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NEWS
出租车网络化 移动户外媒体再度“活”起来
3G智能屏再度振兴“活媒体“投放渠道
移动户外新媒体公司iTaxi Media近日于新闻发布会宣布,联手全国最大专业出租车技术提供商飞田通信,率先在上海五大出租车集团公司之一——蓝色联盟旗下所有运营出租车内搭载全新3G智能触屏,并同步开通WiFi热点,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与移动终端全面互动,第一家彻底和互联网无线连接,第一家实现精准移动定位的移动户外新媒体。
说起出租车广告投放渠道,曾一度因流动性大、受众面广、不受地域限制红火一时,但随着数字化革新,作为“活媒体”的出租车投放渠道却因技术壁垒,落后于人们早已变革的生活出行习惯,无法实现广告投放的稳定接触频次及高到达率。如今出租车空间全面实现网络化,令这一被重新挖掘出投放潜力的移动户外新媒体回归行业焦点。
“即刻精准投放“一改”走过路过“被动局面
iTaxi Media带来的“Android+GPS+3G+WiFi”升级技术,让搭载于副驾驶靠枕后的3G智能屏,无论外观尺寸、操作界面都更接近于人们熟悉的Pad,首次令移动户外媒体全面互联网化、数字化,并真正实现与个人终端的无障碍对接。
无线升级后的iTaxi Media,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车行位置实现“即刻精准投放“。所谓”即刻精准投放“,也就是说只要出租车进入事先设定好的投放区域或时间,有GPS定位功能的3G智能屏便会主动推送目标区域(LBS)、目标时间(TBS)、目标广告篇(VBS),并可进行多达7种的组合投放。如此点对点主动出击,一改固定场所位置广告投放,受众往往只能接收到碎片化”过路信息“的被动局面。实现品牌点对点传播诉求,触发乘客即刻获取资讯及信息的潜在需求,显著提升广告播放的接触频次及到达率。
各大品牌已明显感受到iTaxi Media在移动户外媒体渠道推广上极大的互动优势:在初期运作阶段,屏幕互动率达65%以上,品牌按钮点击率最高达35%以上,品牌指定网页的转化率已超出专业视频网站的平均水平,并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无疑是对行业标准的又一次有力挑战。
而GPS功能支持下的后台大数据收集、分析,则可以整合梳理各类实时数据,监测投放效果,得出消费者精确需求,完成对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调研与管理,从而帮助品牌及时调整、推进投放策略。
理想交互模式玩出移动营销新花样
iTaxi Media技术实现出租车内3G信号和WiFi的覆盖。乘客既可在3G屏上观赏视频,并跳转至品牌云端进行实时浏览和在线互动,又能与手机终端顺畅互动,将车行过程中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如热门App、趣味手游、生活资讯(如优惠打折券)等,通过车内WiFi下载相关应用、扫描二维码,或进行微信分享等方式打包至个人手机终端。由此,信息的到达及传播不再受离车限制。理想的移动交互模式,使得精彩又好用的资讯内容不再因流量或车行时间的不足,而被乘客无奈地拒之“屏”外。
目前,盛大游戏已确认携手iTaxi Media,共同打造国内首个线下移动APP STORE连锁店。届时乘客可以在车载屏上轻松体验盛大手游产品,并通过WiFi将游戏下载至手机终端。
同时电商巨头东方CJ也将积极推进与iTaxi Media的初步合作,借助智能屏配备的3G及WiFi环境,以更符合时尚商务人群在线购买习惯的手机消费安全支付,开拓全新的移动营销新模式。
乘客体验及行车安全是永远的王道
为保证投放载体的美观及内容播出的高品质,iTaxi Media启用全新8寸高清软屏,以确保最佳乘坐体验及行车安全。时尚、音乐、旅游、生活和城市资讯等一系列精粹短视频,为乘客提供了一段不愿到达终点的视觉之旅。为了营造更佳的车内环境,iTaxi Media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微电影、体育赛事、视频课堂等多元化的精彩内容。
同时,iTaxi Media不断推进民生服务的信息化进程,除了能够同步天气预警、实时路况、城市旅游信息等,还是全国首家与出租车调度系统、后台网络全面结合的媒体系统,可以在WiFi环境下微信及支付宝支付车资。
在未来,iTaxi Media将深入研发人机智能互动技术,计划实现更多创新功能,如:4G高速冲浪、语音互动、出租车无线社区的建立等。
预计未来市场占有率50%
目前,iTaxi Media已在上海率先规模化运营。预计2014年市场将拓展到全国5个以上一、二线城市,2015年直达全国18个城市,2015年底市场占有率50%。iTaxi Media正在不断加快装机速度,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内将在上海突破万台车辆数,并于年底前在全国突破3万台车辆数。
转载自 麦迪逊邦
Globalwebindex:中国是移动互联网使用最高的国家
根据Globalwebindex数据,全球有65%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手机上网。
但是在个别国家,这一数字更高,其中中国最高达到83%,人数估计达到3.83亿——超出第二大市场美国市场3.5倍。中国同样也是全球使用平板电脑上网最多的国家(39%),在这两种设备类型中,引人注目的是前十位市场中包含许多新兴互联网市场。但这并不表明里面没有成熟市场:瑞典在移动互联网中位于领先地位,平板电脑在英国和美国市场的使用情况同样突出。虽然如此,这些数字再一次表明便携式互联网接入设备被许多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所接受。
转载自 199IT
Mobile Commerce Daily: 图像搜索可加深移动商务的交流
过去二十年,消费者与“搜索”一词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搜索任何类别的信息已经从一个固有的个人体验变成了地球上最广受研究和赚钱的生意之一。在我们解决这种对答案永不知足的饥渴之能力上,智能手机带来的影响堪比地震。通过把连网搜索的力量放进我们的口袋,只要我们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诠释出我们要寻找的内容,对于任何一闪而过的疑问,我们几乎立即可以随意获得答案。似乎很完美。然而,我们同样是天生的视觉动物。90%传达到大脑的信息都是视觉的,而处理这类信息比处理文字信息快6万倍(引自Hubspot)。还有,对于我们周围一些不能用简要的关键词来诠释的事物,复杂或特别或不能简单描述的事物,该怎么办呢? 视线在人们如何与他们周围的世界互动,以及卖家如何更好地与买家互动上,出现了一个重大转变,图像搜索领域的最新进展正在为这个转变搭建舞台。通过结合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和搜索算法、社交网络一体化、移动特定技术如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BLE(低功耗蓝牙技术),今天的图像搜索公司让用户可以仅仅根据他们在网络和周围现实世界的所见而提出高度直觉的疑问。想象一下,拍了一张自由女神的照片,然后可以获得关于它的历史、旅游行程、票价、附近餐馆的详细信息,或者甚至你有哪些Facebook上的朋友在该地区——都没有问题。拍一张休斯敦的棒球内场照片来获取它的历史事件或少年棒球联合会的登记信息给你的孩子?你能做到。获取信息不再只能依靠把你双眼所见精确转化成语言的能力,这改变了一切。 眼睛在争相吸引迅速增长的智能手机达人消费者时,品牌商和零售商非常积极地创造互动且直观的体验。优化网站、增强真实感和各种形状大小的应用均在首选名单前列。然而,一项德勒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发现,80%品牌应用软件的下载次数低于1000次,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的手机里只有一到两个零售商应用软件。移动消费者没有耐心并且疲于选择。因此,这就充分解释了为何他们会选择在他们宝贝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品牌商或零售商的应用软件。开发的应用软件往往形过于实,很少考虑让它从根本上有用,而且很难用。在这个关键时刻,图像搜索技术切实可行,该产业正蓬勃发展。零售商同时寻求发展或彻底检查不仅是他们的移动商务策略,还有他们的总渠道策略,并认真处理所有零售威胁的祖师爷:展厅现象(showrooming)。虽然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所有挑战,图像搜索技术或许呈现了一个机会,让零售商运营的各不相干部分联合起来,并为现代消费者提供了他们寻求的迷人购物体验。 