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挑战:太依赖Android硬件有差距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最近发布《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报告,谈及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产业以6个月为周期升级

报告认为,移动互联网把整个ICT产业拖入快速发展通道,产业迭代周期由PC时代的18个月(摩尔定律)缩减至6个月。过去二十年间,微软和Intel所组成的Wintel阵营作为产业轴心,依照摩尔和安迪比尔两大定律,共同推动计算机产业以18个月为周期升级演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则呈现自身独有特色:移动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分离、SOC模式与Turnkey模式、多样化的传感器件和交互方式等推动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的迭代速度已由摩尔定律的18个月缩短到6-12个月甚至更短,软件平台尤其是操作系统近乎与其同步,iOS和Android两大系统平台的版本升级也提速至每年一个大版本、数月一个小版本;同时,应用生态的跟进也在加快,不管是应用种类、数量、下载量、使用量等各个方面均加倍递增,而网络整体流量也在以每年100% – 200%的增速增长。总之,当前终端硬件、软件、应用、流量都以惊人一致的速度——6个月的短周期升级或增长。

用户需求仍在释放,近五年内仍将延续当前的发展速度。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根本是用户需求在驱动:在功能机时代,手机无需承载操作系统和较多复杂功能的应用,核心芯片等硬件可以数年不升级,主频由100Mhz升至200Mhz花费十余年,移动终端市场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外观设计以及供应链和渠道的管理;而进入智能机时代,差异巨大的用户需求导致迥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可自定义的智能化使用需求使得操作系统成为手机标配,进而对硬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款Android手机G1主频仅为528Mhz,而三星最新旗舰机型GalaxyS3主频已达1.6Ghz。智能手机在过去五年中重大功能、性能的变革性升级次数已经超过功能机整个生命周期的总和,却仍未达到市场和用户的预期,在可预见的3-5年内,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继续提升,继操作界面流畅度之后,用户对3D游戏、高清视频等应用服务需求的释放,仍将继续推动手机软硬件的持续发展。

国内自主操作系统普遍未超过1%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格局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演化,Android初步占据主导地位。从市场层面上看,当前全球移动操作系统格局已全面翻盘。2008年诺基亚主导的Symbian系统占全球市场移动操作系统全年销量的52%,之后受到iOS与Android剧烈冲击,至2012年第3季度仅为2.6%,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苹果iOS自2007年上市,2012年第3季度市场占有率为13.9%。Android则由2009年的3.9%市场份额发展至2012年3季度的72.4%,其规模化成功甚至超越Symbian最辉煌的时期。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移动操作系统格局翻盘更趋彻底,Android显现绝对优势。2009年,Symbian系统仍占据中国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全年出货量的74.7%,而随着Android系统以开源、免费吸引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智能终端领域,迅速成长为市场主导力量。至2012年底,Android已占到增量市场的86.4%,其它系统中,Symbian仅余2%,苹果iOS占8.6%,Windows占1.2%,而国内自主操作系统普遍未超过1%。

我国已具备良好产业基础但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发展移动操作系统的良好产业基础。一是技术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开源技术极大降低了操作系统研发壁垒,采取Android兼容路线的企业对Android进行多层次优化,在功耗、安全、图形显示、Web引擎等方面在某些版本上达到甚至超越原生Android的水准;采取基于Linux原创路线的企业在系统功能优化、兼容更广的应用方面也不断进步。二是产业生态雏形渐显。我国企业在“应用生态接口”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基于自有操作系统的独立应用生态规模虽小,但也取得一定进展,初步形成了终端、应用和云服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此外,利用全球的开源代码,我国企业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掌握全球最顶尖的知识成果以快速提升智能终端产业。2012年上半年,以宇龙、华为、联想、中兴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市场总份额首次超过国外品牌。三是产业资源高度集聚。除了原有做手机操作系统的公司以外,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都把手机操作系统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人力物力投入巨大。

构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生态体系的挑战仍然突出。一是我国移动操作系统研发对Android存在严重路径依赖。我国企业普遍在Android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与开发,Android系统当前虽保持开源,但其核心技术和技术路线受到谷歌公司的严格控制,我国操作系统研发企业时刻面临谷歌的商业歧视,如延迟代码共享时间、通过商业协议制约终端企业等。二是市场化深度和广度不高,我国移动操作系统起点低、起步晚、多呈现点状突破,移动操作系统产品成熟度仍待提高,移动操作系统产业生态体系均较弱小,自主操作系统的装机规模仍然有限。三是自主操作系统发展难度加大。目前谷歌、苹果占据了明显优势,形成了庞大的生态系统,后进入者在应用与硬件生态方面将遇到巨大阻碍。四是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目前智能手机主要核心技术及专利仍被欧美厂商控制,我国未形成有效的专利体系。

硬件

从2012年的发展情况看,日韩在屏幕方面的优势仍然领先,并且短期内难以撼动,TFT和OLED两大显屏供货均由日韩厂商把控,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虽然积极攻坚扭转被动局面,但收效甚微,所出产品多配备于低端及超低端手机。

我国在硬件领域中的问题仍较显著。一是终端硬件整体布局不足仍存,除电池外,在关键的元器件如屏幕、存储、传感器等,国内企业实力普遍偏弱,提供的元器件技术含量偏低,致使终端制造产业对国外器件供货商依赖度较高,产业受到明显制约;二是TD芯片整体技术发展水平仍然落后国际主流水平一代左右,国内芯片厂商普遍集中于65nm-40nm工艺区间,而Intel、高通、三星等主流厂商已全面升级到32nm-20nm工艺区间;三是部分核心技术仍需继续攻坚,包括工艺制程的换代升级、多功能集成芯片技术等。

程序店

应用程序商店在未来2-3年内仍将是业务应用组织的主导平台。目前来看,从用户体验到商业模式,应用程序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其本身是满足移动(无线)环境下用户体验的最佳表现,未来极可能是常态化的形式。相应的,应用程序商店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爆炸性增长,其改变了业务创新的组织模式、业务营销模式甚至产业的竞争格局(终端厂商的反向业务转型),影响极其深刻。相比Web,应用程序也有一定的缺点或问题:一是可运营性弱,应用程序的更新相比Web更为困难,而且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应用程序本身存在内容、功能难以实时更新的问题。但这种特点利弊共存,在网络环境较差的地区恰恰需要这种离线使用的特性;二是相对封闭,应用程序象一个个孤岛,彼此之间不能访问及资源共享。但目前封闭式信息孤岛似乎演变为一种趋势,在互联网上的各个SNS正在向巨型信息孤岛发展,目前难以确定信息的封闭对业务创新的影响。三是操作系统拥有者对业务的深度掌控,引发的行业巨头滥用市场垄断地位问题,但随着行业监管的加强,此趋势会被遏止。因此总的来说,相比Web,应用程序的缺点并不明显,而受终端、网络以及标准制定等条件制约,Web应用程序商店在未来至少2-3年内仍无法超越现有应用程序商店成为主导。

边界模糊

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两个重要的边界正逐步模糊。一是互联网业务与基础电信业务之间的边界逐步消失。米聊、微信、iMessage、盛大有你、飞豆等移动即时消息应用已经在替代电信运营商的彩短信业务,而谷歌、苹果、微软在其操作系统上整合VOIP,未来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二是移动智能终端系统软件与上层应用之间的边界在消失。在PC时代,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均由不同企业提供,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巨头不断整合其系统软件与应用服务,不断扩大其系统软件的边界,也将极大影响应用服务的竞争。两个模糊甚至消失的边界对产业将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发展机会

