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aster联合腾讯社交广告,共创中国数字广告新生态

AdMaster与腾讯社交广告全面开启就社交广告效果创新监测和真人营销效果评估方面的深度合作,联合推出真人营销评估解决方案“People Measurement Solution, PMS”,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核心,携手共创中国数字广告营销新生态。

此次合作突出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1、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腾讯海量社交数据、AdMaster“数据枢纽”的定位及技术优势,力求达到数据层面的深入合作;2、作为领先的营销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于国内率先实现对腾讯社交广告基于跨平台、设备去重(包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监测、并能够实现在GRP/Reach的指标下,实现数字广告目标受众触达的精准评估。

双方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数字营销广告效果评估标准进一步提升,步入到“真人营销”精准触达和效果评估新阶段。

创新技术,深入挖掘社交广告真人营销价值

2016年,是原生信息流广告爆发的一年,也是社交广告颠覆传统广告形态的一年。站在这个风口,腾讯社交广告正在利用其数据优势和技术能力改变着中国的数字营销生态。

通过对微信,QQ用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而产生的众多标签类目,以及不断精进的跨屏定向、人群拓展和智能出价等技术,腾讯社交广告帮助广告主实现在微信、QQ空间、QQ浏览器及第三方优质移动APP等多样广告场景上与8亿用户连接对话,并最终达成营销目标。同时,腾讯社交广告通过数据和能力的开发,与流量主、广告技术合作伙伴展开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营销生态体系,共同推动数字营销行业发展。

目前,AdMaster已实现针对腾讯社交广告资源的创新效果评估。AdMaster与腾讯社交广告创新深度合作是基于AdMaster领先的广告监测技术和效果评估经验,结合腾讯账号体8亿样本,在双方样本库校验后实现TA的精准分析,进而实现在GRP/Reach的标准下科学量化评估腾讯社交广告的媒介触达效果。

海量样本,全面打造数字营销精准新生态

在数据深度合作方面,AdMaster基于腾讯8亿用户人群样本,结合自身多年行业领先的广告效果评估及预算分配技术优势,将更加精准的实现:利用海量腾讯社交数据,及AdMaster安全稳定的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目标触达精准分析;了解独立受众的网络及广告行为,从消费者年龄、性别、消费行为等,实现跨媒介平台、设备终端等全方位描绘目标受众人群触达画像;结合AdMaster的跨屏营销解决方案和腾讯的海量样本,进一步解决不同终端重复触达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规划媒介策略和预算。

针对本次合作,腾讯社交广告副总经理张敏毅表示:与AdMaster等领先的第三方监测平台合作,建立在彼此能力协同以及充分尊重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未来的合作重点将围绕‘衡量纬度的精细化、商业应用创新’而展开。”

AdMaster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闫曌(Vincent Yan)也表示:“非常高兴能为成为腾讯社交广告开放效果评估及数据合作伙伴,这是对AdMaster数据技术的高度肯定,也是对AdMaster多年监测领域领导者和中立第三方角色的认可。未来,AdMaster将持续秉承技术创新理念,联合腾讯社交广告打造出更多行业领先的营销和效果评估模式,并利用数据技术更好地支持媒介策略的高效组合,确保营销价值最大化。”

2016中国电商数字营销市场专题报告

电商营销平台营销能力不断提升,与广告主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在市场营销需求以及平台自身持续完善的双重促进下,电商营销平台价值向综合性营销平台延伸。

 

 一、中国电商营销服务市场发展背景

 

电商与广告行业政策持续释放,促进电商营销发展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快电商行业发展,电商新兴领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

 

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

 

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激发市场消费需求。

 

政策法规规范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大数据开发与利用。

 

2015年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2015年9月1日新广告法实施,明确了虚假广告的定义和形态,加强对于虚假广告内容的监管力度。

 

2016年7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议通过《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互联网广告形式进行明确的定义。规范互联网广告运营商、互联网广告服务商在从事广告商业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

 

成熟化的网购网民主体促进电商营销发展

 

2015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上升至4.13亿人,全民网购渗透率已达60%,较2013年底增加0.52亿人,增长率为14.4%,增速较2014年下降5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40亿人,较2014年2.36亿人增长44.1%,但其增长率却首次低于50%,移动网购人群整体规模增速也呈放缓趋势。

 

近年来,网购网民数量和网购渗透率双指标虽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在网购行为趋于成熟的电商发展环境中,增长低迷期是行业内部整合资源,巨头间竞争格局形成的重要发展阶段。

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增长放缓诱发电商营销变革

 

05-15年间,中国GDP与网络零售市场总量增长率整体放缓,但规模发展仍持续增长,后者在经历自身发展低谷后,其市场增长趋势逐渐与GDP规模增长变化趋同,这是电商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在市场规模持续持续攀升但增长率小幅走低的经济背景下,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电商营销行业变革正在进行。

互联网技术进步推动电商营销产业升级

广告主营销需求多元化,电商营销服务能力急需深化

互联网时代消费动机繁杂、决策路径长,用户流失风险增加电商营销难度

电商营销服务商数量剧增,市场竞争加剧

电商平台实现电商营销市场全链路布局

 

电商平台的营销服务涉足电商营销的全部环节,对于站内营销、媒体资源的掌控以及用户后继行为追踪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在电商营销市场中电商平台掌握更多的营销话语权。

⑨电商营销平台打造营销闭环,电商营销实现品效合一

二、中国电商营销服务市场发展特征

 

(一)电商平台整合全网资源,平台价值多元化

 

移动电商用户高速增长,电商平台用户触达能力向移动端加速拓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网络消费行为迅速向移动端迁移,2015年主流电商的移动端订单已超越PC端,促使电商营销领域加速移动端演化。

 

一方面需要电商赢下平台整合更多的移动端媒体资源和数据资源,将日益增长的移动端流量引导至电商平台,并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用户在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和行为偏好,了解用户的情感及需求,通过触达机会更好的与用户进行沟通。

电商营销平台整合站内、站外流量,覆盖电商营销全链路实现品效合一

(二)多方数据流通推动电商精准营销

 

多方数据整合利用大数据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助力广告精准投放

(三)广告主与用户电商营销体验双向升级

 

数据闭环助力广告主营销体验升级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跨屏投放技术的应用越发成熟,因此实现营销闭环的关键,在于移动端碎片化的环境下如何跨屏幕、跨平台追踪用户互联网行为过程,以及尽可能的打通外部平台和电商平台的用户数据。

 

数据打通能力越强,电商营销平台对于营销的洞察能力、广告效果优化提升能力越强。

原生广告的电商营销价值突显,用户消费体验升级

 

对于电商营销来说,目前原生广告流量稀缺,规模化投放仍存在难度。原生广告流量价格虽然高于传统流量,但是广告信息融入到用户的触媒场景中,转化能力更强,因此原生广告仍然可以为广告主带来更好的ROI。

 

随着广告技术水平提高,原生广告的技术难题被攻克,在电商营销中将进一步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三、典型电商营销平台模式及解析

 

(一)阿里妈妈营销平台

 

阿里妈妈较早布局开放广告交易平台,行业经验丰富

 

2008年阿里妈妈竞价广告“淘宝直通车”上线,2011年发布基于RTB模式的TANX交易平台和投放产品钻石展位,较早的涉足开放广告交易。随着广告流量、营销能力、数据能力开放,阿里妈妈营销服务范围从淘宝广告主,扩展到全电商行业、全国范围广告主。

电商营销平台产品丰富,布局电商营销全产业链

多层次、多类型、大流量的媒体资源矩阵,实现营销平台品牌与效果兼备的全网营销能力

 

阿里妈妈营销平台媒体资源丰富,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汇集了站内与站外媒体资源,覆盖海量的PC端与移动端用户,将媒体触达能力的能力分布在用户的核心互联网行为轨迹上,保证商家的品牌/产品曝光能力。

精细化产品响应大品牌投放需求

 

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环境以及效果广告的分散投放,品牌的声量不断被稀释,广告主需要有影响力、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方式。品销宝专注于服务大型品牌客户,帮助品牌解决大规模广告投放、集中曝光、市场声量等品牌营销问题。尤其是在新品发布、大型促销等活动中,品销宝提供丰富的站内、站外的优质广告资源,让品牌在全网中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

