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传媒携手“中国好声音”,引爆出租车内双屏娱乐体验!

上海,2015年6月3日,星期三/ — 近日,触动传媒正式获得灿星制作官方授权,成为第四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 “出租车互动媒体”战略合作伙伴。触动传媒将运用自身在出租车内的独特移动渠道,结合双屏互动概念,为喜爱“中国好声音”的乘客提供更有趣的互动参与方式,同时也为品牌主创造更丰富有效、更具话题性的营销体验。合作将从6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本季“好声音”结束。

此次合作将分为预热期和播出期两个阶段:预热期间,除了能在触动传媒上看到第四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官方导师的宣传片之外,还有双方共同合作的创意宣传短片,期望能为出租车乘客打造专属的“中国好声音”娱乐空间,也为品牌主提供了一次更具个性的营销机会。

在第四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播出期间,灿星制作将联合浙江卫视在最大程度上给触动传媒内容授权上的支持,结合触动传媒出租车互动屏幕及其官方微信平台,通过有奖竞猜游戏、每周幕后精彩花絮和节目精华视频等多种互动参与方式,引爆出租车内双屏娱乐模式新玩法。同时,也能使得品牌主借势“中国好声音”,在出租车一对一的空间内,打造更亲民、更具品牌个性和话题性的营销方案。

灿星制作表示:“这是中国好声音首次与全国最大的出租车内互动媒体展开深入合作,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合作,让更多出租车乘客能够在闲暇或拥堵的乘车时光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同时也能为看好中国好声音影响力的品牌主提供节目延伸出的、更多元化的营销机会。”

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强调:“其实,双屏互动营销已成为触动传媒媒体解决方案的一个新亮点,无论是之前与百事可乐合作的获奖案例‘把乐带回家,弹幕互动推广’,还是这次与‘中国好声音’的全面合作,双屏互动不仅增加了品牌的曝光机会,更重要能让消费者将品牌信息带至其个人终端。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品牌主参与到这次双屏娱乐互动营销盛宴中来,为您的品牌推广加分添彩!”

关于触动传媒

触动传媒由执行主席兼联合首席执行官冯晖中于2003年创立,专注于发展国内先进的互动荧屏移动媒体技术,并扩展全球。如今,触动传媒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出租车内互动传媒企业,致力于通过020解决方案、双屏互动和智能数据库,为品牌提供创新的营销平台去跟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关系,获得更好的互动效果,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回忆度和消费者反馈度。

想了解更多有关触动传媒的信息,请登陆:www.touchmedia.cn

MMA中国无线营销大奖线上报名启动!

The Smarties China中国无线营销大奖,是“MMA无线营销联盟”落地中国后举办的评奖活动,联盟希望通过此奖项将中国的优秀无线营销案例和制作介绍给全世界,已成功举办两届。The SmartiesTM 品牌商标由“MMA无线营销联盟”拥有,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表彰无线营销创新和发展的全球性奖项。自2005年开始,The SmartiesTM无线营销大奖评选活动每年在全世界各地方国家进行初选,经过北美洲、拉丁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区域性中选后,聚集美国纽约庆祝无线营销全球大奖的诞生。

MMA无线营销联盟无线广告监测标准发布会在京成功举行

2014年5月14日

《MMA中国区-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嵌入广告API监测标准V.1.3》,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中App应用程序的广告监测,定义了一种广告平台的广告SDK与监测平台之间的API,并且通过该API进行广告监测。该标准适用于无线广告网络及独立App媒体的广告监测。

《MMA中国区-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嵌入广告SDK

巨头纷争移动广告:寡头时代来临?

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一直是待解难题。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其次是增值。但广告形式和计费模式在移动端均遭遇屏幕小、网速慢、转化低等难题。眼下,移动端商业化生态尚未成熟,移动开发者普遍面临流量变现窘境。在BAT阵营里,阿里正在整合地图、社交媒体、O2O等平台,腾讯则将广点通接入微信,形成微信闭环广告生态。与另外两大巨头相比,百度最先发现移动变现难题并推出移动网盟。

百度移动商业化:挑战和机遇

在今年Q1财报中,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先生透露百度移动增长迅速,今年移动搜索流量将超过PC。用户注意力守恒,当他将更多时间消耗在移动,自然会减少在PC端的时间分配。

如何将越来越多的移动流量价值释放出来,成为百度眼下的重点。李彦宏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已经暗示百度正在大力开发移动流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用户数,而是用户数的增加能否带来营收的增加。”在手机百度获得超过5亿用户、拥有14个“亿用户”App之后,不考虑赚钱的用户原始积累阶段已经过去了。

移动商业化并没那么容易,几个关键问题:屏幕、网速和转化。Google面临相似困境。Google最近也发布了Q1财报,代表流量单价的CPC已下降9%。Google还不是最惨的,Ignition One统计,Q1移动搜索广告的平均CPC定价下跌了35%。

相比之下百度前景更为乐观。李彦宏在回答大和证券分析师时表示,PC端和移动端CPC价差继续缩小,与移动端商业化有关的数据都在上升。Google业务总监阿罗拉对移动搜索广告也表示乐观,“从中长期看来,移动广告的定价一定会超过电脑广告的定价。移动还有一些独有优势,例如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更加精确地打广告。”

现在移动商业化最成功的是Facebook,它的移动营收已超过50%,与Google瓜分三分之二的美国移动广告市场。如果百度能够实现50%的移动目标将是极大的成功,而现在百度正是冲着50%而去。

移动广告平台机会成熟

百度在PC端已经通过百度联盟形成了超过60万的合作站长生态,过去十年百度联盟给站长的分成累积超过90亿元。而DCCI报告则显示,百度联盟、Google AdSense和淘宝联盟在站长中依然是前三强。

现在百度想将它的广告生态复制到移动端,百度联盟本月将拿出最高可达10亿的额外分成奖励APP开发者。开发者加入百度联盟,接入联盟SDK并产生流量之后,便可以在下一个月进行抽奖,在收益之外在获得最高100倍的额外奖励。有几个背景导致百度联盟做出此举:

1、移动流量增速过快,移动变现需求越来越急迫。

2、PC站长对移动广告的观望态度。CNNIC报告显示,认为移动广告联盟或平台的收入是移动端盈利的主要方式的站长仅为34%,移动广告联盟依然只是被作为补充。

3、移动商业化时机成熟进入收割季。有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支出为179.6亿美元,增幅达105%,今年有望再增长75.1%,约占全球数字广告支出的1/4。同时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出现下滑,移动互联网整体不再高速增长,要最大化变现自然要在高位开始。

4、百度已做好准备,吸引并留下开发者。百度联盟的第三方合作App增长速度很快,同时广告填充率将近100%。填充率展现了广告丰富程度。填充率和CPC单价是开发者关注的核心指标,显然百度的这两项指标都还不错。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匹配、广告主资源丰富、推广样式丰富、为开发者提供从技术到渠道到变现的多元化服务是百度移动网盟的核心优势。

移动广告平台走向:不会一家通吃

移动广告市场足够大,且远比PC广告市场复杂,移动广告平台注定不会一家通吃。

可以先看看广告平台的核心价值,它的核心是将广告主的投放需求和站长(开发者)的广告位资源进行对接。广告平台做到以下几点将关乎成败:一是精准地匹配广告需求和资源,避免两端浪费;二是采用一套自动化的系统,自动交易、竞价、统计、结算,避免投入过多人力;三是提供一些附加价值给广告主或者开发者,例如大数据挖掘等。

到了移动端广告平台本质上还是在做这些事情,但需要帮助开发者一起解决移动设备屏幕小、网速慢、用户不点击、转化率低这些问题。广告投放诉求从直接的网站链接变为了一些更直接的内容以减少跳转,比如电商、应用分发、本地生活服务等。正是有了这些变化,使得移动广告平台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1、从促成到达到促成交易。PC广告联盟促成用户点击之后跳转到目标网站,而移动广告平台CPS(按照交易计费)的广告模式会愈发重要。这时候如果广告平台有自己的支付工具或者电商平台将发挥协同效应;

2、4G到来成移动广告拐点。4G带来高速稳定的移动网络,这会让跳转型、视频、应用分发、电商交易型广告得到复苏。因为这些广告需要更大的流量和更多的跳转。这也意味着效果广告仍将是未来的主流模式。

