完善对消费者的认知,让移动广告投放更精准更有效。事实上,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在做跨屏的数据分析。二是多屏的整合营销。即将智能手机与PC电脑、电视、户外广告等进行较好的关联和互动,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推广。例如,1号店在地铁站做户外广告,根据地铁站的人流来判断大家喜欢买什么样的产品,你在上下地铁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完成购买,等你到家,东西可能已经送到家里了。

十、建立战略联盟是移动营销平台方向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和创意将是移动数字营销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战略联盟是移动营销平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营销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大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例如,2014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优酷土豆集团在京举办联合战略发布会,双方宣布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推进中国营销领域的DT化进程(Data Technology)。优酷土豆和阿里妈妈还分别发布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方案“星战计划”和开放数据管理平台“达摩盘”(Alimama DMP)。

二是数字广告平台与移动媒体之间的战略联盟。

大数据时代对于广告产业而言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亟需广告公司调整经营战略,快速布局数字营销和移动营销。例如,2014年10月29日,蓝色光标大数据战略及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上,蓝色光标推出了自主研发的BlueView智能营销系统和BlueMP移动营销产品,大数据战略实施将提升蓝色光标在数字营销和移动营销领域的竞争优势。

互动通顾以文:国内外程序化购买行业存在三大差异

中美程序化购买行业主要存在产业布局、标准设置和数据交换等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中美程序化购买不同的发展现状。”4月16-17日,知名数字营销峰会ad:tech China在上海召开,在17日下午的程序化购买专场讨论环节,互动通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顾以文(William Gu)发表精彩观点。

互动讨论由阳狮锐奇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骥主持,英特尔中国互联网营销经理凌晨、浩腾媒体中国Accuen负责人袁俊、互动通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顾以文、Sizmek中国区总经理洪可伦、亿动广告传媒首席产品官黄凯文与优酷土豆集团全国广告策略高级总监孙小康围绕《变化的程序化购买格局下代理商模式和未来的客户》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智慧火花。

顾以文认为,中美程序化购买行业主要存在几大差异:一是布局,很多中国公司都是全产业链或在主干线上布局,既做DSP,也做SSP、DMP、Adexchange等,业务非常全面。目前中国已有八十多家这样的公司;而在美国,每个公司的分工非常细化、清晰,产业分布比较丰满,有的公司专注做效果,有的专注做移动,有的专注做PC,不一而足。一些创新的idea和小公司会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差异之二是标准设置,相对而言,国内的程序化购买标准较为欠缺和模糊,大家并不清楚什么是hard line,什么是soft line;差异之三在于数据,数据是程序化购买最关键的元素,在美国每天有大量的数据交换在发生,在国内则较少。另外在国内还出现了DSPAN(DSP+AdNetwork)这一过度性质的平台,这是国外从未见到的现象。顾以文认为DSPAN作为过渡性的平台,在未来会被其他平台所取代,比如被PMP平台所取代。

袁俊表示,跨屏营销在生活渗透很快,中国移动O2O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移动在中国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Research:2017年中国程序化购买移动广告支出将达38.3亿元人民币

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支出年增长330.0%,达到82.1亿美元,使中国成为eMarketer追踪国家中移动广告支出年度涨幅最大的国家。

根据eMarketer的新报告“中国移动广告支出:2015年预测趋势”,两年内移动将为成为中国数字广告渠道的主宰,到2017年底移动广告支出将占媒体广告的一半以上。换句话,移动仍然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这种潜力包括程序化购买广告的增长,这也将成为中国数字广告界一个重要部分。

根据iResearch Consulting Group的数据,2014年中国程序化购买移动广告支出增长超过400%,达到3.903亿元人民币(6350万美元)。2015年和2016年预计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到2017年将增长至38.3亿元人民币(6.232亿美元)。

这一保守数字显示了中国程序化广告购买市场的相对不成熟,缺少提供专门广告形式等复杂数据。实时竞价(RTB)在2014年程序化购买移动广告中占1/4,到2017年预计将增长至1/3。