产品迭代升级,智能化产品提升营销效果

 

智钻平台通过智能化的全链路营销服务,提升客户的营销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基于阿里妈妈完整的大数据闭环和丰富的多维度大数据体系,以数据为能源推动营销智能化;另一方面是基于阿里妈妈的数据模型和运算能力,实时反馈并自动定向用户,优化创意,推荐媒体资源和优化方案。

以账号体系为核心,整合多元数据构建平台大数据实力

 

阿里妈妈DMP——达摩盘以阿里账号体系为核心,跨渠道接入多类型数据,帮助电商广告主营销推广。在配合营销服务的同时,阿里妈妈通过达摩盘输出平台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向企业提供数据洞察服务和定制化的私有DMP服务。

(二)京准通营销平台

 

营销业务快速成熟,营销生态全面升级

 

京东电商营销服务平台-京准通起步较晚,但布局全面且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上线至今已通过京选展位、京东快车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一体化营销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是具有综合营销能力的电商营销平台。

 

2015年与腾讯联合发起“京腾计划” ,业内首次实现电商+社交的跨界合作模式,标志着京准通营销生态全面升级。

拥有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综合营销能力打造电商营销一体化解决方案

 

京准通营销平台电商数字营销生态布局全面,以资源整合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为广告主带来品效合一的营销体验。

 

京准通营销平台有以下四大特征:

 

1、深度整合媒体资源—站内/外资源+战略合作资源+效果联盟;

2、多元化的广告形式—展示广告+搜索广告+社会化分享;

3、独家大数据体系—京东数据+腾讯数据;

4、灵活的交易方式—CPD+CPM+CPC+CPS

场景化引流媒体资源构建多类型营销服务产品,打造品效合一的电商营销平台

京腾计划提升媒体资源优势,拓展电商营销空间

 

社交媒体具有庞大的用户规模与较高的用户粘性,从而形成了较高的用户资产,“社交+电商”模式激活流量与变现的通路。在社交移动化的背景下,腾讯在社交领域的优势进一步突显,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腾讯控股月活人数达到6.9亿,位列上市公司第一。

电商+社交数据,京腾计划开拓电商营销大数据能力

营销持续创新,京腾计划推动电商营销品销合一

原生广告与社会化传播拓展多元化营销方式

配送体系线下资源激活,打造多元化的品效合一

 

京东配送DM单配发:

 

以京东全国物流仓库为基础的线下广告,通过在京东用户包裹配发DM单,进行广告区域投放,以物流配送体系消费者触达终端,广告主实现区域品效合一。

 

京东自提柜广告:

 

通过设置在全国核心商圈、大型社区、各类高校及交通枢纽内的京东自提柜,播放流媒体形式广告。建立线下联播网络,助力推广品牌线下知名度。

四、总结&各方观点

 

资源与技术推动电商营销平台价值延展

 

电商营销平台营销能力不断提升,与广告主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在市场营销需求以及平台自身持续完善的双重促进下,电商营销平台价值向综合性营销平台延伸。

电商营销结合消费场景,呈现泛娱乐化趋势

广告主重视数据价值,大数据营销技术成熟加速

 

大数据在营销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大数据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见的产品和服务。广告主对数据重视程度和为数据付费的意愿提升,直接帮助了大数据相关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侧面推动了大数据市场的发展,大数据营销技术将快速成熟。

专家观点

中国广告协会: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占所有广告支出的48%

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杨洪丰13日在北京透露,在2015中国全年广告业50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支出中,互联网广告支出超过2000多亿元,占2015年所有广告支出的48%。互联网广告的支出比例已接近中国整个广告业的半壁江山。

杨洪丰在当日举行的“《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报告》发布会暨广告行业宣传工作座谈会”上说,“十二五”时期,中国广告业实现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告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截至2015年底,中国广告经营额5973亿元,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广告市场。

杨洪丰说,在2000多亿元的互联网广告支出里面,有一部分是传统的品牌客户把原本投放在电视、报纸上的广告“切下来”拿到互联网上进行投放推广,再有一部分是增加的中小广告主的投放支出,这是过去的广告行业中没有的。互联网给这些中小企业带来了跟大企业同样的起跑平台,为这些小微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广告的春天。

杨洪丰说,在国家宏观经济和法律法规政策的推动下,在广告业所面临的各种变革面前,为更好地向行业展现和说明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变化,中国广告协会主持编撰了《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报告》,旨在为中国媒体经营企业、广告公司及广告主等各方在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为广告市场战略投资者提供参考,为业界管理层制定战略规划提供较为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广告业新增经营单位128203户,增幅达23.58%;创造新的就业岗位354603人,增幅达13%。全国广告从业人员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07.25万人。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广告经营单位平均为4.57人,而新增经营单位平均只有2.7人,反映出广告企业规模过小的特点,如不加以后续扶持和专业指导,会造成较大的业态流动。

2016年中国场景营销市场研究报告

在网络营销迅猛发展的大势之下,场景营销也迎来蓬勃发展,营销服务商用互联网的方式改造传统线下营销,是“互联网+”在营销领域的集中体现。艾瑞咨询最近就场景营销市场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场景营销市场的基本概况、市场环境、发展现状、产业链角色、典型企业和案例,并探索了场景营销市场的发展趋势。

 

Newzoo:预计2016年全球移动应用收入达448亿美元

数据机构Newzoo在其公布的首份《全球移动市场报告》中,披露了全球应用市场收入和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等方面的数据。

2016年全球应用市场收入为448亿美元

据Newzoo预测,2016年全球应用市场收入为448亿美元,其中,游戏类应用占比为82%,大约在367.4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全球应用市场规模还将增至806亿美元,但游戏类应用收入占比却将下滑至72%,约为581亿美元。

与游戏类应用收入增速放缓相比,未来五年之内,非游戏类应用收入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而这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日益增多的人口和逐渐提高的智能机普及率。据Newzoo统计,2016年全球非游戏类应用市场规模为82亿美元,其中,社交应用以18%的份额排名第一,其后依次还有视频娱乐类(13%)、音乐类(11%)、教育类(7%)和办公类应用(5%)。

在具体区域上,2016年北美地区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01亿美元,其中,游戏类应用收入占比为72%。而在亚太地区,2016年该区域应用市场总值将突破246亿美元,游戏类应用收入占比达86%。

至于欧洲和拉美地区,2016年上述两个区域应用市场总产值将分别达到62亿美元和21亿美元,而游戏类应用收入在欧洲和拉美地区占比分别为83%和64%。而在中东与非洲地区,尽管该区域2016年应用总值仅有18亿美元,但游戏类应用收入占比却达到90%。

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为23亿

另外,据Newzoo统计,在全球近74亿人口总数中,智能机渗透率达到31%,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有23亿人拥有智能手机。而在具体区域里,亚太区智能机用户总数为11.1亿,占全球智能机市场份额的49%。之后依次是欧洲(19%)、中东与非洲(13%)、北美(10%)和拉丁美洲(9%)。

在全球智能机市场,中国以6亿多智能手机用户数,排名第一。美国和印度紧随其后,这两个国家的智能机用户数,都超过了两亿。但据Newzoo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智能机渗透率高达64%,而印度智能机渗透率只有16%。因而,随着印度智能机普及率的提高,在2017年,印度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智能机市场。

而在Newzoo统计的全球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份额中,截至2016年7月份,苹果和三星的移动设备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8%和23.3%,排在前两位。而在该榜单上,华为、小米、联想、LG、索尼、OPPO、vivo和HTC分列三至十位。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国产品牌的强劲竞争力,中国品牌在全球移动设备市场的总占有率高达30.2%。

App Store与Google Play游戏类应用收入占比最多

在应用商店数据方面,据Newzoo预测,在2016年App Store应用收入中,有76.6%来自游戏类应用。而对Google Play来说,该应用商店2016年的应用总收入中,游戏类应用收入占比为87.1%。而在今年7月份的统计数据中,App Store的游戏用户当月平均收入为25.70美元,而Google Play的游戏用户当月平均收入则是22.67美元。