3、大数据营销成为真正的重点。大数据成为可选成为必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伴随用户,更好地收集数据,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因此基于社交网络、基于浏览习惯、基于位置、基于搜索历史的精准性广告将被委以重任。而所有这些都是大数据营销的范畴。百度已经发布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数据引擎,将开放云、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等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在大数据领域,百度已经走在前面。

4、垂直化成为移动广告平台机会。在百度联盟等广告平台巨头大力推进时,创业型广告平台恐怕只有避让才是出路。因为巨头可以用你一年的收入去补贴开发者,不排除未来还会通过更高分成比例来吸引开发者。这时候选择专注于电商或者游戏之类的行业广告平台做深之后仍有机会。

移动互联网从缓慢酝酿到高速增长再到平稳演变,商业化一直是待解难题,现在成熟征兆已出现。百度想做收割者,阿里、腾讯等巨头也会来收割这个成熟市场,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正在迎来一场大的洗牌。

转载自 艾瑞网

Tango CEO Uri Raz:移动社交做成生态体系才有出路,未来全球范围内会有5家左右移动社交平台级产品#2014GMIC大会#

09年上线的Tango基于熟人社交关系提供视频通话服务,不过它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像微信了,除了支持文字和语音通讯,用户可以在其中完成购买表情、消费音乐、发现应用、玩游戏等操作。就在一个月前,Tango宣布完成2.8亿美元的D轮融资,其中2.15亿美元来自阿里巴巴。Tango目前支持14种语言,共有超过2亿注册用户,月活用户达7000万,用户分布在全球224个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中东、台湾和新加坡。

在今天的2014GMIC大会上,长城会的CMO白瑞德对话Tango CEO 尤瑞·拉兹(Uri Raz),一起聊了聊“移动语音社交的下一站”。

白瑞德:Tango 2009年上线,其语音社交功能当时对Facetime和Skype有所冲击。后来你们决定转型,从纯粹的视频语音聊天转型成一个集通讯和娱乐为一体的平台,这跟WhatsApp专注于做好通讯这一块是很不一样的思路。你们的转型是基于什么考虑?

Uri:我们看到了移动端社交App的发展趋势,那就是“通讯”虽然很重要,但它只是移动社交平台的功能之一。现在的移动社交平台都会同时强调两个定位:一个是“内容分发平台”,引入各领域的内容供应商或者开发者,来丰富平台上的内容类别;另一个则是“社会化发现”,通过社交关系助力内容传播。你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定位,才能构建一个围绕用户和内容的生态体系。这是LINE在做的,也是WeChat在做的,我们认同这个方向。

白瑞德:现在很多社交App背后都有科技巨头撑腰站台,比如WeChat的背后有腾讯,Facebook Messenger背后有Facebook,而你们是一家独立的做移动社交的公司,你们的独立性有何利弊?

Uri:优势就在于我们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执行力很高,而这在移动领域是非常重要的。的确,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我们在推广渠道、资金支持等方面跟WeChat和Facebook Messenger相比可能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接受阿里入资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接受阿里入资,主要有两个原因吧:一,阿里巴巴虽然是一家大公司,但它投融资并购的动作让我觉得它是以创业公司的速度在成长,于是,我们决定跟阿里“谈一场恋爱”;二,从全球范围来看,亚洲的创新速度正在迎头赶上西方国家,创新的杠杆似乎正在向亚洲地区倾斜。

现在,我们在北京地区设立了办公室,正在招工程师。

白瑞德:和AppStore、Google Play等应用商店一样,Tango也要同开发者就收入进行分成。那开发者选择Tango而不是其他应用分发平台的原因,你觉得是什么?

Uri:Tango的平台上有社交图谱。基于此,开发者可以与用户之间有更多的交互,这对于产品迭代和分发推广都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基于熟人社交,变现的途径也可以有很多种,效率也比单纯的应用分发平台要高很多。目前,我们的平台上不仅有游戏开发者(现在已上线40款游戏了),也有其他类别App的开发者;我们还与Spotify合作,现在在平台上引入了2500万首歌曲;另外,移动电商也是我们尝试的方向之一。我们通过引入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丰富平台上的社交元素,而这些社交元素又可以为开发者所用。

白瑞德:你们针对中国市场会有哪些策略?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市场对Tango来说有战略意义?

Uri:在中国市场里,微信是我们很尊重的产品,无意打败它,但我们希望让中国用户有更多的移动社交平台可以选择。目前,我们只是对产品UI做了翻译,还没有正式落实本地化,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同当地的内容供应商合作,将其引入Tango中文的平台里;除此之外,我们内部还有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将中国的游戏类或其他类别的App西化,帮助他们出海。

我们其实是一个挺工程师思维的团队,专注于产品研发,在市场营销、商务推广方面基本没投入什么资源和精力。不过除了中国,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也是不错的市场。

白瑞德: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让移动社交这个领域变得极热门。在你看来,在未来的3~5年内,这个领域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是会出现更多整合,还是会更多元化?

Uri:具有语音、文字等通讯功能的社交工具可以有很多,但是移动社交领域的平台类产品不会有很多。我预计未来全球范围内会有5家左右这种平台级产品,并且会呈地域分布趋势。

转载自 36氪

移动通讯应用的成长灰色地带:依赖病毒式营销

去年2月,一款名为Secrets的应用程序,如同病毒爆发一般,迅速走红。这款应用允许用户向自己的通讯录里的联络人或者附近的人发送匿名信息。

该应用的名称与私密社交应用软件Secret十分相似。只不过,借助用户良好口碑和众多媒体的关注,在用户群增长方面,后者比Secrets早了一个月,而作为山寨应用的Secrets则顺道沾了光。

就在对用户群增长几乎感到绝望之时,Secrets开始强迫自己的早期用户,向他们所有的联络人发送邀请,让用户的好友也下载安装自己的应用程序。

但是,当Secrets的下载量达到2000次时,问题就出现了,除了恼人的垃圾邮件以外,Secrets还造成了移动网络堵塞的问题。Secrets开始不停地向2382这样的号码发送邀请,致使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因人们在通讯录中输入的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端口以及随之汹涌而来的信息,遭遇典型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据研究移动垃圾信息的爱尔兰移动安全供应商AdaptiveMobile数据,有一位不知情的Secrets用户,曾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向通讯录中的无效号码发送了超过3万条邀请消息。

Secrets最终修复了这个漏洞,其开发人员拒绝就此置评。虽然这件事堪称垃圾邮件的极端案例,但部分人士认为,造成该问题的部分原因还是由于增长。

随着Facebook 190亿美元收购移动实时通信软件公司WhatsApp,大笔新资金流入移动通信市场,于是,更多压力落在了那些还在通信领域边缘游走的应用程序身上,使得他们不计代价求扩张。

在应用开发领域,这个增长的过程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灰色区域,被称作Growth Hacking(注:是一种通过技术获得用户增长的方法),社交网络Path、RapGenius及Glide等都曾使用过该技术。视频信息应用Glide的Android用户就抱怨称,在某种程度上,要想阻止应用程序向自己通讯录中所有人发送邀请,几乎是不可能的。

爱尔兰移动安全供应商AdaptiveMobile高管卡索·麦戴特(Cathal McDaid)认为,在这种侵略型移动营销行为中,移动通信应用的表现最为恶劣。他表示,在2013年9月至20143月期间,12款热门移动通信应用发出的强迫式邀请信息数量,增长了850%,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应用“瞬间变得价值连城”。

最近,谷歌就垃圾信息式营销行为向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4月16日之前停止这种营销手段。根据AdaptiveMobile的调查,就在谷歌截止日到达一周后,Glide每日应用邀请信息发送量减少了30%,Android即时通讯应用Tango的邀请发送数量减少了60%,而匿名通讯应用Meow更是减少了91%。

这个结果很鼓舞人心,但麦戴特却认为,通讯应用会继续投机取巧,以人为手段实现膨胀式增长。虽然大部分顶尖通讯平台,比如Line、WhatsApp及微信等,都比较循规蹈矩,而小型通讯应用则是急于想要加入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

