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够快,iPhone 6 广告已出!

今天整个微博朋友圈知乎豆瓣都在讨论昨晚的苹果发布会,土豪们已经准备好分分钟买下,而穷人们都在嚷嚷肾已经不够卖了,算了还是当做iPhone 6 不好使吧。

而两支介绍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的广告已经默默无闻的放出来了!两支广告由著名帅哥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 与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吉米·法伦(Jimmy Fallon) 的双手出演,以及贡献了配音。

第一支广告两人哼着《2001太空漫游》的著名插曲《Thus Spoke Zarathustra》,虽然搞得像没钱弄配乐一样,不过这么著名的曲目还是可以一听就…大概听出来的。第二支广告两人则介绍了 iPhone 6 新添加的健康追踪功能。

详解Facebook的移动广告投放技巧

今天 Facebook 发布了让人惊讶的数据:在非洲地区已经积累了 1 亿可投放广告的用户;而这 1 亿人里面,有 80% 仅通过移动设备登陆 Facebook。这个消息一出,投资者们马上热捧 Facebook 的股票,Facebook 公司市值也突破了 2000 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丰田、甲骨文、IBM 等企业。

移动广告对于有良好的 4G 网络覆盖的城市来说并不奇怪,但在移动网络受限、惜流量如金,并且非智能手机占半壁江山的非洲和南亚地区,仅仅是根据带宽变换广告内容可行吗?Facebook 是怎样在网络受限的地区做移动广告的?

在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情况相似的印度,Facebook 用一种“未接电话”的方式有趣又有效地做到零流量卖广告。

在一度,很多人会打家人朋友打电话,然后马上挂掉。这是一种免费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传递诸如“我到楼下了,你下来吧”,“我有空了,等下打我电话”的信号。而 Facebook 也抓住了这种文化现象,在 Facebook 移动版推出了“未接电话”的广告,用户点击了广告,并不会出发跳转到第三方页面浪费流量,而是启动了电话,给广告主打了一个“未接电话”。

这时候,广告主就可以通过这些号码回拨给用户,推荐他们的商品。这样一来,用户的流量就不会受到浪费。在印度,这样的广告推广方式受到了欢迎。

沃达丰是 Facebook 在印度的广告主之一,他们称,广告在 1 亿印度 Facebook 用户中获得了很好的早期效果。而 Facebook 也准备将“未接电话”计划推广到南非等非洲国家。

另外,Facebook 正在推广告的移动广告策略也值得一提——因应带宽情况变换广告内容和形式,改进的是用户阅读广告时的体验。

Facebook 在一周前推出了他们的广告工具和 API,广告主从此可以选定目标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区,还有不同的流量情况。同一汽车牌子的 Facebook 广告,可能在 4G 网络下显示短视频,而在 3G 情况下是图片,2G 情况下可能只有文字链接。

易观国际: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45.8亿元

EnfoDesk易观智库近期发布 《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研究显示,随着用户行为移动端的迁徙,移动营销市场的爆发,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作为移动营销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领衔移动营销的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整体规模为13.5亿元,较2012年增长265.2%,预计2014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市场将会持续爆发,市场规模将达到45.8亿元,较2013年增长238.5%。

2013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市场Admob、多盟、安沃位居三甲,占整体市场份额的49.6%。Admob由于有着Google在开发者端的天然优势,在程序化购买的广告投放方面优势明显;多盟在收入规模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行业广告方面有着持续的优势,偏重于开发者团队的建设服务;安沃在品牌广告领域优势巨大,品牌广告资源丰富,在品牌广告主移动广告投入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行业广告也位居前列。从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的市场收入份额来看:一方面,优势平台占整体市场的74%,超过整体市场的七成,市场集中度在逐渐提升;另一方面,巨头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分一杯羹,从市场格局来看,百度移动联盟的市场份额占8.1%,相比其他移动广告平台,百度移动联盟聚合移动端大量中长尾APP流量,资源、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自2013年以来,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实现了快速发展,EnfoDesk易观智库预测,下阶段,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特征:

广告平台精耕细作应对巨头挑战

2013年上半年,移动应用广告平台整体市场竞争依旧激烈,2013年下半年,行业经历了新一轮洗牌,互联网巨头(如腾讯、百度等)开始参与移动应用广告这一市场上来,随着巨头的加入,已然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竞争气象。与此同时,现有平台纷纷基于自身优势进行精耕细作,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深耕或转型,精耕细作专业化成为未来一大发展趋势。

广告形式多样化,互动式广告及原生广告将成新宠

移动应用广告在除了Banner、插屏、积分墙等广告形式外,开始开拓更加多样化的广告形式,包括开屏、移动视频以及原生广告等。此外,现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移动应用广告上,包括LBS定位、二维码、图像识别等,这些技术的推出,使得移动端的互动广告形式提升,未来互动及原生类广告会逐渐增多,成为未来一大趋势。

广告主效果评测标准全面化

现阶段,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广告主大多是行业内广告主,以效果广告为主;随着品牌广告主数量逐渐增多,品牌广告也会投放比例也会提升。品牌与效果一直是行业根据不同的活动目标和广告主类型区分业务的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移动营销人员意识到,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两者相辅相成,效果是品牌建设的结果,而非原因。未来,品效合一的趋势能够提升平台的价值。

移动媒体的价值提升

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也加入移动媒体的开发建设中,开发者意识的不断成熟,使得优质媒体绝对数量有所提升,同时随着APP广告形式的创新以及APP植入广告、定制广告的增多,使得用户广告用户体验提升,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广告主的认可,移动媒体价值会更多更快的释放,促进整体市场的发展。

Digi-Capital:预计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规模将达7000亿美元

据科技博客网站VentureBeat报道,市场研究公司Digi-Capital发表报告称,未来2年多后,移动互联网产业年营收将达到7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161亿元)。

推动移动互联网营收增长的五大因素是:移动商务,移动广告,应用内购物,主要通过订阅服务创收、新兴的应用即服务模式,部分应用开发者对关键指标的疯狂关注。

移动商务

移动商务是移动互联网营收增长的第一大推动力。Digi-Capita分析师蒂姆•梅里尔(Tim Merel)通过电子邮件向VentureBeat表示,“移动商务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的商业模式,2017年移动商务营收将达到51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16亿元),占到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逾70%。”

用户不但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在亚马逊、沃尔玛购物,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在Publix购买日用百货。用户甚至可以在去外卖店的路上利用数字钱包订购食物,到外卖店时需要购买的食物已经准备好,用户无需交纳现金,拿上食物就能走。

换句话说,推动移动互联网营收增长的是商务活动的数字化,其中主要是移动化。

移动广告

推动移动互联网营收增长的第二大因素是移动广告。去年移动广告营收为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8亿元),占到4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51亿元)数字广告支出的约17%。

Digi-Capital预测,未来3年,移动广告支出将超过去年的数字广告支出。梅里尔说,“2017年移动广告支出将达到5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06亿元)”。

梅里尔预测,在2017年520亿美元的移动广告支出中,移动网络广告支出占到4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0亿元),应用内广告支出为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7亿元)。鉴于多项研究都表明应用占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时间的80%,这是一个大胆的预测。

应用内购物

应用内购物为广告移动应用开发者和广告客户所熟悉。去年,应用内购物占到消费类应用营收的逾90%。

梅里尔预测,到2017年,应用内购物模式将带来逾7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63亿元)营收,尤其是在游戏领域。Digi-Capital最近的移动互联网投资评估报告显示,在移动游戏领域,应用内购物的创收效率是所有其他应用类型的4倍。