其他企业对中国程序化购买广告发展有更加乐观的预计。RTBChina创始人和主编Andy Fan表示“在中国每秒约有25万次广告查询,移动广告占1/5。”因此他预测两年内移动平台程序化购买广告将和整体在线平台持平。

要想实现这一预测,还有一些障碍需要战胜:中国程序化购买广告生态仍然不完善,很少有第三方数据管理平台,还存在透明度问题和高度分散的市场等障碍。

中国程序化购买广告市场要想达到欧美那样的成熟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一过程伴随着先进的用户分析和定位技术,将给移动广告带来更多机遇。

通知:MMA中国无线营销论坛2015暨无线营销大奖颁奖典礼 在线注册开始

由MMA中国主办的 MMA中国无线营销论坛2015、Smarties TM 无线营销大奖颁奖典礼 即将于8月14日在 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盛大召开!

亲爱的各位MMA中国会员 大家好!

由MMA中国主办的 MMA中国无线营销论坛2015、Smarties TM 无线营销大奖颁奖典礼 即将于8月14日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盛大召开!

在线注册现已开放

https://www.eiseverywhere.com/ereg/index.php?eventid=123320&language=chs

所有MMA中国的会员单位均有8个免费入场的名额,欢迎各会员单位积极报名,尽早完成在线注册。欲了解更多有关论坛日程、合作机会及演讲嘉宾的细节,请点击:

http://event.mmachina.cn/events/mma-forum-2015/zh_cn/overview.html

MMA 论坛系列”从2005年 开始每年在纽约、伦敦、新加坡、洛杉矶、迈阿密、西班牙、印度、越南、巴西等地举办, 是聚集全球无线广告精英和高层决策者的顶级盛会。作为“MMA 论坛系列”的一部分,由 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主办的“MMA无线营销论坛上海2012”获得近600位来宾,“MMA 无线营销论坛北京2013”获得逾800位来宾,“MMA无线营销论坛上海2014”获得超过700位来宾。MMA无线营销论坛中国系列,遴选最强大的演 讲嘉宾阵容,精选最具价值的演讲内容,获得两千名以上观众的高度认可,是中国无线营销行业 最高品质的盛会。

另外,再次提醒大家注意:1.非会员在线报名,要求必须为会员单位邀请,且将占用会员单位受邀请名额。如无推荐单位,请联系MMA进行购票 mma@madhouse-inc.com

The 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is bringing our premier mobile marketing & advertising forums to Shanghai this year, presenting theJW Marriot Hotel Shanghai at Tomorrow Square. The Forum is followed by the Smarties ™ China 2015Awards Ceremony.

The MMA Forum series has become the leading global platform for brands, agencies and publishers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success in mobile marketing. As a part of the MMA Forum series, MMA Forum in China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the premier event for marketers who want to fully embrace, utilize and execute marketing campaigns that truly allow them to meet and exceed their marketing objectives. Organized by MMA China, MMA Shanghai 2012 had 600 attendees ,MMA Beijing 2013 over 800 attendees, MMA Shanghai 2014 had over 700 attendees.

Registration for the Forum is open

https://www.eiseverywhere.com/ereg/index.php?eventid=123320&language=chs

All MMA China member companies will receive 8 free passes to the Forum, please register online according to your quota.

http://event.mmachina.cn/events/mma-forum-2015/zh_cn/overview.html

You can find the event introduction, speakers bio and agenda on the page

Opera:2015年Q1 Android占全球移动广告业务营收45.77% 略高于iOS45.44%

移动广告网络Opera Mediaworks当地时间周二发布报告称,Android移动广告营收终于超过iOS。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Android占到全球移动广告业务营收的45.77%,略高于iOS的45.44%。

这一组数字很重要,因为这标志着Android移动广告销售首次超过iOS。自2014年4月以来,Android移动广告流量已经超过iOS。Opera MediaWorks的数据显示,当前Android移动广告流量占比为65.17%,iOS仅为22.34%。这两个因素表明了Android设备整体的崛起。