简单快捷今年年末和2014年初,几大零售商将发行围绕图像搜索功能而作的新移动应用软件。以零售商的产品目录作为唯一范围而得出搜索结果为特色,顾客可以在任何环境中进行不可思议的图像搜索。以下列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些一体化软件如何运作:一大时装零售商的移动应用软件可以让它的顾客在街上拍下一个陌生人服装的照片并从最新的产品目录里得到匹配的结果。顾客可以购买并让衣服寄到店铺然后去取或者直接寄到任何家庭地址——所有操作都在应用软件进行。另一个零售商使用图像搜索作为一个店内付款门户,允许其顾客给他们要购买的产品拍照。不用排队付款,顾客就可以走出商店,只需离开时通过应用软件结账。情境化搜索是另一个零售商的应用软件焦点,让它的顾客拍下家居装修的状况——一扇坏窗户、墙上的一个洞——然后接收到指引视频、需要的产品信息和一个店内地图工具。对零售商来说,图像搜索成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里程碑——从消费者的指示与要求出发,促进了彼此间的互动。自定义使用的情况有无限种可能性,零售商自己将会在未来的数月里定义最高效的应用软件。对消费者来说,运用图像搜索的品牌应用软件有可能超越一次性的产品宣传把戏,并成为一个重要工具,在犹豫不决时提供指引,心浮气躁时提供效率,以及灵光一闪时能够接触到所需产品。
转载自 199IT
Mobile Tracking by AdNear Reveals Intriguing Shopper Habits Over Chinese New Year
SINGAPORE, 13 February 2014 – Chinatown retailers who stayed open over Chinese New Year would have seen a greater number of shoppers visiting the district more than once and staying longer than they would during a regular weekend, according to big data company AdNear.
AdNear uses location data to drive superior advertising targeting across mobile devices and has collected more than 100 million user profil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Australia and India since its launch just over a year ago.
The company’s technology tracked a total of 4676 Singapore-based mobile users in the shopping districts of Chinatown, Marina Bay Sands and Orchard Road over Chinese New Year weekend. Its findings are an example of how far targeted mobile advertising opportunities have come, with big data guaranteeing much higher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conversion rates for brands using the technology. AdNear’s data showed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New Year shoppers appeared on Orchard Rd, but repeat visitors to Chinatown (people who were tracked in the vicinity more than once over the weekend) doubled compared to regular weekends, while the number of shoppers returning to Orchard Rd more than once was down 16 per cent. The time people spent shopping in Chinatown increased 26 per cent compared to regular weekends, whilst the time spent in Marina Bay Sands and on Orchard Rd reduced by 20 per cent.
AdNear generates consumer insight through the real-time detection of audience geo-location and analysis of audience location data,without captur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 The company’s location-mapping infrastructure is the largest in the Asia-Pacific and users are located by pinpointing signal levels from mobile devices, without the need for GPS or operator assistance. Businesses can then leverage these insights to share relevant content with targeted consumers within a geo-fence. Using the same Chinese New Year data, an advertiser could determine that a greater concentration of Singapore’s affluent shoppers were spotted in these locations over the Chinese New Year period, and that their average shopping time was just over two hours – 13 per cent longer than students who clocked an average of 1.8 hours of shopping over the period. Founder & CEO of AdNear, Anil Mathews, said that the trove of data unlocks real potential in mobile advertising and provides measurable ROI for brands to monitor progress and make better marketing decisions. “AdNear helps brands to better engage with consumers on mobile by sending targeted messages to the right people who are at relevant locations for elevated results,” Mathews said. AdNear profiles users in Southeast Asia, Australia and India, and has the largest location-based audience in Asia-Pacific. Global brands such as Google, Microsoft, Audi, Toyota, Procter & Gamble, Unilever, McDonalds, Redbull and many more are already leveraging AdNear’s technology to target pre-existing as well as bespoke audience segments. AdNear’s ability for targeted mobile advertising lies in consumer behaviour analysis. For instance, an AdNear-tracked device that shows up frequently at an airport likely belongs to a business traveller – brands receive this information and are then able to target advertisements, such as relevant shopping deals for retail stores in the airport when the consumer is in the vicinity. AdNear kicked-off operations in November 2012 after receiving Series A funding of USD 6.5 Million from Sequoia Capital & Canaan Partners. 