本土智能机重度依赖Android阵营,自研操作系统产业化进程艰巨。当前我国有超过300家本土企业生产Android智能手机,Android手机在国产智能机中已经占到了97.7%,与此相对应,自研操作系统终端厂商支持范围小、产量低,尚未出现代表性产品。近期由于谷歌不断通过反分裂协议进行产业博弈,自研系统产业化进程将更为艰巨。未来1-2年内,本土厂商凭借整机成本与本土化设计优势向高端机进军,薄利态势全面扩散。

我国手机制造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天津、福建、山东、浙江等地(按出货量顺次排名),近年来各产地均进入了智能机替代功能机的时期。广东转型最为迅速,2012全年出货量达到1.57亿部,同比增幅4倍;北京受Symbian智能机下滑影响,全年仅出货0.18亿部;天津、福建、浙江、上海智能机市场则开始发力,其中浙江省2012年智能机出货量达531万部,超过历史上出货量总和。此外以西安、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正加快终端制造布局,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已引进富士康代工厂,终端制造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但我国手机业“南北呼应、西部崛起、中原跟进”的城市分布格局主要是手机制造产业本身特点决定的,新产地酝酿还需条件。

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北京、天津在核心技术研发、高技术人才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汇聚了大量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研发中心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配套环境有利于手机的迅速量产。深圳、广州继续保有其在终端制造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优势,无论在非智能机还是智能机市场,都能迅速响应跟进。西部、中原城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机制造的人力成本,在当前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部分成熟产线将转移,但以产业速度制胜的主流智能机产业还需积累。

Android今年将占手机程序下载量58%超iOS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根据ABI Research报告预计,今年Android将占据智能手机程序下载量的58%,iOS只有33%,Android将超过iOS。如果将平板程序纳入,结果就不一样了。

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程序下载量将达560亿次,当中大多数要么来自iOS,要么来自Android,这反映一个现实: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仍然是双寡头局面。

除此之外,微软Windows Phone将占今年智能手机程序下载量的4%,黑莓占3%。

ABI还预计,2013年移动用户将下载140亿平板程序。在平板领域苹果iPad依然所向无敌,75%的程序下载来自iOS。作为对比,Android只有17%,数据不包括Kindle Fire下载量。亚马逊平板将占程序下载量的4%,还有2%归于Windows平板。

2013年,越来越多以智能手机为重点的开发者会将Android作为第一战略选择。对于Google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平板领域复制手机的成功。亚马逊平板采用的系统虽然与Android大有不同,但它对Google是有利的,它带来了大量“优质代码”,可以帮助Android在平板领域发展。如此来看,Android碎片化问题是一个问题,但也有好的一面。

亚马逊引入移动广告API:在Android应用内置广告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亚马逊日前宣布面向开发者推出移动广告API,允许开发者在应用内展示广告,目前亚马逊仅在美国提供该服务。

新的广告API可用于任何版本的Android应用,前提是该应用必须登陆亚马逊应用商店。这也意味着只要应用同时登陆了亚马逊商店,当前Google Play上的那些应用就不必撤换掉内置的亚马逊广告了。

亚马逊宣称该API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eCPM(每一千次展示可以获得的广告收入)”,这将有利于亚马逊自身和品牌广告商的广告推广。亚马逊会在同一应用内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广告,其中包括带有banner的浮动广告。

已经有一些开发者开始使用这种新的广告API,并且获得了成功,目前该API尚处于测试阶段

移动应用使用时长逼近电视 媒体渠道面临革新

转载自:腾讯科技

腾讯科技讯(萧谔)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此文是移动分析新创公司Flurry的首席执行官西蒙·克哈拉夫(Simon Khalaf)撰写的文章。

去年11月份,Flurry迈过了一个重要里程碑,计算出消费者在移动应用程序内完成的独立事件超过1万亿。这种事件是指消费者在应用程序内完成的如升到游戏的某一级、预订餐厅座位或挑选歌曲等行为。

移动应用行业刚过4年就产生了数百亿美元收入,这种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该行业围绕以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无法想象的方式迅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作者开始阅读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写的《What Has Changed》,500 Startups的大卫·麦克勒(Dave McClure)写的《What Hasn’t Changed》和Andreessen Horowitz的克里斯·迪克逊(Chris Dixon)写的《The Product Lens》等投资论文。

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是,消费者互联网和创业公司之间的投资周期性,以及从财务角度关注产品的建议。这种讨论是有趣的但不奇怪,其验证了作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坚持的一种有关创业者和投资者根本区别的理论。简单地说,创业者关注的是机会而投资者关注的是风险。

风投行业想要熟悉,因此将消费者与创业者进行对比来谈。网络带来一组如页面视图、访问、独立用户、回头客和跳出率等指标。依然还有购买流量(SEM)和获取内部流量(SEO)的标准方式。访问网络有明确的索引和路径叫做谷歌(微博),多数风投明白谷歌经济。他们明白生命周期价值对每次收购成本的方程式。他们可因此评估企业的价值。

但风投行业还不明白移动和应用程序。流量获得依然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可测定的科学。没有人可以定义一组指标,让风投行业用于对比不同应用程序资产的价值,并且移动业务模式依然是新模式。目前移动应用的最策略是“99美分是新的免费”,指的是免费增值模式,但很少人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移动和应用正在控制网络和消费者互联网,这也是机会所在。这种机会从来没有这么大过。周围看到,创业者靠其生活并爱上这个机会,每次收取“99美分”。同时,风投行业正在讨论这种机会。

移动应用程序增长:Flurry的调查

去年11月份Flurry从超过8.5万开发者开发的超过25万个应用程序,计算出1万亿以上的事件。当月他们还计算了600多亿的对话,这些对话是在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的开始和结束。下面的图表显示的是,从2008年5月首次向开发者提供分析服务以来跟踪的事件增长。这种增长反映了应用经济的增长。

移动应用“事件”次数(腾讯科技配图)

下面的图表是Flurry的最新分析,对比了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移动应用所花的时间与使用浏览器的上网时间。对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智能设备的上网使用,他们利用comScore和Alexa公开可用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对于移动应用程序,他们使用了Flurry Analytics数据,现在从超过25万个应用程序收集了数据。

这次,他们增加了美国劳工统计局2010年和2011年发布的电视观看时间的数据。该局还未发布2012年的数字,但鉴于电视市场的成熟度,他们假设电视观看时间同比持平。

网页、移动应用和电视使用时间(腾讯科技配图)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美国消费者在移动应用程序内平均花的时间增长了35%,从94分钟增长到127分钟。相比之下,在网络上平均花的时间下降了2.4%,从72分钟下降到70分钟。通过计算,美国消费者在应用程序上花的时间为在网络上花的时间的1.8倍。

图表还显示,花在应用上的时间总额,已经占花在电视时间的76%。由于每天发布了数以千计的新应用程序并通过这些程序发布新内容,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事实上,他们最后预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可挑战广播电视的媒体消费主渠道的地位。与有60年历史的电视行业相比,应用程序行业只有4岁。

特别是,随着电视类型的内容和大节目都转向平板电脑,预计2013年平板电脑将推动应用程序消费的增长。多数电视网络已经在调整,以适应双屏幕的世界,并在将电视内容与平板电脑应用的内容同步推出。他们认为,随着联网电视的推出,电视节目将会像应用程序一样使用。