另外,对中国的安卓应用商店平台来说,截至2016年7月份,腾讯的应用宝以23.6%的装机率,排名榜首。360手机助手(17.8%)、百度手机助手(16.7%)、小米应用商店(15.0%)和华为应用商店(11.6%)则分列二至五位。

力美科技新三板挂牌上市,移动DSP业务每年400%增长

北京力美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美科技”)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38556),成为中国移动程序化广告技术平台第一股。

力美科技CEO舒义表示,挂牌新三板既是资本市场对以力美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移动程序化广告技术平台的高度认可和看好,也是力美科技借势资本构建“科技+内容+数据”战略铁三角移动营销生态圈的开端。就在上周(9月21日),广告技术公司(DSP)The Trade Desk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并以发行价18美元、开盘价28.75美元、收盘价30.1美元、首个交易日股价上涨67.2%的成绩,成为DSP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佼佼者,也提振了整个以DSP为代表的程序化购买广告技术公司。

舒义表示,过去两年,力美科技经历了资本与业务的双重战略转型。在资本战略转型上,原计划公司在2014年进行C轮美元融资,之后寻求海外上市,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形势渐好,公司决定回归国内市场并耗时2年于2015年9月完成拆解VIE,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司在2015年产生数千万的解VIE额外费用,造成2015年报表亏损严重;在业务战略转型上,基于对移动DSP未来市场红利的判断,2014年将主营业务重心由传统积分墙转向移动DSP。尽管2014年度的主要收入来自积分墙(占比95.22%),而移动DSP不到1000万元,但2015年移动DSP突破45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468%,预计2016年同比再增长400%,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倍数级增长。

力美科技自2011年成立至今,经历了完整的行业周期,并始终保持自身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的独立性,自身造血和抵御风险能力都经受了层层考验。未来,力美科技将坚持“内增+外延”双轨并行战略,以大数据为核心打造“营销+技术”和“内容+娱乐”两大业务主线,构建“科技+内容+数据”铁三角的未来广告生态圈,巩固并强化力美科技在移动广告行业的领先地位。

扎克伯格展示 Facebook 下一代 VR 设备,彻底摆脱 PC 束缚

据彭博社报道,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四在加州圣何塞的 Oculus Connect 大会上表示,Facebook 正在开发一种比三星 Gear VR 更先进的头戴式虚拟现实(VR)产品,基于位置追踪技术,但并不像 Oculus Rift 一样需要与 PC 相连。“我们相信(一款新设备的这些产品之间)存在一个甜蜜点。”但他也警告开发者不要太激动——这款产品尚未做好发布的准备。

扎克伯格通过视频展示了一款独立式 VR头盔原型产品,其标志性特性是位置追踪。视频里有一个男子戴着这款原型产品,在没有线缆束缚的情况下自由走动。但他并未明确披露这款产品的工作模式。

视频显示,新款头盔似乎是改良版Rift,背部嵌有计算模块。位置追踪技术使得新款头盔能知道在实体空间中的位置,并据此对显示屏内容进行调整。在观看360度视频时,用户只能在一个固定点观看球形视角的内容,但位置追踪技术能使用户享受到不同角度的视觉体验。

位置追踪技术之前只出现在高端虚拟现实头盔中——例如Oculus Rift、HTC Vive和PS VR,但展示的新款头盔,标志着Oculus将缩小移动和高端虚拟现实体验之间的差别。

Oculus在移动虚拟现实头盔领域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来自谷歌的竞争。谷歌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DaydreamView头盔。去年11月,Oculus与三星联合发布了新一代Gear VR头盔。新虚拟现实头盔原型表明,Oculus不再满足于依赖智能手机的移动虚拟现实体验,考虑向用户提供独立式虚拟现实体验。

虽然这款新设备正在开发过程中,但该公司表示,他们已经与 AMD 和英伟达展开了合作,让 Oculus Rift 可以配合格更低廉的电脑使用。例如,一款配备 AMD 图形芯片的 Cyberpower 电脑起价499美元,但依然可以与 Rift 配合使用。该公司还宣布 Oculus Touch 手柄将于 12 月开始发货,并将从 10 月 10 日开始预售,价格为 199 美元。

Facebook 还展示了一些化身,可以通过定制展示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以便虚拟现实环境中为其赋予具体的身份。这些化身可以读取用户的手部动作和表情,希望在他们通过虚拟世界与其他化身互动时提供一种社交存在感。

扎克伯格表示,虚拟现实的下一步是社交软件。Facebook 的 Oculus 现在允许用户设立“房间”,以便与化身好友一起看电影、玩游戏或者聊天。“由于具有存在感,因此虚拟现实是个以人为本的完美平台。”扎克伯格说,“你感觉自己真的在另一个地方与人共处。”

扎克伯格表示,Oculus 目前为止已经花费 2.5 亿美元帮助开发者完善虚拟现实体验,今后还计划再投入 2.5 亿美元,其中约 1000 万美元将会明确用于改善教育体验。

Facebook 还发布了一款名为 Carmel 的浏览器,方便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上网冲浪,该公司还推出了一款售价 49 美元的耳机,专门用于改善虚拟现实音效。

除了扎克伯格外,还有多位 Oculus 高管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但 Oculus 创始人帕尔默·拉吉(Palmer Luckey)并未出席。之前有报道称,拉吉支持了一个“反希拉里”的网络活动。拉吉随后在9月23日公开道歉。Oculus 在声明中说:“帕尔默不希望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所以他选择不参加此次活动。”

数字支付有多火,肯尼亚最大银行或与阿里、腾讯合作

KCB 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名为 KCB Fintech,将于 2017 年 6 月正式投入运营。

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发展中国家,还有 20 亿人未曾接触过数字金融服务(digital finance)。假如这些人能够使用在线支付或是转账等业务,到 2025 年,发展中国家的 GDP 会平均上涨 6% 。数字支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据《彭博社》报道,近日,肯尼亚最大银行——肯尼亚商业银行(KCB Group Ltd)的 CEO Joshua Oigara 在该国首都内罗毕接受采访时表示,KCB 正在与苹果、谷歌母公司 Alphabet、Facebook,中国阿里、腾讯在内的科技巨头进行磋商,合作内容涉及到最近很火的数字支付业务。

KCB 称,该银行希望在 2017 年年底,将其移动端客户数量提升一倍以上,数据达到 2000万。而与这些科技巨头的合作或许能够帮助 KCB 尽快达成这一目标。

KCB 正在计划建立一个新的数字支付平台。Joshua Oigara 表示,KCB Fintech 会与不同科技公司展开合作,不管是 M-Pesa、Facebook、谷歌、苹果,还是中国的阿里、腾讯,都可能成为其合作伙伴。(M-Pesa 是沃达丰子公司 Safaricom 主导的手机支付系统,去年处理的交易额达到大约 520亿美元,相当于80%以上的肯尼亚GDP)

目前,肯尼亚各大银行都在争夺数字交易市场的份额。据肯尼亚通信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仅仅在 2016 年的前三个月内,就有 2500 万移动支付用户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达到了 3120 亿肯尼亚先令,约合 31 亿美元。

除此之外,政府对放贷利率的限制让各类银行收入压力巨大,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Joshua Oigara 表示,KCB 正在努力把旗下手机系统的处理能力提升一倍,到明年,将能够每秒处理 600 笔交易。上周,巨大的贷款需求曾导致该平台濒临崩溃。

KCB 的首席数字官、KCB Fintech 的负责人Edward Ndichu 表示,KCB 还在与 Paypal、三星电子、Twitter 等公司进行磋商。“这是我们必经的过程,我们需要和多个公司进行磋商,才能判断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本周二,KCB 今年在首都内罗毕的股价已经下跌 38% 。背负营收压力,KCB 已经准备好将数字支付的合作提上日程了。

eMarketer:智能手机用户85%的上网时间是在访问应用

移动应用正在占领网络世界,根据eMarketer的预测,智能手机用户上网时间中85.7%是在访问应用,只有14.3%的时间是在访问移动网站。

平板电脑也有相似的趋势:约3/4的使用时间是在访问应用。eMarketer预测,从整体来看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有2小时28分钟是在访问移动应用,约占日常媒体时间的20%;移动设备用户应用使用量更大,平均每天花3小时18分钟。