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Singapore and plans to expand into Southeast and North Asia while building on it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o access the complete report, go to:www.adnear.com/pdf/chinese_new_year_shopping_trends_2014.pdf
最值得开发者关注的应用市场十大趋势
对创业者来说,创业的方向要顺应“大势”很重要。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互联网大佬反复提及,最著名的就是小米科技CEO雷军说的“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如果细化到移动应用领域,选对市场很重要。近日应用市场数据监测机构App Annie发布了“2013年应用市场趋势回顾”。在这份报告中,App Annie列举了去年应用市场发展的一些特点,以及一些重点市场的应用分布状况。根据这份报告,我们总结了10条中国开发者最需要注意的全球应用市场趋势。1,安卓应用下载量超过iOS应用。根据App Annie的统计,Google Play应用下载量在全球已经超过苹果的App Store。从收入上来说,App Store仍然遥遥领先于Google Play。但这里并没有计入中国大陆各大第三方应用市场的数据。2,应用内收费从游戏类目延伸到其他应用。在2012年,应用内收费模式占了游戏收入的86%,2013年这一数据上涨到93%,并且在2013年非游戏类应用也有57%的收入来自应用内收费。3,音乐类应用表现强劲。得益于Pandora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整体音乐类应用在2013年的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75%。不过大部分音乐类应用都是提供音乐流服务,这类应用不一定适合个人开发者尝试。4,日本应用市场收入已经大于美国。得益于安卓生态的发展,尤其是安卓游戏,日本应用市场(包括安卓和iOS)的收入已经超过美国。5,日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虽然日本市场收入很高,但收入前十的公司均为日本公司。而且应用下载方面,日本公司也有很强的优势。其中最收入和下载做的最出色的就是LINE。6,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在2013年表现强劲,但是其他一些市场做的也不错。无论从应用下载的增速还是收入的增速上看,香港、台湾、印尼、墨西哥和泰国都非常值得关注。7,台湾的安卓市场潜力巨大。Google Play在2013年2月才正式落地台湾,但是在2013年,台湾已经成功Google Play收入第六大的市场。8,俄罗斯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无论从下载还是收入来看,俄罗斯市场给了国外公司很多机会。并且来自中国的游戏公司Tap4Fun有两款游戏在俄罗斯进入收入前十。9,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敌本土公司。无论从应用下载数量还是收入来说,中国市场仍然主要由中国本土公司主导。另外,中国中小公司在收入方面表现的非常出色,大公司在下载量方面表现的更为出色。10,在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已经能够看到很多中国公司的身影。中国公司在东南亚一般都能有不错的表现,但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国公司打入了欧美成熟市场,比如久邦数码(Go桌面),Tap4Fun,Tiny Piece 等公司在美国、欧洲等国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转载自 腾讯科技
2014年值得关注的9款可穿戴设备
在号称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风向标的201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各类全新智能终端硬件、设备纷纷亮相。其中,最受瞩目的恐怕是各类厂商展出的可穿戴设备。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近日刊登文章,评选出它们认为在2014CES上、最值得关注的9款可穿戴设备。
1.高端智能手表
MetaWatch的设计师此前设计了奢侈品手机Vertu,它的金属表盘充满质感,皮革腕带也显得十分高级,无论是搭配西装还是T恤,都十分合适。功能方面,它支持10至15米防水,支持iOS设备,可以从AppStore中下载应用程序,实现更多信息的通知功能。
2.Garmin Vivofit健身腕带
这款由老牌GPS导航仪开发商推出的产品可以记录步数和活动水平,还可以监测心率,并根据活动状况更为精确地计算消耗的热量。意料之外的是,Garmin还提供了社交功能:用户可以登录Garmin Connect社区寻找好友,并查看他们的活动和睡眠状况。
3.CSR蓝牙智能首饰
国芯片制造商CRS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蓝牙智能首饰。这类产品可以提供更加传统的通知方式。与黑莓的Pearl轨迹球一样,CSR也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LED闪烁来显示不同的通知;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自主定制颜色。另外,珠宝公司Cellini也参与到设计中,有望在未来带来更精致、更漂亮的设计。
4.Pebble Steel不锈钢智能手表
Pebble Steel比第一代Pebble智能手表贵了100美元,但却使用了更加高端、耐用的材料。该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新设计吸引更多用户。该产品有自然的金属灰和黑色两种可选,还提供皮革表带。新产品还增加了彩色LED灯,既可以显示充电状态,也可以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来使用。
5.中兴首款智能手表
这款名为Grand Watch的产品是中兴的第一款智能手表,但外形和Bluewatch界面都类似于Pebble。中兴表示,这款智能手表可以接收通知、记录步数、寻找手机,还具备其他常见的智能手表功能。这款产品将于今年上市,但目前的定价未知。
6.索尼Core健身追踪器
Core是一款小型芯片,这可能是索尼尺寸最小的消费电子设备。它除了拥有非常迷你的体积,佩戴形式也非常灵活。除了能够实现运动监测,索尼还为其加入了一种生活记录的形式,配合智能手机应用,可以记录用户每一天的使用行为,包括天气、观看和收听的媒体文件等。该产品第一季度在欧美上市,在欧洲的售价为99欧元。配套的腕带售价在15至20美元左右,有三种颜色可选。
7.英特尔与时尚界联合开发腕带
芯片巨头英特尔宣布未来一年将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陆续推出智能手表、手镯等产品。它的智能手镯将与时尚百货Barneys和Open Ceremony等时尚品牌共同开发推出,或许能够让可穿戴设备在时尚领域更进一步。不过,英特尔并未透露具体的功能。
8.XOne智能眼镜
XOne智能眼镜的大黑框过于夸张,算不上十分时尚,但是功能强大。眼镜包括两个500万像素摄像头,内置了丰富的传感器以及强大的处理器,运行一个定制的Linux版本,可实现应用扩展。它所面向的用户群体为企业蓝领,所以极有可能在企业领域获得成功。
9.Razer Nabu智能腕带