应用即服务

应用内购物创收的高效性催生出了推动移动互联网营收增长的第四大因素——应用即服务。

梅里尔说,“全新的应用即服务模式,利用了云计算技术,通过薄客户端应用混合存储在云和设备上的数据、媒体。基于云计算技术、实时更新的内容提高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应用即服务模式利用订阅和其他创收模式,颠覆了企业和非游戏消费类应用领域。FitBit和其他健身追踪设备厂商都采用了这一模式:销售设备,“免费”提供应用;BodyMedia等厂商则收取订阅费用,访问他们的设备收集的健康数据。

赢者通吃

推动移动互联网营收增长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创收能力最高的移动应用开发者的创收能力不断提高。

梅里尔表示,“除获得巨额营收外,创收最多的应用与其他应用有许多不同之处。对排名前1%与前5%的应用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前者的核心指标是后者的35倍,与排名更低的应用之间的差距更大。对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仔细了解这些数据,将意味着良好和优异之间的差别。”

与排名前5%的应用相比,排名前1%的应用每天的流量是前者的35倍,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是前者的20倍,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的转化率是前者的9倍,每用户每天带来的平均收入是前者的8倍。

Medialets:数据显示移动广告点击率为1% 远高于PC网络广告0.1%-0.2%

尽管Facebook、Twitter等公司的移动广告营收快速增长,但业内普遍认为,移动广告效果不佳。但移动广告发布和追踪公司Medialets今天发布研究报告称,移动广告的效果好于许多广告客户的想象。

传统工具不能衡量移动广告的“转化率”。在广告领域,“转化”一词指促使看到或点击广告的用户购物、下载应用、申请信用卡或访问某网站。与在计算机上不同的是,cookie文件在移动设备上通常不起作用。

因此,Medialets通过其他手段追踪移动广告的效果,据称精确度能达到计算机上cookie的85%。Medialets合作伙伴包括Google、纽约时报等出版商,以及Millennial Media、Twitter旗下MoPub等移动广告公司。

Medialets通过对今年上半年移动广告进行跟踪发现,移动广告吸引的不仅是点击,还有转化率。Medialets CEO埃里克?利特曼(Eric Litman)说,“移动广告确实有效,用户在桌面系统上能完成的工作,基本上在手机上也能完成”,甚至包括填写表格。

Medialets称,移动广告的点击率为1%,远高于桌面系统上网络广告的0.1%-0.2%。Medialets通过对3000亿个移动广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1、应用内广告的点击率远高于移动Web上的广告,两者分别为0.58%和0.23%。

2、旅游和娱乐业广告的效果尤其好,它们的点击率比零售、汽车和其他行业广告高约60%。鉴于人们至少在外出时使用智能手机,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3、大多数人视频广告看不完。逾80%的用户会观看视频广告的前四分之三,但只有三分之一的用户观看完整的视频广告。

4、在计算机上大行其道的程序性广告正在快速向移动领域蔓延。第二季度。来自移动广告交易平台和需求方平台的广告印象数量比第一季度增长500%。

5、由广告交易平台和需求方平台发布的广告并非总是效率最高的。由出版商和广告网络直接发布的广告的点进率分别是0.47%和0.6%,而由移动广告交易平台和需求方平台发布的广告的点进率分别为0.3%和0.11%。

6、点击率并非一切。对于广告客户来说这不是新闻,Medialets今年发布的一款名为Servo Total Attribution的产品,有助于广告客户追踪被用户看到但没有被点击的广告的效果。Medialets称,利用Servo Total Attribution的数据,促使用户访问某一网页的比率增长了288%,应用下载的比率增长了162%,购物的比率增长了157%。

当然,Google、Facebook等公司也提供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它们的移动广告是有效的。

Medialets的方法至少存在一大漏洞:它没有追踪所谓的原生广告。原生广告是推动Facebook和Twitter移动广告业务增长的最大引擎之一。

保证移动营销投放效果的五个技巧

如今,市场营销公司花在移动广告上的钱越来越多,而且也没有迹象表明这种趋势会减缓。根据互动广告局(IAB),IABEurope,以及研究机构HIS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移动广告收入和前年相比翻了一番,达到了193亿美元。

不幸的是,在这些钱里面,有些钱并没有用在刀刃上。

很明显,大多数市场营销公司看到了移动端拥有着巨大的收入机遇,毕竟在全美范围内,58%的成年人都拥有智能手机。不过,有些公司的战略并不到位,他们把移动市场看作是一个“筒仓”,而不能与其他类型的营销渠道相连接。不过,如果营销人员使用跨渠道营销方法,他们就有可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平台的用户行为,然后通过正确的体验引导消费者购买,而无需考虑消费者最终使用什么设备进行购买。

最近,PhoCusWright公司发布了一份调研结果,他们发现41%的旅行者会在移动平台上浏览航班和酒店信息,但是只有23%的用户会在移动端进行预订交易。当我们朝“筒仓”里看的时候,会发现根据数据显示,44%的旅行者会使用移动设备研究自己想预定什么样的酒店和航班,但是一旦到了支付交易阶段时,他们却会选择放弃。而53%的旅行者更喜欢在自己的桌面电脑上进行支付交易,而不是通过移动设备;另外有30%的人表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预定自己的行程。如果市场营销人员没有把上述这些“点”连接起来,他们就无法在正确的渠道上投放广告。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在此给出五个建议,帮助你走上正确的“移动轨道”:

1. 收集正确的数据:对于移动营销人员来说,这点非常关键。依赖第一方数据,可以独立了解访问者的活动行为。不仅如此,理想情况下,如果能将用户过去的行为和实时数据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了解到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了。当营销人员将访客看做是独立的个体,为他们提供基于一对一体验的关联个性化品牌内容,那些这些访客将很有可能买单。

2. 执行移动评估策略:当品牌商推出一个全新的广告活动时,需要执行一套评估策略,以衡量营销表现。但是营销人员往往把移动看做是一个“测试渠道”,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利用移动渠道,但是却没有制定合适的战略举措和战略目标。就像你去评估其他线上渠道的营销效果一样,在移动端你也一样需要同样的评估策略。

3. 将移动和其他渠道打通,连贯起来:了解消费者如何使用移动设备和其他渠道相关联,这点也非常重要。一直以来,许多营销人员使用的营销方法都非常孤立,他们会把移动渠道拆分成一些看上去毫无关联的模块,比如移动应用,移动网站,短消息,二维码,等等,针对每个模块,营销人员通常会提供一些不同的营销手段和评估“筒仓”。如果营销人员把移动渠道拆分开来进行评估,那么他们永远无法在渠道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且他们也无法了解到自己会在哪个阶段失去客户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旅行者往往会在移动渠道的支付阶段选择放弃。因此,识别、并了解所有渠道的消费者是一个明智之举,你需要利用这些数据的指导,帮助为未来营销做决策。

4. 快速调整:在如今的市场营销大环境下,必须要时刻保持积极主动,比如进行响应式的设计,以及混合应用程序开发,等等,最关键的,就是要保持敏捷性。成功的营销人员必须要保持极大的灵活性,他们会根据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渠道,及时调整、并改进自己的营销内容和营销活动。

5. 与精明的供应商合作:如果你想要找人合作,那么必须要找那些了解当前移动营销生态系统的供应商,而且最好是一些业界领先的供应商。我们都知道,市场营销技术一直在变化,也一直在提升。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和市场上的领先者进行合作,举个例子,这些供应商需要有一家公司,熟悉当前的评估策略和营销整合战略,同时还要有前瞻性的思维,让你时刻保持在正确的“移动轨道”上面。

