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垂直社区包围百度贴吧 颠覆就要开始?

转载自:腾讯科技

腾讯科技 韩依民 7月15日报道

同样主打兴趣社交,充分发挥内容深耕、多样功能、简单交互等优势的移动垂直社区在迅速发展,并赢得资本青睐。而生于PC互联网时代,体量庞大的百度贴吧在移动端显得有些臃肿。

在移动端上,移动垂直社区的功能、体验、运营似乎更胜一筹。

尽管移动垂直社区目前体量不大,尚无撼动百度贴吧的能力,但是,随着移动端逐渐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入口,移动垂直社区必将继续发展,而如何将PC端优势复制过来,是百度贴吧亟需解决的问题。

小步快跑的移动垂直社区

针对特定人群的移动垂直社区正在兴起。无论是女性、美食爱好者、同性群体,抑或是病患、粉丝、新晋父母,甚至是宠物饲养者,都可以在应用商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社区。

数量增多的同时,快速发展的移动垂直社区也在吸引资本的青睐。

今年5月,化妆美容交流社区美啦美妆获得IDG A轮融资,据介绍,从2013年5月上线到现在,美啦美妆用户量已达400多万,活跃度为10%,以15-25岁的女性用户为主流。

6月初,两款女性健康管理应用大姨吗和美柚各自获得千万美金级别C轮融资,距各自B轮融资不到一年时间。

7月初,专注年轻妈妈的移动APP辣妈帮获得2000万美元B轮投资,据辣妈帮CEO透露,从2012年5月上线到现在,经过两年积累,辣妈帮目前拥有2000多万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260万,月留存超过60%。

尽管上线时间不长,但是移动垂直社区的发展速度很快,妈妈圈的发展颇能说明这个现象。妈妈圈移动APP由妈妈网开发,于去年4月上线,上线五个月后获得1800万用户,而妈妈网之前十年时间积累的用户数也才2000万。

在移动互联网的土壤上,移动垂直社区的发展似乎如鱼得水,同样主打特定人群、兴趣社交,移动垂直社区的发展是否会端动摇百度贴吧?

“小而精”PK“大而全”

与大而全的百度贴吧相比,小而精路线是很多移动垂直社区的选择。

移动垂直社区多没有用户积累,在用户基数小的前提下,走UGC路线将会产生内容匮乏、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移动垂直社区大都引入PGC(专业生产内容)及OGC(职业生产内容)的内容生产方式,通过提供专业资讯等精品内容吸引用户入驻。

根据美啦美妆市场总监介绍,美啦美妆采用“明星+达人+资深用户”的内容生产模式,PGC和UGC内容完全分开,其明星团队视频教程具有排它性版权。从结果来看,这些专业内容对目标用户很有吸引力,根据美啦美妆提供的数据,视频每天的PV为10万。

与移动垂直社区不同,经过多年发展,百度贴吧建立了一套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竞争机制调动用户积极性,引导用户自发建立、维护、运营贴吧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也使得UGC成为百度贴吧的主要内容生产方式。

UGC充分发挥了用户的力量,降低了百度的运营成本。但是用户生产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在海量内容中获取有用资讯的成本较高。这种体验在PC端相对便捷的操作环境下问题不大,但是平移到移动端后,则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移动垂直社区需要通过生产专业、有用的内容集聚用户,百度贴吧有足够用户自发生产内容,不需要进行内容精编,同时,移动端体验将贴吧获取有效内容的成本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满足用户获取资讯的需求上,移动垂直社区更胜一筹。

“大一统”——百度贴吧的困境

“工具—社区—电商引流”已经成为移动垂直社区成熟的商业逻辑和交易模式,大姨吗、辣妈帮、美啦美妆都遵循了这样的发展路径。在此发展路径下,功能多样化成为移动垂直社区的重要特征。

以大姨吗为例,上线之初定位于女性生理期管理的工具型应用,后为提高产品粘性,上线互动版块,确定了“强话题、弱关系”的社区属性。

移动垂直社区可以结合目标群体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比如大姨吗为了顺应用户保护隐私的心理,社区采用匿名方式,在匿名的保护下用户可以更加自由的围绕女性健康和私密话题展开讨论。

而诸如此类的个性化运营方式在百度贴吧中难以实现。

百度贴吧的移动端产品只有百度贴吧APP,一个APP要承载上百万个兴趣吧,以及以亿计数的用户,无法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服务,相对移动垂直社区而言,功能自然逊色不少。

颠覆还有多远?