媒体、游戏和娱乐:80/20规则

最后,他们计算了跨iOS和Android智能设备每个应用种类的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时间。为了进行对比,他们以Flurry在2012年11月的数据为基线,然后根据Flurry在每个种类的渗透率进行调整。下面的图表显示,80%的时间花在游戏、社交和娱乐种类的应用程序上。(图3)

游戏的数据尤其有趣。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平均每天花1.2小时(72分钟)在任何平台上玩游戏。Flurry的数据显示,花在移动应用上的时间43%(55分钟)花在游戏上。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移动游戏已经占游戏时间总数的76%(72分钟里的55分钟)。现在看,这是搅局性的。

在仅仅4年里,移动应用已超过网页并开始挑战顶级媒体渠道——电视。进入2013年,应用行业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相反,他们继续看到大量新设备和新应用程序在他们的网络中激活。虽然风投公司在争论现在处于投资周期的那个部分,以及如何控制风险,但所有的创业者都需要知道,你们正在亲眼目睹一个生命周期的机会。

中国手机网民已达4.5亿 智能机用户3.8亿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3月4日消息,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中国手机应用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达到了712.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2.8%,预计2013年增长率为47.4%,市场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已超过100家。 在全球范围内,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超过100万,Google Play、 Windows Phone Store应用数量分别为78.5万和13.6万。2012年全球移动应用商店收入约363亿美元。

中国手机应用用户行为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Android手机应用下载类型分布方面,游戏类应用以34.7%的占比排名第一,依然是最热门的应用下载类型,深受用户和开发者的青睐;社交类应用下载份额继续上升,达到18.8%;阅读类应用只占4.7%。Android用户的注意力主要被游戏、社交类应用所吸引,可供选择的应用非常丰富,但阅读类应用的下载相对较低。

2012年中国手机应用下载用户的常用下载方式分布方面,通过2G/3G网络下载应用的用户占比达到63.4%,是中国手机应用用户最常用的下载方式;常用电脑下载手机应用的用户占46.7%;使用WIFI联网下载应用的用户占比为54.3%。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随着Wi-Fi热点的建设和完善,通过Wi-Fi下载应用的用户将继续增多。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常用应用数量分布方面,常用应用为6-10款的用户最多,占比为46.4%,常用应用在5款以下的占19.6%,66%的用户常用应用在10款以内。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手机中常用应用数量平均只占手机中应用总量的17.2%,低使用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用户面对众多的应用选择往往”筋疲力尽”,碎片化时间有限,只能够专注于少数几个应用。评判一个手机应用,下载量不再成为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用户粘性和用户忠诚度才是更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中国手机网民人口属性分析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年龄分布方面,20-29岁占比36.9%,10-19岁占比27.8%,移动互联网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手机网民整体偏年轻化。2012中国手机网民性别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6.4%,女性占比43.6%。

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学历分布方面,初中学历的手机网民占32.1%,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占27.2%,大学本科及以上只占17.6%。

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月均收入分布方面,占比最高的是500元以下,达到19.5%,这一方与与手机网民的低龄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手机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据较大比例有关。另外,月均收入在3001-5000元和2001-3000元的用户分别为18.5%和17.3%。

移动应用盈利策略差异:免费竟比付费更赚钱!

转载自:腾讯科技

腾讯科技讯(汤姆)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包括苹果、谷歌(微博)、亚马逊和微软这些科技巨头都针对旗下移动设备推出了自有应用商店,但出于购买能力、商店规模、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战略的不同,有不少应用开发商对于这些商店采取了大相径庭的应用定价策略。有分析认为,这一有针对性的应用定价方式的确有望为开发方带来更多收入,但与此同时也有可能因此而惹毛了部分拥有多台移动设备的现代消费者。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知名跨平台音乐识别服务猎曲奇兵(SoundHound)是一款由SoundHound公司开发的手机音乐类应用,但这款应用在不同平台中的售价却略有不同。比如,对于部分iPhone用户来说,iOS版本的猎曲奇兵应用售价达到6.99美元;在谷歌Android平台上,猎曲奇兵售价为5.99美元;在诺基亚的应用商店中,猎曲奇兵则标价4.99美元。但是,在微软的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中,该应用却允许用户免费下载

事实上,猎曲奇兵并不是唯一一款有着多重定价标准的移动应用,因为包括儿童游戏到健身记录仪等这些需要从移动设备中获取大量数据的应用开发商都在尝试推出不同价位的应用版本,并开始尝试不同的商业盈利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免费”应用依然是目前消费者选择的主要方向。尽管iPhone以及iPad用户相比Android用户通常更愿意花钱下载付费应用或者付费关闭应用内广告,但有研究发现,亚马逊应用商店的用户更愿意使用应用内购买功能,而移动应用经济也正随着用户不断升级自己的智能手机和开始使用更高端设备而变得越来越活跃。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Santa Clara, Calif)的猎曲奇兵副总裁凯蒂-马克马洪(Katie McMahon)表示:“目前一切都还没有定论,这是一个正处于持续发展中的行业。”截止到目前为止,猎曲奇兵的下载总量已经达到了1.3亿次。

平台之争

根据应用追踪公司Distimo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2年底,苹果应用商店中付费iPhone应用的平均售价为3.18美元,付费iPad应用的平均售价为4.44美元。与此同时,谷歌Play商店和亚马逊应用商店中付费应用的平均售价则分别为3.06美元和2.84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苹果应用商店通常会抽取应用销售中30%的收入分成。对此,一名苹果发言人表示:“我们会继续致力于为他们(应用开发人员)提供最好的生态系统,以帮助他们创造出全球最具创新的应用。”

有分析认为,针对付费应用不同定价的策略很有可能延伸到应用内购买领域。比如,据亚马逊应用商店主管阿隆-鲁宾森(Aaron Rubenson)透露:“亚马逊已经开始允许应用开发人员在应用内测试不同的定价战略,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消费者习惯。”通过这一方法,移动设备用户可能会在不同的时段接触到不同的促销广告,同时也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的了解消费者最容易进行消费的时间段以及金额。

知名调研机构comScore透露,目前的应用开发者大多关注于苹果和谷歌这两大移动平台,因为它们合起来覆盖到了美国87%的智能手机用户。目前,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Play商店分别拥有80万和70万个应用程序,而微软和亚马逊的应用数则分别为12.5万和7万个。另一家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表示,这几家应用商店中的大部分应用都是免费的。Gartner预计,苹果商店中大约50%的应用都是免费的,而在谷歌Play商店中,这一免费比例则更是高达四分之三。

购买能力

不少应用开发人员表示,他们发现不同应用商店的不同定价对于消费者有着大相径庭的吸引力。通常来说,苹果应用商店的用户相较谷歌Android用户更愿意花钱购买应用,其中包括下载付费应用以及应用内购买。应用开发人员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低端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推出的目的便是为了吸引更多低收入人群的注意力,而这部分人群的购买能力显然不及苹果iPhone或者iPad用户。

传染病题材策略型游戏《Plague Inc》游戏开发商Ndemic Creations CEO詹姆斯-梵高(James Vaughan)在去年10月针对Android平台推出了这款游戏,梵高起初希望同iOS平台一样将这款游戏定价为0.99美元。但考虑到Android平台相较iOS用户较低的购买意愿,梵高最终决定免费针对Android平台发布这一游戏。