知名游戏厂商Razer也推出了Nabu智能腕带,支持iOS和Android设备,还加入了独特的双屏设计。首先,它是一款健身腕带,内置多种先进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睡眠状况;同时,它也是一款通知设备,外部OLED屏幕能够显示简单的通知信息,而内部屏幕则可以显示详细的消息,非常方便。文章内容来自The Verge,创业邦整理
洞察:移动广告的状态
2013年第四季度已经结束,又是移动广告增长骄人的一年。同时,也揭示出2014年一些关于移动广告的重要见解和趋势。
1、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Android超越 iPhone处于领先地位。在快速增长的平板电脑市场里,Apple仍旧占据着重要的领导地位,但是Android正在树立它的地位,平板电脑的展现量不断增加。2、2013年的节日季进一步表明向智能手机的大规模转移,暗示着全球采用先进设备的加速。3、同样,在节日季期间,娱乐广告商比其他广告商利用手机更多,消费者看到的超过广告总数三分之一的广告是关于音乐、电影和娱乐活动的。
Android在移动电话流量上处于领先地位。iOS是智能设备市场的第一平台。• 经过几个月的激烈竞争,Android成为手机广告流量的领导者,占据市场份额的35.85%,iPhone的市场份额为28.7%。• 当Android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继续在流量和盈利上保持快速增长时,iOS在全部的移动平台中仍旧保持着流量和盈利的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我们期望看到Android的收入份额继续增长。但是鉴于Apple在平板领域遥遥领先的地位,我们认为Android不会成为跨平台盈利的领头羊。
使用智能设备的消费者在增加• 在节日季,购买新移动设备的西方消费者数量比全年其他任何时候都多。为了了解这一增长多么快,我们针对美国市场及欧洲五国的用户(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进行了一次专门的分析,我们看到从平安夜到圣诞节后之间这三天内,有多少新的iOS和Android用户增加。• 下面的表格可见,从跨越圣诞节假期我们收到的新设备的流量,能看到新智能设备的数量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增长。虽然这一快速增长受假日整体的使用的增长所影响,但预示着在这些市场几乎完全向先进设备转移(也就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基础的联网电话将很快成为过去。
社交网络服务位于流量的第一位,音乐、视频和媒体产生的收入最多• 本季度,当我们深入挖掘大型的移动运营商门户的广告流量时,出版商类别出现一点动摇。社交媒体占据移动广告流量的领导地位,音乐、视频和媒体网站及应用软件保留在收入创造的榜首。商业、金融和投资仍旧是平均展现量收入最高的。
电影和娱乐广告商主导节日季• 当同时提到流量和盈利时,音乐、视频和媒体类别仍旧保持领先,因为消费者趋向于使用他们的移动设备听音乐、观看线上视频。艺术和娱乐在过去的几年里也一直是一个高效益类别。• 然而我们还发现,娱乐作为广告内容类别也是一个强大的执行者。在节日季,对于电影、音乐和娱乐活动的广告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广告内容和类型。 移动广告流量在全球范围增长52%• 与前几个季度一样,在Opera Mediaworks平台上美国推动了大多数的广告流量和收入。虽然美国流量份额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64%,目前为48.46%。但是,在盈利方面,和去年一样美国仍旧占据了超过70%的收入。
以巴西为首的南美市场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树立地位• 墨西哥一直排在全球流量排行的前20位,但是,今年我们观察到巴西在排行榜上的位置出现了显著提升。它2012年首次出现在排行榜,2013年在排行榜上最终超越了墨西哥。其他的南美国家同样也出现快速增长。• 在南美市场里,在移动设备的类型和出版商类别份额上我们看到一些与全球市场较大的不同。
转载自 199IT
Gartner:今年全球移动广告开支将达180亿美元
Gartner近期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移动广告开支将达到180亿美元,而2017年将增加到419亿美元。 Gartner在报告中称,在未来三年内,由于移动广告的供应暂时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移动广告开支涨幅放缓。尽管如此,广告主对移动广告的兴趣依然不减。 Gartner预计,今年全球移动广告开支将从去年的131亿美元增加到180亿美元,而2017年将达到419亿美元。报告指出,从2015年至2017年,推动移动广告开支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条件的改善,如服务商合并、衡量标准化和新的精准广告技术。 报告显示,几乎全球所有地区的移动广告开支都呈强劲增长态势,尤其是亚太和北美地区。在移动广告类型方面,视频广告涨幅最大,但显示广告的营收份额最大。 在显示广告方面,一个新趋势是从几年前兴起的应用内显示广告转向移动Web显示广告。此外,其他形式的移动广告也继续增长,如搜索/地图广告。 在亚太和日本,从2012年至2017年间的移动广告开支涨幅将放缓,年平均涨幅约为30%。Gartner指出,这是一个合理现象,因为在移动广告方面,亚太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在早期就处于领先地位。 但受中国和印度较高的经济增速的推动,亚太地区的移动广告开支将继续增长。 在拉美、东欧、中东和非洲地区,Gartner预计这些地区的移动广告推动力主要来自较大规模的市场,如俄罗斯、巴西和墨西哥。从2015年起,这些地区的移动广告开支涨幅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持续普及。
转载自 新浪科技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年增长8009万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1月16日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增长率19%,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为手机上网奠定较好使用基础,促进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尤其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限的人群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可能。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1月至10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8亿部,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月3G移动电话用户达3.86亿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54亿户。另一方面得益于手机应用服务多样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型即时通信工具和生活类应用的推动下,手机上网对日常生活的渗透进一步加大,在满足网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手机网民的上网黏性。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Fi覆盖逐渐全面的情况下,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不仅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更催生出更多新的应用模式,重构了传统行业的业务模式,带来互联网经济规模的迅猛增长。2013年,我国各省市网民规模均有一定幅度增长,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省份已达25个,网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达13个,相比2012年增加了青海和河北两省,网民普及率分别为47.8%和46.5%。2013年我国互联网发展地域性差异存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高,超65%,而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互联网普及率则相对较低,均不到33%。2013年江西、云南、贵州、河南等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省份,互联网网民规模增速最快,北京、上海、广东等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高的省份,互联网网民增速则有所放缓。未来,随着互联网设备的不断普及与宽带网络计划的加大推进,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异也将进一步减少。