根据comScore的调查,网民在访问移动应用方面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移动应用和PC/手提电脑使用量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移动网站的使用量也稍有增长,今年6月达到1250亿分钟,去年同期是1180亿分钟。

但是,智能手机应用仍然是网络访问的主宰。

平板电脑对上网时间增长的贡献只有6%。

整体数字只能反映部分事实,年轻智能手机用户应用使用量更高;但是,平板电脑方面则是老年用户使用量更多。例如,6月份18到24岁的智能手机用户应用访问时间是93.5小时,而平均水平是73.8小时;同时,55到64岁的平板电脑用户应用访问时间是28.0小时,整体平板电脑用户平均访问时间是22.6小时。

PerkinsCoie:调查显示用户体验是VR产业发展最大问题

由VR技术媒体平台Upload以及咨询类律师事务所PerkinsCoie联合推出了一项调查,旨在探求初创VR工作室应当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来。有超过650家机构及个人参与了此次调查,受访人中包括:“VR企业创始人、技术公司的高级主管、投资人以及分析师。”不过,调查的结果有些出人意料。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认为目前VR设备的高价格或是VR市场尚且处于利基状态(niche-nature,语出经济学名词“利基市场”指某一产品市场中,用户群较为狭窄)是阻碍VR产业发展的原因。他们在开发或投资相关产品之时,也不会将其纳入主要考虑因素。相反,按照调查中的说法,大多数VR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士认为,“市场上缺乏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品,用户体验尚不完美以及产品定价等原因,才是阻碍VR/AR产业产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继续发展的致命因素。”

更具体而言,大约有38%的受访者表示,“用户体验”是VR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32%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产品定价”作为原因。与此同时,有37%的受访者表示,当今VR产业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力的产品面世;在余下的受访者中,有23%选择了“用户不愿意购买新产品”,仅有20%的受访者表示,技术壁垒是VR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而在问卷最后关于行业未来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同意“在未来两年内,VR技术以及手机业者们,将会合作把他们的目光放在利用VR技术提升手机体验之上”以及“AR市场的收入将会超越VR市场”这两个观点。

总而言之,对于VR/AR产业来说,游戏业流行的“软件发展带来硬件销量”的说法仍然成立。

App广告市场,谷歌如何拔得头筹?

应用下载广告,你不点,大把人点的480亿元市场

根据最新的数据,谷歌通过应用下载广告(App-install advertising)导入的app安装次数已经达到了30亿次,去年5月份的时候,这个数据也才只有20亿次。在移动广告端,谷歌的App安装广告可以说是目前唯一可能撼动Facebook地位的在线广告。

我们来看下BI Intelligence的预测,截至今年底,美国的App安装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55亿美元!并且!神马概念?按最新汇价6.68(最近人民币又跌了),App安装广告在美国是个近480亿人民币的市场!有想象力的朋友,请对标咱天朝。

别嫌笔者烦,简单啰嗦几句,应用下载广告(App-install advertising),即手机在线广告形式的一种,目的就是增加用户安装某个app或者游戏的广告。

具体形式直接上图(依次是Facebook、Twitter、谷歌和YouTube上的App安装广告)

谷歌应用下载广告之崛起

目前,谷歌和Facebook在数字广告和应用下载广告上都属于寡头垄断的地位。上面也提到,谷歌的App安装广告增速很快,今年应该能有100%的增长。但是,目前并没有高频数据可以跟踪,所以目前跟踪行业增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指标。

我们所熟知的Facebook,其在应用下载广告上绝对是行业的龙头,2015年,FB依靠该品类的在线广告收入为29亿美元,占总营收17%。从次数角度看,通过FB渠道安装的app次数在去年已经达到了8.7亿次,花旗预测该数字会在17年达到13.3亿次。对于谷歌,今年的成功引流的次数预计会超过10亿次,这个和花旗预测FB今年的11亿次相差不会太大。从广告数量看,谷歌从今年4月开始加速了App安装广告的变现速度:通过谷歌广告安装的app数量今年6月就已经较1月增长了3倍!

谁的潜力更大

基于上面数据,仅仅把谷歌和FB的安装次数相加,那么今年的app安装次数肯定超过20亿次算上BI保守估计的16年55亿美金App安装广告市场规模,app安装的获客成本最多只有2.5美金不到。现在不清楚每个公司会安排多少比重的获客成本在应用下载广告, 但是几乎美国的主流网站的获客成本都在100美金以上,那么只拿出3%不到的费用用于吸引用户安装应该是比较低的比例。

笔者更倾向,目前这个阶段,FB和谷歌在美国的App安装广告市场很可能会是平分秋色的,区别只在于谷歌今年刚开始发力,增速会出现倍数级别的增长,而FB很可能受到冲击导致其广告营收增速放缓。除此之外,谷歌在美国以外的用户数量比FB来得多,所以这个角度看空间更大。

因此,大家需要注意到,谷歌在应用下载广告上对Facebook造成的威胁是存在的,两个主要的原因是:

1、App安装广告是手机或者移动终端独有的广告市场而且FB的在线广告增长就是来自于手机端;

2、笔者预计移动终端的app安装一定会是持续的,以美国市场为例,人均每个月都会安装1.5个app,每台设备上至少有30个app(Forrester的统计是90个,读此文的估计超90个不在少数,因为笔者惊呼自己超200个)。

最高效应用下载广告平台——谷歌

根据Appsflyer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谷歌AdWords(谷歌的关键词竞价广告)已经超越Facebook和Twitter 成了在安卓手游用户留存上最高效的平台。

非游戏的软件,谷歌在Android和IOS的用户留存率同样领先于FB。

从留存率角度看,广告主肯定更倾向在谷歌生态上放广告(特别是Android端)。从成本角度看,安卓的获客成本也比IOS低出很多,当然这也跟安卓和IOS用户质量不同有关:

全球看,app的获客安装成本是低于1美元的,但是对于获取忠诚客户的获客安装成本在2.51美元每人。从这个数据结合Android和IOS的美国的数据猜的话,那么就是安卓端每7个人才会产生一个忠诚客户、IOS端每4个人就可以产生一个忠诚客户。最终用哪个平台导流都取决于广告主的愿景是什么,处于初期的app广告主肯定是希望用效率更高的平台(广撒网),如谷歌AdWords,求质量的很可能会在IOS端多打广告。

专访 | 腾讯郑香霖:移动广告市场已崛起,中国移动营销标准急需建立

在一年一度的MMA大会上,Adexchanger.cn采访了腾讯公司副总裁、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联合主席郑香霖先生(Steven Chang)。

他认为,虽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比西方慢了十几年,但是中国市场发展速度很快,量级非常庞大。短短四年,中国移动网民增长近一倍,移动广告量级也从百亿级,发展为千亿级,所以,移动营销标准的建立变得愈加重要。

从中国移动营销标准的整体建立来看,一方面,需要以外国的标准作为参考,另一方面,MMA中国更希望根据中国本土的独特性,改良西方标准,推行一套中国版的移动营销标准。

而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腾讯公司在现阶段,已切实展开行动,跟全球著名的数据调研公司尼尔森展开合作,推出中国数字广告收视率标准(DAR)。

腾讯目前的用户80%都来源于移动端,在下一阶段,腾讯将在媒体内容储备、新媒体技术开发、用户互动体验以及大数据计算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为用户创造更加丰富且独特的移动媒体新体验。

传立中国蝉联2016 MMA Smarties年度最佳代理公司

在刚刚结束的2016 MMA Smarties颁奖典礼上,传立中国凭着他们在无线营销领域的持续努力,斩获7项大奖,同时蝉联“2016中国最佳代理公司”的称号。

从电商创新到O2O创新,此次传立赢得的奖项跨越多个类别。今年传立在无线营销领域有诸多创新,其中为巴黎欧莱雅,美宝莲,欧莱雅男士,百事,肯德基和雀巢等品牌打造的创新案例,分别获得了3项金奖,3项银奖和一项铜奖。