超过810万个兴趣吧以及2亿月活跃用户数,这是百度贴吧在2013年12月十周年庆典上公布的数据,庞大的体量让百度贴吧牢牢坐稳全球最大中文社区位置。

同样主打兴趣社区,移动垂直社区体验更方便、资讯更丰富,满足了用户社交、资讯需求的同时还能提供其他服务,从这些方面考量,百度贴吧竞争力相对较弱。

但是现在已有的移动垂直社区多瞄准女性、同性群体等,这并不是百度贴吧关注度和活跃度最高的群体,整体而言,移动垂直社区目前体量还太小。

而且百度贴吧毕竟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沉淀了相应的社交关系,拥有一定社交粘性,要将社区赖以发展的用户群体被转移到新的平台十分考验移动垂直社区的运营功力。

同时,移动垂直社区要保持优势也并不容易,精细内容是否能够持续高效产出、如何避免功能同质化等是移动垂直社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单个APP的打法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但用户安装的APP是有限的,移动垂直社区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

讲颠覆的故事为时尚早,但是百度贴吧并非高枕无忧。

在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用户的上网习惯被重塑的背景下,移动化是百度贴吧的必经路径。

2013年12月,在百度贴吧成立十周年之际,贴吧产品负责人曾表示将基于兴趣的群体互动,重点发力贴吧移动客户端、平台化和吧主服务体系建设等。

基于“移动互联网给贴吧这种既非熟人也非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带来机遇”的考虑,贴吧APP中上线了手机端语音和群组功能,但与陌陌等深耕陌生人交友的APP而言,百度贴吧手机端的语音和群组功能显得有些单薄。

怎样将PC端的先发优势复制到移动端,百度贴吧同样面临考验。

MMA发布中国区移动视频广告统一标准

(7月14日,上海)——MMA无线营销联盟近日发布中国区《移动视频广告投放标准协议》(下称《移动视频广告标准》,成为国内首个以规范移动视频广告投放为目的的指导纲领。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中国手机视频用户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手机视频用户规模已增至2.47亿,增长率高达83.8%。 但井喷式的移动视频广告需求与不统一的视频广告投放标准,成为了制约视频广告投放规模化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国内各大视频媒体都推出自己的广告交易平台,但在交互模板上并没有统一的格式,基本上停留在各家视频媒体采用自己的方式投放广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视频网站与第三方的接入合作。 本次MMA无线营销联盟发布的中国区移动视频广告标准,在借鉴美国交互广告协会IAB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市场的具体特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优化升级:一是支持服务器端向广告服务器发出广告请求,获取VAST(Video Ad Serving Template)广告响应;二是支持不同码流来适配多样的网络环境。 本次MMA中国区移动视频广告标准由MMA中国区下属移动广告标准和监测委员会及成员单位共同讨论通过,并由该委员会成员单位爱奇艺牵头起草,并获得亿动广告传媒、易传媒、互动通等主流移动广告网络和广告平台,以及优酷土豆、腾讯视频、PPTV等多家主流视频网站的积极应用,上述成员单位已经与精硕科技、秒针系统、央视市场研究、尼尔森等第三方广告监测机构的组织下展开移动端视频In-App广告API与SDK监测标准合规测试。 “相信MMA中国区移动视频广告标准的制定有望改变移动视频广告跨平台投放的标准混乱问题,使广告主可以在不同的视频播放器上快速进行规模化投放,从而实现产业价值的良性发展。”MMA中国区移动广告标准和监测委员会秘书长马良骏先生对此次移动视频广告投放标准的前景充满信心。 MMA中国营销创新联盟移动视频广告投放协议 V.1.0

关于MMA中国区移动广告标准与测量委员会:

MMA中国区移动广告标准与测量委员会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符合中国市场需求和行业认可的无线广告监测标准,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2013年MMA中国区移动广告标准与测量委员会曾发布四大行业标准白皮书,内容上分别聚焦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嵌入广告的API监测标准、SDK监测标准、移动互联网Mobile Web广告监测标准及移动互联网广告物料标准。MMA中国区现96家成员公司中,目前有超过60余家成员公司加入了该委员会,成员包括(排名不分先后):亿动广告传媒、秒针系统、邑智、精硕科技、3G门户、艾德思奇、艾瑞咨询、安沃传媒、多盟智胜、谷歌、邑盟、人人公司、易传媒、威朋广告、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胜餐饮、PHD、好耶、安索帕、传立、凯帝珂、浩腾媒体、宏盟、伟视捷、阳狮锐奇、Airpush、架势、互动通、Tapjoy、巨流无线、友盟、哇棒、帷千动媒、掌握传媒、触控科技、传睿广告、凤凰网、网易、人民网、优酷土豆、聚力、爱奇艺、搜狐、腾讯、中国联通沃商店、VIVA移动阅读平台、央视市场研究、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尼尔森、地幔、全天通、瑞丽、云适配、力美、新网迈、欧安派、点媒、电众数码、电通、科思世通、积点网络、迪尔希、飞拓、Beintoo等。