梵高透露,公司已经通过免费应用下载的方式获益良多,因为这部分用户有可能最终升级到付费版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00万Android用户免费下载了《Plague Inc》,虽然梵高没有明确指出有多少用户最终将游戏升级到了付费版,但他透露“这一转换比率非常高”。需要指出的是,梵高深知iOS用户的购买意愿高于Android用户,因此公司在去年5月就针对iOS平台发布了这一游戏,售价0.99美元。据悉,iOS平台的《Plague Inc》下载量已经突破了400万次,并为开发商Ndemic带来了数以百万计的营收,但梵高拒绝透露具体数据。

定价战略

应该说,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倾向于在应用发布后逐步调整自己的售价。免费消息服务提供商textPlus Inc.CEO斯科特-拉曼(Scott Lahman)曾在2009年12月针对iOS平台发布这一应用时将其售价定为4.99美元。但随后,拉曼每隔几周便会对这款应用进行降价,最低的时候甚至仅为0.99美元。最后,在将利润率等因素考虑在内后,拉曼将textPlus的定价锁定在了1.99美元。目前,textPlus总下载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次(其中大部分是由广告所支持的免费版应用),并可以每年为公司创造1200万美元营收。

对此,拉曼解释道:“这是一个非常容易预测的情况,因为在售价下调后,我们的下载量便会上升。”

事实上,广告对于应用的定价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说,一款无广告的应用意味着在用户完成付费购买流程后便很难继续为开发者创造收入。猎曲奇兵副总裁凯蒂-马克马洪就表示“公司已经投入了更多资源用于免费版应用的开发,因为广告几乎拥有着无上限的盈利能力”。

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游戏开发商Game Hive Corp营销总监马克-王(Mark Wang)则表示:“付费用户的确更具价值,但他们手中的应用将完全没有广告,而开发者需要挖掘出用户的最大价值。”Game Hive Corp目前在iOS、Android和亚马逊平台均推出了售价为0.99美元的应用,同时也推出了功能受限制的免费版应用。

前景难测

开发人员表示,亚马逊应用商店中的用户通常更愿意在应用内购买更多物品,这可能同这部分消费者已经习惯从亚马逊购买各种各样商品的习惯有关。在应用内购买能力方面,iOS用户仅次于亚马逊排名第二,Android用户则排在第三,但以上这些应用商店均拒绝给出用户的平均消费数据。

不过,开发方对于应用的不同定价战略也同样伴随着风险。权威独立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萨拉-罗特曼-爱普斯(Sarah Rotman Epps)就表示:“过多的应用定价可能使消费者感到迷惑,甚至愤怒。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拥有越来越的移动设备,所以应用定价应该变得尽可能透明。”

与此同时,开发人员则表示,随着自己越来越熟知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对应用定价作出更大的改变,比如根据消费者使用设备的具体型号而对应用、歌曲、广告费率甚至应用内购买作出不同的定价。当然,这部分开发人员同样知道这样的计划还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并有可能最终惹毛那些认为自己购买了错误设备的消费者。

传三家运营商均将获TD-LTE牌照

转载自: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3月4日消息,4G牌照之争再起波澜,从TD-SCDMA产业链企业传出的信息显示,国家有可能让三家运营商在4G时代都获得TD-LTE牌照,不过,该消息目前未经证实,但三大运营商一起发TD-LTE牌照一直被指“不符合产业界规律”,属于过于激进的政策。

TD产业链企业齐声传4G牌照消息

近日,多家TD-SCDMA产业链企业都向新浪科技透露了这个消息。早先,只有中国移动一家明确并积极地选择了TD-LTE,中国电信一直未表态,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谈到4G牌照时显得非常坚决果断,他说,“目前中国电信并未与政府相关部门就4G牌照使用的频谱及推出的时间”。

而中国联通更仍认为不可能发放TD-LTE牌照,因为中国联通WCDMA/HSPA/HSPA+只适合向FDD-LTE演进,如果向TD-LTE方向演进,从技术上来说会令人觉得莫名其妙,中国联通未来升级4G之路原本平坦,但如果如此的话讲变成相当曲折。同时,中国联通在3G时代好不容易翻身的状况将顿时失去。

并且,在2012年10月25日的“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工信部已将1800MHz和2100MHz频段中未分配的两个60MHz,也就是2×60MHz共120MHz用于FDD-LTE频率。此消息一出,业内认为,实际上意味着“中国联通可能获发的4G牌照和频谱资源”被正式明确,否则的话没有必要批给FDD-LTE这么多频段,这一频段的数量与TD-LTE相等。

另外,据悉,中国联通LTE实验网已经确定采用1800MHz的FDD LTE频段(1755MHz~1785MHz,1850MHz~1880MHz)进行测试。

4G牌照不会很快发放

同时,中国电信CDMA2000向TD-LTE演进并不像TD-SCDMA那么容易,但中国电信CDMA 2000原本升级到4G的方向就不像联通那么明朗,因此,中国电信被强制要求上TD-LTE则又可能,实际上就是去承担着TD-LTE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责任。

对此,新浪科技向一些大型通信设备企业的高管咨询时,得到的绝大多数回答是,给一家或两家运营商发TD-LTE牌照都正常,但给中国三家运营商都发TD-LTE牌照则是“瞎折腾”,因为中国电信设备企业走向世界也不能都靠TD-LTE,如果自己国家都没有全球多数国家使用的FDD LTE,也将无法获得实际建网和市场经验,对再下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跟踪将失去实际市场支撑。

不过,给三家运营商都发TD-LTE只是TD-SCDMA产业链企业的一家之言,有可能是故意造势而对外发布类似消息。此前的2012年11月,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4G牌照在一年左右时间中就会下发。也就是说,4G牌照并没有这么快发放,至少要到下半年。(康钊)

Apple宣布AppStore下载过400亿 开发者赚70亿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苹果今天宣布,用户已经下载超过400亿程序,单是2012年下载量近200亿。App Store有超过5亿激活帐户,12月单月程序下载量超20亿,破了纪录。苹果开发者社区已经开发超过77.5万个程序,苹果已经向开发者支付超过70亿美元。

苹果互联网软件和服务高级副总裁埃迪·库(Eddy Cue)在声明中表示:“过去一年,对于iOS开发者社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年。开发者已经通过App Store赚了70亿美元,我们不断投资,向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态系统,让他们在全球创造最创新的程序。”

2012年, Imangi Studios夫妻创业团队制作《神庙逃亡2》,它已经下载超7500万次;两大新兴游戏开发工作室Backflip Studios和Supercell,它们开发的免费游戏《龙之谷》和《 Clash of Clans》合计带来1000万美元收入。另外,像Uber、Flipboard、HotelTonight、AirBnB等应用吸引了几百万iOS用户。

Imangi Studios联合创始人基思·谢泼德(Keith Shepherd)表示:“2012年我们推出《神庙逃亡2》,它的成功让人震惊。我们只是简单地想创造有趣且容易玩的游戏,当它进入App Store,游戏就腾飞了。过去的一年,《神庙逃亡》在iOS上下载超7500万次。”

到目前为止,App Store已经为iPhone、iPad、iPod Touch提供77.5万个程序,覆盖全球155个国家。当中30万个程序是面向iPad的。用户可以选择23类程序,包括报纸、杂志、游戏、商务、新闻、体育、健康和健身、旅行。

要注意的是苹果宣布的400亿次下载量不包括重复下载和升级量。

Evernote遭到攻击,5000万用户密码重置

转载自:CSDN

近日,黑客窃取了Evernote帐户的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Evernote官方Blog在3月3日称,该公司“谨慎地”要求用户设置密码。据Evernote称,没有证据表明黑客获取了用户的内容,或窃取了用户的支付信息。