很明显,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资金砸在移动广告领域里面。通过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技术,加上与精明的供应商合作,市场营销人员可以剔除一些愚蠢的移动营销行为,确保自己的钱能花在刀刃上。

多种优化方式并进 演绎完美移动DSP

最近移动营销领域最热的非移动DSP莫属,视乎一夜之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各大广告生态圈里面的公司都开始纷纷谈论起移动DSP,就仿佛当年”大数据”、”云计算”的流行一样,不说自己在做移动DSP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陆续跟进的一些广告公司,也在开始建立移动DSP,宣传什么是移动DSP,怎样来投放移动DSP?而走在行业前头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更深入的提升DSP的优化功能,力美科技就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移动DSP广告投放技术公司。力美移动DSP,从2013年8月上线至今已经累计超过300个广告主的投放案例,投放经验丰富,投放技巧熟稔。在广告主对移动DSP的热气四溢高涨的同时,力美科技也在不断的优化DSP平台,使之更趋成熟,目前力美移动DSP,具有较为完善的投放优化方式,通过对力美DSP的深入了解,发现其优化措施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因行业而异,把控最优频次频次优化。其实最重要的目的是降低用户干扰,降低广告主投放成本。一般而言,通常大家都会采用不超过3次频次控制理论。但是,这忽视了一个行业的差异问题,力美的频次优化是针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频次控制标准,而这些频次控制标准则是依托于该行业的多次投放数据分析而得到的,比如汽车行业,力美投放经验表明汽车行业的最优频次控制在7次左右,用户的转化效果是最好的,而针对女性的化妆品行业投放数据显示最优频次在2次左右,效果最佳。当然不管哪个行业最终还是将根据客户需求及用户体验有所调整。这种频次控制不同行业也会有不同的频次标准,并且频次控制还与物料、活动等有关,有些广告可能极具吸引力,只需要通过一到两次展示用户就会点击,但不管频次如何最终的诉求都是在同样的预算下,获取更有价值的目标受众,这样不会过多打扰受众,也不会浪费预算,使精准投放的效果更佳。因人群而异,选合适时段时段优化。这个很好理解,也较为容易操作。根据实时的投放数据反馈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哪些时段的表现好坏,根据曲线的起伏来做时段调整,进而对不同的时段进行广告效果优化。力美除了以上优化措施,增加了影响主观客观因素的考虑,例如,不同的人群属性,如白领人群、学生人群、金融人群、家庭主妇等在考虑其时段表现的不同时做不同的权重考虑。另外,也会更重要的考虑产品的属性,例如,更加适合白天时段的餐饮业、更加适合晚上投放的影视类、女性用品类等等。这种结合人群属性、产品属性等因素的时段优化更加符合时段优化的精细化标准,对不同广告主在时段选择上也更有实际意义。因点击而异,选最佳物料物料优化。简言之就是对投放期内素材的数据进行对比,将点击率低的素材和创意去除掉,用点击率高或更具创意的物料替换,进而提升广告点击率。这种优化方式是为了让广告更好的呈现,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无吸引力的广告物料而影响广告的投放效果。一般在投放一个广告案例时,投放公司会根据广告主提供的物料进行多种创意,进行不同规格的广告形式进行投放。例如,一个母婴类的广告会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制作banner、插屏、全屏等广告格式,同一种格式又会制作不同广告物料创意,供在投放过程中做优化所用,通过投放数据对比反馈,进行优劣淘汰。这种优化措施能及时有效的调整因素材质量而产生的低转化率问题。因效率而异,精算优化算法优化。这点是非常考验DSP团队的技术算法能力,只有经过多次投放的经验积累,让机器不断的学习,才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算法优化策略,这是考核一个专业移动DSP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力美DSP在算法优化上,主要就是点击率优化和转化率优化,即CTR及CVR模型。据了解,力美的数据专家在力美数据中心建立了大数据预估模型,利用每一天广告投放产生的数亿条样本数据,自动分析了上亿条的数据特征,从而实时优化广告主的点击率和转化率。实验表明,上线了大数据预估模型后比单纯的人工优化效果提升60%以上。因需求而异,智能控制预算预算优化。目前行业主要采用的是对预算进行匀速优化,所谓匀速优化,就是根据投放的周期,把预算平均分配到每天甚至每个时段,这种投放方式在DSP发展的初期采用较多,如果笼统的对所有广告都采用这种模式,而不根据表现优劣进行相对应的预算分配,这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据悉,力美采用的是智能优化,主要是数据专家依托DMP可以建立预算分配大数据模型,根据流量的质量和竞争激烈程度,真正智能地对广告主的预算进行分配,而不仅仅是控制匀速消耗预算。这一优化措施的实现,使广告主摆脱了被动的局面,从广告主的立场出发,实现智能预算分配,做到运筹帷幄,统揽大局,真正清楚每一方预算是用在了什么地方。当然,也会根据特殊需求实行匀速投放,例如,红牛世界杯主题的投放,在特点的时间段(1:00-6:00)进行预算匀速投放。综上所述,无论通过技术手段还是依靠经验积累,所有的优化措施都是组合进行的,新的广告投放技术都是本着广告主的立场出发,想广告主之所想,思广告主之所思,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以最低的广告成本实现最优的营销效果,这些智能且人性的优化手段,告诉广告主一个平台成不成熟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看服务。

本地化移动广告:决战第一屏

今年初,美国《广告年代》曾报道,苹果将在iOS设备上推出全屏幕强制播出的视频广告,引发一些果粉担忧。这一消息,终于变成现实。日前,苹果在iAD移动广告业务中,正式推出了全屏幕图片广告和全屏幕视频广告两个产品。

这两款广告,均面向iOS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推出。开发者可以在应用内适当位置,部署这两种广告。过去,应用开发者显示的应用内广告面积较小,对移动设备用户的干扰较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广告收入太低,影响了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这两种广告产品将大幅提升苹果应用开发者的收入。据报道,苹果的全屏幕图片广告,在两种情况下可显示:比如用户点击一个较小的旗帜广告,在全屏广告中看到更加详细的信息。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应用软件尤其是移动游戏中,如果用户闯关成功或是到了关键的节点,将会强制显示全屏幕图片广告。全屏幕视频广告,则将作为视频内容的片前广告播出。两种全屏幕广告适用于iPhone和iPad的应用软件,从即日起,开发者通过专门的苹果移动广告接口,可以接入两种广告。需要指出的是,全屏幕的视频广告,要求移动设备运行iOS7操作系统。这些视频广告的长度支持15秒、30秒和60秒。据报道,之前谷歌等第三方移动广告商,已经推出了移动设备的全屏幕广告,而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向来重视用户体验,避免广告对于用户使用设备造成过大的干扰,所以延迟到如今才推出。iAd是苹果的移动广告业务,旨在面向iOS广大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提供一个依靠网络广告创收的手段。应用内部植入苹果广告之后,用户在打开广告时,无需再离开应用软件。另外,用户点击广告产生的收入,七成归属开发者,三成归属苹果。需要指出的是,苹果依靠iPhone和iPad发明,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且在全球拥有数亿的iOS用户。然而苹果在移动设备广告的挖掘上,并未取得成功,和硬件销售相比,苹果iAd业务的收入,十分低迷。比如,苹果移动广告向广告主报出的最低采购价,一度高达100万美元,然而由于广告主兴致不佳,苹果将报价降低到了10万美元。从去年开始,苹果开始“挽救”移动广告业务,除了推出越来越干扰用户体验的广告产品之外,苹果还把音乐流媒体业务“苹果电台”的广告,也交给了iAd。