按设备类型划分,Android手机在移动广告营收中的占比为42.46%,Android平板电脑仅为3.31%;iPhone为27.29%,iPad为17.45%,iPod不足1%。

但iOS在一些指标上仍然有优势。报告发现,iOS在创收能力方面仍然领先,这意味着iOS设备的营收/广告印像数量比更高。例如,根据Opera MediaWorks的数据,iPad的营收/广告印像数量比最高。iOS创收能力高的原因在于,iPhone和iPad在美国、西欧等广告价格较高的地区的市场份额更高。

iOS在视频广告方面的表现也好于Android。iOS和Android在移动视频广告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62.7%和36.2%。

从2015GMIC看移动营销渐入佳境

4月28日,以“Mobile Everything(移生万物)”为主题的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动互联网精英巨头来此展示产品,分享理念和经验。在本次大会上,移动营销与智能硬件依然是大会的亮点。

小编作为移动营销观察员走访了各大展区,除了一饱硅胶美女、大波帅哥眼福外,还看到了移动营销的火爆景象,从展台情况看,专注移动DSP的点媒Lomark、多盟、艾德思奇、Madhouse、Avazu等移动营销主流平台都有设立展台,展台设计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点:人潮涌动。

除了移动营销展台火爆外,移动营销分论坛也是座无虚席,当然小编的重点不是只看展台和会议,而是看到移动营销火爆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2015移动营销进入2.0时代

如果说以“媒体购买”作为移动营销的1.0时代,那么“人群购买”就应该是移动营销的2.0时代,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核心是:移动DSP平台。2011年开始移动广告平台大量涌现,以媒体购买为核心,帮助广告主进行广告的媒体投放和开发者的流量变现。2014年迎来了程序化购买浪潮,一些追求效果的中小企业广告主进行先期试水,直至今年才是程序化购买真正爆发的“元年”,移动营销正式进入了2.0时代。

据艾瑞咨询3月份发布的《2015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程序化购买广告市场规模环比增长402%,整体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程序化购买前景看好,移动营销参与方依然热情高涨,从GMIC会场了解到几乎所有移动营销平台都已经着手移动DSP战略,然而去年同期涉足移动DSP的平台却极为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原因之一:移动DSP的成熟发展

移动DSP发展取决两个层面因素。从宏观市场环境来讲,广告主对于移动营销需求已现膨胀之势。工信部2015年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75亿人,这相当于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两个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访问移动互联网。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发布全球广告支出报告称,到2017年全球移动广告支出将突破1000亿美元,超过所有数字广告支出的一半以上,用户迁移直接导致移动端广告投放的需求增大。

微观层面,移动DSP大发展的条件成熟,则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资源流量方面,大流量平台开放流量,使移动DSP有流量可以对接,从目前国内主要移动DSP平台对接的流量方来看,基本包括goole、inmobi、优酷土豆、阿里巴巴等国内外主要的Ad Exchange平台,每日可竞价量达到40亿次以上。

第二、技术方面,以Hadoop为核心的运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海量存储和竞价模式的成熟,使实时竞价购买成为现实。例如点媒移动DSP能够在30毫秒内通过实时竞价技术获得最优的广告位,实现广告投放;

第三、DMP的成熟。点媒副总裁谷岩认为,移动DSP的核心在于数据,数据的价值在于精准,精准的结果决定高ROI与营销落地。DMP平台通过对对接的流量进行清洗、挖掘、应用进而实现数据价值,为移动DSP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因之二:海外市场拓展需求

移动营销渐入佳境还体现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在移动营销1.0时代,移动营销刚起步,国内的大多数平台目前专注国内市场的拓展,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移动DSP的发展以及外海流量资源进入国内,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需要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推广和营销,《Road to Hero》登陆facebook就是一个很好例证和开始。广告主有了需求,营销服务商随后跟上,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广告主海外推广需求的加大,会有更多的移动营销平台,搭建或拓展海外市场业务。