Evernote在Blog中称:“以单向加密的方式来保护这些密码”,密码经由具备插入乱数字符串处理后的杂凑函数(hashed and salted)来作加密处理,所以请用户“无需担心”。但是为了保险起见Evernote还是希望使用者在登录帐号后更新自己的密码。

另外Evernote表示:在登录后,用户会被提示输入新密码。在evernote.com重置密码后,用户需要在其他Evernote应用中输入新密码。我们还发布了应用的升级版,使用户能更方便地修改密码。请在未来数小时后检查是否有升级包。”

Evernote公司在2月底就发现了这一黑客攻击。本次对Evernote的工具也是最近一系列黑客攻击活动的“受害者”,包括苹果、微软、Twitter和Facebook在内的知名科技公司都遭到了黑客攻击。

日本麦当劳的O2O闭环案例

转载自:雷锋网

从基础设施上来看,日本是全世界最适合发展O2O产业的国家之一。

日本3G网络普及率达到100%,4G的普及率已经接近10%,手机网络信号好,且有一半的手机用户是流量不封顶套餐使用者,不会担心流量超标。手机近场支付的渗透率超过40%。此外,日本的7-11、全家、罗森等便利店高度发达,药妆店遍布全国,各种支持手机支付的自动售货机随处可见。

日本公认最经典的O2O案例是日本麦当劳的优惠券业务。日本麦当劳的手机优惠券业务成功后,美国、欧洲的麦当劳都纷纷前来取经。

在野村综研的安排下,我们不久前特地前往日本NTT DoCoMo拜访了负责麦当劳优惠券业务的负责人,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我们希望分几次把日本麦当劳的优惠券业务详细地写出来,相信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业界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现在,日本麦当劳的注册会员数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也就是说每4个日本人,就有一个人在用麦当劳的优惠券业务,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在用。

形成O2O闭环后,日本麦当劳可以很好地采集用户交易行为数据,从而精准地向他们推送手机优惠券,大大提升到店率和销售额。

一、 日本麦当劳优惠券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纸质优惠券。日本麦当劳的优惠券最早是通过印刷纸张的方式发放的。不仅发放成本高,而且印刷耗费时间长,且投放不精准。

第二阶段:2003年开始提供在手机网站上下载优惠券,到店出示享受打折。(中国目前处于这个阶段)

第三阶段:要求享受优惠券服务的人注册,并搜集他们的信息。2006年2月麦当劳开始通过旗下的网站向注册会员发放优惠券,到2007年9月,麦当劳手机网站的会员数已经突破了500万人。

第四阶段:发展基于手机NFC支付的优惠券服务。2007年,日本麦当劳和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成立了合资公司“ThE JV”,日本麦当劳占70%股份,NTT DoCoMo占30%股份。NTT DoCoMo有着著名的“手机钱包”近场支付业务,还有名为“ID”的手机信用卡业务。合资公司成立后,麦当劳的手机优惠券形成完整的O2O闭环。

二、 日本麦当劳的完整O2O闭环

日本麦当劳一直想搜集用户的消费行为信息,然后精准地为他们提供优惠券。

起初,麦当劳是让用户自行填写个人信息,例如性别、年龄之类的,但是这些信息价值不大。

麦当劳真正采集到用户交易信息,是在2008年开始和DoCoMo一起在其旗下3,300家门店建设了NFC手机支付读取终端,并部署了CRM系统,采集用户信息。

至此,日本麦当劳形成了O2O的闭环。

三、日本麦当劳的大数据挖掘

日本麦当劳实现了O2O闭环,最大的好处是能够精准挖掘用户行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用户的消费频次、经常光顾的店面、单次消费的金额、购买的食物品种等。

日本麦当劳耗资数百亿日元,建设了一套顾客信息挖掘系统,并对门店采集来的用户交易数据进行非常精准的挖掘分析,然后个性化地向他们推送每个都不同的优惠券。

这些个性优惠券的具体例子有以下这些:

  • 对于经常购买汉堡套餐的顾客,发送苹果派等小食的打折优惠券$7$7

这些个性化的优惠券大大提升了日本麦当劳的门店销售,使用户更频繁地光临麦当劳,并每次消费更多的钱。或者说更好地起到了CRM的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的麦当劳优惠券,目前都是标准化优惠券。也就是说,你在丁丁优惠上下载一个麦当劳优惠券,和你去布丁优惠、大众点评下载一个麦当劳优惠券,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这种优惠券是单向的推送,无法采集到用户的有效信息,也就不存在精准营销。

从MWC看移动通信的几点趋势

转载自:雷锋网

为期4天的MWC即将在今天闭幕,自本周一开幕以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这届盛会共计吸引了7万余名访客的参加。本届MWC,我们不但看到了新品的发布、公司的动态及火爆的展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可以通过本届大会隐隐看见朝气蓬勃的移动通信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

MWC的举办时间非常的特殊和关键,正值移动技术统治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通讯及平台时期,而操作系统也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无处不在。结合这些背景,我们能看到有些重要的趋势正在浮出水面:

发展10亿新用户

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全球爆炸性的增长,设备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代消费者的开拓上面去了。上面的小标题“发展10亿新用户”,几乎是众多厂商的共同官方主题。今年利用这一趋势制定战略的典型代表有华为、诺基亚、中兴、Firefox等。

华为和中兴都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跨度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所有市场。此外中兴还有一个举动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他们决定支持Firefox OS系统。Firefox OS为用户提供一个非常友好的界面,这个界面能提供一些独特的功能,例如通过线上搜索为用户创建他们专属的应用等。对于发展中市场中的用户来说,这些运行Firefox OS操作系统的设备将会非常有用。

基于目前智能手机产品的价格和关税的额度,目前智能手机在发展中市场的渗透率还比较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这些市场中越来越多消费者想使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要能使他们看上去像是在用一部智能手机一样。这种手机虽然看上很像智能手机,但是其实它们只是在某些功能上有些进步而已,例如短信。这些手机及相关资费总体来说有着更低的价格,因此那些发展中市场中的低端用户更容易支付得起它们。

因为有更多品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进到发展中市场,所以一定会带来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终将为这些市场的消费者带来可以买得起的智能手机。

操作系统很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

在很多展位上,各公司的产品展示似乎都只停留在硬件及外观的介绍上面。这要归功于重要操作系统的扩张使得它们统治了MWC中的大部分新设备。

消费者决定购买一台设备之前,对设备外观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根据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最近在美国的调查显示,24%的消费者在购买一部智能手机时最优先考虑的是外观。这表明外观事实上是最容易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

不出意外,在MWC上那些尺寸更大的旗舰设备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5寸或者更大屏幕的智能手机总能在MWC秀场中脱颖而出,比如华为的Ascend Mate、中兴的GRAND Memo等。5寸或以上大小的屏幕几乎成了我们在MWC中看到的旗舰手机的标准规格。

Category 4级别的连通性能与BYOD

“超快”的连通性能是华为本届MWC定的主基调。华为的手机,例如Ascend P1和Ascend P2,他们的主要卖点都是LTE Category 4的连通性能,它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50M每秒。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的调查数据表明连通性能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为何用户喜欢或不喜欢现在使用的手机的调查中,连通性能能是排在前5的理由。此外,调查显示在那些对他们现有手机的某些功能(如摄像头、浏览器)满意的用户中,只有26%的手机用户表示他们对手机的连通性能感到满意。