转载自 腾讯科技
Facebook将在2014年做什么?推出更多独立应用
Facebook移动端策略或将在2014年发生改变。去年证明了移动广告市场价值后,今年又要做出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就在去年第三季度的电话会议上,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公开表示:“我们已有一些被大规模使用的独立应用,比如Instagram和Messenger。未来,我们期待开发出更多类似的服务来帮助用户分享。”扎克伯格的这句话并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有消息人士透露,Facebook的确在按照这个目标规划接下来的业务:开发出一系列的独立应用。Facebook的改变源于这两年的教训,因为随着自己产品功能的膨胀,那些将核心功能独立出来的简单产品反倒更容易吸引用户。比如专门用于拍照的Instagram、专门用于聊天的各类应用、甚至是私密性地社交分享产品。聊天应用Messenger的成功让Facebook尝到了甜头,自从把这个独立应用和Facebook的关系大幅度降低,其受欢迎程度反倒增长,成为美国假日期间App Store上最受欢迎的应用,超过了Instagram、Snapchat以及其它聊天应用。 Facebook接下来会推出哪些独立应用呢?The Verge做出了以下猜测:1.Facebook新闻阅读应用。针对这个产品,已有媒体报道称可能将于本月底推出。扎克伯格很早之前就提到希望自己的网站是用户的“个性化报纸”,但目前用户信息流里内容太过繁杂,让一些爆炸性的报道被淹没。 2.Facebook日历应用。日历是用户普遍使用的产品。市面上不少日历应用都会连接Facebook,以拉取一些活动或生日提醒。这类产品的机会或许会吸引Facebook关注。 3.Facebook搜索应用。社交图谱类搜索是Facebook一直在摸索的产品,如果这类产品能针对移动端优化,它的价值会被更加放大。比如用户可以随时查找朋友们对一些东西的评价或推荐。 当然,开发出更多独立应用也意味着Facebook需要做出牺牲,比如基于信息流的广告价值会不会受到应用分散后的冲击。这些都需要一个公司平衡考量。此外,包括Facebook Poke和Camera等独立应用的失败,也意味着一些风险。可是当用户已经习惯了Facebook,并认为它不再酷的时候,Facebook如何让自己在移动端重新“酷”起来?开发独立应用或许会再度激发工程师们的新灵感。
转载自:腾讯科技
Flurry 报告显示 2013 移动应用使用量年同比增长 115%,信息类应用居功至伟
专注于移动数据分析的Flurry发布了最新报告,该报告显示2013年整体移动应用的使用量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5%。根据Flurry 的定义,用户打开一款应用并进行一次所谓 “对话(session)” 的行为即被视为一次使用。
如下图所示,所以类别的应用在过去十二个月内的使用量均有所增长,其中信息类应用(包括社交和照片分享应用)高达203% 的增长最为引人注目。不过鉴于WhatsApp、KakaoTalk、LINE、SnapChat和微信等明星级应用去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这个结果也不算意外。Flurry认为信息类应用远远领先于其它移动软件使用量增长也许能为Instagram和SnapChat 等流行社交服务的高估值提供一部分说服力。
此外,排名第二的使用及效率型应用的增长被认为是受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角色逐渐趋近于个人计算机的事实所致。甚至是曾担心会在2013年达到市场饱和的游戏类应用也有 66% 的增长。移动应用的强劲增长也给扮演追踪分析工具角色的Flurry 提供了利好,在报告中,Flurry 宣布截止2013 年12月31日晚11点59分止,公司全年追踪的对话总数达到了创记录的1.126万亿次,平均到每天就是47亿次。
转自 36氪
IDC:预计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破 17 亿
IDC 刚刚发布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来 5 年的预测报告。他们认为,尽管成熟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但由于新生市场对低价设备的需求日益膨胀,智能手机出货量在未来仍将迎来持续增长。
因此 IDC 预测,今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突破 10 亿,比去年增长 39.3%;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预计接近 17 亿,5 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8.4%。另外,今年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预计为 337 美元,去年为 387 美元,下降 12.8%;2017 年,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预计为 265 美元。IDC 研究主管雷蒙·拉马斯(Ramon Llamas)解释说,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膨胀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设备不断下调的平均售价,这种现象在新生市场尤为明显。至于对未来 5 年不同地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预判,IDC 认为,亚太地区、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形势正好相反,他们的市场将被新生国家不断侵蚀,但得益于整体局势,出货量依然会增长。与之相似的是,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在未来 5 年也将出现类似的变化。智能手机平均售价的整体下调将会使很多人买到生平第一台智能设备。这也意味着,功能机的市场将持续萎缩,很多人对手机的初体验将直接跳向智能手机。 不同地区未来 5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预测报告(单位:百万台):
不同地区未来 5 年智能手机平均价格预测报告(单位:美元):
转自 199it
移动广告下一个热点:激活应用休眠用户