因此,以移动DSP为核心的移动营销进入佳境是客观市场环境的成熟和主观意志所推动的结果,这有利于整个移动营销生态圈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从此次GMIC对移动营销的参与方的观察,也发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移动营销冷思考 未来会来

所谓防微杜渐在移动营销火爆背后,小编仍带着对“国内DSP行业发展”的冷思考采访了点媒Lomark副总裁谷岩,他认为移动营销将朝着两个方向迈进:

点媒Lomark副总裁谷岩接受现场专访

精细化布局将是移动营销新常态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看,移动营销的各个参与方开始逐渐从浮躁、跟风走向了精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内DSP服务商可以简单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PC端程序化购买向移动端延伸的厂商,如品友互动、易传媒等;另外一类是由移动广告服务商发展而来的,比如点媒移动DSP,点媒只专注做移动端DSP,不涉及PC端DSP,这是平台方向的精细化。点媒Lomark副总裁谷岩认为,移动DSP并非PC端的简单复制,而是将用户行为习惯,地理位置与终端特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的全新营销模式,是对PC端DSP的颠覆与重构。

还有根据客户行业定位的精细化,例如未来将在市场中出现的只做房地产营销的DSP,只做汽车推广的DSP,这种精细化方向的出现正是移动营销生态圈充满活力的体现,未来也就有可能出现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或某一类人群的DSP平台。

程序化购买+创意服务更适合初期试水移动营销

从GMIC中发现,移动营销的整合时代正在到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做移动DSP的平台已经有近60家,平台间的服务模式各有不同。

从平台职能上看,目前移动DSP服务模式分为两种:一类是平台模式,为广告主提供DSP系统,以实现广告投放、广告监测、效果评估等在内的便捷的移动广告投放,这种投放模式不提供移动营销的策略和创意、制作和辅助投放,广告主的自主权更大,但是对移动营销的洞察和理解会略显无力,执行效果的不理想也常常反映出策略的单薄性。此种服务模式对于初期涉入移动营销的广告主并不适合,表面上看节省了投放费用,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另外一类为营销服务模式,如点媒移动DSP,集移动营销策略制定、广告创意制作、目标人群定位、广告投放等于一身,需求方与投放方根据产品定位、营销需求、市场计划进行全案策划,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移动整合营销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对刚刚投身移动营销的广告主来讲,扫除了对移动DSP的迷茫,又能在营销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策略,从而实现更高ROI。点媒Lomark副总裁谷岩表示,点媒2015年3月与省广股份开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移动DSP与传统4A的联姻将推动点媒未来实现“技术、数据和创意”三翼齐飞。

从总体上看,移动营销渐入佳境是各方努力的结果,毕竟这个“移”生万物的时代,移动营销各参与方都大有可为,把广告主、开发者、用户连在一起促进移动营销朝着投放定制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期待下一届GMIC上除了一饱硅胶美女、大波帅哥外还有移动广告破100亿、1000亿的好消息。

安沃传媒创始人王旭东:开发者从移动广告获利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在4月28-30日举行的GMIC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期间,记者在现场遇到深耕移动互联网广告多年的安沃传媒创始人兼COO王旭东,与他深入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现状、开发者面临的痛点与发展机遇以及安沃传媒今年的发展策略。

安沃传媒创始人兼COO王旭东

移动互联网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移动互联网广告经历了2012年的火爆、2013年的积累和沉淀,到2014年的爆发,在整个广告市场的占比已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在王旭东看来,2015年将进入开发者获利的黄金时代,移动互联网广告在整个广告行业的占比将翻一番,市场份额将超过15%。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王旭东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在客户侧,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品牌客户和行业客户对移动广告的认知度逐步增强,并将其视为广告投放的主要渠道,其中有很多客户甚至有2015年预算翻几番的计划;另一方面在开发者端,通过广告实现盈利已经从趋势变为必然,特别是移动游戏通过嵌入广告来变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并呈现出道具收入与广告盈利并驾齐驱的趋势,有几家大的移动游戏开发商今年还主动找到安沃谈广告方面的深入合作。