另一个特别引起大家关注的是三星新的KNOX系统。三星的这个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系统瞄准的是企业市场,它能使用户把私人手机与办公手机整合到一部手机上。英国的Galaxy手机用户能在今年晚些时候率先体验到这个系统。这意味着BYOD模式目前正被运用到商务之中,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MMA无线营销联盟全球CEO Greg Stuart 访沪,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2013年2月25日,上海 — 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今日举办了“MMA无线营销2013展望”。MMA 无线营销联盟 全球CEO Greg Stuart 先生现场与超过100位媒体和企业会员代表互动,共同展望2013年全球及中国无线营销市场。

Greg Stuart (MMA无线营销联盟全球首席执行官)

作为全球卓越的专注于手机营销的行业组织,MMA无线营销联盟致力于与中国顶级的营销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以推动中国加入最有影响力的手机新兴市场行列。截至2012年12月,中国地区手机广告投入增长率为138%。截至2013年2月,中国手机使用数量已达2.46亿,首次超过美国的2.3亿。

“我们非常高兴Stuart先生能在蛇年新春之际来到中国。MMA在落地中国之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已拥有超过70家的企业会员,非常成功的首届MMA无线营销论坛和首届Smarties无线营销大奖颁奖,”MMA中国联合主席/群邑中国互动营销总裁,陈建豪先生说到,“MMA中国将努力促进中国和海外之间在无线营销领域的交流;推动适合中国市场的移动广告标准制定;培养并促进品牌商,代理商,移动媒体及电信运营商对无线营销的认知和互动合作;携手第三方调研机构建立第三方广告效果监测,为无线营销产业创造公证、有效的评估工具;以及不定期发布无线营销白皮书和调研报告。”

“中国对大多数营销人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随着人们更加多地使用手机与品牌进行互动,中国也将成为MMA的重点投资市场,”Greg Stuart先生表示,“MMA致力于帮助我们的会员去了解地方区域和全球范围的无线营销市场。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中国市场的无线营销蓝图,帮助营销人实现与更多的消费者交流。”

左起: 蒯佳祺(易传媒副总裁),Rohit Dadwal(MMA无线营销联盟亚太区董事总经理),Greg Stuart (MMA无线营销联盟全球首席执行官),陈建豪(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联合主席/群邑中国互动营销总裁), 胡延平(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兼总裁),闫方军(易传媒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陈建豪(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联合主席/群邑中国互动营销总裁)

关于 MMA无线营销联盟 (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MMA) 是全球著名的行业组织,旨在推动无线营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目前在北美、欧洲、中东、非洲、拉美、亚太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其超过700家的会员公司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无线营销生态系统的各个领域,包括广告、手机设备制造、运营、零售、软件提供、服务等。 2011年4月,MMA 进入中国,‘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 在上海成立。更多信息,请访问www.mmaglobal.com. 更多关于MMA无线营销论坛,请访问 www.mobilemarketingforum.com.

NFC润物细无声:记MWC2013上那些应用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数码消息】MWC展会的主角自然是以手机为主的硬件,但换个角度,从应用的方面来看,我们会发现很多默默进化的应用已经开始融入了MWC的方方面面,这种过渡是那样自然,以至于很难让人觉察。盘点过了MWC上的硬件,我们今天就来分四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MWC上出现的应用。

  关键词一:NFC

NFC俨然已从展馆标配的新技术展示对象,变成了MWC展馆中触手可及的便利标签。

首先,GSMA为参会的记者准备了一款名为“NFC Badge”的应用。基于这款应用,我们可以直接用NFC手机打卡入场,虽然目前仍无法完全脱离实体Badge卡的验证,但显然它已经成具备了成为MWC展馆通行证的前提。

其次,展馆中遍布NFC标签。这些标签比二维码更为便利——你不需要下载一个专门的二维码应用来读取,也不用战战兢兢地用摄像头对准这些标签——只要手机NFC天线靠近这些标签,任何预设的内容都可直接弹出,因此一块写满NFC标签的墙面就能提供比单位面积文字更丰富的信息。

NFC当然是和移动支付脱不开关系的。而在这方面发展较快的日本Docomo,也在MWC展馆进行NFC技术相关的宣传。我询问了现场工作人员,目前NFC在日本发展良好,它不仅仅意味着随时随地的手机刷卡购物(通过钱包类App实现),还意味着刷公交卡、电子购票、电子门禁等等一系列与私人事务息息相关的内容。

甚至在诺基亚展区的配件区,NFC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一系列NFC相关配件让早些配对繁琐的配件(例如蓝牙音箱)相形见绌——用NFC手机轻轻一碰,音乐便可通过NFC音箱传送出来,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妙的呢?

P.S.:在经过HTC展馆的时候,我前去拍摄HTC One的照片,但苦于现场光线问题,用相机拍摄似乎很难清楚地还原HTC New Sense的界面内容。这时候NFC曲线救国——使用HTC One截图,然后打开NFC(更建议在连续使用的时候保持常开,耗电增加没有想象中严重),通过Android Beam将照片直接回传Nexus 4。这样截图就瞬间以最简单的方式进入到我的手机中,也就有了HTC One体验文章中的那些界面截图。

  关键词二:AR

AR是Argument Reality(增强现实)的缩写。相关的技术我们已经见过很多,这次在MWC上倒是没有更多新的展示,但AR丰富的用途仍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拿我来说,逛过摩托罗拉展区后印象最深的有两点:1、现场光线布置很不错,拍产品图很舒服;2、AR拍照的体验区很有意思。摩托罗拉在展区空地上放置了两幅看似没有什么奥妙的画,初看上去可能会比较奇怪,因为很多人“躺“在这幅画上拍照;但其实用特定的设备或者App对着这些画,AR技术就可以让它们成为非常立体的3D虚拟建筑,这样人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拍出有意思的“合影”。

  关键词三:“无线”和“云”

“无线”在这次MWC上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无线充电,设备间的无线互联(比如WiFi Display)。LG和诺基亚均在展区安排了一定区域进行无线充电的演示。有些人可能觉得现在的无线充电噱头意义更大,因为毕竟我们还需要在无线充电板和电源插座之间连上一根线——但亲自体验后你可能会改变这种想法。习惯了随手一放就能为自己的手机充上电后,你可能会忘记充电这回事(因为手机可能时时都是满的);此外对线缆充电的厌恶之情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谈到设备间的互联,最直观的印象就是WiFi Display无线内容输出了。意法爱立信和LG都展示了WiFi Display的效果,后者更是成功将高分辨率的游戏内容输出到高清电视上,纤毫毕现的效果真的为我们提供了手机连电视无线玩高清大游戏的信息。

关于“云”,华硕在谈、HTC在谈、Nvidia也在谈,云存储和云同步已经是最基本的配置——Nvidia的Grid Cloud Gaming可以让人更直观感受到云计算的威力——再也无需下载游戏,大型游戏就像电影一样可以在线缓冲、操作,而在未来,无处不在的游戏存档可以让你的游戏人物在平板和手机等终端之间任意穿行,甚至装备上镶了几颗钻石都能完全同步。

  关键词四:娱乐化

手机应用的娱乐化趋势在本次MWC上愈发明显:HTC One引以为傲的功能中,有三个是和娱乐相关的:BoomSound、Ultrapixel、Zoe;诺基亚新机虽然硬件一般,但语音提示自拍和Place Tag明信片制作特性(Lumia)也都和娱乐不无关系。可以预见,在硬件发展到一定阶段厂商拼应用的现在以及将来,娱乐化都会是一种趋势。

以NFC为代表,实际上以上这些应用并非是新内容,但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MWC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我,已经习惯了使用NFC手机扫描展馆墙壁上的标签来获取地图等信息,也习惯了使用NFC进行Android数据交换。虽然今年的MWC上巨头并无太多重磅产品放出,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变革呢?