新的应用像滔滔江水一样,不断涌入市场,与此同时,应用开发者获得新的用户也变得愈来愈困难,这就迫使开发者和市场营销人员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除了吸引新用户之外,还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增加营收? 背景数据苹果新近表示,其用户2013年在App Store消费了逾100亿美元,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经总共向开发者支付了150亿美元,去年五月时,这是个数字还是90亿美元。苹果没有透露2012年App Store的营收,但业界人士估计约为50亿美元。该公司还表示,App Store目前拥有100多万个应用。Google Play 则在去年7月达到了100万个应用的里程碑,亚马逊AppStore的应用数量也在与日俱增。随着应用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广告主必须花更多钱来吸引用户。移动应用分析公司Fiksu的资料显示,通过营销活动获得一个忠实用户(打开一个应用至少3次)的成本已经从2012年的1.30美元(约合人民币7.8元)增至 2013年的1.62美元。另一个应用分析公司 Flurry的资料显示,用户使用同一个应用的时间延长了。2013年,用户坚持使用一个应用三周(Flurry自己定义的三周)以上的情况较2012增长了约20%。 更加重视应用活跃度Flurry首席执行官西蒙·卡拉夫(Simon Khalaf)说,用户删除应用的速度在减缓,虽然这个消息可能会让营销人员高兴,但大多数公司却迟迟没有投入广告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engagement)。“仍然有超过90%的广告需求是侧重在扩大用户群上,只有10%把提高活跃度作为目标。”哈拉夫说。但也有迹象表明,这种趋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哈拉夫说:一些旅游、休闲和移动电商类公司已经表示,在2014年,他们将投放更多提高用户活跃度的广告。激活休眠(或者流失)的用户,让他们重新变成活跃用户——这个市场出现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它正在变得有利可图。Facebook去年投放了提升移动应用用户活跃度的广告,就在这些广告上线之前,网络营销公司Criteo推出了Ad-X Tracking业务,目的是帮助营销人员跟踪应用的用户数量以及“重新激活休眠用户”(retargeting)活动的转换率。移动广告初创公司Apsalar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奥克耐恩(Michael Oiknine)指出,广告预算也开始从侧重用户数量,向提高深层活跃度转移。 重新激活休眠用户“CPI(每安装费用,Cost per Install)还在攀升,但是,一些垂直领域正在开始以一种更深入的方式营销移动应用。” 奥克耐恩说。“两年前,花钱做移动营销的主要是游戏应用。如今,其他垂直领域也正在移动营销上大笔花钱;像零售、旅游和金融等垂直领域的广告主,在采用移动营销活动方面,出现了显著增长。”奥克耐恩还表示,在重新激活休眠用户这个趋势中,“深度链接”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它是指链接到某个网站一个特定页面上。卡拉夫也认为,移动应用营销行业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基本来说,营销人员把精力在三件事上:除了获得流量,还需要侧重于用户数量,投资回报率数值,重新激活移动应用休眠用户。”
转自 比特网
mJoule: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行为调研报告
群邑中国旗下移动营销代理公司邑智近期公布了一项关于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66.7%的18-55岁中国城市受访者使用智能手机,其中33%的智能手机用户同时拥有平板电脑,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为6798元,比单一智能手机用户4205元的人均月收入高62%。
该调研还显示,智能手机用户选择的手机操作系统主要以安卓系统(Android)和苹果系统(IOS)为主,整体市场份额比例为75(安卓):14(苹果)。这一比例在一线城市和二三四线城市的差异较为明显,分别为67:23和75:11。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手机已经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位的互联网接入设备;2013年第三季度,平板电脑占PC出货量的40%。作为专业的移动营销代理公司,邑智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收集和分析中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情况,了解他们对APP的使用行为习惯及需求偏好,进而深度挖掘不同移动终端用户移动互联网的行为表现的差异,分析他们对移动广告接受程度和态度,、以及不同人群使用移动终端的特性及其中的广告价值。此次调研还特别针对高端男士、高端女士、商旅人士、学生、体育爱好者、准妈妈及新妈妈这六类人群的移动互联网和APP使用习惯进行了深入研究。 邑智CEO张垒表示:“虽然市面上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研究已经有不少,但邑智作为专业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希望能够从营销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移动终端用户,尤其是特定人群的使用习惯,从而帮助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投入产出更高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 该调研的其他发现还包括:用户在两个移动端使用较多的APP类型主要是浏览器、音乐、游戏、视频、新闻资讯、社交网络、电子书、电子邮件。同一广告在移动终端展示3次才会让用户产生印象,超过4.8次则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微信已经成为消费者和品牌接触的重要渠道:有78%的人关注过微信公众账号,64%的人了解过品牌打折促销活动,还有47%的人参与过微信线下活动;商旅人士是最活跃、平均拥有移动终端数量最多的用户,他们对电商、支付、邮件、即时通讯等类型的 APP 都有强烈的需求。77%的商旅人士同时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 PC,旅行资讯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信息。高端男性最常使用手机工作,特别偏爱使用新闻资讯类 APP;高端女性则特别依赖导航软件。高端女性、学生、孕妇妈妈以及体育爱好者都是音乐类 APP 的忠实粉丝。学生和孕妇妈妈最常使用社交网络,孕妇妈妈还最爱记录类和论坛类 APP。群邑中国互动营销总裁陈建豪指出:“手机已经变成用户获取分享信息第一入口,移动营销对于用户感受要求越来越高,定位结合本地化内容结合的趋势明显。我们从业人员要有紧迫感以加速整合传播战略。” “移动网络环境不断升级优化,用户越发依赖移动设备,此时此刻移动互联网已发生质变,移动端发力的速度和影响力超乎想象。”mJoule邑智CEO 张垒则表示,“在不可逆的移动大时代,我们能够及时跟踪移动互联的趋势变化,从平台、创意、技术三方面整合媒体,打通线上线下的大数据。并始终坚持思考,做到品牌关怀,实时服务。” 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通过互联网发送问卷链接,邀请被访者在线回答问题,从而进行样本数据收集工作。该调研采访了3476名来自中国不同级别城市及性别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按照常规方式抽取2200个样本,第二阶段通过特殊方式收集六类人群1276个样本。
转自 腾讯科技
Instagram为何吸引广告主?城市女青年用户居多
转载自腾讯科技