在谈及开发者盈利痛点这个问题时,王旭东也将其总结为两类:综合运营水平不足导致DAU(日活跃用户数量)低,技术实力不足导致App“颜值”差。针对这两个痛点,安沃今年将为开发者免费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进行帮扶,以实现整个移动互联网广告生态系统的共赢:首先,举办多场线上论坛、线下沙龙和专题讲座,邀请具备丰富经验和实力的运营、技术、投资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对接,实现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避免被市场边缘化以至淘汰;其次,为安沃广告平台的开发者制作各种类型的参考资料,分享干货文章、经验、案例给开发者。

据了解,2014年,安沃传媒有着不俗的成绩,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三倍,更是为开发者分成达5亿元人民币。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安沃在品牌、行业以及游戏、海外等新领域的不断拓展,将为开发者持续地提供丰富得广告投放,通过广告质量和投放效果提升开发者的综合收益,安沃传媒预计与开发者分成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并在4、5月份推出了视频广告双倍结算等重磅举措,广告质量和单价持续领先行业。

2014年,在与开发者的合作上,安沃传媒覆盖了国内超过90%的智能移动终端,合作的App媒体超过14万款。2015年,将挖掘更多的行业APP媒体,凭借自身平台业务优势,逐步将流量划分的更加精准,将品牌推广效果做到最大化。在品牌方面,与安沃传媒合作的品牌广告主去年投放额已超过3000个,最大单笔投放金额已经超过千万。

另据了解,安沃传媒2015年已逐渐开始进入行业高端细分市场,将联合上千家优质的品牌客户,会对不同的APP媒体进行富有创意的案例合作,更好的提升媒体的价值

iiMedia:2014-2015年中国移动广告行业研究

报告数据显示,在总体趋势上,中国超越英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百度和阿里巴巴两大中国企业的全球数字广告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多数美国同行,正在追赶谷歌和Facebook两大市场领头羊;中国移动广告行业目前仍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开始明朗。

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275.6亿元,较2013年增长137.38%。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中,行业外投放规模已超半数,其中品牌广告达25.18%,本地化广告达14.52%,而绩效广告(针对中小型企业)达18.21%。但对比资金投入,业内广告占比67.11%,行业外资本流入不足,仅占32.89%。 2014年行业外广告投放规模占比超过50%,但投放金额仍偏低。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手游用户覆盖率最高,达35.8%;其次是实用工具、生活类服务平台、新闻资讯类,前四者加总比例达70.9%;视频音乐、即时通讯与社交类应用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旅游类应用因垂直属性强或用户粘性不足,覆盖率低,仅为1.69%。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在展示类移动广告中,图片广告仍为广告主最青睐的广告类型,其次是应用分发类广告由于任务激励属性,有较好的点击率,也深受广告主欢迎,占据29.43%的比例;信息流广告由于用户干扰少,且社交媒体、新闻资讯类应用用户粘性较强,也有较好的表现。在展示类广告中,文字类广告受冲击较大,2014年仅占约2%的比例。

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查显示,对于中国手机网民而言,包括相关商品或服务信息的移动广告,增加了购物选择,快速获取、综合比较,节省了购物决策时间成本。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互动分享、定向推送、减少干扰、内容契合是中国手机网民较为感兴趣的移动广告形式。其中,39.1%中国手机手机网民希望“广告增加互动分享元素”;29.3%手机网民倾向于接受“15秒内的短视频广告”。

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查显示,根据个人浏览记录定向推送的移动广告较被中国手机网民接受,个人兴趣与内容相关度等因素较为看重。其中,24.6%中国手机网民接受根据PC端浏览记录针对性推送的广告;“根据个人地理位置推动的广告”,手机网民的接受度为23.4%;39.8%手机网民较为能接受每周2—3次的定向推送。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以下特点:

•总体呈现“一超+多强+群雄”局势

在移动广告平台洗牌过后,逐渐形成了“一超+多强+群雄”格局。百度移动联盟成为“一超”,“多强”有Admob、InMobi、力美、易传媒、点入等,“群雄”则是以艾德思奇、多盟、点媒和安沃为代表。

•巨头环伺,积极谋划移动广告市场

基于友盟的阿里妈妈Tanx移动、智无线;整合了聚赢的腾讯广点通;以及掌握着国内最大的分发渠道之一的奇虎360等巨头在2014年初均在移动广告领域加大发力。其中阿里集团以电商广告主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广点通基于其强大的社交网络迅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革新、融合、竞合

其一,技术革新发展。自2013年8月力美科技推出中国第一家专业移动DSP之后,中国移动营销平台开始陆续调整为技术驱动,如Madhouse在2014年7月率先推出与天气关联的定向技术;9月,百度推出“直达号”。其二,移动营销服务商部分功能融合。如点入确认发展基于移动DSP的技术导向型移动广告网络;多盟宣布转型为DSPAN(DSP+Ad Network)等。其三,随着移动广告市场进一步成熟,移动营销服务商的竞合关系更为凸显,如InMobi和Rubicon联合发布原生广告交易平台。

•现阶段运营商在移动广告市场中逐渐失去主动地位

随着OTT的冲击,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逐渐被“管道化”,原先建立的移动门户网站及手机App Store的渠道领先地位已经逐渐丧失;在移动广告市场中陷入被动地位。

•由粗放式市场变为精细化市场

移动广告平台分工越来越细,各家广告平台间逐渐形成差异化竞争。如力美集中于移动DSP和DMP、InMobi集中于原生广告、有米集中于手游发行、多盟集中DSPAN、点入集中于积分墙类广告、优友传媒专注于全媒体领域等。

•持续洗牌……

目前国内移动广告市场的广告主需求有待进一步开拓;加之优质媒体流量相对集中,数量较少。移动营销服务商竞争非常激烈,在2013年至2014年的市场竞争中不少广告平台以不同的方式退出,现有的移动广告公司也需要不断革新及响应市场;而移动广告市场的利好表象又持续吸引新的进入者,移动广告平台的洗牌将会持续,但两极化现象难以改变。

Pew:2015年Facebook移动广告收入占全美的37%

Facebook的发展似乎已经势不可挡。这家诞生仅11年的社交网站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媒体行的主导力量。全美所有所有网络流量中,有四分之一是来自Facebook。作为回报,这家社交网络巨头从新闻机构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中攫取了大量份额,还笼络了一批忠实受众。

美国智库皮尤去年的报告表明,美国有接近一半的成年网民将Facebook作为唯一新闻来源。而皮尤周三最新发布的《媒体现状报告》则给出了一些最新数据:

——与前几年一样,五大互联网公司瓜分了美国的多数(61%)数字广告营收,分别是Facebook、谷歌(微博)、微软、雅虎和AOL。

——Facebook过去两年的数字广告营收翻了一番多,去年实现广告营收50亿美元,在全美数字广告营收中占比为10%。

——Facebook占据了全美超过四分之一的显示广告营收和超过三分之一(37%)的移动显示广告营收。

最后一条,也就是Facebook在移动广告营收领域的主导地位,值得我们多加思考。Facebook已经成功在移动端实现了财务成功,把桌面端远远摔在了身后。事实上,这是在紧跟消费者的行为趋势。然而,整个IT行业多年以来都不确定资金是否会追捧移动端。(移动端的营收是否足以支撑企业的生存,目前也仍未完全明确,对新闻网站尤其如此。)Facebook在桌面端的营收占比去年下滑了20个百分点,而移动端的营收占比提升了20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以及皮尤报告的其他内容表明,Facebook的主导地位今后只会有增无减。

皮尤报告还提醒我们,Facebook以及规模相对较小的Twitter已经改变了美国人的新闻阅读习惯。对于多数新闻消费者而言,安静地读完一整份报纸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相反,他们更愿意以Facebook为入口,逐篇阅读不同网站的不同新闻。