移动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转载自:梅花网

以 Facebook 为例,2014 年第一季度移动广告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 59%。更重要的是,随着移动广告形式和定向能力的进化,这个上涨的趋势还会加快。

移动广告来势汹汹,但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2012 年之前

为适应小屏幕,传统的 IAB 广告也缩小了尺寸,只可惜用户体验大大受损。

手机里的应用彼此独立,广告主无法借助 cookies 来确定、重定向目标用户。

由于能提升应用安装量,外加人们对付费应用理解尚浅,激励广告成为当时的主导。

阶段2:2012 至 2015 年

原生广告的出现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但在内容和目标上,与之前的广告形式大体相同。

定向投放正不断完善,日渐提升到网页广告的水准(包括,类 cookie 技术,重新定向,以及实时竞价等)。

Facebook 等公司打造了高水准的自助广告工具,以此吸引到了大量的直接营销 (direct marketing) 和用户获取营销 (user acquisition marketing) 上的花销。

阶段3:2016 年之后

一批专为移动端定制的广告应运而生。比如,赞助类推送通知,app 的先试用后购买,以及其他尚在酝酿的形式。

纯移动的定向广告数据(源于我们个人的移动设备),比如,当前位置、安装的 app、日历内容、以及通讯录数据,这些都会为市场营销人员带来巨大价值。

通过直接变现,或是和成熟的广告网络合作,Facebook, 阿里巴巴, Yandex 等大体量玩家将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2014 已经过半,移动广告正处于日趋成熟的阶段二,并逐渐走向第三阶段,不断的演变也意味着更多新机会。如同 web 一样,拥有大量用户的社区和通讯应用将成为早期赢家,而随着移动设备更广泛的普及和人们在移动端消耗的时间增加,更多样的广告形式将会出现,赢家也会更多。

移动搜索的未来

转载自:梅花网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正越来越大,截止今年年初已经有56.7%的上网时间来自于移动端。而在移动端的行为中,数据显示,搜索是除即时通讯之外最主要的行为,占比为69.4%。同时,移动搜索的关键词覆盖广泛,包括健康、教育、游戏 、旅游、交通、金融、游戏和本地信息等,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不可限量的营销空间。

因为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去做App,即便有能力做App也没办法推广,比如像医疗、购物、教育行业,他们可能刚刚建好PC网站,结果转眼移动浪潮就来了,然后他们跟风去做App,却发现App的推广很困难。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未来他们的流量入口依然来自于搜索领域,这是目前移动搜索的商业化现状。而移动搜索也在前年进入了一个爆发期,去年年底时,移动端的搜索份额就已经占到了30%,预计今年底将会达到50%。

这是移动与PC搜索流量分布曲线,一个非常大的特征是PC搜索大部分集中于上午,而移动搜索大部分发生于晚上11-12点,为什么会这样?相信很多人睡觉前不玩手机是睡不着觉的。因此这些流量相对于PC而言是新增而非转移的。

右边是移动与PC搜索量的周视图,可以看到移动搜索量在一周内非常均匀,因为移动搜索是随时随地发生的,突然想到什么,就会马上搜一下。而PC搜索受制于设备,波动会非常大。这就是移动端流量的源头。

概括一下移动时代用户行为的趋势:应用将更加轻量化,每个人一周内用的App不会超过几十个,更多的需求还是通过浏览器这个主要载体来满足,因此搜索引擎就会成为人在移动场景下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而对于移动搜索的流量来源,第三方浏览器则是第一大,其次是手机桌面的搜索框,同时还包括搜索引擎的App等。相信对于移动搜索的竞争,未来只会越来越激烈。

传统的搜索营销,流量进来会先有展示和点击、再有访问、咨询和转化,而移动搜索的转化率会非常短,直接从展示到点击,到最后的转化,整个链条会从五步缩减为三步。所以目前移动搜索所探索的正是如何使转化链更多,使用户从获取信息到最终转化信息的整个过程变得更短。