MPA 2013移动应用大奖:意大利Atooma夺魁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3)眼下正在巴塞罗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由西班牙公司dotopen组织的移动应用巡展AppCircus日前也在巴塞罗那举行了“Mobile Premier Awards 2013”年度颁奖活动,

AppCircus在全球30多个国家举办移动应用巡展和竞赛,每站的优胜者都能获得“Mobile Premier Awards”(以下简称“MPA”)年度评选的提名,从而在一年一度的MWC期间亮相于巴塞罗那——因此,MPA能让我们放眼硅谷之外、关注世界各地的新锐移动应用。

“MPA 2013”的评审团阵容堪称强大,Mozilla的应用及应用商店副总裁里克•范特(Rick Fant)、Facebook的“开发大使”贝尔•道格拉斯(Bear Douglas)和英特尔的开发者项目主管斯科特•艾普兰(Scott Apeland)均在其中。

除了评审团评出的大奖之外,本次颁奖活动还颁发了分别由观众和AppCircus团队评出的两个奖项——值得一提的是,获奖者非但没有来自美国的公司,甚至连来自英语国家的公司都没有。

以下是“MPA 2013”获奖者简介:

 1、 评审团大奖:Atooma

Atooma是一家来自意大利的初创企业,其目标是“让智能手机更智能”。该公司开发的应用(目前仅有Android版,iOS版正在开发)能让智能手机上的任务变得自动化——用户设定的“事件条件”(如时间、地点、应用、电子邮件、电池电量、运动传感器,等等)可以自动触发手机对特定任务的执行,例如在用户开车时自动朗读收到的短信或电子邮件,或是在电池电量过低时将手机设为静音并切断WiFi无线网络连接,等等。

此外,Atooma还有社区功能——用户可以向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自动任务,也可以下载别人的任务。

2、AppCircus奖:Denare

这家来自巴西的初创企业以游戏化机制结合超萌卡通界面,让个人财务管理变得轻松而有趣,其移动应用不但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也适用于成年人。

目前仅有Windows应用,不过Android和iOS应用也即将上线。

  3、 观众奖:Grabbity的开发者

由哥伦比亚公司Televisa开发的Grabbity是一款很棒的iOS历险/解谜游戏,勇敢的白脸小黑兔为了拯救种族而踏上征程,一路需要勇斗敌人和巧解谜题。

 此外,科技博客网站The Next Web还评选出了他们最喜欢的五个应用:

1、 Atooma(见上文)

2、 Jini

这款即将上线的智能手机应用能根据用户的日常活动和周围环境领会用户的需求,就像手机的“第六感”功能,适时地为用户提供恰当的评论、建议或实用信息。

3、 Cooklet

这款社交烹饪应用能让用户管理菜谱、寻找新菜谱以及了解烹饪诀窍,目前下载量已超65万次,支持iOS、BlackBerry和Kindle Fire。

4、 BlindSquare

利用Foursquare上的数据和其他多种技术,为盲人和视力障碍者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例如:用户“摇一摇”手机就能听到自己当前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的路口和地点信息,还能借助语音指导前往自己要去的地方并随时了解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

5、 GiveO2

这款即将上线的应用旨在加强用户的环保节能意识、督促用户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用户获得的积分奖励能兑换奖品或优惠券。

2012年第四季度 iOS设备继续成为企业用户首选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Good Technology是一家企业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近日该公司发布了关于2012年第四季度企业用户移动设备激活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iOS设备依然是企业用户的首选。

在激活比例前十位的设备中,iOS设备占了八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iPhone 5、iPhone 4S和iPhone 4,继续傲视群雄;余下两席被Android设备(三星Galaxy S III和摩托罗拉Droid Razr)占据。

报告的其他要点如下:在2012年第四季度,iOS设备占据了企业用户移动设备激活量的77%,同比增长8.5%,优势明显;Android设备所占比例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6.3%,但仍占据22.7%的激活量,这主要得益于Android平板的功劳;Windows Phone设备排名第三,但是只占所有激活量中的0.5%。

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在iPhone 5的带领下,苹果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22%的份额;而假如把iPad归类为电脑的话,苹果则继续保持着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地位。

2012年全美移动付费广告份额增加近一倍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根据eMarketer的报告显示,在去年第四季度,有四分之一的付费搜索广告来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其中平板电脑的增长尤为显著,已经占据了将近10%的市场份额。

在广告收入方面,谷歌依然牢牢掌握着领先优势。在桌面平台,有五分之四的广告收入被谷歌收入囊中,另外的五分之一属于Bing(Bing的数据综合了Yahoo!-Bing搜索联盟);在移动端,谷歌的优势同样巨大——有88.8%的广告收入属于谷歌,Bing占11.2%。

The Search Agency还发现,虽然广告主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告投入较低,但他们对移动搜索广告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因此继续保持移动端的广告优势对谷歌来说非常关键。

另据估计,今年全美付费搜索广告总额有望从去年的175.8亿美元增至197.6亿美元,去年广告主在移动端上的投入达到35.4亿美元,较2011年提高80.6%。最后eMarketer预测,到2016年,全美付费搜索广告市场将达244.5亿美元,其中移动端将瓜分103亿美元的市场。(Dream)

中移动手机钱包体验:支持NFC支付 下月推广

转载自:搜狐IT

中国移动下月将在全国推广基于NFC技术的“手机钱包”,并已在2013年移动通信世界大会(MWC)上展示这一移动支付产品。搜狐IT在现场进行了试用体验。

图1

  此次推出的“手机钱包” 是基于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平台而拓展的移动支付业务。TSM平台支持空中办卡、账户余额查询、电子现金圈存等操作。其中,空中办卡指的是用户通过NFC手机上的手机钱包移动客户端,将银行IC卡信息安全下载到SIM卡上,将NFC手机变成一张银行卡。目前,中国移动已与中国银联、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实现TSM系统的互联互通,其中与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的合作也涉及海外推广。

用户持NFC手机即可在相应终端上使用手机钱包进行支付,比如带有银联“闪付”标识的POS终端。中移动在MWC上展示了三台支持手机钱包支付的无线POS终端。其中,与中国银联合作的有二台(图1),姑且称为固定式POS和移动POS。

· 固定式POS由二部分组成,分别是支持刷卡的普通无线POS机,以及与其连接的支持NFC手机接触支付的刷卡器。固定式POS更适合有实体店面的商户。

· 移动POS相对简单,砍掉了卡槽刷卡功能,可简单理解为POS与NFC刷卡器二合一简单版。快递可以算是移动POS的典型应用场景。

另外展出的一台POS系与浦发银行合作(图2),包括一部支持卡槽刷卡的普通无线POS机,以及与其连接的NFC刷卡器,仅支持近距离接触支付。NFC刷卡器上打上了手机钱包及中国移动通信的品牌LOGO。此举显示,中移动从一开始就希望面向消费用户,而非藏身幕后。