据报道,苹果移动广告业务成立时,乔布斯曾希望拿下美国48%的市场份额,但是如今实际份额还不到5%,移动广告的大蛋糕,都被谷歌和Facebook两家巨头分享。

Facebook移动广告业务三大障碍:增长放缓

在Facebook移动广告营收创下新记录,而且增速超过最乐观的预期后,对它能否通过庞大的移动用户群创收的担忧已经大大缓解。

第二季度Facebook移动广告业务营收为16.6亿美元,占到公司总营收的62%。在Facebook的13.2亿用户中,逾81%通过移动设备访问该公司的服务。

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估计,今年全球移动广告业务营收将增长75%至近320亿美元,其中Facebook和Google是领头羊。

如果在移动广告大战中落后,Facebook的损失将大于Google。尽管移动业务在两家公司所占的份额都相当高,但Facebook对移动广告业务的依赖程度是Google的近2倍。eMarketer估计,今年,移动业务在Facebook和Google营收中的份额分别为63.4%和33.8%。

鉴于移动广告是Facebook长期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Facebook需要“越过一些陷阱”。

1、增长放缓

由于更多厂商进入移动广告市场,Google在持续增长,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了。

eMarketer分析师马丁•乌特拉斯(Martin Utreras)说,“移动广告市场规模正在扩大,增速在放缓。4年后,移动广告市场增速将放缓至22.2%,届时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949亿美元。

eMarketer预测,今年Facebook广告(包括移动和桌面)业务营收增幅为56.4%,低于2013年的63.3%。尽管增幅还不低,但赚钱的潜力在不断缩小。

IT社交网络SpiceWorks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杰伊•哈尔伯格(Jay Hallberg)指出,这不过是移动广告产业发展早期出现的起伏而已。”

Facebook当前的产品并非完美无缺。投资公司Oppenheimer分析师詹森•海夫斯特恩(Jason Helfstein)和杰德•科利(Jed Kelly)在投资报告中说,“移动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于桌面用户,Facebook仍然在不断改进其产品。”

2、点进率

移动广告的点进率相当低。eMarketer通过调查发现,过去一个月,70%的美国成年人曾看到过移动广告,其中只有30.5%的用户点击了广告。在法国、德国、英国和其他国家,这一比例更低。

在美国成年人不点击移动广告的原因中,两大原因是移动广告没有吸引力或用户对移动广告的内容不感兴趣。当然,这一问题不只局限于Facebook。转化率低可能影响移动广告未来的需求。

Facebook在不断提高其广告的针对性,表明它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哈尔伯格表示,市场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移动设备上广告印象很大,因此点进率相对较低”。

3、应用安装广告

Facebook移动广告业务的长期稳健性还受到广告客户类型的限制。例如,从长远来看,大量的应用安装广告会给Facebook造成伤害。

但是,Facebook之前已经缓解了这一担忧。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乐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第二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投放应用安装广告的不仅有开发人员,还有大公司,应用安装广告业务在不断增长。但是,我们在移动广告领域的机遇不仅局限于应用安装广告。”

摩根大通分析师道格•安穆思(Doug Anmuth)在发表的上一份投资报告中称,目前,应用安装广告占到移动广告业务营收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尽管比重并不大,但对移动广告业务营收仍然相当重要。

毫无疑问,Facebook的移动应用安装广告表现相当棒。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应用安装广告是我们表现最好的广告产品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拉动了3.5亿次应用安装。在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下载量最大的应用中,逾60%都通过应用安装广告推广。”

但是,这轮应用狂潮的“寿命”受到质疑。哈尔伯格称,“一个问题是,这一市场到底有多大?在应用开发者中,只有少数人的收入相当高,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有限。”由于用户对不断增多的移动游戏出现“审美疲劳”,即使是像《糖果粉碎传奇》(Candy Crush)这样的大作,需求也开始出现滑坡。

付费社交平台Bubblews CEO阿尔温德•迪克西特(Arvind Dixit)说,“业内弥漫着这样一种担忧:目前存在应用泡沫。如果确实存在应用泡沫,Facebook的移动广告业务将真正受到损害。”

迪克西特指出,除应用安装和数字化商品外,不重视移动友好的电子商务业务限制了Facebook吸引的品牌和广告客户范围,“从移动角度看,Facebook最大的劣势是,没有促使大量用户购买除数字化商品之外的商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Facebook最近公布了一款工具,能够跟踪多个平台的广告转化率,这意味着如果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看到广告,而在桌面系统上购买广告中的商品,这个“功劳”会记在移动广告身上。

分析师对Facebook能解决这些挑战持乐观态度。在2012年年中上市前,Facebook曾遇到这些问题,当时移动业务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却已经成为其最大的一棵摇钱树。

投资公司Baird 7月末发布投资报告称,“我们认为Facebook是一家新兴的广告巨头,有多个短期和长期的增长催化剂,其中包括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电子商务等。”

优酷App用户破5亿移动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2014年8月22日,优酷宣布旗下移动产品”优酷App”用户量已突破5亿,是业内首个获得该项突破的移动产品。其中,手机用户共4.3亿,根据CNNIC最新数据,81.6%中国手机网民选择使用优酷App。不仅如此,优酷App在过去92天内用户量从4亿飙升至5亿–日均用户增长超过100万,月度使用时长牢牢占据全球中文应用Top 3位置,已遥遥领先行业并不断扩大领先优势。

“很荣幸能获得5亿用户的认可,”优酷总裁魏明表示,”作为中国人最主要的视频来源,优酷将不断超越自己,迎接更多用户的加入。”

在这用户量高速增长的3个月内,优酷与全球最大的演讲平台TED建立了独家战略合作,开播《万万没想到第二季》目前8集累计播放量破3亿,推出互联网首档互动式户外真人秀《男神女神》总播放量超2亿,出品首部互联网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票房突破2亿,发布”优计划”扶持UGC原创生态链。背靠优酷一系列的大动作,凭借自身优越的产品体验,优酷App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关注与认可,带动了数据的快速增长。

艾瑞MUT数据显示,优酷不断扩大移动视频行业领先优势,自2014年1月以来一直稳居全球中文应用Top 3,引领视频成为与即时通讯同样重要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不仅如此,优酷App一年内月度使用时长增长4倍,月度使用时长高达600亿分钟,单日使用次数70亿次,月度日UV在18个月内增长8倍。视频行业的未来毫无疑问属于多屏,是否能跟上多屏发展速度是视频品牌决胜的关键,优酷已抢先占据行业最有利地位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2014年本地化移动广告市场的六大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增长、移动定位技术和位置服务的成熟。本地化移动广告已成为所有企业都在关注的热点。据研究机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14年,移动位置相关的本地化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27亿美元。而在未来5年内,广告主对于本地化移动营销的投入也将显著增加。

当国内BAT三大巨头都在抢占各类移动的流量入口时,一个更加细分化、精准化的本地化移动广告市场,正在成为一片新的蓝海,本地化移动广告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规模,而是技术与深度的服务。在这优势机遇下,企业应认清,并抓稳这些机遇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这一变革也牵动着终端用户、应将供应商、网络运营商、操作系统、平台/应用提供商等,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产业链条的优化,以及多方携做共赢。这也促成,本地化移动广告市场成为移动端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地化移动营销无疑成为了最重要的连接点。而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随着市场渠道的下沉,如何完成在全国性品牌曝光后,在本地化深耕的同时,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产生消费行为尤为重要。本地化移动营销将线上使用者、数据与线下企业、消费者之间通过技术平台的有机链接。并通过线上构建DMP数据平台,利用DSP分析、整合出有效信息,针对本地消费人群按需定向,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充分发挥本地化移动营销的精准性、及时性、趣味性等特点,将其所需信息推送到移动终端,并深度激活本地目标人群的购买需求。