据移动行业分析及广告公司Flurry的数据显示,移动通讯应用在去年增长最快。就在不久前,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9亿美元收购移动消息应用Viber,而阿里巴巴2.15亿美元投资社交应用Tango交易,更是让该平台市场价值超过10亿美元。这也就难怪风险投资人开始向初创企业施加更多压力去吸引用户。对于如此高的估值,惊人的用户数至关重要,哪怕只是注册用户。

麦戴特表示,应用开发领域的灰色地带深处,还藏着另一款移动应用程序,那就是 Smug Messenger。为了让用户发送好友邀请,该应用会向用户提供游戏内奖品甚至亚马逊礼品卡等奖励。这确实是很高明的营收手段,但麦戴特认为,“这是未经请求的,是一种人为式增长。一些应用还在用户界面上动手脚,想要删掉发送邀请都难。这一切都在于有趣的社交工程。”

麦戴特还引用了另一个例子:拥有2亿注册下载量的移动通讯平台Tango,只要用户使用应用拍照,就会询问用户是否想要邀请好友加入。还有另一个通讯应用,其会立刻勾选用户的全部好友,一会后再取消。

麦戴特认为,这种做法有明显的心理效应。他认为,在Growth Hacking策略方面,新贵通讯应用越来越有创意,偏爱“破窗效应”,并且在模仿前人的老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WhatsApp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使用人工增长战略。举例来说,2009年,WhatsApp作为当时免费通讯应用之一而成名,为了维持用户稳步增长,WhatsApp采取了第一年免费,其后每年收取0.99美分的策略。

WhatsApp联合创始人简·库姆(Jan Koum)曾在2013年12月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道,“我们想要确保,能够吸收用户加入我们的网络,并为他们提供应得的服务质量。相较于收到一百封邮件,我们选择10封,而且我们能够确保全部进行回复。从长期角度看,这种人为的网络压制事实上是有回报的,因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支持让人们更加开心。”WhatsApp联合创始人布莱恩·艾克顿(Brian Acton)表示,“相较于‘快速壮大’的标准思维模式,我们选择了一条慢速发展的道路。”

今天,移动应用成了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占据市场最上方就是占据了大部分营收,所以,要想模仿WhatsApp早期的发展战略获得成功很难。芬兰应用开发人员伊尔卡·泰伯(Ilkka Teppo)表示,“这就像是音乐市场,只有几家乐队能够成为一流团体,所有的钱都进了他们的口袋。”他表示,从多数通讯平台拒绝透露“活跃用户数”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让人们定期使用他们服务的难度。

通讯应用的真正价值并不多在于注册用户数,因为很多人都是只下载但从不使用,而是在于所谓的“用户保留”量,人们打开和使用一项服务的频率。至少目前看来,这个数字是无法人造的。

转载自 艾瑞网

《视频营销指数报告》:移动端流量超过PC端

据《视频营销指数报告》显示:视频观看上,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19-35岁人群更喜欢用移动端观看视频;不同城市、不同剧集,用户多屏观看行为有不同表现。

《视频营销指数报告》是一份专题性数据解读分享专刊。相较于《优酷指数报告》从网站及内容角度出发,《视频营销指数报告》更多从营销角度及广告主所关心媒体数据出发,全面展现不同消费人群的多屏行为。

雅诗兰黛:爱阳光,无惧晒!

案例名称:雅诗兰黛:爱阳光,无惧晒!

案例制作:人人网

涉及品牌:雅诗兰黛

背景 春天已至,花意正浓,不少美眉渴望换上裙装,去户外走一走、拍拍照。值此时节,雅诗兰黛推出全新产品——随行雪融BB霜,它具有良好的遮瑕防晒功能。目标 让更多目标消费人群了解产品的功能,从而引发购买。策略 在社交网络上,利用发布照片时的美化功能以及用户的自行传播渠道,加大受众面,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创意 雅诗兰黛与人人网合作,在人人网手机客户端植入一个“爱阳光”的滤镜,为姑娘们的自拍照增添一个美白和逆光的光晕,使她们看起来更加动人。这种更能使用户接受的方式,使产品的功效更有效的被体验。

执行1、 用户登陆人人网,在发布照片时可选择“爱阳光”效果,用户不花一分钱便能体验到产品带来的美白效果,使照片既真实而又更加动人。2、 发布照片,右下角会显示“正午阳光,无惧晒”的宣传理念。3、 基于人人网的实名制机制,使用者的好友便会在“新鲜事”中目睹自己好友的“美白之旅”。

专访ad:tech china 2014主讲嘉宾Steve Harmon —中西对比: 移动驱动的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先锋创业家, Steve Harmon 回顾他在1997年首次来华经历,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还未普及,只有600万用户,而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超过6亿网民在在本次专访中, Steve对全球及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趋势作出大胆预测,并分享了他对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以及数字创新的深度洞察. Steven Harmon将作为本次ad:tech china 2014 的主讲嘉宾为观众带来颠覆思维的精彩演讲, 并参与ad:tech数字创新峰会的小组讨论。

Steve Harmon

美国风投创始人和管理合作伙伴,曾担任过Jupiter Media公司VP,Paul Kagan Associates机构分析师,创业企业Applied Semantics2003年被谷歌收购,是谷歌Adsense概念创造者之一。现着重投资互联网领域,对中国互联网和网络新媒体有深刻研究。其著作《零重力1.0》和《零重力2.0》成为彭博社最畅销书籍,比尔盖茨、杨致远都读过其商业报告。在中国,Steve Harmon给网易科技独家供稿。

你对2014年的峰会有什么预想?

手机将取代所有其他数字互动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领域就关于地点、时间、偏好、人口、供求以及其他方面的新领域将在商务、内容、隐私和营销方面有所开拓。