“这是至高的荣誉!传立为多个品类客户所打造的优秀案例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些还要归功于客户的信任,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传立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安瑞桦说:”在我们和客户的沟通中,已不仅仅是移动为先,而是移动优化。这已经成为我们整个公司在整合策略和应势营销方面的核心。“

“对一家媒介代理公司而言,能赢得最佳无线营销代理商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更何况是蝉联这一殊荣。这是全公司自上而下都聚焦于推动创新而带来的成果。“传立中国互联网和数据负责人陈川如此说。

斩获MMA Smarties多项大奖是传立媒体今年的最新战绩,此前他们已在中国区、亚太区以及全球的多个重要奖项中斩获殊荣,包括:亚太媒体营销节(Festival of Media Global),全球媒体营销节(Festival of Media Global)等。在今年亚洲实效营销奖(AMES)仅有的两个全场白金大奖中,传立中国赢得了其中一个,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媒介代理公司。

关于传立

传立是国际领先的媒介传播机构,全球媒介承揽额超过345亿美元(RECMA),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亚太区86个国家拥有116个分公司,拥有7000名员工,每个分公司都致力于为传立打造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及营销优势。传立是群邑的成员。群邑是WPP旗下世界领先的媒介投资管理机构,WPP 集团是全球领先的传播服务集团。

2016年度MMA无线营销 (The Smarties™) 金银铜三奖揭晓

MMA无线营销论坛上海是“MMA 论坛系列”的一部分,是聚集全球无线广告精英和高层决策者的顶级盛会。

本次论坛内容关注移动营销的未来,手机如何被有效应用于市场营销,分享经验,聚焦中国,关注海外。顶尖的营销开拓者们在现场讲述他们是如何把移动营销引入其庞大的营销策略;如何从广告主预算中分得更多移动营销经费;向移动广告监测和效果衡量标准化迈进;跨媒体营销中的移动绩效;商业与传媒在移动浪潮中的同步转型;分享国内外成功案例等。

本次论坛隆重揭晓了2016年度MMA无线营销 (The Smarties™) 金银铜三大奖项。详情如下:

感谢以下合作伙伴对本次2016MMA中国无线营销论坛的大力支持:

论坛首席合作伙伴: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

演讲合作伙伴:乐视

论坛全程合作伙伴:Appsflyer

论坛合作伙伴:xAd、个推、触宝

胸牌和挂绳合作伙伴:乐视

笔和记录本合作伙伴:Madhouse 亿动广告传媒

展览合作伙伴:OMD

资料合作伙伴:多盟

联合主办方: Madhouse 亿动广告传媒

媒体联络

Sammi Gong

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 中国区总经理

手机: +86 138-1654-5230

邮件: sammi.gong@mmaglobal.com

“MMA无线营销论坛2016”在沪召开

(2016年9月18日,上海)——由MMA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联合主办的 MMA无线营销论坛2016 (The MMA Forum 2016 Shanghai)于9月2日在上海静安四季酒店盛大召开,吸引了来自中国移动营销行业的专业人士800余人。

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联合主席郑香霖(腾讯公司副总裁)与蔡易承先生(精硕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在论坛开始时为大会致欢迎辞,回顾了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在过去一年所作出的成绩。

四年前MMA进入中国,这四年是中国移动营销发展最快的几年,移动用户从四个亿到现在接近8个亿,四年前整个中国移动广告市场的规模接近差不多一百亿,现在已经上了千亿级,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两位联合主席重申了MMA进入中国希望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将移动营销的全球视野在海外的实战与创新技术带来中国,帮助国内移动媒体代理商,提升移动广告营销在投放效率的效果。

MMA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Rohit Dadwal随后发表了2016年移动营销的重要趋势,以宏观角度讲述了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变化是消费者向移动端的转移,以及品牌和技术要跟着消费者走的观点。

会上,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市场部副总经理谢国栋就“缔造移动媒体新形态”做了精彩的分享,在移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下,媒体发展的四大浪潮已经到来,万物皆媒、无边界网络、数据+、以及内容过剩、平台为王。前两个浪潮导致了内容数据量的过剩,也使得具备精准内容匹配能力的平台更加具有竞争力,在这样的趋势之下,腾讯顺应“内容为王”的大方向,布局全场景移动资讯平台。其中,腾讯新闻立足于权威和专业,而天天快报则定位于兴趣阅读,两者结合加上其他产品形成的垂直资讯矩阵,既能涵盖权威新闻解读,也符合兴趣娱乐阅读,消费者不同层面的资讯需求都得到满足。另外,在万物皆媒的纬度上,腾讯打造了企鹅自媒体平台,能够任何一个群众可以成为媒体的一部分,腾讯还打造了资讯内容机器人“Dream Writer”,也让程序成为媒体的一员。基于这些纬度的进展,通过像奥运会这样重大热点赛事的全方位媒体报道,腾讯不仅创造了最佳用户体验,也为广告主创造了最好的商业价值,形成了一个“平台、用户、广告主”三赢的局面。

高桥智隆(Robo Garag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日本素有“机器人教父”之称;他为大家描述了这样一幅生活场景,在不远的五年后,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会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就智能机器人会为大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享。大会上介绍的拥有机器人外形的智能手机RoboHon从技术创新到功能体验等令人眼前一亮。

亿动广告传媒首席产品官黄凯文先生以及中国数字化营销与服务产业联盟秘书长肖逸民先生回顾了MMA中国广告标准及测量委员会所取得的成就,从最初推动移动营销被接受到目前已占据数字营销50%,在BAT等的努力下,MMA在移动营销的差异化、规模化等测量标准上已有各项进展,未来会关注更多测量标准,以尊重广告主的经济效益,触达更多的生态平衡与规范化。

接下来的圆桌讨论上,由宏盟媒体集团移动营销Airwave总经理符传志先生围绕网络移动和VR发布的店铺场景主持讨论,圆桌嘉宾来自于赛百味大中华区经理JJLim先生,李维斯大中华区市场总经理陈祖贻,丝芙兰产品拓展部经理蔡维娜,和xAD创始人兼全球首席执行官MrD。会上讨论以产品服务为基础,无论借助新技术如VR等或线上线下渠道等,改进消费者体验才是未来零售行业的方向。

作为全球场景营销领域的领导者,xAd在MMA论坛当天与AdMaster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基于位置场景营销的数字广告营销闭环效果评估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会整合AdMaster广告监测和效果评估体系,并结合 xAd Blueprints 专利技术,帮助广告主针对移动广告投放和门店流量转化关系提供更加深入的数据分析。本次合作将成为国内首个打通移动广告营销与线下门店流量数据的创新里程碑。

移动载体在规模化方面怎么做大,或者把个性化的营销化,是广告主很关心的话题,主持人RKMani,凯络中国,国际客户董事总经理卡利迪董事总经理与丝芙兰副总裁Helen Zhou、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靖捷,筷子科技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陈万锋,谷歌大中华及韩国区数据洞察与解决方案总经理郭志明就个性化定义、推广案例如阿里奥利奥超级品牌日、个性化背后的数据及隐私开展了讨论。

个推作为国内领先的推送技术服务商,和一众营销巨鳄出现在MMA的移动营销会场,是缘于旗下的个灯产品。个推凭借推送产品积累的海量数据优势,于2015年宣布进军移动营销领域,并顺势推出基于大数据的场景化移动营销平台——个灯。在本届大会上也分享了个灯,其依托大数据用户画像和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实现广告实时精准投放。

对于个性化营销规模化,触宝CEO王佳梁认为其背后所依托的数据不仅仅是用户画像中个体的属性,基于社交关系的营销也绝非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专属。在未来,社交图谱将成为个性化营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会上,安索帕上海总经理罗安来,联合利华中国冰淇淋事业部资深品牌总监徐宇淙以及PHD移动策略总监伍颖礼以可爱多营销案例剖析了在受众群中,运用名人效应,策划以移动为核心,为手机设计和分享设计的数字体验。

由精硕科技的蔡易承主持关于直播的热们话题讨论,金佰利高级市场总监谢乐,一直播/秒拍/小咖秀全国渠道总监吴玮、微博商业运营总监洪力舟认为直播是大趋势,考虑到利益,直播既是广告平台又是平台。品牌应选与其调性相符合的主播与直播平台,从直播目的、消费者定性、评估标准和内容驱动上去做直播。