投身Facebook的手机照片分享工具Instagram,快马加鞭地实施广告创收计划。最近,Instagram对外公布了第一批品牌图片广告的效果,其中冰淇淋品牌Jerry’s,通过Instagram的广告,在八天时间里覆盖了980万名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 日前,美国综合新闻网站BusinessInsider对Instagram的广告受众进行了摸底调查,部分结果在BusinessInsider公布。 对于欲在Instagram试水的广告主来说,当然需要搞清楚该应用都有一些怎样的用户。 BI-Intelligence调查发现,在Instagram的1.5亿用户中,近90%的人年龄小于35岁,这意味着该应用将是服装、娱乐、媒体品牌向年轻人市场营销的理想平台。随着Instagram大幅推广广告位,如今有必要对其广告受众进行深度摸底。 需要指出的是,Instagram隶属于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但是其主要功能,是用手机上分享照片,因此用户特征和Facebook截然不同(诸多研究报告称,Facebook如今已经成为中年人乐土,年轻人正在大逃亡)。 调查发现,Instagram的用户主要以城市居住的年轻人居多,女性占到大头。另外,在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大战中,Instagram选择了“中立国”地位,其一半用户使用安卓手机,另外一半用户使用iPhone。 Instagram诞生以后一直只有iPhone版本,2012年4月,Instagram才推出了安卓版,但是安卓终端全球的垄断性优势,让Instagram受益匪浅,安卓版推出近一年,用户规模就已经和iPhone版平起平坐。 研究发现,和另外一个图片分享平台Pinterest一样,Instagram上女性用户居多,根据Appdata的数据,68%的用户是女性。Instagram的用户主要居住在城市,统计显示,17%美国居住在城市的成年人,使用Instagram,但是在郊区和乡村地区,这一比例下降到11%。 从照片分享上看,Instagram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美国排名前四的照片分享平台中,Instagram每天上传的照片,仅仅占到7%(每日总量为5.44亿张)。因此Instagram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重量级玩家”。 与此同时,Instagram效仿Twitter旗下的Vine,推出了15秒钟短视频分享功能,初期的数据显示,Instagram视频分享在用户交互活跃度上,超过了Vine。
Windows 8之父Steven Sinofsky:2014年科技界的十大趋势
前微软Windows总裁Steven Sinofsky在去年十一月份就确认了会离开微软,在今年七月份正式离职,前去哈佛教书,接着又加盟风投机构A16Z,不管如何,他一直都是科技界谈论的焦点,日前,他又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撰文总结了2014年科技界的十大趋势,不妨来看一下。
1. 高品质、超低成本产品出货量将大幅增加
我们总结了近几个月的趋势,发现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179美元的Moto G手机,价格便宜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好的,可以看下它的评价,都还不错。
2. 基于云的一些产品或工具,都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是巨大的
Steven Sinofsky列举了一些初创公司为企业开发的基于Web的工具,如Asana、Quip、Paper、Mixpanel、Lucidchart、kick-in和Haikudeck等,他认为这些工具在2014年将会有一个大的增长,亦或者是一些老牌的工具,如Evernote、Box、Dropbox和WhatsApp等,所有的这些都将会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成为整个组织必不可少的工具。
3. 企业将不再对云恐惧
企业将不再为自己的数据中心购买软件等,而是会使用云。他们不会担心把硬件共享在云中,因为此举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特别是存储了不同公司的数据。
4. 消息类软件打败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会逐渐被传真或消息类应用取代,相比较而言后者表现力更强。他建议人们不再用电子邮件而是使用消息类服务(SMS),除了那些需要安全性和验证性极高的事务。
5. 打造一个同时适合iOS和Android的应用将变得困难
iOS和Android在明年,各自的特性都会加强,两个平台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一个普通的应用将很难同时适合这两个平台。开发人员将不得不挑选自己擅长的平台。
6. 小屏幕和大屏幕之前的差别将会更加明显
应用程序的设计将不会一刀切。在平板电脑、phablets、笔记本电脑和混合型计算设备之间,应用将不得不被调整以支持这些不同屏幕尺寸的设备。
7. 由于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更多人的生活是数字化和移动化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生活,手机将成为其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餐饮预定、订机票、支付或调度等都会进一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手机平台将火爆起来!
8. 拥有的东西将越来越过时
这个想法现在在硅谷很流行。试问,如果你可以和别人合用一辆汽车,你为什么要拥有自己的汽车?如果你的房子空余很多,你为何不租出去赚一些额外的钱呢?
9. Phablets设备将变得流行起来
现在很多人认为Phablets设备是一个怪物。而明年,它将成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的桥梁设备。
10. 云存储将没有限制
他认为在明年,任何人都可以在云上无限的存储自己的文件、照片、应用、电子邮件等,进行备份或其它更多的服务。
转载自 CSDN
Facebook终于推出“dislike”表情 大声说出我不喜欢
在Facebook上的“Like”按钮只会传递“正能量”,以至于似乎线上的人人都是好好先生,不过今天这种场景即将会改变:Facebook首次引入“dislike”表情,其形象是一个向下的拇指,同时还带来了其它的手势和表情,这样您就可以向讨厌的人痛痛快快地伸出倒竖的手指了。不过现有的“dislike”功能仅限于Messenger应用上,希望把这个功能带入SNS页面则还需要等待。
人人移动社交APP 新版再更新 游戏中心暗藏“打豆豆”
90后年轻人在线社交平台人人网于近日升级手机客户端至7.1版本,新版本带来全新底边导航栏界面设计,提供个性化皮肤和可爱GIF大表情、增加创新的群组功能以及为“新生代”打造的全新游戏中心。
个性化皮肤与GIF大表情,随时随地尽情卖萌人人网7.1版客户端增加了个性化皮肤和GIF大表情,新版本提供7款不同皮肤供用户选择,“速度与激情”还是“呆萌小彩虹”,走女汉纸还是萌妹纸、猛男还是小清新路线,各种style皮肤,总有一款适合你。除此之外,新版人人客户端还上线十余种GIF大表情,尽情满足新生代随时随地搞怪、卖萌表达自我的状态。
创新的群组功能,畅聊无极限新版人人客户端将社交(SNS)和地理位置(LBS)信息相结合,创新发布了群组功能,让每一位“新生代”用户可以尽情畅聊。群组人数无上限,用户可创建私密群,如班级群、闺蜜群、情侣群等,并在群内讨论各种私密话题,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群里发布的照片还是公告都不用担心错过。新版本还可推荐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各种兴趣群体,通过与相同爱好的陌生人交流,快速拓宽用户的社交范围。
吃饭睡觉打豆豆,一个都不能少新版人人增加了社交游戏功能,用户在“发现”界面中选择“游戏中心”即可进入游戏列表。在7.1版本中,“游戏中心”暗藏一款名为“人人打豆豆”的内置休闲游戏。随着网络上对于“吃饭、睡觉、打豆豆”这个段子的热议,“豆豆”这只悲催的企鹅已经深入广大网友的内心。顾名思义“人人打豆豆”就是将“企鹅豆豆”作为游戏的主角。游戏的操作方式相当简单,用户只需通过点击屏幕操控“雪人”挥动木棒来接力击打下落企鹅,以获得“企鹅豆豆”累计飞行的最远距离。根据了解,这款游戏每周还会定期更新好友和同校校友的积分排行榜,用户可以通过发送邀请、新鲜事等多种途径来与好友互动。随着用户使用手机的每日时长日益增加,休闲类小游戏刚好填补这些新产生的碎片时间。排队很遥远、约会等人不爽的间隙,都可以登录人人客户端,随手“打豆豆”。值得注意的是,人人新版客户端更新仅2天,已经有超过30%的新版“人人”用户参与“人人打豆豆”,而校友之间PK的高校数量更是超过2200所。打豆豆?打企鹅?人人网要对腾讯开战吗?人人网的用户们留言提出疑问。人人网游戏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一个巧合,实际上人人网在08年最火爆的的几款网页游戏,除了农场偷菜和踢屁股,就有一个打豆豆。此次只是把用户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做了移植,让大家在手机上重温和好友PK比赛的乐趣。”游戏中心同时还上线一款“果冻连击”的消除类社交手游,主打可爱卖萌,全新的“一笔画”玩法,实现边娱乐边益智。
除此之外,新版人人客户端底边导航栏将新鲜事、消息界面、发布器、广场和个人主页,放置在空前显著的位置,即便是刚刚接触人人网的用户也可以快速使用。新版人人网手机客户端更加注重移动聊天体验,并针对移动平台的特点进行了定制化的改进。