皮尤在报告中写道:“2015年1月,《纽约时报》网站及其应用每次访问的平均持续时间只有4.6分钟,在排名前25的新闻机构中位居首位。因此,多数报纸的访客只是‘匆匆过客’,很可能来自社交网站或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因此,他们并没有将这种体验视作‘阅读报纸’,只认为这是在浏览网上的一篇文章。”

可资对比的是,据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披露,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在该网站上的停留时间超过42分钟。按照比例来看,美国人每在智能手机上花费5分钟,就有1分钟花在Facebook上。

用“巨大”来描述Facebook显然远远不够。即使像《快公司》的奥斯汀·卡尔(AustinCarr)那样将Facebook称作“社交媒体行业的可口可乐”似乎也过于平淡。卡尔曾经撰文称:“这家21世纪初的伟大社交网络正在为它的平台打稳地基,它希望让Facebook融入世界各地的每一次社交互动。”

Facebook希望成为人们的上网入口,这个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媒体公司已经在流量上对Facebook形成极高的依赖。例如,Vox有多达40%的访问量来自该网站。根据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的数据,其他业内领先的新闻机构也有四分之一的访问量来自Facebook。对很多网站而言,Facebook贡献的流量占比远高于这一数字。

“Facebook不应当成为人们消费新闻的唯一渠道。”Facebook媒体合作总监安迪·米歇尔(AndyMitchell)最近说。然而,《纽约时报》和BuzzFeed等多家公司上月却宣布将直接用Facebook来托管内容。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Facebook这么吸引新闻机构,也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们如此紧张。”《纽约时报》写道。从前文的数据不难看出,他们的确有理由这么做。

皮尤则更加直白地阐述了观点:“尽管新闻机构与Facebook这样的科技公司建立了新的关系,但科技公司仍然掌握更多主动权,而且攫取了其中的多数经济利益。”

与任何一家优秀的科技公司一样,Facebook也会经常调整算法。这意味着该公司可以不调整新闻在用户NewsFeed信息流中的排序机制,不仅包括好友的状态更新,也包括各大新闻机构发布的报道。

“2015年,赢家将是更多的视频内容,以及来自广告主的应用内原生内容。”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的菲利克斯·萨尔蒙(FelixSalmon)写道,“输家则是依赖Facebook获取流量的外部网站。这些流量将在2015年迎来首次下滑,由此产生的影响可能十分巨大。”

Facebook上周刚刚宣布,将为用户的好友发布的状态更新赋予更高的权重,同时降低新闻机构的内容权重——但该公司也表示,媒体公司发布的内容仍将展示给那些“喜欢阅读新闻,或者喜欢与他们关心的页面展开互动的用户”。

换句话说,Facebook将逐渐成为所有美国人的新闻编辑。只不过,这个编辑的宣告标准一致都很模糊,而且总在不断变化,它会根据每个读者的喜欢和偏好随时调整。

这并不是说人们永远不可能控制网络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闻机构其实也可以编写自己的算法,吸引Facebook用户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过滤机制。不过,尽管存在这种可能,但概率却很低。至少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Facebook才是真正的主导。

2015年移动广告十大趋势:iOS营收吓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在2011年曾给出预测,称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规模在2014年将达到25亿美元——然而事实上,移动广告市场的增速远超人们想象。根据当前最新预测,全球广告主在移动领域的广告支出预计今年将至少达到280亿美元规模。

移动广告支出将超桌面广告支出

眼下,桌面广告支出仍领先移动广告约11.8亿美元。不过这一优势预计很快就会覆灭。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最新报告指出,移动广告市场预计在两年内将达到498.1亿美元规模,这相当于桌面广告市场的两倍左右——后者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都维持在250亿美元水平。而到了2019年,全球移动广告支出将会占到全球数字广告总支出的72%的比例。