移动互联网的品牌安全和流量质量,由来自Morketing的副主编冯淇主持,嘉宾分别是来自宝洁的媒介副总裁徐樱丹,RTB China主编范秋华以及Adexchanger 主编张迪,以及亿动首席产品官黄凯文。讨论认为品牌安全这个问题原因有几点,一个是广告主KPI的压力还有以及是媒体不够开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自律,一方面是让广告主看到安全带来的利益,依靠行业规范,甚至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乐视生态营销全国商业运营中心总经理杲鹤川、复旦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郭莉,和邑策中国董事总经理张晓涓,就“小屏生态”移动营销新热点进行对话,提出生态营销的核心就是提供用户服务,在服务中不断深挖和洞察用户的需求。

群邑移动的董事总经理魏玮,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裁宋松韵就母婴市场进行讨论。通过报告的数据洞察,以定型调研挖到更深的角度。得出最后的结论,现在我们看到怀孕之后没有人担心辐射问题了,所有人都疯狂使用手机,因为妈妈们时间更多了,对于新一代孕妈妈的群体,可以通过技术数据调研方法给广告主调研公司甚至媒体伙伴触达跟沟通这样的人群。孕妈妈怀孕有宝宝不是女方一个人的事情,是两个家庭动辄在一起的,这个家庭用什么方法跟他们沟通,和进行营销,是给到相关行业伙伴们的信息。

关于移动程序化效率为互动的融合,由安纳特中国董事总经理温道明主持,圆桌嘉宾有个推的副总裁陶源、腾讯的社交广告部副总经理张敏毅和优酷土豆销售运营中心总经理谈岩嵩、AppsFlyer亚洲区副总裁马健龙。圆桌上肯定了移动化趋势正在改变着用户的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同时受众群习惯的转移会导致广告主营销方式发生变化,数字营销中移动的比重大部分都将在移动。

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

MMA中国区无线营销联盟是全球性非营利组织“移动营销协会”(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MMA)的中国分支机构。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致力于推广中国移动营销行业的发展:制定适应中国市场的移动广告标准;培养并促进品牌商,代理商,移动媒体及电信运营商对移动营销的认知和相互合作;携手第三方的调研机构建立第三方广告效果监测,为移动营销产业创造公证、有效的评估工具;不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市场的移动营销白皮书和调研报告;组织和举办针对移动营销的高峰论坛,介绍国外移动市场的最新资讯、技术及营销发展动态;对在中国移动营销领域表现突出的广告活动和其代理商和广告主进行表彰。

感谢以下合作伙伴对本次2016MMA中国无线营销论坛的大力支持:

论坛首席合作伙伴: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

演讲合作伙伴:乐视

论坛全程合作伙伴:Appsflyer

论坛合作伙伴:xAd、个推、触宝

胸牌和挂绳合作伙伴:乐视

笔和记录本合作伙伴:Madhouse 亿动广告传媒

展览合作伙伴:OMD

资料合作伙伴:多盟

联合主办方: Madhouse 亿动广告传媒

媒体联络

Sammi Gong

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 中国区总经理

手机: +86 138-1654-5230

邮件: sammi.gong@mmaglobal.com

深度对话 | 不可不知的“品牌安全和流量质量”问题

9月2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无线营销论坛在上海四季酒店举行,宝洁公司的媒介副总裁徐樱丹(Freda Xu)女士,Adbug创始人张迪(Martin Zhang),RTBChina主编范秋华(Andy Fan)和亿动广告传媒首席产品官黄凯文(Clement Huang),受邀参加议题为“品牌安全和流量质量”的圆桌谈论,圆桌的主持人为Morketing副主编冯淇(Fred Feng)。

Q1:怎么看品牌安全和流量质量?

Freda:的确,作为宝洁这样的广告主,对于作弊,虚假流量是深恶痛绝的。对于有效流量,我们可以从四个层级来看待。最基础的就是非虚假的流量,第二步是可视流量。再往上是内容环境符合要求的流量,即不影响和损害品牌形象的流量。而第四级,才看是不是我挑选的黄金流量,即品牌想要触达的目标受众。这是层层推进的关系,而我们也正在每一个层级建立检测和评估体系。

Andy:我们在座的三位成立了一个移动智库(Mobile Think Tank),一直在关注前沿问题。我们忽略了一个怎么减少浪费和减少错误的事。我们通过观察和产品研发发现品牌安全和流量质量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博弈,是技术战场,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一个巨大的利益在里面。
虚假流量不是一个准确的词,有很多中性的流量天天在浪费广告主的钱,另外这个事情已经有解决方案了。

Martin:我们在做Adbug Tech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广告主深恶痛绝的。但除了一个技术以外,也是一个商业谈判的问题,有很多固有的利益在里面。比如媒体和广告主之间的很多关系也是有串起来的。例如打破一个KPI的设定,都会碰到来自各方的阻力。

Clement:美国这么多年重视品牌安全,从防备的角度理解品牌是一个方面,但是反思回去,美国这么多年优秀的国际品牌,比如迪斯尼耐克,他们的品牌高度和影响力在传播更高的价值观。而品牌的不安全偏偏是最大程度的违背了创造更高的品牌影响力价值观。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当成单纯从防备的角度想还是更加积极正面的想,怎么为我们的品牌传达更高的价值观,创造价值更高度的影响力。

Q2: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广告主为了吸引眼球故意选择一些不合适的版面,把我的广告放上去,这样的做法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Freda:我做了快14年的品牌,个人认为做品牌的人还是有一定情怀的。如果是为了短期的效益或者利益去配合或者是引导作假,可能一定程度上只是在做生意不是建立品牌。如果这样做,无论是对品牌个人还是整个行业,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

Andy:知错犯错一定在某个环节出了错。数字广告是产业链条,从甲方到最终的媒体。品牌是一个艺术,艺术不可能分解成具体的点击,这个分解一定是有错误的商业压力,但是我感觉错误的商业压力可能来自于广告主的时候,才会把问题简单化,才会导致这个问题,这是我的观点,刻意的错误是叫做误读可以被纠正。

Martin: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在做品牌的时候碰到的问题是有指标的,他们不会去改变KPI的,所以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高层。我们现在是服务于最大的国际和国内广告主,其实广告主非常在意这个事情,他要改变一下自己的KPI,我们觉得这个是不可逆的。

Clement:我很同意刚才几位的见解,中国有一句口语,“小钱靠拼、大钱看品”。商业人要赚大钱,周围合作方要跟你做生意,不是跟你拼不同的手段,也要看商业人的人品/品格。企业也一样,从利益的导向,表面看看起来小利益可以靠擦边球复杂短平快的方式,广告主看的更长远更大盘子的利益,他也非常支持能够保护品牌甚至树立品牌更加正面的价值观。

Q3:广告主是否愿意为品牌安全付费?

Freda:我很认同大家谈到的问题。我们在整个为品牌安全设计付费标准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科学,比如有的付费标准按照媒体预算百分之多少,会促进打假的人造假,因为它的利益跟投入量挂钩,这是我们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在制度上避免反而造成不好的影响。

Clement:这个问题的设计初衷有一点假设,我不赞成:如果承认有造假和品牌不安全的成分,就要要求广告主花钱解决这个问题,好像只需要广告主扛这个额外付出。整个媒体和广告主之间的价值交换和经济体系,假如价值交换有效率,谁出这个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基础上不是哪一方要额外付出价值,这个而是价值交换和分配是不是更加透明、更加公平。

Martin:市场经济里怎么抓坏人,一定是通过抓坏人的人逐利抓坏人,是我发现问题我来逐利。

Andy:我同意这个概念。不同市场的统计,因为品牌不安全或者流量作弊或者虚假浪费的金额非常大。在美国市场是几十亿美金的量级,国内也是中两位百分比。在座都是MMA的会员和相关单位,这个浪费没有消耗在本体系内,是在另外一个体系,另外一个体系有非常好的经济收益,并且在这个体系内的浪费赞助了那一项更强大,这件事是咱们应该团结起来避免的。提升内部经济总量消灭不良经济总量,大家的整体收益和效率会提高。

Q4:有没有必要成立一个第三方公司或机构,专门解决品牌安全的问题?