市场新趋势、革新和数字营销工具是什么? 大多数工具都尚未建成来完全实现市场的机会。比如,如果你看看你的手机上的应用,它是相当令人沮丧。我看到未来真正的创新将是把消费者们分层,以保护他们免受不必要的营销。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完全信任他们的营销来源。营销人员做这些联系的时候是必须建立在信任、允许和正宗的沟通的基础上。市场不再是营销人员到消费者的“单行道”,而是也会形成由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形式。数据相乘复杂化以及它带给营销人员和消费者新的恐惧让安全也成为一个革新领域。此外,在支付领域将改变,将采取不仅限于银行或在线支付供应商的新途径。这些都是建立在旧观念上的。 2014年主导中国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式1997年,当互联网还没有普及。那时候,在中国的上网人员少于600万人。 1999年,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研究,并认为这种发展将是巨大的。今天,中国是互联网最大的市场。 消费阶层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将意味中国巨大的市场增长,这是美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一来就没见过的,美国出现在市场。选择,信息,定价压力,注意力不集中,太多的消息杂波将中国营销人员需要克服的问题。 你怎样定义中国的电子商务? 中国的电子商务业务在产品方面比美国和其他地方更多样化。我觉得中国人很进取,纷纷跳入网上买卖的行列。驱使这种现象的是网站提供的巨大选择性,如淘宝和阿里巴巴。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亚马逊更多的关注是消费者,而不是在中国你可以轻松搞定的“批发”式的项目。另外,我觉得一些社会企业,比如微信,为新的方式做电子商务铺平了道路,改变了传统的网站的想法来变成一个用户驱动的共享电子商务。然而,缺乏信用卡和在线支付方式仍可能阻碍中国电子商务。我觉得会有更多的创新方法来实现。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互联网和西方的有什么不同? 中国互联网和西方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 1 )中国的互联网是由移动驱动。就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经验。从屏幕尺寸到什么样的要约或内容,相比需要坐下来享有的网络,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另类。移动是在移动中,精短,且灵活的电子商务和内容。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公司连得到移动网络的权利都没有。这对于电脑网络来讲,不是一个跟随者。 2 )在中国使用移动网络的人比其他地方都要多。1997年我在中国的时候,当年只有6百万中国人在线使用网络,他们之中大多是研究人员或学者。所以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1998年,我说互联网是类似电力的工具。现在来看,它确实是。但是,尤其是在人们都是被移动网络连接起来的中国。我看到公司在中国的扩张,并试图将一切给所有的用户,就像几乎提供所有产品的阿里巴巴、腾讯和新浪微博。这些公司提供的内容融合了商业和支付功能,而西方的公司倾向于提供一种服务,如Facebook,就是专门同朋友社交的网站。如果Facebook是一家中国公司它可能会更像是腾讯。但它们有多不同呢?中国企业家不断超越他们自己公司的极限来看和竞争对手相比他们能做到多少。 对于中国的数字化创新,你同意中国互联网在全球范围与日俱增影响力吗? 微博和QQ在提高中国互联网要走出去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2001年,我写了一份关于Zach’s的投资报告(美国大型调研公司)是谈到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和其他有意识地领导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络公司。这些公司是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意识领袖。 阻碍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最主要障碍是语言。我认为在所有国家,语言障碍是一个自然的成长限制。企业家应该着眼于用实时的多国语言来显示内容的方法来打破这一限制。这还不够,可以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动态渲染和计算能力做到这一点。有一天这些会实现。但不仅仅是语言,文化和规则同时也影响人们体验互联网的方式。即使是一些简单的因素,如数据传输速度,往往是不被大家所考虑的。例如,真正的宽带商业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体验,而不是较慢的DSL或3G(移动)。商贸服务跨越谱存在。一些用户偏好文章和图片,另一些则是偏好音乐和影像,这取决于数据的速度。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类型。 中国影响力的另一个迹象是美国互联网公司对于在中国做生意的渴望。谷歌,Facebook ,Twitter和其他人曾试图和正在努力。就我自己的企业hapn.info来说,也有巨大的机会可以在中国推出。 ad:tech会对你意味着什么以及你对这次ad:tech在中国的举办有什么期望? ad:tech在全球的数字营销,广告界处于领导地位。数字是未来,未来在中国。ad:tech在中国召开无论是对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还是个人创业家,都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学习的机会。ad:tech 这次在中国举办,希望可以颠覆传统的西方占主导的思维模式,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帮助本土企业品牌通过数字创新走向世界。 能跟我们分享一些你在中国的个人经历吗?是什么吸引你来到这的? 又是什么让你兴奋不已? 我来过中国几次,并且见证它改造成一个“信息主导”的社会。这对商业和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我最早的记忆是,当我还是一个9岁的美国男孩的时候,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少林和尚。当我的朋友们想成为棒球明星的时候,我却一个星期练两次功夫。我只是对少林和尚很尊重。当时,我正在学习截拳道功夫(你可能知道,由李小龙创造的)。成年之后,我访问了中国,逐渐意识到华人的企业家精神,其中包括像李嘉诚这样的出身卑微,后来成为亚洲富豪的成功故事。在香港,我有幸见到过几个高层领导及银行,看到企业家们充满创造新事物的能量。2009年,网易(163.com)写让我写写文娱企业家精神的东西和教授一门在线课程。我的博客有超过200万的网页浏览记录。周游世界,我发现建立企业便是一种全球化的企业家精神,并且正在加速。数字前沿也越来越令人兴奋。 全球规模最大的广告技术和数字营销峰会、中国数字营销市场奠基者ad:tech将于6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盛大召开。召集全球及本土知名品牌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出版,技术供应商,关注营销者在数字新媒体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及数字营销创新趋势, 致力于为营销者打造独一无二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获取新知,建立关系, 创造商机. 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MMA中国无线移动联盟,作为特邀合作伙伴给予本次大会大力的支持, 通过与ad:tech的携手合作,告知全球最新的移动市场资讯,促进品牌商,代理商,移动媒体及电信运营商对移动营销的认知和相互合作。技术及营销发展动态,致力于推广中国移动营销行业的发展。 详情登陆: www.adtechchina.com ad:tech china 20146月26日-27日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关于 ad:techad:tech是为数字营销,广告技术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全球领先的广告技术和数字营销系列展会。举办地包括纽约,旧金山,伦敦,新德里,上海,新加坡,悉尼,九州,东京。www.ad-tech.com关于 dmg::events:作为一家国际展览和发行公司,dmg::events每年承办 300 多场市场领先的贸易展览、出版 45 种相关的杂志、报纸、目录和市场报告。分支机构遍及全球,在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英国、阿拉伯酋长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设有 30 多家办事处。dmg 环球媒体有限公司是英国最大、最成功的媒体公司之一 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 PLC (DMGT) 的全资子公司。详情请浏览:http://www.dmgevents.com

应用分发将成移动端战局主导者

App分发在两年前还没有被提到如今这么重要的位置,巨头们没太发力,导致其形成一种碎片化发展的格局。应用商店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理论被提出后,巨头先后在该领域进行大手笔布局,市场环境开始发生改变。

百度系进步神速

百度从2013年初开始,确立了强调应用分发能力的移动战略,移动搜索和地图作为提升分发能力的双引擎,开始发力上攻。用占有绝对优势的移动搜索进行应用分发,提升分发能力,半年内增幅高达600%。在发力方向初步获得验证之后,百度并不满足于现有格局,又把目光投向了体系外,更大程度上掌握入口的意图相当明显。

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之后,入口的集中进程开始了,首先是在这个领域已无太多创业机会,没占到一定位置的应用商店很难独立存活。其次,应用分发被发现蕴含极高的商业价值,是可以在未来实现巨大收益的。这一点无需论证太多,19亿美元的价格已充分说明问题,也给予市场极大的信心和启示。

腾讯在之后将平台上散落的应用分发资源集中到应用宝中,表明其也想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控制入口。腾讯是社交分发,与百度的流量分发本质上不同,但来自社交网络的分发效率如何还有待观察。腾讯入局后,应用分发市场形成了三大一小的竞争格局,以91为代表的百度三大应用商店,应用宝和360手机助手,外加一个小个子豌豆荚。前三者本来是站在一个相对平行的位置上,但经过不足一年的发展,彼此间拉开差距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百度日前公布了应用平台的分发数据,日应用分发量过亿。从去年8月收购91之后的6900万,到10月的8000万,再到12月底的9000万,直到现在的1亿,尚不足8个月的时间,百度在这个领域的后来居上态势相当明显,无论是增幅还是总量,都已远远超出预期。

应用宝目前已知的日分发量为6400万,日均应该会更低一些,豌豆荚日分发量为3000万左右,而360手机助手的数据则从未公布。根据易观国际在2月发布的分发市场份额数据来看,百度在当时已获得41.2%的份额,领先于其他对手。

进步原因:模式独特而不可复制

百度应用分发业务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以至于后来居上,同百度本身的业务性质有极大关系,那就是搜索。去年在百度世界上,李彦宏已指出了应用商店的弊端,轻长尾而重头部,粗放型分发模式,生态体系不健康,并表示百度正力图对其加以改变。我们知道,百度是靠互联网长尾流量起家的,而今日遇到的问题又与10年前何其相象。

百度对这个市场做出的改变有三个,首先是确立应用商店 移动搜索的双核分发模式,将应用商店的辐射范围扩展到整个互联网,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取需要的应用。这首先给百度系分发平台带来了量级上的大跃进,其次有效兼顾了长尾应用的分发能力。这个模式相当独特,有较高的门槛,也确实为用户解决了一些实际需求。

其次,百度旗下的91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和安卓市场三个平台在不断发挥协同作用,91被收购进来后进行了三次深度整合。过去91助手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主攻iOS应用,安卓应用是其弱项,但在进行一次次整合之后,iOS标签已不复存在。百度系旗下三个平台,现阶段能有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效应存在,未来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百度更注重底层生态体系的建设,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发布轻应用开发标准等办法,对开发者实行进行引领,并推出扶持政策。其双核分发的一个最大作用,不仅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对开发者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百度在最新一季财报中表示,未来几个月将在应用程序搜索、云存储、以及SDK广告支付平台方面发力,做好生态体系建设。

百度这从用户到开发者一整套的布局,在过去8个月内表现出无穷活力,取得应用分发市场第一也并不令人意外,这是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全新业态。分发过亿后,百度已初步具备了市场掌控力,在业务模式上已接近形成闭环,移动应用到达用户毫无阻碍,不受制约,某种程度上已控制了应用分发的入口。

应用分发会是移动端主导者

控制应用分发的入口,意味着控制了移动互联网一切服务的源头。应用分发本质上仍是一种服务的分发,如果移动端日后不再需要网站,无非也就是将过去在PC端提供的服务打包进app供应给用户。PC时代谁能决定用户看到哪些网站,谁就是大局掌控者,如今的情况与当初如出一辙,谁能够决定用户使用哪些互联网服务,谁就立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处。