应用内广告将超过移动网页广告

用户在应用程序上花费的时间要远超在移动网页上花费的时间。为迎合消费者的这种习惯,品牌商们正计划在未来几年里加大应用内广告投入,以获得更好效果。eMarketer预计,应用内广告支出(296.6亿美元)到了2016年将会达到移动网页广告支出(108.4亿美元)的三倍水平。

事实上,eMarketer的预期与另一调研机构IDC的预期基本一致。后者预计,应用内广告支出在未来将成为各国应用市场的主要营收来源。

视频广告爆发增长

移动视频广告是整个数字广告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预计在2018年之前,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在73%左右,仅美国市场的规模在2018年就达到44亿美元。

视频广告对参与度较高的用户通常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为品牌商带来更强的品牌影响力。根据调研机构Supersonic的报告,视频广告的点击率通常在20%到35%之间,换而言之,这也就意味着应用开发者将获得较高的eCPM(每千次点击收入)。

印度是下一个移动市场的温床

东南亚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最快的一个地区,尤其是印度,该市场严重缺乏宽带网接入,但移动设备渗透率却异常高。预计印度今年的移动设备使用量将达到2.5亿台,而其中超过半数将享有互联网接入服务。

Supersonic与印度本地开发商展开的一些测试也显示,与美国千禧一代一样,印度年轻人也对移动广告有很高的接纳率,这将为未来广告收益带来良好契机。

Android曝光率惊人,iOS营收吓人

来自Opera MediaWorks的调查报告显示,Android和iOS共占据全球广告曝光率和营收总额的90%以上。其中,Android在曝光率方面绝对领先,占据63%的流量份额,和41%的总营收额;苹果iOS的广告曝光率仅占全球份额的27%,但营收比却高出Android约11个百分点。

市场对点击广告后的数据追踪需求渐升温

用户通过点击广告完成应用安装后,再想追踪其后续操作将是困难的。而这个市场空白将为能够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的服务商提供无限商机。

广告投资回报率(ROI)是重要的,而随着投入越来越大,市场对能够追踪广告点击后的后续数据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品牌商、开发商以及广告技术提供商必将展开有关合作,来填补市场的空白。

游戏统治了移动平台的使用时间

毋庸置疑,游戏是移动用户花费最多时间的应用类别,远超社交类应用或音乐类应用。如今用户每天平均耗费的游戏时间已经突破2个小时。

移动游戏是非常分化的,上面提供的广告体验与其他应用完全不同。游戏广告通常是沉浸式的,且在生成大量用户数据方面有独到的一面,尤其是那些应用内嵌的广告。这些都是未来广告宣传和投放会重点考虑的元素。

广告可视性的标准在改变

广告主与发行商之间一直围绕着广告的可视性争论不休——发行商通常希望产生尽可能多的广告曝光率,而广告主则希望获得有保障的观看率——而至于哪些方式的广告呈现可以被认定是一次有效的曝光(被观看了),美国互动广告局在最新颁布的《2015可视性标准》中作了新的解释。预计这些新规章会很快被市场采纳。

用户想要互动

参与性的移动广告是多维的。它们应该支持互动,并给用户一个清爽的控制感受及上佳的广告体验。领先品牌商和开发商广泛使用奖励性视频广告和点击播放广告等形式就是基于这些原因。此类广告据有很高的效率和参与度,能大幅拉高品牌广告商的点击率及应用安装率。而与传统的横幅式广告相比,后者显然因缺乏互动性而不受欢迎。

应用推广广告逐渐成熟

获取用户是困难的,找到正确的客户群体也是困难的,但应用推广广告的出现则是实现这些的第一步。深度的用户定向广告投放能力和可编程广告能力都能在捕获正确用户群体上帮助节省时间与精力。对于繁忙的开发商和品牌商而言,时间就意味着金钱。

去年,应该推广广告支出达到了16.7亿美元,占到整个移动广告支出的8.7%。而有机构预计,今年该市场将增长到30亿美元规模,年增长率预计超80%。应用推广广告是一个新的领域,而新领域也往往意味着更快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