Clement:其实已经有人在做了,例如MMA这个阶段刚刚成立的品牌安全跟流量质量小组。我们整个生态的发展一定要有一定的规范,这个发展才可以一起做大在一个小的市场。2012年,在MMA China的移动广告标准与测量委员会推动下,快速推出不同展示形式和视频广告规范,刚好碰到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这个行业过去三五年迅速做大,不用太担心有没有别人出来做这件事。我们自己的小孩希望他的邻居环境学校环境健康,我们的小孩才更好的健康成长和成就,我们自己有担当,我们要主动参与这个生态。

Freda:因为MMA两年前有在讨论对于移动端怎么做这个,其实技术是不缺的,目前我们在做的时候是用类似于API的接口。API放在APP里是透明的盒子通过媒体输出信息给到广告主监测,他是非常容易被篡改的,SDK是一个黑盒子跟不容易被篡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希望推进这个监测的技术。技术并不是一个壁垒,但是怎么用更开放的进行改变,这是我们更多探讨的问题。

Andy:技术战争暂时媒体方会领先,在新型大型媒体的主营收入又有媒体资源不依赖与媒体收入的时候,他们会成为第一家监测SDK,符合MMA的标准,因为这个定价体系要进行翻天覆地的重新来一遍受不了,新型的APP非常好,很少有过上亿的东西出来,这个博弈平衡一旦被打破会非常快的形成新的游戏规则。

Martin:我们在服务广告主的过程中发现预算是决定媒体开不开放的唯一标准,如果预算支持,我支持你这个标准了预算就过来,不支持这个标准预算就不过来的话媒体一定开放。

Q5: 对于作弊与反作弊怎么来看?

Martin:国外是30%。我们和大型广告主做的时候,90%以上作弊。

Andy:我没有数字,但是虚假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作弊方触发,还有一个是自然形成的,这些需要标准和定义,在行业形成标准和定义以后区隔就出来了,这方面是缺失的,有商业公司努力是非常好的事情。

Clement:我希望用差异化的理解,我两年前回国的时候看到过去几年RTB程序化,特别是在移动上的假量非常多,这个数字咱也不会说,因为我不是权威的统计数字的。但是我希望纠正这个问题,可能后来一系列的探讨,跟媒体方,广告主代理商探讨,假如我们把更加优质的特别是前50名的超级应用媒体,他们来接受第三方监视,他们把最容易被人家看到广告的板位开放出来,重新成立一个标准。
接受第三方监测的这一部分高价值流量,我们推进成为程序化直购(PDB),把优质流量创立新的商业模式引导更多预算往这边流。过去一年半看到PDB的预算逐步增加也逐步成功。现状的数字多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的办法。建议可以多想一些商业模式跟生态链怎么把利益分配重新调整,更符合广告主和代理商的利益,还是有办法得到一些平衡。

2016 MMA电通安吉斯再创佳绩 技术领先策略表现卓越

9 月 2 日,2016MMA中国无线营销论坛在上海盛大举行。全球传播集团电通安吉斯集团(DAN)再次携旗下数字专家参与了精彩的论坛分享,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移动时代的消费者创新体验。此外,DAN 亦斩获六座 MMA 大奖,成为现场最受瞩目的传播集团之一。

而 DAN 为本次论坛带来的几大议题亦是全场亮点,“技术领先”的策略贯彻始终,令 DAN 的高科技营销领跑者形象深植人心。

电通安吉斯集团中国区董事长、MMA 中国营销创新联盟联合创始人、荣誉董事李桂芬女士表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对未来世界充满想象, 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这些新兴技术的崛起,将帮助我们 用更为创新的方式创造契合消费者的品牌内容、品牌体验、品牌商务。电通安吉斯集团作为 MMA 中国的创始会员,一直致力于分享移动技术领域的成果,例如今天特邀高桥教授带来‘创新机器人时代’主题分享。我相信, 移动装置将成为未来营销的核心。”

基于这样的理念,DAN带来了四场精彩的主题演讲与对话——

DAN特邀 Robo Garag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高桥智隆为论坛带来题为“移动创新”的主题演讲。高桥教授在日本有“机器人教父”之称,他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当智能人形机器人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将为人们带来的惊喜和奇妙体验。

凯络中国国际客户董事总经理、卡利迪董事总经理 R.K. Mani 主持了圆桌讨论——“个性化营销规模化”,与品牌主代表和互联网企业代表一起,共同探讨在移动为先的时代,从大数据到可行性洞察、从沟通到消费的营销模式。Mani 表示:“仅仅谈论大数据的时代已经终结,当下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大数据从产品到接触点为消费者创造个性化的体验。”

安索帕上海董事总经理罗安来(Rohan Lightfoot)与品牌主代表、媒介代理公司代表共同参与了对话:“数字领沟通,移动沟通先行”,共同分享数字时代的品牌营销新思路,并展示了最新合作案例的卓越成果。罗安来 表示:“对于代理商而言,拥有最棒的客户,才能产出最棒的作品。我们的客户联合利华,尤其是旗下的可爱多 团队,敢于拥抱数字挑战,将移动沟通置于营销策略的核心。安索帕一直坚信:在这个品牌商务(Brand Commerce)时代,客户需要的是跨越科技、交易、沟通、体验、产品包装和内容,真正不设限的创意。而安索帕在今年为可爱多打造的作品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绝佳案例。能够有幸与联合利华(中国)冰淇淋事业部的资深品牌总监徐宇淙及可爱多团队亲密合作令我们深感自豪。”

安纳特中国董事总经理温道明主持了“移动程序化:效率与参与度的融合”圆桌讨论,对于程序化购买这一移动营销领域的持续热门话题,他表示:“在未来三年内移动程序化购买将进入快速增长的发展周期。随着用户流量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场景化营销形式如原生、LBS 的兴起,移动程序化购买的核心价值正在突显,在提升投放效率和精准度的同时,为广告主和移动用户提供更为实时、互动、个性化的连接方式。”

除了主持并参与以上圆桌会议,本届无线营销论坛上,DAN 凭借专业的数字技术和创意传播服务斩获了六座无线营销大奖,包括三金两银一铜。其中康师傅老坛酸菜-“一碗面的功夫”娱乐营销由集团旗下领先数字营销公司意凌·安索帕开发并一举夺得营销策略-品牌影响力以及媒体策略-跨媒体整合类双金;同样由意凌·安索帕开发的肯德基宅急送-圣诞音乐桶案例摘得技术应用-移动技术创新类金奖;YUM百胜餐饮亦夺得最佳广告主大奖。

数字营销:用好大数据,先从“人口统计数据”开始!

人口统计范围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收入、职业、婚姻生育状况、家庭成员和位置等生物特征和社会特征信息。这些信息通常用来识别商业机会和建立商业计划,被搜集,分析并被应用在任何可能有用的地方。在市场营销中,人口统计信息数据在大数据之前就已经被聪明的营销人员运用到日常的营销运营及活动中,下面就让Webpower中国区的营销专家们告诉大家这些人口统计数据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年龄

消费者的年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统计数据,常用来衡量消费者在生命特定阶段的兴趣点。这种类型的人口数据样为便于管理,通常按年龄类别或年龄范围等方式进行分类,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18岁~25岁,26岁~35岁,26岁~49岁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了解什么类型的消费者将对你的产品最感兴趣。例如,孩子是感知触觉的,青少年更可能易于接受当前的潮流趋势,成年人则更加理性,可能注重产品服务的实用性等等。

收入

收入可以帮助你定位目标受众,因为它和消费的购买力紧密相关。虽然每个客户的收入和结余在不同的程度上各异,但是每个收入档次的消费者在采购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上经常趋同。例如,低收入水平群体可能会寻找更经济性的购买,而高端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一些非必需品。

家庭成员

家庭的个体数量往往会决定家庭购买的类型。更大的家庭和那些几代家庭成员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家庭更有可能作为经济性的购买;较小的家庭则可能会选择购买成品。了解真实的人口数据是做出正确市场判断的坚实基础,但是也要同时考虑其他变量对客户购买决定的影响力,如消费者的个性、动机、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影响他们的购买习惯。这些变量作为关键指标,可以帮助你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找到最适用的目标群。