本地化移动广告平台——点媒Lomark在本地化移动广告领域有着多年实践经验,并总结出了:本地化移动广告市场的六大趋势。

趋势一:精准化驱动本地化消费行为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六大定向技术可以让广告主实现,人群定向、投放时间定向、投放区域定向、投放媒体属性定向、设备及平台定向、网络运营商定向,从而将广告传递给最需要的人。针对精准化趋势,在国外有这样一条案例,曾有Facebook的用户在户外参加一场聚后,大家饥肠辘辘,有人刚刚更新Facebook发布状态“见鬼,肚子好饿”就看到手机屏幕上的广告框中滚动刷出了当地披萨外卖服务的订购服务,结果不言而喻,这帮年轻人解决了自己的饥饿问题,当地的披萨店获得了一次额外产生的订单,而Facebook则从中获取了广告佣金。这个案例中商家很好将本地化移动互联网广告精准化趋势应用到移动互联网本地化当中,并为精准用户提供了所需。

趋势二:交互化激发消费者本地化参与

通过广告入口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从而吸引参与线上交互体验,通过有趣的交互激发购买欲望;世界杯期间,点媒Lomark 创造了一款“帮内马尔找回大力神杯”的互动游戏,通过触屏射击的游戏,游戏中植入Police眼镜的品牌 — 球星内马尔带上眼镜,从球星变身帅气警探,射中小偷,找回被偷的大力神杯。充分利用巴西球星内马尔的受众影响力,扩散和宣传了Police太阳镜品牌。同时,谷岩认为,本地化的营销,除了传递品牌诉求之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引流,点媒通过LBS位置服务,找到离用户最近的眼镜实体店,促进用户消费行为的发生,将广告效果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同时,在这个案例中,本地化移动广告需要深度的交互来促使更多人的关注并产生兴趣点,从而对于品牌将有更好的推广。

趋势三:即时触发本地化消费行为

当消费者对广告内容和交互产生极大兴趣,就会一步步转化形成来电、来访、分享、转发、竞猜答题、购买的进一步行动体验;为促进宅男宅女在世界杯期间的消费,苏宁电器与点媒跨界合作,推出了射门积分赢优惠的活动,用户在点球大战的积分可以直接转化为苏宁易购的优惠劵,用户无需跳转页面就能在广告界面上直接选购产品,有效促进了线上的消费。点媒还利用了移动终端的社群联系,推出了猜球赢大奖的活动,用户可以邀请好友加入世界杯比分猜球的行列,获胜者就有机会获得苏宁附近门店的礼品奖励。在这个案例中,苏宁易购通过移动端的活动加大了购买者的行动体验,从而有效的促进了线上的消费。

趋势四:本地文化结合的创意营销激发共鸣

针对本地特征进行分析本地化数据,了解地方习惯,提供地方策略并具备本地化的服务能力;此前,点媒深度结合本地化推出的“河南话大考验”整合传播案例。此事缘起于河南交警大队在不久之前,播出了新版河南神曲《白搁这乱了》,立刻风靡河南,点媒抓住这一热点,并结合本地特色在推出了“是河南人就来挑战一下”的号召,引发很多河南网友的兴趣,很多河南网友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忍不住点进内容页面,挑战一下河南版“四级”考试。通过热点结合以及幽默逗趣的内容选择,直戳用户内心敏感地方。在这个案例当中,点媒本地化营销抓住用户心理,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符合本地生活环境的信息内容,使用户在满足归属感的同时,主动的接受信息的传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趋势五:社会热点与本地化融合产生爆发点

在这个“八卦之心,人皆有之”的大环境下,借助热点,可将本地化信息有效的传播。今年5月,郑州沃土千年置业有限公司为推广其位于郑州经济开发区的伊顿上郡项目,与点媒联手合作,推出“黄海波 高素质”的话题营销活动,借势当时的热门话题,传递“是男人就选伊顿上郡”的核心理念。经数据显示,该楼盘的来电咨询数量较之前提升了3倍。案例中,伊顿上郡借助热点话题,在移动端将宣传信息与话题结合,将热点内容巧妙的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得到本地化用户群体的认可,并将促进更多的消费人群的购买。

趋势六:个性化定制本地化广告

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场景,显示出同一广告主的不同广告内容。

点媒在“光棍节”为哈根达斯制定的营销策略中,用户在进入minisite页面后,可以点击头像选择性别,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位置匹配最近的异性,当双方移动的位置到达哈根达斯实体店周边一定距离后,音乐会响起,用户凭音乐找到对方,两人到店消费就能获得一份冰激淋,有效促进了到店消费。案例中,哈根达斯以其独具个性化的广告,招揽来更多的生意,从而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利用大数据分析,还需根据广告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广告定制,同时,广告除了推送送给有需要的人之外,也需要将广告内容和形式变得更有趣。

点媒副总裁谷岩介绍说,点媒除了有效的利用以上六大趋势外,还将推出SDS整合服务即策略本地化、数据本地化、服务本地化为广告主做一个完整的移动广告一系列服务,实现广告资金的正常流动,并与产业链下方的交易平台、服务平台、资源平台进行互动,实现整个的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对此,商业趋势观察家、数字营销专家的肖明超先生认为:本地化移动广告市场正在迎来春天,早抓住机遇的品牌将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取得领先地位。

优酷土豆发布2014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

中国北京,2014年8月20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领军企业优酷土豆集团(NYSE:YOKU)于今天公布2014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201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要点1.净收入为人民币 9.587亿元(美元1.545亿元),较2013财年同期增长27%。我们通过与第三方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合作获取移动增值业务的收入,同时承担移动网络运营商收取的相关费用。在2014财年第二季度,我们还没有完成与一个主要移动网络运营商合同的续签,续签在第三季度完成,因此,我们把这笔约4000万人民币收入确认计入第三季度。2.毛利润为人民币2.086亿元(美元3,360万元),较2013财年同期增长10%。2014财年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润为人民币2.239亿元(美元3,610万元),较2013财年同期增长10%。3.净亏损为人民币1.644亿元(美元2,650万元),较2013财年同期增加57%。2014财年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人民币7,590万元(美元1,22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4,460万元(美元720万元)。4.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亏损(每ADS相当于我们的18股A类普通股)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分别为人民币0.88元(美元0.14元) 和人民币0.88元 (美元0.14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亏损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0.41元(美元0.07元)和人民币0.41元(美元0.07元)。5.截止2014年6月30日的现金、现金等值、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达人民币102亿元(美元16亿元)。6.2014财年第二季度,采购固定资产设备等有形资产达人民币8,500万元(美元1,370万元)。7.2014财年第二季度,采购无形资产达人民币2.463亿元 (美元3,970万元)。”多屏互联网正日益主流化,同时线上和线下娱乐的融合带来更新、更广的市场机遇。凭借强有力的战略和资金储备,我们正在加大投入,优化我们的商业模式。”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古永锵说,”自创立以来,优酷土豆已经引领行业改变了媒体和娱乐相关内容的分发和营销方式。未来,作为领先的多屏文化娱乐生态系统,我们将携手线上线下的合作伙伴,通过与不断增长的消费经济直接对接,进一步改变内容的创造和变现方式。”优酷土豆集团总裁兼董事刘德乐补充道:”优酷土豆的流量在本季度增长强劲,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我们已经顺利实现多屏变现,移动端的营收占比超过30%,会员业务稳步提升,收入同比增长379%。与阿里巴巴在大数据方面的合作,使我们的产品能够给广告客户和用户带来更多的独特价值。我们对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多元化充满信心。”201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净收入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9.587亿元(美元1.545亿元),较2013财年同期增加27%,达到公司早前公布的业务预期。广告净收入为人民币9.155亿元(美元1.476亿元),达到公司早前公布的广告净收入预期。增长主要来自品牌广告的业务成长及广告主平均投入的增加。带宽成本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2.135亿元(美元3,440万元),占公司净收入的22%,而2013财年同期占比为22%。内容成本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4.183亿元(美元6,740万元),占净收入的44%,而2013财年同期占比为40%。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内容成本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4.029亿元(美元6,500万元),占净收入的42%,而2013财年同期占比为38%。毛利润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2.086亿元(美元3,360万元),较2013财年同期增长10%。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润为人民币2.239亿元(美元3,610万元),较2013财年同期增长10%,这得益于卓越的运营。运营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3.864亿元(美元6,23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3.068亿元(美元4,95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3.132亿元(美元5,05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2.606亿元(美元4,200万元)。各费用具体明细如下:销售及营销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2.128亿元(美元3,43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1.652亿元(美元2,6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销售及营销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1.861亿元(美元3,00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1.504亿元(美元2,420万元)。增长源于营收增长对应更高销售人员提成。产品开发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9,910万元(美元1,60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6,610万元(美元1,07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产品开发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7,890万元(美元1,27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5,480万元(美元880万元)。增幅主要来自无线、搜索、社交、付费和互动直播等领域的人事相关费用增长。日常及行政管理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7,450万元(美元1,20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7,560万元(美元1,22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日常及行政管理费用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4,820万元(美元780万元),较2013财年同期降低13%。净亏损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1.644亿元(美元2,65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1.051亿元(美元1,69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7,590万元(美元1,22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4,460万元(美元72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之调整除息、税、折旧及摊销前亏损(EBITDA)于2014财年第二季度为人民币5,290万元(美元850万元),而2013财年同期为人民币2,870万元(美元460万元)。业务展望公司预计2014年第三季度净收入将达人民币10.9亿至11.3亿元之间,广告净收入将达人民币9.65亿至10.1亿元之间。该预期反映公司当前的初步估算,不排除调整变化的可能。