PC端有一个逻辑同移动端是相通的,那就是高效集中的流量分发。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产品也许不需再做好几年才能出头,只要产品好,再获得分发力量的支持,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成功上位。也许一年半载就能达到上市标准的公司会大量出现,会有大量公司从这种集中分发机制中获益。

作为移动分发领域的领先者,百度在最新财报中还特别提到了移动营收化的问题,表明应用分发业务的商业化即将提上日程。而在腾讯2013年的战略规划中,也更是出人意料地将应用分发列为仅次于游戏的第二大营收来源。这首先表明,在应用分发领域隐藏的钱景,已快到了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了。

应用分发的盈利模式不会是个问题,PC端的盈利空间不会在移动端消失,最多就是拐个弯转化出来。移动端商业化的进程中,应用分发会是扼守源头的业务,只要移动互联网有盈利的业务,应用分发也不会被排斥在外。

应用分发的战略作用在今天已可以得到普遍承认,其作为移动端战局主导者的角色,将会随着行业演进而变得越来越清晰。

转载自 艾瑞网

移动视频,谁主沉浮

去年底,4G牌照正式发放,许多业内人士开始纷纷预测移动视频时代到来,4G网络的高速运转让人们可以想象自己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驰骋。但中国4G网络高昂的收费给段子界带来无穷无尽的灵感,没有人可以接受一天上班路上把一个月的工资都花光。

但是,移动视频的发展,并不会因为4G高昂的收费而停滞,因为上班的路上实在太无聊了。

当视频开始移动

早在前智能手机时代,就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习惯“移动视频”了。万能的USB接口让移动视频播放器的先行者MP4圆了很多人路上继续看了一宿的韩剧梦。而今天,到处都有的WiFi网络足以让路上一族有充分的时间把想看的内容在睡觉时下载完毕,等到睁开眼后再帮助自己消耗路上的时光。

庞大的用户群和并不高的门槛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于是有了视频网站的争夺大战。而在网速一定的环境下,版权就成了竞争的最大的筹码。疯狂的版权争夺出现在视频网站之间。一个个曾经盗版成灾的网站在积累了足够用户后换来大量融资,变成了版权大户而成了版权保护的支持者,转过身开始对新兴的盗版网站开炮。好的影视作品也在业内的追捧争抢之中水涨船高,价格层层浮动。在人们还在为明星们超乎正常的片酬而唏嘘不已时,电视剧版权费也不断得到拔高。观众们在免费观看时不得不忍受越来越长的广告,而各大网站则在进行着自杀式的增长。当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样的争夺在视频网站雄起之前,在各大卫视之间早已进行过无数次,那时的广告不止出现在节目播出之前,还出现在节目播出之中,被人们笑谈是广告中插播了电视剧。

到了移动端,应用端的使用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由于高昂的版权费带来的独播权让各视频应用对于受众而言几乎就意味着不同的节目。要收看不同节目就要下载不同应用,于是16G的智能手机不再足够,但并没有太多人愿意为空间付出更多消费,于是受众和视频公司之间再次产生了矛盾,而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这种矛盾几乎无法解决。现在很多视频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可以看到彼此的节目,但用户一旦进入相关节目,就会看到并不死心的另家企业的应用的安装推广,挥之不去,是另一种令人不快的体验。

从PC端视频网站或者应用中,移动端的视频应用也继承了一个功能就是推荐。或者最热、或者最具人气,满屏的影视海报,即使最正的剧也可以截图截出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以此吸引流量。这种推荐如果说成鸡肋或者不当,毕竟确实有用户像逛超市一样进入视频首页,随便点击,场面火爆有助于增加点击率,但同样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而考虑,大多用户进入视频应用都是经过口耳相传有的放矢的观看节目,或者是新出的英剧美剧,或者是时下正热的综艺节目,对于他们而言,移动应用最重要的是有或者没有,相关推荐与最近热播其实并不重要,琳琅满目的页面并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用处。

各有各的活法

当然,为了推广移动端,在节目前的Banner广告上,移动视频用户可以享受到一点好处就是可以不用看PC端长达60秒的广告,但对于很多只看MV和短视频的用户来说,几十秒的广告相对于所看内容而言仍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等待。同时,由于移动端为获取用户资料而对注册用户而采取的优惠政策,注册会员后先下载后看视频成了很多用户的选择,但在此情况下,广告作用不能得到发挥,长此以往,对于视频网站而言无异于另一场自杀。

幸而在长期的市场养成后,已经有部分特别是年轻用户,愿意接受通过付费获得免广告的待遇。

原生广告、内容营销成为移动视频里的新宠。这种在视频网站时代已经被运用娴熟的形式在移动视频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发挥。虽然上班路上越来越长,但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而言,人们并不习惯在无论是越来越大的手机屏还是越来越小的平板上长时间观看视频,否则无论是眼睛还是颈椎都将被激起强烈的抗议,而广告以其精短的形式恰好适应在短途中观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视频网站都已经专门开辟了广告专栏,而精美的广告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欣赏与观众娱乐的目的并不冲突。

很多厂商都早已开始尝试通过在影视作品中植入自身产品本身及内涵进行推广。虽然有些影视作品因为水平所限造成植入显得非常突兀,但是触目所及也不乏产品与内容完美合一的例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些视频厂商掌握大量的现金流,这让他们开始有机会投入利润丰厚的影视制作发行之中。比如乐视早已在电影发行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在越来越多的电影结束后的合作单位可以看到视频企业的影子,这种合作已经不止于渠道之中,在整个影视作品包括综艺等内容的制作中都有他们出现。

而搜狐、爱奇艺等制作的PGC包括微电影比如《丝男士》等也早已拥有了一批追随的粉丝。而PPS创始人,爱奇艺联席总裁张洪禹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则认为,用户的需求并不限于长视频,短视频的内容在未来可以比主流长视频的质量还要好,为此,他们成立了马东和刘春的工作室,虽然仍处于培育期,并不能看到何时产生收入,但仍值得投入。

不同于PC端,手机是一种可以将拍、传、看融于一体的终端,这成为一种最为理想的UGC直通道,即使在PC端视频的汪洋大海中,本来就存在着大量的手机视频,而在4G获得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资费得到大量降低后,用户上传的积极性和及时性将得到更好的提高,在范围不断扩大后,可以考虑的就是UGC变现。56网副总裁李浩认为,广告主在过去或许要担心自己的广告被贴在不良视频上,而通过现在对于版权和内容审核的完善,广告主在此领域的顾虑可以大大降低。可以认为,在移动视频领域,UGC的变现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转载自 媒介360

移动广告洗牌期后现“一超+多强+群雄”雏形

虚拟运营商带给运营商有机会更有威胁。中国的运营商实际上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是被用户苛责为行业垄断,另一方面三大运营商在用户市场上争的头破血流;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国企,电信是市场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另一方面还要背负国计民生下的政治责任和非市场化的KPI指标。虚拟运营商的引入有助于三大运营商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服务。

数据业务很快会替代语音业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一定会给移动增值业务更多的空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业务运营商做的并不十分理想,在全业务的思想下,发展了大量的非核心的业务。业务太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管理混乱,无法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经营。

用户分层级服务

申请虚拟运营商的企业既有零售企业也有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是能接触大量用户群体的公司。之所以参与虚拟运营商是期望给所接触的用户提供运营商服务,沉淀用户,通过后续的增值服务获取更高收益。虚拟运营商基于圈用户的动机,即便从运营商获得的分销价格比较高昂,也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给予用户补贴,会联合包括芯片、终端、网络服务等合作伙伴,将部分的利润回馈给消费者。

既然虚拟运营商的首要目的是以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圈用户,那么第一阶段虚拟运营商一定会以优惠吸纳用户,这也决定了虚拟运营商对价格敏感用户的影响力更强。虚拟运营商先一步帮运营商做用户筛选。对价格不敏感的高价值用户会留存在现有运营商系统内。第二阶段才是不断推陈的服务,各个虚拟运营商基于自身业务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进行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推广,会有面向用户推出自己的话费套餐、流量套餐供用户选择,会有虚拟运营商自己的话音、短信、彩信、移动数据包等电信业务服务,会有结合自身业务与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打包业务,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最终170会聚集大量的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这部分用户不是通信单价值最高的用户,却是零售、互联网内最庞大、最基础的用户群,甚至是互联网内单价值高的用户。用户才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一切。