2014年移动广告市场五大预测:快速增长 富者愈富
12月23日编译
广告依旧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营收来源之一。明年,这个市场或将迎来更加明显的增长趋势。
著名博客网站PandoDaily近日刊登了哈利·贝特曼(Hallie Bateman)的文章,该文看好移动广告的未来发展势头,并称移动广告业务在2014年将蓬勃发展。
文章内容如下:
在过去的多年中,业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电子业务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移动业务略微逊色一些。业界预测称,2013年,美国移动广告开支将达到8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之间,相当于2012年的近两倍,但与互联网广告市场总开支1000亿美元相比仍是小菜一碟。不过,随着业界的注意力从台式电脑开始向移动设备转变,移动广告也因此而充满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我看来,明年的视频广告将是移动广告增长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样地,随着应用发行商都在竞相争夺用户的参与,预计一些应用被打开的几率也会出现增长。Facebook和谷歌可能将继续主宰广告市场,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将能够巩固现有的地位。接下来,我就公布一下我对未来一年的五项预测详情。
1.视频广告仍将占据统治地位
视频广告短小精悍,一般持续5至10秒钟,这种广告业务将会更受市场的青睐,一般占据150×20的文本面积,当然显示面积越大,也会让视频广告受益。
纵观2013年,移动广告的主要优势被大大忽视,应用内页面的一些微型标语格式的广告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过,在我看来,像AdMob、Quattro、Millennial和Greystripe之类的公司推出的最初移动广告将会这些广告格式流行起来。
不过,这些广告的设计主要针对早期的智能手机,毕竟,在早期阶段,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显示屏尺寸以及显示屏分辨率都比不上当前。当前阶段,硬件设备都配置了高清显示屏和高速操作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下,内容更加丰富、更具互动性、多彩显示屏广告和短视频广告就充满了市场潜力。视频广告更加适合于市场上的新型设备,而且给用户和广告主带来更好的体验,这种更好的体验要比标语广告和文本广告多得多。我认为,明年的视频广告发展速度将比移动标语广告和文本广告快得多。因而,在这些领域内的大公司目前主要包括AdColony、Vungle和Rhythm,以及多媒体移动广告公司Celtra和Crisp Media等,这些公司预计明年都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应用开发商将努力再吸引现有应用用户
打造新移动应用和安装付费应用的市场都已经非常成熟。下一步较合理的措施就是让用户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重新打开现有应用,那样的市场将会蓬勃发展。
在过去的四年中,每个品牌和每家发行商都竞相创建应用和并大规模的推广这些应用,以获取尽可能多的下载量和安装量。不过,创建应用的成本非常昂贵,往往会高达2.5万美元至25万美元不等,甚至会更高。广告营销时的每次安装成本却极低,这主要是为了获得竞争力,每次下载费用也只在1美元到3美元不等。
像TapJoy、Flurry、SponsorPay、w3i和其它类似的公司一直在帮助移动开发者通过有目标的营销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应用安装量,这些营销措施可以给下载新应用的用户提供奖励,如虚拟货币或其它补贴。不过,尽管他们作出了这些努力措施,并为此而花费不少开支,但有75%以上的应用只被用户少量下载安装。
发行商和品牌在促进用户下载安装应用方面,正在浪费大量的资金,事实上,这些应用最终都被用户忽视。为了阻止这一问题,大量新兴公司,如AppBoy、Urban Airship、Appoxxee、TapCommerce、ActionX、Kahuna和URX等都在努力解决用户重新启用这些应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客户管理和重新定位信息来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这一领域仍将是移动广告关注的重点之一。
3.富者越富
就营收而言,2014年最大规模的移动广告平台仍将是谷歌和Facebook。今年第三季度,Facebook约一半的广告营收都来自移动,而在一年之前,移动广告为Facebook创造的营收几乎为零。预计这一数字将在明年继续增加。Facebook的流量和用户数量优势一目了然——12亿活跃用户、7亿多移动用户——这些将意味着在移动创收方面,Facebook将是各公司难以击败的对手。
另外,Facebook近期还推出了视频广告业务,这些视频广告也将投放到移动设备上。为此,我认为,明年,Facebook仅在移动方面的营收可能就会超过50亿美元。与此同时,鉴于谷歌自身的规模,以及Android平台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基于AdWords/AdMob等成熟的移动广告产品,谷歌公司仍将可能会继续拥有更好的业绩,预计明年的移动广告业务营收就可能会达到6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其中包括移动搜索广告业绩在内)。在移动广告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Pandora、Twitter、Millennial Media和苹果iAd,这些公司将会在移动广告市场上追赶Facebook和谷歌。
4.整合浪潮来袭
当然,可能还会有更多不同的移动广告科技公司充斥到此市场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例如富媒体广告、视频广告网络、需求方平台(DSP)广告、交换广告、重新定位/信息平台、以及广告分销和分析平台等。在各种层面的广告内,包括移动广告科技在内,规模都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呢?主要是多数大品牌和机构在需要各个功能时,只想让更少的服务提供商来与他们进行交易,他们希望从一家服务商获取所有的服务,并让一家供应商提供整体服务。
因此,我认为,在这种生态系统中,许多较小规模的公司必须进行整合,或者成为大公司的一部分。例如,Kontagent与PlayHaven的交易才只是开始。如果能够看到一些(如Tremor、BrightRoll或YuMe等)以桌面广告业务发家的大广告平台开始运用移动资产进行合并、或看到移动广告公司等进行合并,那将不足为奇。移动广告网络InMobi已经并购了几家更小规模的移动公司,包括Overlay Media、Appstores.com和Sprout等。
5.估值数十亿美元移动广告科技公司或将撤出
或许这种现象没有在今年发生。可能会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我们将看到第一家数十亿美元的移动科技公司撤出市场,这些公司有可能包括Flurry、HasOffers、Celtra、Airpush、AdColony、InMobi、Mojiva、Smaato、Nexage、Vungle、Drawbridge和TapAd等。在这些公司中,多数目前估值已经达到1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
的确,Millennial Media看到其上市之初的数十亿美元市场很快下滑到5.81亿美元,不过,在过去的一年中,MoPub被Twitter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相当于是前者营收的近10倍。随着移动广告市场规模逐年翻番,而且上述多家公司的增长率都超过以往,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看到一、两家营收将达到1亿美元、估值较高的的公司也将面临类似于MoPub被收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