互动通顾以文:2014,移动营销飞跃年?

“过去的五年我们一直在说This is the Year of Mobile,说了五年,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它真正实现–2013年美国广告主的移动支出仅占广告营销整体支出的4%。2013年是中国程序化购买飞速发展的一年,但发展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流量上。2014年会是移动程序化购买的飞跃年吗?”

8月14日,MMA(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无线营销论坛2014在上海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无线营销行业精英的参与。互动通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顾以文(William Gu)应邀担任”广告技术流强势来袭”圆桌讨论主持人,坦率指出当前移动营销的发展困境。

在顾以文的主持下,四位”技术男”–RTBChina.com主编范秋华、亿动广告传媒创始人兼CEO马良骏、易传媒移动运营研发中心副总裁高照、安纳特董事总经理温道明围绕跨屏广告、程序化购买、原生态广告和防作弊四个热门话题展开智慧交锋。

顾以文表示跨屏营销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障碍,但在国外已经有公司可以实现跨屏营销功能。实现跨屏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判断PC与移动端的用户是同一个人,一般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确定性的,即根据ID来确定PC与移动端用户是否同一人;一种是可能性的,即按照概率来识别某一类人。

聊到移动程序化购买,马良骏认为移动程序化购买仍然没有迎来飞速发展的好时机,很多条件还未成熟,移动DSP系统的操作并不是那么容易。

原生态广告能够很好地融入媒体内容,推广作用更为软性,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可观。但范秋华表示原生态广告无法标准化,导致很难有规模化的发展。尽管这样,他仍看好原生态广告的未来发展。顾以文表示认同,并补充道:手机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设备,软性的广告形式更能被用户所接受。

MMA 论坛系列从2005年开始每年在纽约、伦敦、新加坡、洛杉矶、西班牙、印度、越南、巴西等地举办,是聚集全球无线广告精英和高层决策者的顶级盛会。作为MMA论坛系列的一部分,MMA中国无线营销论坛每年轮流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以极具价值的演讲内容和豪华的嘉宾阵容,吸引了众多无线营销专业人士的参与。

2014MMA无线营销大奖在沪揭晓

(2014年8月14日,上海)——2014年度MMA无线营销大奖 (The SmartiesTM) 的终审结果今日在上海揭晓,共颁出金奖9枚,银奖13枚,铜奖20枚和公司大奖4枚。

本次活动共设三大案例类别13个奖项,包括:营销策略类——品牌影响力、互动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社会影响力;媒体策略类——跨媒体整合、跨移动整合、移动APP、移动网站、移动社交;技术应用类——移动技术创新、移动商务、视频/富媒体创新、广告投放技术创新。共收到投放中国市场的273件案例作品,分别来自广告代理公司、媒体、移动营销服务商和技术支持供应商。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表彰无线营销创新和发展的全球性奖项,MMA无线营销大奖 (The SmartiesTM)涵盖全球奖项和区域奖项,旨在表彰致力于移动营销事业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媒体主以及移动营销服务和技术供应商,进一步推动移动营销事业的持续向前和健康发展。

营销策略大类(A-D)
类别A :营销策略-品牌影响力

金 可口可乐歌词瓶 isobar 可口可乐
银 微笑的理由 PHD 联合利华
铜 可口可乐MINI-ME 百度 可口可乐
铜 杜蕾斯时尚定制游戏 北京智创无限 RB

类别B:营销策略-互动营销
金 可口可乐歌词瓶 isobar 可口可乐
银 奔驰smart BoConcept微信发售 Tencent & MEC 奔驰
铜 可口可乐MINI-ME 百度 可口可乐
铜 OREO亲子一刻玩起来 isobar 卡夫

类别C :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
全部从缺

类别D:营销策略-社会影响力

金 从缺
银 小行动大不同 AdPeople & PHD 联合利华
铜 长安福特翼搏FUN手一搏 中国最FUN工作评选活动 Sohu 长安福特

媒体策略大类(E-I)
类别E :媒体策略-跨媒体整合
金 从缺
银 BMW i3车展全民充电互动体验 智创无限 宝马
银 清扬亚洲巅峰音乐节-不停歇音乐嘉年华 PHD 联合利华
铜 小行动大不同 AdPeople 联合利华
铜 Burberry-Art of the trench风衣艺术展 iWeekly Burberry

类别F:媒体策略-跨移动整合
金 清扬亚洲巅峰音乐节-不停歇音乐嘉年华 PHD 联合利华
银 百事把乐带回家2014-“快乐送,送快乐” Tencent 百事
铜 小行动大不同 AdPeople 联合利华
铜 ThinkPad“想点新的”移动互联网全网营销 3G门户 联想

类别G:媒体策略-移动APP
金 可口可乐MINI-ME 百度 可口可乐
银 奥利奥“亲子一刻玩起来” Tencent 卡夫
铜 小行动大不同 AdPeople 联合利华

类别H:媒体策略-移动网站
金 可乐歌词瓶 isobar 可口可乐
银 adidas发现属于你的型格 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 adidas
铜 杜蕾斯枕边情话手机媒体推广 智创无限 RB
铜 一吻开启炫酷交互 • 欧珀莱唇彩新品上市 易传媒 欧珀莱

类别I:媒体策略-移动社交
金 微笑的理由 PHD 联合利华
银 OREO亲子一刻玩起来 isobar 卡夫
铜 围观世界杯 精彩无止境 长安福特数字世界杯 walkon 长安福特
铜 泰康人寿”微关爱“微信社交保险 Tencent 泰康人寿
铜 可口可乐:畅享毕业季,为青春留言 人人 可口可乐