运营商互联网化

信息通信产业链将更为复杂。未来,信息通信产业链是网状的,这将彻底颠覆传统电信业的模式。信息通信产业在融入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之后,可通过很多种业务促进消费,而非以往人们所说的需要一种杀手级业务。这种多业务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会推动运营商必须介入到消费业务趋向于成为互联网服务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运营商只需要做智能化流量经营就可以了,就像建设了电网就未必一定要参与节能灯产业,虽然节能灯行业看起来更高科技。铺设了水网也不需要介入饮料生产,虽然饮料的利润率可能更高。但是关键的问题是,通信网络和自来水管、煤气管不太一样,通信网络传递的是信息,是非物质的东西。电磁信号的传播技术,变革太快。要知道,1980年以前,全世界也没几台手机;1995年中国美国之间的骨干网带宽是64K。但是仅仅过了2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生了巨变,变化还在发生而且更快,无线和有线通信的比特成本在不断下降,也就是说,今后通信的带宽的供应是有可能“过剩”的,和水、煤气不一样的是,通信不再具有稀缺性,或者是珍贵的资源,而是随时可以替换的东西。

通信网络和水网、燃气网络不同,水和燃气是物理存在,始终需要物理网络传输,网络一旦建立,就会永远发挥效能,只要有人在它就有管道价值。通信网络却不太一样,例如固话网络,固定电话几乎可以判定会被淘汰,服务于固定电话的整个网络或者转为它用或者就被淘汰。运营商怕的是未来如果出现不用基站就能完成网络覆盖的技术,或者类基站产品成本极地化,那怎么办?运营商不得不参与黏着性高的业务。

业务和管道不同,业务意味着用户粘着,在互联网有用户、有用户黏着就有一切的可能。

转载自 艾瑞网

出租车网络化 移动户外媒体再度“活”起来

3G智能屏再度振兴“活媒体“投放渠道

移动户外新媒体公司iTaxi Media近日于新闻发布会宣布,联手全国最大专业出租车技术提供商飞田通信,率先在上海五大出租车集团公司之一——蓝色联盟旗下所有运营出租车内搭载全新3G智能触屏,并同步开通WiFi热点,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与移动终端全面互动,第一家彻底和互联网无线连接,第一家实现精准移动定位的移动户外新媒体。

说起出租车广告投放渠道,曾一度因流动性大、受众面广、不受地域限制红火一时,但随着数字化革新,作为“活媒体”的出租车投放渠道却因技术壁垒,落后于人们早已变革的生活出行习惯,无法实现广告投放的稳定接触频次及高到达率。如今出租车空间全面实现网络化,令这一被重新挖掘出投放潜力的移动户外新媒体回归行业焦点。

“即刻精准投放“一改”走过路过“被动局面

iTaxi Media带来的“Android+GPS+3G+WiFi”升级技术,让搭载于副驾驶靠枕后的3G智能屏,无论外观尺寸、操作界面都更接近于人们熟悉的Pad,首次令移动户外媒体全面互联网化、数字化,并真正实现与个人终端的无障碍对接。

无线升级后的iTaxi Media,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车行位置实现“即刻精准投放“。所谓”即刻精准投放“,也就是说只要出租车进入事先设定好的投放区域或时间,有GPS定位功能的3G智能屏便会主动推送目标区域(LBS)、目标时间(TBS)、目标广告篇(VBS),并可进行多达7种的组合投放。如此点对点主动出击,一改固定场所位置广告投放,受众往往只能接收到碎片化”过路信息“的被动局面。实现品牌点对点传播诉求,触发乘客即刻获取资讯及信息的潜在需求,显著提升广告播放的接触频次及到达率。

各大品牌已明显感受到iTaxi Media在移动户外媒体渠道推广上极大的互动优势:在初期运作阶段,屏幕互动率达65%以上,品牌按钮点击率最高达35%以上,品牌指定网页的转化率已超出专业视频网站的平均水平,并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无疑是对行业标准的又一次有力挑战。

而GPS功能支持下的后台大数据收集、分析,则可以整合梳理各类实时数据,监测投放效果,得出消费者精确需求,完成对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调研与管理,从而帮助品牌及时调整、推进投放策略。

理想交互模式玩出移动营销新花样

iTaxi Media技术实现出租车内3G信号和WiFi的覆盖。乘客既可在3G屏上观赏视频,并跳转至品牌云端进行实时浏览和在线互动,又能与手机终端顺畅互动,将车行过程中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如热门App、趣味手游、生活资讯(如优惠打折券)等,通过车内WiFi下载相关应用、扫描二维码,或进行微信分享等方式打包至个人手机终端。由此,信息的到达及传播不再受离车限制。理想的移动交互模式,使得精彩又好用的资讯内容不再因流量或车行时间的不足,而被乘客无奈地拒之“屏”外。

目前,盛大游戏已确认携手iTaxi Media,共同打造国内首个线下移动APP STORE连锁店。届时乘客可以在车载屏上轻松体验盛大手游产品,并通过WiFi将游戏下载至手机终端。

同时电商巨头东方CJ也将积极推进与iTaxi Media的初步合作,借助智能屏配备的3G及WiFi环境,以更符合时尚商务人群在线购买习惯的手机消费安全支付,开拓全新的移动营销新模式。

乘客体验及行车安全是永远的王道

为保证投放载体的美观及内容播出的高品质,iTaxi Media启用全新8寸高清软屏,以确保最佳乘坐体验及行车安全。时尚、音乐、旅游、生活和城市资讯等一系列精粹短视频,为乘客提供了一段不愿到达终点的视觉之旅。为了营造更佳的车内环境,iTaxi Media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微电影、体育赛事、视频课堂等多元化的精彩内容。

同时,iTaxi Media不断推进民生服务的信息化进程,除了能够同步天气预警、实时路况、城市旅游信息等,还是全国首家与出租车调度系统、后台网络全面结合的媒体系统,可以在WiFi环境下微信及支付宝支付车资。

在未来,iTaxi Media将深入研发人机智能互动技术,计划实现更多创新功能,如:4G高速冲浪、语音互动、出租车无线社区的建立等。

预计未来市场占有率50%

目前,iTaxi Media已在上海率先规模化运营。预计2014年市场将拓展到全国5个以上一、二线城市,2015年直达全国18个城市,2015年底市场占有率50%。iTaxi Media正在不断加快装机速度,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内将在上海突破万台车辆数,并于年底前在全国突破3万台车辆数。

转载自 麦迪逊邦

MMA公布中国In-App广告API及SDK监测标准合规结果

2014年3月12日》进行合规测试后产生。

中国区移动广告规范委员会的带头和其他成员公司及专家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一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广泛的支持。”MMA中国区移动广告规范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9月,由无线营销生态系统中多方企业组成,旨在为移动终端内容广告建立标准和规范,并为行业提供保证用户体验、数据内容完整和延伸应用简易的规范以推动中国无线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经MMA中国区全体成员公司代表投票选举,MMA中国区移动广告规范委员会由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良骏担任主席,秒针系统首席运营官胡泉先生担任副主席。 《MMA中国区-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嵌入广告API监测标准V.1.3》,主要针对移动互联网中App应用程序的广告监测,定义了一种广告平台的广告SDK与监测平台之间的API,并且通过该API进行广告监测。该标准适用于无线广告网络及独立App媒体的广告监测。《MMA中国区-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嵌入广告SDK监测标准 V.1.2》是针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基于SDK机制的广告监测的标准,涵盖监测机制描述和SDK的具体定义。该标准适用于独立App媒体的广告监测。 上述标准旨在通过以下方式鼓励无线营销行业的发展:

  • 为移动互联网广告投入效果评估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首批合规成员公司名单如下:根据秒针的测试结果,通过API监测标准合规测试的成员公司有:

  • 帷千动媒(WQMobile)

根据AdMaster的测试结果,通过API监测标准合规测试的成员公司有:

  • 帷千动媒(WQMobile)

根据AdMaster的测试结果,通过SDK监测标准合规测试的成员公司有:

  • PPTV$7

另外还有多家公司正在积极进行API与SDK监测标准合规测试中(详情请见附录)。 关于MMA中国区移动广告规范委员会:MMA中国区移动广告标准委员会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符合中国市场需求和行业认可的无线广告监测标准,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2013年MMA中国区移动广告标准委员会曾发布四大行业标准白皮书,内容上分别聚焦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嵌入广告的API监测标准、SDK监测标准、移动互联网Mobile Web广告监测标准及移动互联网广告物料标准。MMA中国区现93家成员公司中,目前有超过60余家成员公司加入了该委员会,成员包括(排名不分先后):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秒针系统、邑智、精硕科技、3G门户、艾德思奇、艾瑞咨询、安沃传媒、多盟智胜、谷歌、Inmobi、人人公司、易传媒、威朋广告、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胜餐饮、PHD、好耶、安索帕、传立、凯帝珂、浩腾媒体、宏盟、伟视捷、阳狮锐奇、Airpush、架势、互动通、Tapjoy、巨流无线、友盟、哇棒、帷千动媒、掌握传媒、触控科技、传睿广告、凤凰网、网易、人民网、优酷土豆、PPTV聚力、爱奇艺、搜狐、腾讯、中国联通沃商店、VIVAMedia、CTR央视市场研究、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尼尔森、地幔、全天通、瑞丽、云适配、力美、新网迈、欧安派、点媒、电众数码、电通、科思世通、积点网络、D2C、飞拓、Beintoo等。 附件: 在AdMaster进行API测试中的单位有(名单由AdMaster提供):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LeTV、PPTV、暴风影音、迅雷、人人网、AdSame、互动通、AdWo、Inmobi等。在AdMaster进行SDK测试中的单位有(名单由AdMaster提供):爱奇艺、搜狐视频、LeTV、暴风影音、迅雷、风行、腾讯视频、新浪微博、陌陌、墨迹天气等。 除秒针与AdMaster外,尼尔森和CTR也将作为MMA第三方监测平台参与SDK合规测试,并加入SDK开发组。以下是现有4家单位的具体联系方式: 秒针:姬秋爽,jiqiushuang@miaozhen.com,139 1042 3208田修凡,tianxiufan@miaozhen.com,136 0100 2461 AdMaster:励逸秋,liyiqiu@admaster.com.cn,138 1885 8390杨文泳,yangwenyong@admaster.com.cn,138 1080 3303 尼尔森:Hongmin Yao,hongmin.yao@nielsen.com,010-5991 6509Rocky Wang,rocky.wang@cr-nielsen.com,010-5991 6530 CTR:刘航,liuhang@CTRCHINA.CN,139 1173 7273章韬,zhangtao@CTRCHINA.CN,159 1076 6700

Globalwebindex:中国是移动互联网使用最高的国家

根据Globalwebindex数据,全球有65%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手机上网。

但是在个别国家,这一数字更高,其中中国最高达到83%,人数估计达到3.83亿——超出第二大市场美国市场3.5倍。中国同样也是全球使用平板电脑上网最多的国家(39%),在这两种设备类型中,引人注目的是前十位市场中包含许多新兴互联网市场。但这并不表明里面没有成熟市场:瑞典在移动互联网中位于领先地位,平板电脑在英国和美国市场的使用情况同样突出。虽然如此,这些数字再一次表明便携式互联网接入设备被许多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所接受。

转载自 199IT

Mobile Commerce Daily: 图像搜索可加深移动商务的交流

过去二十年,消费者与“搜索”一词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搜索任何类别的信息已经从一个固有的个人体验变成了地球上最广受研究和赚钱的生意之一。在我们解决这种对答案永不知足的饥渴之能力上,智能手机带来的影响堪比地震。通过把连网搜索的力量放进我们的口袋,只要我们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诠释出我们要寻找的内容,对于任何一闪而过的疑问,我们几乎立即可以随意获得答案。似乎很完美。然而,我们同样是天生的视觉动物。90%传达到大脑的信息都是视觉的,而处理这类信息比处理文字信息快6万倍(引自Hubspot)。还有,对于我们周围一些不能用简要的关键词来诠释的事物,复杂或特别或不能简单描述的事物,该怎么办呢? 视线在人们如何与他们周围的世界互动,以及卖家如何更好地与买家互动上,出现了一个重大转变,图像搜索领域的最新进展正在为这个转变搭建舞台。通过结合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和搜索算法、社交网络一体化、移动特定技术如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BLE(低功耗蓝牙技术),今天的图像搜索公司让用户可以仅仅根据他们在网络和周围现实世界的所见而提出高度直觉的疑问。想象一下,拍了一张自由女神的照片,然后可以获得关于它的历史、旅游行程、票价、附近餐馆的详细信息,或者甚至你有哪些Facebook上的朋友在该地区——都没有问题。拍一张休斯敦的棒球内场照片来获取它的历史事件或少年棒球联合会的登记信息给你的孩子?你能做到。获取信息不再只能依靠把你双眼所见精确转化成语言的能力,这改变了一切。 眼睛在争相吸引迅速增长的智能手机达人消费者时,品牌商和零售商非常积极地创造互动且直观的体验。优化网站、增强真实感和各种形状大小的应用均在首选名单前列。然而,一项德勒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发现,80%品牌应用软件的下载次数低于1000次,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的手机里只有一到两个零售商应用软件。移动消费者没有耐心并且疲于选择。因此,这就充分解释了为何他们会选择在他们宝贝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品牌商或零售商的应用软件。开发的应用软件往往形过于实,很少考虑让它从根本上有用,而且很难用。在这个关键时刻,图像搜索技术切实可行,该产业正蓬勃发展。零售商同时寻求发展或彻底检查不仅是他们的移动商务策略,还有他们的总渠道策略,并认真处理所有零售威胁的祖师爷:展厅现象(showrooming)。虽然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所有挑战,图像搜索技术或许呈现了一个机会,让零售商运营的各不相干部分联合起来,并为现代消费者提供了他们寻求的迷人购物体验。 简单快捷今年年末和2014年初,几大零售商将发行围绕图像搜索功能而作的新移动应用软件。以零售商的产品目录作为唯一范围而得出搜索结果为特色,顾客可以在任何环境中进行不可思议的图像搜索。以下列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些一体化软件如何运作:一大时装零售商的移动应用软件可以让它的顾客在街上拍下一个陌生人服装的照片并从最新的产品目录里得到匹配的结果。顾客可以购买并让衣服寄到店铺然后去取或者直接寄到任何家庭地址——所有操作都在应用软件进行。另一个零售商使用图像搜索作为一个店内付款门户,允许其顾客给他们要购买的产品拍照。不用排队付款,顾客就可以走出商店,只需离开时通过应用软件结账。情境化搜索是另一个零售商的应用软件焦点,让它的顾客拍下家居装修的状况——一扇坏窗户、墙上的一个洞——然后接收到指引视频、需要的产品信息和一个店内地图工具。对零售商来说,图像搜索成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里程碑——从消费者的指示与要求出发,促进了彼此间的互动。自定义使用的情况有无限种可能性,零售商自己将会在未来的数月里定义最高效的应用软件。对消费者来说,运用图像搜索的品牌应用软件有可能超越一次性的产品宣传把戏,并成为一个重要工具,在犹豫不决时提供指引,心浮气躁时提供效率,以及灵光一闪时能够接触到所需产品。

转载自 199IT

Mobile Tracking by AdNear Reveals Intriguing Shopper Habits Over Chinese New Year

SINGAPORE, 13 February 2014 – Chinatown retailers who stayed open over Chinese New Year would have seen a greater number of shoppers visiting the district more than once and staying longer than they would during a regular weekend, according to big data company AdNear.

AdNear uses location data to drive superior advertising targeting across mobile devices and has collected more than 100 million user profiles across Southeast Asia, Australia and India since its launch just over a year ago.

The company’s technology tracked a total of 4676 Singapore-based mobile users in the shopping districts of Chinatown, Marina Bay Sands and Orchard Road over Chinese New Year weekend. Its findings are an example of how far targeted mobile advertising opportunities have come, with big data guaranteeing much higher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conversion rates for brands using the technology. AdNear’s data showed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New Year shoppers appeared on Orchard Rd, but repeat visitors to Chinatown (people who were tracked in the vicinity more than once over the weekend) doubled compared to regular weekends, while the number of shoppers returning to Orchard Rd more than once was down 16 per cent. The time people spent shopping in Chinatown increased 26 per cent compared to regular weekends, whilst the time spent in Marina Bay Sands and on Orchard Rd reduced by 20 per cent.