识别你的目标市场

一旦你具备了衡量目标消费者群体的人口统计数据特征,就可以开始划定你的特定目标市场。识别你的目标市场包括为理想消费者构建一个精确的概貌,然后相应地定制你的营销计划。如果你的清晰的了解哪些消费者最有可能成为您的业务对象,你可以对特定子集的人口继续开展营销。这意味着你可以构建更好、更个性化的营销信息,开展更有效的营销活动。如在针对性营销活动中,还可结合包装、定价、渠道,以及时间、地点、营销信息等个性化调整,以帮助您创建一个引导用户购买的理想机会。

让数据为营销服务

即使有正确的市场评估,也并不是每一个广告或营销策略对每位消费者都有效。从不同的人口统计子集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将呈现更加广泛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统计数据和市场目标太模糊而无法分析。恰恰这种广泛的视野可以更好的服务你的营销。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告诉你,是否为你的目标定价太高,你的营销消息是否打动消费者,以及你的社会媒体营销是否发挥辅助效果等等。

1)如果你在应用数据后并没有达到目标,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支持你业务的目标市场太小

价格太高了/低

营销活动太泛或没有达到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对你的产品或服务目前没有需求

目标市场目前被竞争对手占领

你的品牌和消息传递没有有效连接消费者

2)在数字营销活动中,如何应用人口统计数据:

邮件营销(Email)

在邮件营销平台,对人口统计数据(年龄,性别,地点,尺寸,行业)进行自动搜集和分类,与线上行为数据 (点击,网页,打开时间),兴趣爱好数据(点击的内容,问卷调查,偏好)等共同构成和完善用户画像。然后通过平台的过滤器来实现精准数据库细分和有效的目标定位,发送或触发针对性的邮件。

智能化营销(DMA)

通过共享用户在网站、邮件、短信等营销渠道的人口统计数据,配合行为数据反馈,建立并不断完善用户的E-ID电子档案,再利用智能化的BI计算及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快速查询、分割及筛选,有效定位目标用户群并计算出精准营销内容,选择邮件、短信、APP等跨渠道环境中用户最优触及渠道,进行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推送。

短信营销(SMS/MMS)

在短信/彩信中,通过使用人口统计数据,个性化字段,发送个性化短信/彩信内容,进行更加贴合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推荐。

确定每个潜在客户的需求和喜好就像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挑战。但使用人口统计数据来识别一个广泛的目标市场是下一个最好切入点,询问每个人如何选择购买,什么会吸引他们选择你的产品,较好的理解人口统计数据以及他们如何用来正确地确定你的目标受众等。一旦你已经确定了目标市场,你就可以调整你的营销策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以最有可能成功和成本经济的营销方式迎合你理想消费者。

财新网:预计2020年互联网医院市场规模不到90亿

在互联网医疗的浪潮退去之后,特别是在医药电商的发展也陷入瓶颈的时刻,市场正日趋沉寂。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下,以远程问诊为核心的互联网医院正受到日益的关注。

从给市场讲故事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医院确实是一个非常符合趋势的产品,一方面,非常符合分级诊疗政策,另一方面又能有效的获取用户并能继续在药品上获利,这又极其符合当下的市场生态,依旧是依赖产品而非服务获利,服务从属于产品。而且,随着政策上对公立医院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为了满足药占比和诊疗人数的限制,互联网医院也正成为一些医院规避政策管制的工具。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互联网医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从中期来看,互联网医院并不是一个高增长的市场,这主要受制于中国医疗体系的可及性和支付体系的广覆盖和低水平的特征。中国医疗体系的可及性非常强,并不存在国外看病要排队好几天的问题,同时,中国医疗服务价格非常低廉,不存在通过远程问诊来控费的需求。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需求难点主要在用户对名医的需求,而这主要集中在挂号的需求上,而非远程问诊的需求。而且,这一需求的体量是非常小的,无法支撑起一个产业。

为了更好的理解互联网医院的市场,我们对这个市场做出了一个市场规模的预测。根据我们的预测,这一市场即使在极为乐观的情况下,2020年也不到90亿的市场规模,这其中主要是来自药品的收入。这一市场规模预测是不包括远程会诊市场的,只是对针对小病和慢病为主的普通疾病的问诊。之所以不包括远程会诊市场,是因为远程会诊本质上是一个医院之间的业务,第三方在其中很难获得发展,只能是一个提供基础设备和软件的角色。特别是随着医保对远程会诊市场的覆盖,第三方公司将很难从中获得规模化的合法收入。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院是一个能够带来一定营收的市场,这与之前的完全没有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医疗相比是更值得关注,但这始终是一个非常小规模的市场,而且主要集中在药品上,并不是一个能够做大规模的市场。

下面我们将简单分析一下披着互联网医院外衣的远程问诊市场规模。

远程问诊的规模与三项变量有紧密关系。首先是布点的速度和范围。从目前的远程问诊发展来看,市场区域性很强,需要当地政府的扶植政策以及行政支持才能迅速展开。因此,对于进行试点的省来说,在基层医疗机构、小医院和零售药房布点的速度将与整个区域的远程问诊门诊量密切相关。其中发展最有潜力的是零售药房布点,尤其是连锁药房,一旦建立合作,将能快速大批量推动布点,对扩张非常有利。相比之下,在基层机构和小医院的布点速度相对会较慢,而且由于机构的技术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不同,本身吸引病人的能力不一样,在服务能力相对较好的机构布点更有可能获得客流。

第二项关键变量是单个布点获得客源的量。我们的测算显示目前远程问诊在每个单点单日能获得0.5个人次,未来可能增加,但由于中国基层医疗整体实力不强,单点获客的增速不会太快,增加到1人次或1.5人次将会是极大的飞跃。主要的服务人次增长在未来3到5年,依然需要布点范围增加来推动。

第三项变量是远程问诊开处方的比例以及药品费用。由于远程问诊的服务费参照线下挂号费,相对稳定,很难大幅度改变,最有可能影响市场规模的是开药情况。目前广东二院的远程问诊服务中,60%会开具处方,处方平均是60元。这一金额低于三级医院2014年门诊的136元的平均处方费用,以及二级医院的83元,接近一级医院的平均处方金额66元。远程问诊现阶段主要针对常规疾病,加上在零售端或基层取药,价格相对便宜,因此未来平均处方金额不会太高。

但是,假如多地放开慢性病连续处方,并配合慢性病治疗推出相关的远程随访和慢病管理服务,将有可能逐步将更多的处方转移到远程端,届时将可能影响到远程问诊的平均处方金额。不过,这一变化的发生仍将是区域性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有赖于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针对上述几项重要变量,我们设定了四项重要指标假设,包括两项布点指标,分别是基础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和一级医院)覆盖的比例以及零售药房覆盖的比例、单点单日获得的远程医疗就诊人次、以及每次远程就诊的平均处方金额,基于此四项变量的三种变化幅度,我们测算出远程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

另一个与整体医疗服务市场对标的重要指标是远程门诊量占线下门诊量的比例。从美国的经验来看,Teladoc这样具有代表性的远程问诊模式的转化率为3%左右,由于中国的远程医疗刚刚起步,加上基层和零售药房的重要性远不如美国,因此转化率将低于美国。我们认为在未来五年内,远

程问诊服务量占线下门急诊服务量的比例处于0.5%到1.5%将会是比较合理的区间。

图表1:重要指标假设(以广东省为基准的单省指标)

远程问诊市场分为服务和药品两部分。在基本情况下,服务规模和药品规模分别为4.8亿元和22.4亿元,整体远程问诊市场规模为27亿元。以广东省这样体量的区域为例,单日远程门诊量可达到18,000人次,占全省线下门诊诊次的0.5%。

假如布点的覆盖率增加,单点获客人次增加并且处方金额略有上升,在乐观和极为乐观的增幅下,远程问诊的整体市场规模可能在54.7亿元到88.9亿元的区间内。服务规模达到8.7亿元到13.5亿元,而药品规模在46亿元到75亿元的规模。

图表2: 远程问诊服务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Latitude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