技术应用大类(J-M)
类别J:技术应用-移动技术创新
金 云上的蒙牛精选牧场 百度 蒙牛
银 Origins复活草寻水之旅 易传媒 雅诗兰黛
铜 2013轩尼诗炫音之乐年度盛典 IM2.0 LVMH
铜 傲运通 – 小身材大空间 易传媒 上汽集团
铜 新东方放飞梦想的力量 百度 新东方

类别K:技术应用-移动商务创新
金 奔驰 smart BoConcept微信发售 Tencent 奔驰
银 从缺
铜 从缺

类别L :技术应用-视频/富媒体创新
全部从缺

类别M:技术应用-广告投放技术创新
金 新福克斯 瘾发无限驾享 力美科技 福克斯
银 潘婷夏日修护 多种定向无线投放 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 宝洁
铜 蒙牛新年品牌推广 安沃传媒 蒙牛
铜 雅诗兰黛圣诞促销季 移动富媒体完美互动 力美科技 雅诗兰黛

公司类
最佳广告主 可口可乐,联合利华

最佳营销公司 isobar,PHD

MMA Forum 2014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Shanghai

(14 August 2014, Shanghai)–MMA Forum 2014 which was co-organized by MMA China and Madhouse in shanghai today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of the mobile marketing industry in China.

MMA Forum Shanghai, as a part of the “MMA Events”, is the top event aggregation of global mobile advertising elite and top decision makers. The forum focused on the future of mobile marketing, how mobile phone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in marketing, experience sharing, focused on China and overseas. The top marketing pioneers presented how they put the mobile marketing into its huge marketing strategies; how to share more mobile marketing budgets from advertisers’ budgets; move forward to advertising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standardization;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ross media marketing; transform in the business and media world; shared successful cases of China and overse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eeting, the Co-Chairs of MMA China, KF Lee (Chairwoman, Dentsu Aegis Network China) and Tony Chen (Chief Digital Officer China and Taiwan, GroupM China) welcomed all the attendees and reviewed the achievements of MMA China in the past year.

Scott Beaumont, President of Google Greater China shared the Google’s China consumer Insights which both clients and agenc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obile innovations in China which could be unique for China today will inspire the world in the future.

David Porter, Media Director of Unilever North Asia, took a fresh and creative view on China mobile marketing from the other sid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shers, media platforms and even mobile specialist companies. The agency and their clients are coming together to discuss about their insights and learn on what it takes to grab a chunk of the Mobile advertiser’s budget – like from Unilever. And how to get advertisers in China to shift their budgets from traditional media or even from other digital media towards Mobile media. The dialogue guests shared their China Mobile marketing experience on analyzing advertisers’ mobile marketing concepts from creative, effectiveness measurement and innovation aspects by telling their own stories.

Joshua Maa (Founder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Madhouse Inc.), Mobile Advertising Standards & Measurement Committee Chair of MMA China presented the new development on the standard of mobile advertising material and the industry measurement guidance. In the panel discussion, they discussed about advertiser’s key focus on the mobile, shared feelings about the more measurement standardized industry and outlook and expectations for 2014-2015.

Rohit Dadwal, Managing Director of MMA Asia Pacific Limited, shared MMA SMoX.me (Smart Mobile Cross Marketing Effectiveness ) Research Findings with all the guests. This major research study delivers real data on mobile’s impact in the marketing mix as well as how people can optimize cross media resulting in a higher ROI without increasing your campaign budget. This is first time ever that marketers can finally measure the impact of even one cent spent on mobile media, as well as provide a looking glass into where your brand hits diminishing returns cross-media.

About MMA China

The 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MMA) is the premier global non-profit trade association established to lead the growth of mobile marketing and its associated technologies. MMA China was launched in April 2011 to serve for the fast growing mobile marketing industry in China. By working closely with service carriers, application developers, brands, agencies and other important partners, the MMA China aims to build a sustainable ecosystem for the mobile marketing industry in China and to be the leading association for nation-wide consultation on key industry issues including measurement and metrics, mobile advertising guidelines, codes of conduct and consumer best practices.

Media Contact:

Maggie Qin

Marketing Manager, MMA China

+86 138 1766 2029

maggie.qin@mmaglobal.com

“MMA无线营销论坛2014”在沪召开

(2014年8月14日,上海)——由MMA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与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联合主办的 MMA无线营销论坛2014 (The MMA Forum 2014 Shanghai)今日在沪盛大举行,吸引了来中国移动营销相关行业的众多专业人士。

MMA无线营销论坛上海是“MMA 论坛系列”的一部分,是聚集全球无线广告精英和高层决策者的顶级盛会。本次论坛内容关注移动营销的未来,手机如何被有效应用于市场营销,分享经验,聚焦中国,关注海外。顶尖的营销开拓者们在现场讲述他们是如何把移动营销引入其庞大的营销策略;如何从广告主预算中分得更多移动营销经费;向移动广告监测和效果衡量标准化迈进;跨媒体营销中的移动绩效;商业与传媒在移动浪潮中的同步转型;分享国内外成功案例等。

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联合主席李桂芬(电通安吉斯集团中国区董事长)与陈建豪先生(群邑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首席数字官)在论坛开始时为大会致欢迎辞,回顾了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在过去一年所作出的成绩。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分享了谷歌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理解和洞察,以此提高广告主和代理商对这些要素的关注度及对于移动创新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移动创新目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但今后势必会改变整个世界。

联合利华北亚区媒介总监裴德(David Porter)为选择从一个新鲜又有创意角度——从开发者,媒体平台甚至专业移动公司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移动营销。探讨了如何从像联合利华这类广告主的口袋中分得移动营销预算,让他们将预算从传统媒体或其他数字媒体转投到移动媒体。对话嘉宾用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移动营销经验——从创意、效果衡量及创新等不同方面解析广告主的移动营销观。

届时,MMA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广告标准及测量委员会秘书长,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良骏先生将代表MMA与与会嘉宾分享MMA中国移动广告物料标准和监测标准制定及推广的最新进展。圆桌讨论环节还邀请业界代表探讨广告主所关注的移动广告监测和效果衡量重点,各方对整个行业向监测标准化迈进的体会以及对2014-2015年的愿望与期望。

此外,MMA无线营销联盟亚太区董事总经理Rohit Dadwal还分享了MMA研究报告——Smart Mobile Cross Marketing Effectiveness(简称SMoX.me)。这份报告不仅采集了在跨媒体营销中移动媒体的真实效果,还分析了如何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优化跨媒体的广告投放策略来提高投资回报率。SMoX.me以直观的方式,让广告主可以直接衡量其在移动媒体上的每一分钱所产生的效果,并且看到各媒体渠道在何处达到其ROI的峰值。

关于MMA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

MMA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是全球性非营利组织“移动营销协会”(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MMA)的中国分支机构。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致力于推广中国移动营销行业的发展:制定适应中国市场的移动广告标准;培养并促进品牌商,代理商,移动媒体及电信运营商对移动营销的认知和相互合作;携手第三方的调研机构建立第三方广告效果监测,为移动营销产业创造公证、有效的评估工具;不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市场的移动营销白皮书和调研报告;组织和举办针对移动营销的高峰论坛,介绍国外移动市场的最新资讯、技术及营销发展动态;对在中国移动营销领域表现突出的广告活动和其代理商和广告主进行表彰。

媒体联络:

秦佳梅
MMA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市场经理

手机: +86 13817662029

邮件: maggie.qin@mmaglobal.com

视频网站的新生意:效果付费广告

按效果付费将有可能成为视频网站的主流商业模式,至少在国内和国外都已经出现了类似商业模式的探索。

先说国外,Twitter前不久发布了一款新产品Promoted Video,这是一个面向广告主的视频广告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让广告主在Twitter上传、分发视频广告,同时可以估量到达率和广告效果,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付费。事实上,在国内已经有优酷、风行等视频网站也进行了按效果付费的广告模式探索。今年2月起,优酷、风行两家网站开始对广告系统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的直接目的就是让广告主可以直观看到广告效果和到达率,并以此付费。据说优酷按效果付费的商业探索主要在移动端进行尝试,2013年优酷移动端已带来10%的广告收入,2014年古永锵对移动端收入的预期是40%以上。此外,与展示类广告不同的是,按效果付费的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及电商类客户。另外,听说优酷还在搭建一套能够与新浪微博、淘宝深度内嵌的广告系统,目前这套系统正处于研发阶段,因此具体的产品形态还不得而知,但确定的是将通过结合:社交媒体、电子商务与视频的形式主打按效果付费。除了优酷外,被SMG收购的风行在线也在今年开始探索按效果付费的广告模式,据说风行广告系统调整的核心是引入DMP的广告形式以及移动端与O2O结合的广告模式,而调整后争取的主要也是电商类广告客户。由此可见对效果付费视频广告的探索在国内外都已经全面展开,那么为何会选择此时进行新商业模式的尝试和变革呢?综合各方消息,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1、随着展示类广告占比的逐渐增多,视频网站们开始意识到这已严重影响移动端的用户体验,但是现有的广告模式下,广告时长与收入呈正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开创新商业模式。2、展示类广告更多是品牌宣传,但是无法得到更精确的数据结果,除了少数需要定量投放品牌广告的巨头外,多数企业还是更加务实,希望能够有直观的数据看到广告效果和到达率。

3、广告形态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广告主是希望通过投放广告展示品牌和产品,但是现在视频广告还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数据分析,并以此反馈给产品、甚至运营环节进行改进。随着广告主需求的变化,视频广告模式的变化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多屏营销:现在进行时

如果说在2013年6月,古永锵首次在业界提出多屏战略时,更多是一种洞见和发展规划,到2014年年中,短短一年时间,多屏营销早已经成为广告主切实的重要营销策略。近期的世界杯大事件中,在优酷投放的广告主中,高达86%的品牌选择了多屏投放。

多屏营销主流化从2013年发端,而在2014年已经成为现实。从用户土壤、业界规范到广告主投放,多屏营销经历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大跨步发展,也带来了大批经典案例和创新红利。

从2亿到6亿 用户土壤建构营销蓝图

2013年6月”多屏战略”首次提出时,优酷土豆的移动端日播放量为2亿,而截止到2014年第一季度,优酷土豆移动端日播放量更是飙升到了4亿。不到一年,一倍的播放量增长,凸显了用户习惯的快速迁徙,也构成了多屏营销的肥沃土壤。

从数据上看,行业的整体走向也是如此。以艾瑞MUT为例,观察近1年移动视频行业整体月度时长走势,我们发现在2013年末2014年初出现了行业的爆发性增长,成为整个行业的”拉门槛”时期。2014年7月,优酷宣布多屏全流量突破6亿,其中移动端流量占比已超60%。

规范已成 多屏营销生态走向成熟

和传统营销,甚至PC端营销相比,营销生态包括广告效果衡量、多屏投放标准等的建立和成熟,是制约新生事物多屏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3年年底,由MMA发起的,优酷土豆主力参与的移动端广告行业统一SDK监测标准出炉,行业监测环境前进了一大步。2014年初,优酷土豆成为第一家支持行业统一SDK监测的视频企业,拉开移动视频广告投放标准化的序幕。

之后,更多的行业标准逐步建立。5月, MMA无线营销联盟举办无线广告监测标准发布会,优酷土豆率先在视频行业内通过In-App 广告API监测标准,以及In-App 广告SDK监测标准; 7月,优酷土豆推出ESS资源优化工具,提出了”可视曝光系数”,以贴片为基准点,将其他广告形式按照广告时长、位置、面积、媒体环境等进行折算,得出它的”可视曝光系数”,让跨平台的广告效果评估从此成为可能。

移动收入超30% 广告主大揽创新红利

随着用户土壤、营销生态的成熟,广告主开始越来越青睐多屏营销。优酷土豆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移动端收入已经超过30%,截止到今年6月份,在优酷土豆平台中,每2个广告主都有1个选择多屏投放方式,其中以日化、食品饮料及金融客户为主,而多屏贴片、多屏剧场则最受青睐。

同时,多屏营销在覆盖人群、传播效果上的优势也进一步推动了广告主的投放意愿,根据优酷土豆BEE调研系统对大量多屏投放案例的监测数据,在相同预算情况下,多屏投放能够为品牌提升45%的人群覆盖,而品牌认知度及品牌好感度也提升30到100%不等。

在今年优酷世界杯营销中,86%的广告主选择了多屏投放,其中多屏曝光的预购率和推荐率分别比单屏曝光提升了14%和34%,红利不能更多。

短短一年,梦想已经照亮现实。从链条前端的用户,到链条另一端的广告主,多屏战略已经启动了正向的滚雪球效应,积聚各方力量不断壮大。对这一年之后的未来,我们显然抱着更多的期待。

谷歌阐释广告业三大重构:内容互联广告

2014年谷歌合作伙伴大会今日在京召开。谷歌在会上阐释了广告业的三大变革,以及如何重构内容、互联方式和广告,同时向广告主推出PMP私有交易市场,提供首选交易和私有竞价的交易模式。

谷歌战略合作拓展部亚太区总经理Michelle Guthrie表示,消费者接受信息的场景和对广告形式与内容的期待已经有所改变。广告业正在经历着三大变革,谷歌提出三大重构概念,从内容、互联和广告等角度进行主动变革,才能抓住用户,获得最大经济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业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多屏互联,广告主需要思考如何连接5.3亿网民;二是通过国际化布局深入中国市场;三是广告内容倾向于个性化定制,强调品牌体验和原生广告;四是出现了程序化购买的趋势。

具体而言,谷歌阐释的三大重构包括内容、互联和广告三个层面。首先,在内容上,视频和社交媒体等新数字媒体形式正在改变内容传播的途径和信息沟通的方式,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去接受包括视频在内的立体信息载体。

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演变,未来的多屏体验不仅限于电脑、手机、平板设备和电视等,二是扩展到各种可穿戴设备。对于广告业,如何挖掘跨屏互联的价值至关重要。谷歌致力于通过Google web designer帮助广告主制作具有跨屏体验、可互动的定制化内容。

再次,在广告本身方面,谷歌正在通过程序化购买和私有交易模式来帮助广告主整合广告投放,包括广投和精准投放的需求。程序化购买是指公开竞价模式之外的交易方式,而私有交易PMP为广告主提供私下交易权利,以便管理广告投放。

此外,谷歌此次向广告主推出PMP(Private Marketplace)私有交易市场,为AdExchange平台上的广告主提供首选交易(prefer deal)和私有交易(private auction),借助算法和数据实现精准投放。

根据eMarketer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将有一半的数字广告将实现程序化购买。谷歌亚太区合作部总经理Jeff Gelvin表示,程序化购买是未来数字广告的发展趋势。

面对广告业的变革,谷歌建议广告主重新审视广告销售策略,更多关注非直销模式包括私有交易PMP策略和程序化购买,借助谷歌的AdXechange、AdSense和AdMob第三方平台,以程序化购买方式达到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