AdNear generates consumer insight through the real-time detection of audience geo-location and analysis of audience location data,without captur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 The company’s location-mapping infrastructure is the largest in the Asia-Pacific and users are located by pinpointing signal levels from mobile devices, without the need for GPS or operator assistance. Businesses can then leverage these insights to share relevant content with targeted consumers within a geo-fence. Using the same Chinese New Year data, an advertiser could determine that a greater concentration of Singapore’s affluent shoppers were spotted in these locations over the Chinese New Year period, and that their average shopping time was just over two hours – 13 per cent longer than students who clocked an average of 1.8 hours of shopping over the period. Founder & CEO of AdNear, Anil Mathews, said that the trove of data unlocks real potential in mobile advertising and provides measurable ROI for brands to monitor progress and make better marketing decisions. “AdNear helps brands to better engage with consumers on mobile by sending targeted messages to the right people who are at relevant locations for elevated results,” Mathews said. AdNear profiles users in Southeast Asia, Australia and India, and has the largest location-based audience in Asia-Pacific. Global brands such as Google, Microsoft, Audi, Toyota, Procter & Gamble, Unilever, McDonalds, Redbull and many more are already leveraging AdNear’s technology to target pre-existing as well as bespoke audience segments. AdNear’s ability for targeted mobile advertising lies in consumer behaviour analysis. For instance, an AdNear-tracked device that shows up frequently at an airport likely belongs to a business traveller – brands receive this information and are then able to target advertisements, such as relevant shopping deals for retail stores in the airport when the consumer is in the vicinity. AdNear kicked-off operations in November 2012 after receiving Series A funding of USD 6.5 Million from Sequoia Capital & Canaan Partners. 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Singapore and plans to expand into Southeast and North Asia while building on it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o access the complete report, go to:www.adnear.com/pdf/chinese_new_year_shopping_trends_2014.pdf

最值得开发者关注的应用市场十大趋势

对创业者来说,创业的方向要顺应“大势”很重要。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互联网大佬反复提及,最著名的就是小米科技CEO雷军说的“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如果细化到移动应用领域,选对市场很重要。近日应用市场数据监测机构App Annie发布了“2013年应用市场趋势回顾”。在这份报告中,App Annie列举了去年应用市场发展的一些特点,以及一些重点市场的应用分布状况。根据这份报告,我们总结了10条中国开发者最需要注意的全球应用市场趋势。1,安卓应用下载量超过iOS应用。根据App Annie的统计,Google Play应用下载量在全球已经超过苹果的App Store。从收入上来说,App Store仍然遥遥领先于Google Play。但这里并没有计入中国大陆各大第三方应用市场的数据。2,应用内收费从游戏类目延伸到其他应用。在2012年,应用内收费模式占了游戏收入的86%,2013年这一数据上涨到93%,并且在2013年非游戏类应用也有57%的收入来自应用内收费。3,音乐类应用表现强劲。得益于Pandora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整体音乐类应用在2013年的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75%。不过大部分音乐类应用都是提供音乐流服务,这类应用不一定适合个人开发者尝试。4,日本应用市场收入已经大于美国。得益于安卓生态的发展,尤其是安卓游戏,日本应用市场(包括安卓和iOS)的收入已经超过美国。5,日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虽然日本市场收入很高,但收入前十的公司均为日本公司。而且应用下载方面,日本公司也有很强的优势。其中最收入和下载做的最出色的就是LINE。6,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在2013年表现强劲,但是其他一些市场做的也不错。无论从应用下载的增速还是收入的增速上看,香港、台湾、印尼、墨西哥和泰国都非常值得关注。7,台湾的安卓市场潜力巨大。Google Play在2013年2月才正式落地台湾,但是在2013年,台湾已经成功Google Play收入第六大的市场。8,俄罗斯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无论从下载还是收入来看,俄罗斯市场给了国外公司很多机会。并且来自中国的游戏公司Tap4Fun有两款游戏在俄罗斯进入收入前十。9,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敌本土公司。无论从应用下载数量还是收入来说,中国市场仍然主要由中国本土公司主导。另外,中国中小公司在收入方面表现的非常出色,大公司在下载量方面表现的更为出色。10,在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已经能够看到很多中国公司的身影。中国公司在东南亚一般都能有不错的表现,但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国公司打入了欧美成熟市场,比如久邦数码(Go桌面),Tap4Fun,Tiny Piece 等公司在美国、欧洲等国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转载自 腾讯科技

2014年值得关注的9款可穿戴设备

在号称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风向标的2014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各类全新智能终端硬件、设备纷纷亮相。其中,最受瞩目的恐怕是各类厂商展出的可穿戴设备。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近日刊登文章,评选出它们认为在2014CES上、最值得关注的9款可穿戴设备。

1.高端智能手表

MetaWatch的设计师此前设计了奢侈品手机Vertu,它的金属表盘充满质感,皮革腕带也显得十分高级,无论是搭配西装还是T恤,都十分合适。功能方面,它支持10至15米防水,支持iOS设备,可以从AppStore中下载应用程序,实现更多信息的通知功能。

2.Garmin Vivofit健身腕带

这款由老牌GPS导航仪开发商推出的产品可以记录步数和活动水平,还可以监测心率,并根据活动状况更为精确地计算消耗的热量。意料之外的是,Garmin还提供了社交功能:用户可以登录Garmin Connect社区寻找好友,并查看他们的活动和睡眠状况。

3.CSR蓝牙智能首饰

国芯片制造商CRS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蓝牙智能首饰。这类产品可以提供更加传统的通知方式。与黑莓的Pearl轨迹球一样,CSR也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LED闪烁来显示不同的通知;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自主定制颜色。另外,珠宝公司Cellini也参与到设计中,有望在未来带来更精致、更漂亮的设计。

4.Pebble Steel不锈钢智能手表

Pebble Steel比第一代Pebble智能手表贵了100美元,但却使用了更加高端、耐用的材料。该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新设计吸引更多用户。该产品有自然的金属灰和黑色两种可选,还提供皮革表带。新产品还增加了彩色LED灯,既可以显示充电状态,也可以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来使用。

5.中兴首款智能手表

这款名为Grand Watch的产品是中兴的第一款智能手表,但外形和Bluewatch界面都类似于Pebble。中兴表示,这款智能手表可以接收通知、记录步数、寻找手机,还具备其他常见的智能手表功能。这款产品将于今年上市,但目前的定价未知。

6.索尼Core健身追踪器

Core是一款小型芯片,这可能是索尼尺寸最小的消费电子设备。它除了拥有非常迷你的体积,佩戴形式也非常灵活。除了能够实现运动监测,索尼还为其加入了一种生活记录的形式,配合智能手机应用,可以记录用户每一天的使用行为,包括天气、观看和收听的媒体文件等。该产品第一季度在欧美上市,在欧洲的售价为99欧元。配套的腕带售价在15至20美元左右,有三种颜色可选。

7.英特尔与时尚界联合开发腕带

芯片巨头英特尔宣布未来一年将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陆续推出智能手表、手镯等产品。它的智能手镯将与时尚百货Barneys和Open Ceremony等时尚品牌共同开发推出,或许能够让可穿戴设备在时尚领域更进一步。不过,英特尔并未透露具体的功能。

8.XOne智能眼镜

XOne智能眼镜的大黑框过于夸张,算不上十分时尚,但是功能强大。眼镜包括两个500万像素摄像头,内置了丰富的传感器以及强大的处理器,运行一个定制的Linux版本,可实现应用扩展。它所面向的用户群体为企业蓝领,所以极有可能在企业领域获得成功。

9.Razer Nabu智能腕带

知名游戏厂商Razer也推出了Nabu智能腕带,支持iOS和Android设备,还加入了独特的双屏设计。首先,它是一款健身腕带,内置多种先进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睡眠状况;同时,它也是一款通知设备,外部OLED屏幕能够显示简单的通知信息,而内部屏幕则可以显示详细的消息,非常方便。文章内容来自The Verge,创业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