据中移动手机钱包项目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使用NFC手机刷卡时,还是建议直接接触刷卡器,若不接触则不要超过4CM距离。目前,NFC处于培育市场阶段,支付场景相对局限。中移动手机钱包将面向金融理财、城市交通、电子券和企业内部缴费等支付场景上。

这位负责人同时透露,银行将主要负责POS终端的推广和升级,而移动将主要推动NFC手机的销售。目前,中国银联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120万台非接终端的改造,聚合了受理网络、商户和持卡人等资源;中国移动也计划在2013年销售千万级规模的NFC手机,整合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

百度Q4移动趋势报告:移动设备上网时长首超PC

【搜狐IT消息】2013年2月26日,百度正式发布了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移动互联网上网时长首度超过PC互联网,互联网行业的移动化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

  移动搜索流量3年增长11倍 已渗透日常生活

从2010年至2012年,我国的移动网民数量从2.77亿增长到4.2亿,年均增长为52%。而百度移动搜索的流量也相应增长了11倍,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所有基础性应用中增速最为快速的服务之一。数据还表明,与2011年相对平稳的增长曲线相比,节日的加速上扬趋势表明, 移动搜索已开始深入渗透人们生活,成为休闲娱乐出游的必备应用。

大中型网站移动化加速 近半数网站完成移动化

2011年至2012年,大中型站点移动比例增长10.7%,然而2012年Q3至同年Q4,3个月时间站点移动化涨幅高达7.5%。不难看出,2012年大中型站点的移动化脚步正在加速,其中生活服务、工具及应用、综合内容社区成为PC互联网移动化的焦点。

在移动化过程中,移动网页、HTML5、Native App等适配于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形态异彩纷呈,截止2012年第四季度,47.8%的站点提供了手机适配的移动网页,其中5%的站点使用HTML5技术框架开发。此外,16.9%的站点资源开发有相应的Native App。

中国互联网从Web1.0时代的“内容为王”,到Web2.0时代的“互动为王”,再到如今技术和用户成为驱动互联网移动化的两股重要力量。

搜索导流和应用分发同步增长 移动入口优势明显

2012年第四季度,在百度移动搜索的资源构成中,PC网页在大幅下降,相反百度移动搜索导向适合手机用户浏览页面的比例升至80.02%,较第三季度的64.5%提高了15.52%,移动搜索的导流能力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在移动应用方面,从2012年8月到2012年12月4个月时间里,Android Native App日分发量涨幅超过100%。数据表明百度等移动搜索已经成为应用分发的重要渠道,而且其和网民需求高度匹配、对每一位开发者完全公平的特点,也使得移动搜索有着比传统应用市场更明显的分发优势。

移动互联网上网时长首超PC互联网 Native App成新宠

2012年第四季度,Native App人均媒体时长已超过2小时,占比88%,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新宠,此外手机浏览器的人均媒体时长占比为12%。在各类应用中,阅读、游戏、图像影音类Native App人均启动次数及产品使用粘性较高。

借助Native App的爆发,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也首次超过了PC互联网,PC互联网用户继续保持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明显。无论是在网民的数量,还是上网时长方面,移动互联网都彻底完成了对传统互联网的超越,这也为移动互联网在产业价值方面追赶传统互联网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尽管网络环境、硬件终端、操作系统、用户群体等都不尽相同,但是“入口”的地位与价值却是一样的,这也将会成移动互联网新旧势力争夺的重要焦点。

阅读购物是高频应用 用户需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百度的统计数据,2012年第四季度,移动搜索用户的高频需求主要集中在阅读、商品购物、工具服务、LBS分类中,这一部分应用占比高达42.1%。

在日常的应用需求方面,需求分布与每日的重要时点密切相关,总体来说白天多互动,晚间多娱乐,其中影视娱乐类需求遍布各高峰时段,深夜为移动应用搜索的使用高峰,出现了所谓的“深夜现象”。

对于数据的变化,百度在分析报告中指出,随着移动搜索、应用内搜索等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网民群体“应用发现”和“应用使用”的门槛正在大幅降低,移动应用和移动搜索正日益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相比于杀手级应用,提供各种杀手级应用的杀手级平台的威力,无疑更加巨大和长久。

万事达推全新移动支付产品 支持二维码支付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2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移动支付领域,信用卡巨头万事达已经耕耘多年,而在2013年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上,万事达推出了全新的移动支付产品MasterPass。

这一产品是万事达现有移动支付业务的扩张,除了以虚拟钱包方式进行在线消费支付之外,用户也可以利用支持NFC(近场通信)的移动终端在现实场景中进行支付。

和以往支付产品相比,MasterPass最大限度消除了对硬件的要求,此外可以支持通过二维码和实物标签支付。

另外,这一支付工具和移动设备无关,不论是苹果iPhone还是安卓手机、平板均可使用。

MasterPass还将针对支付用户和收款商户推出多种“增值服务”,其中包括让用户查询账户余额、各种消费忠诚度计划、打折促销等。

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移动支付业务并未真正起飞,万事达公司认为,MasterPass消除了移动支付推广普及的两大障碍:最大限度降低对硬件的要求,让移动支付产品在消费者看来更加浅显易懂。

万事达公司表示,MasterPass已经获得许多金融机构和商户的采用,其中包括美洲航空这样的大公司,不过这一产品是否能获得消费者青睐,仍有待观察。

 

跨平台移动广告 “钱”途无量

转载自:搜狐IT

最近几天,Google Glass眼镜受到了大家的极高的关注,除了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够酷,还有更多的人表达了对其商业前景的一致看好,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于移动广告和精准营销的有力的执行力和高针对性。

Google当然不会放过这一重大的商业价值,不过他们现在应该会后悔自己放走了一个这方面的得力助手,那就是卡马克什•西瓦拉马克莱斯娜(Kamakshi Sivaramakrishnan)。作为Google旗下AdMob移动广告平台的首位女工程师,从Google离职后,她在2010年创办了跨平台移动广告公司Drawbridge,如今这家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了1400万美元投资,估值已经达到9900万美元。

Drawbridge一直致力于改善跨平台的移动广告定位问题,Drawbridge第一次开发出了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广告投放技术,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移动受众投放广告和进行网络营销。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它的每次融资都能获得红杉资本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 这些顶级风投公司的青睐。在获得了1400万美元的B轮投资后,Drawbridge的市值已经高达9900万美元,是之前4500万美元的两倍多。实际上Drawbridge还是被低估了,它现在已经和HotelTonight、Square、Groupon这些公司开展合作了。

Drawbridge的工作原理是分析来自移动设备或桌面浏览器和APP应用的Cookie数据,然后利用“架桥”算法来评估任意两个来自不同设备的Web Cookie属于同一用户的可能性。Drawbridge使用的Web Cookie包含的均为匿名信息,如浏览器客户端、访问过的网站,以及时间戳等。这样一来,Drawbridge就避免了很多移动广告平台跟踪用户活动,侵犯个人隐私的弊病。

利用这一方法,Drawbridge已经匹配了4.5亿部设备,来创建匿名的用户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这些匿名用户信息来购买广告。

长期以来,对于移动广告的有效性,很多广告主都持着怀疑态度,这一问题也几乎困扰着每一家依靠广告获取营收的互联网公司,显然当前的广告行业未能跟上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

因此许多创业公司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跟踪使用不同设备的用户,Drawbridge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它已经找到了极大的市场机会。在未来,不管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一副“眼镜”,更为精准性的针对个人的移动广告都将向你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