最后总结一下移动搜索的未来,一是信息的直达与快速呈现,这是移动搜索与传统搜索,以及移动广告跟其他广告非常不同的地方;二是自然结果与商业内容更好地融合;三是此时此刻此地,随时想起来,随时就可以搜索,随时就可以下单,随时完成移动营销,这就是我们对移动营销的理解。

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转载自:梅花网

三十余位来自广告公司、媒体公司、第三方调研机构、广告主、学者等各界广告营销专家、跨界领袖在6月收到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启动仪式(上海)的邀请函。邀请函被封闭在玻璃瓶中,唯有砸碎才能取出。其喻意是打破陈旧的观念,不破不立,原生新生。

这是继上月7日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北京启动仪式的延续。与前度相一致,本次启动仪式亦以”原生·新生”为主题。凤凰网COO李亚,副总裁徐进,全国营销中心总经理付继仁等凤凰网代表与三十余位广告营销专家、学者,就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原生营销研究院未来活动进行了深度探讨。

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的使命

“凤凰网做这样的研究院,其目的是为了自助”,李亚说。媒体的自我更新进程已呈加速态势,这一进程同样挟裹着媒体广告的变革。在传播的生态链、生态圈已经发生彻底改变的时代,整个行业皆是同泽兄弟,需面临共同的挑战,除了偕作别无它法。

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将以日常研讨、集中研讨、跨界研讨三种形式,重点研究原生营销,以及在全媒体跨界的趋势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媒介。

在李亚看来,原生营销这一行为已将单向的被动接受变成双向互动协同创意和分享传播,这种沟通的力量在于打通人心和人性。从此出发而制造出的品牌故事,才能推动目标消费者直接介入品牌建构的实践中。李亚说:”在不失针对具体品牌的独特性打造的前题下,原生营销一旦解决其量产化的目标,它即会成为未来营销的新范式。”

李亚说:”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的价值在于,它希望成为对行业、对每位从业人员、包括凤凰网的竞争对手们都能够带来启发的机构。”研究院将通过研讨、调研、论述发布、著述书籍等形式推动原生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同时,研究院所有成员将共同研究及分享中国营销传播业各个领域的重大发现与变革。

原生带来新生

技术造就了营销形式的改变。多屏世界、全媒体、程序化购买、网络世界、移动互联网的整合,付费广告等话题充斥着每个从业者的耳膜。”营销手段和营销渠道仿佛极其丰富,但事实上,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却越来越远”,徐进说。

那么,什么样的营销方式才能吸引、黏住、影响消费者决策和购买?

以上海通用别克凯越案例为例。如何将老家故事与别克凯越主打的平安家庭这两个概念完美结合,让凯越的精准受众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凤凰网与品牌方和代理商将品牌故事浓缩在新年返乡潮最热期间,以进一步深化别克凯越”平安,不是一个人的事”的品牌主张。凤凰视频特别策划《老家》系列节目,邀请姜思章、熊晓艳、梁晓声、蒋方舟、黄绮珊、巴特尔、谢宏章等7位名人与1位凯越车主,共同录制了8期从不同角度诠释老家情怀的访谈节目,并通过凯越车主的回老家故事,引出”平安,不是一个人的事”品牌slogan,一经播出后得到了剧烈的反响。

GE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公司,但同时,大多数中国人对GE品牌背后强大的产业线知之甚少。GE急需通过易于被接受的传播形式改变这一局面:让其创新理念走近中国,让GE的产品被政府决策者和消费者熟知。

由此,凤凰网将品牌需求转化为网站的原创内容,通过打造原生频道将GE的产品业务化成用户关心的内容,并聚合成凤凰网的创新频道。

“由此可见,”徐进说,”无论媒体如何演变,技术如何革新,营销始终不变的是如何建立与人的沟通。”在徐进看来,原生营销是创建品牌、消费者、媒体自然融合的营销平台。它由先进的原生广告理念、大数据的架构和原生效果的评估体系组成,一切的目的是让广告真正走进人的生活。

原生营销将在目标人群的365天生活圈中完成品牌交互,并通过新媒体生活方式和体验,带动情感,并依据体验、认同、情感共鸣来加剧品牌影响力。

此后,由付继仁主持的圆桌问答环节中,与会嘉宾就”营销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目前最关注的营销领域”、”在内容原生营销中,希望媒体发挥什么作用”、”实际的原生营销操作中,需要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此后一年,原生营销主要将面临什么挑战”等5个问题各抒己见。”通过问题的设置,我们希望行业专家能对这些普遍受关注的问题形成独特的判断和观点。”

研讨会后,凤凰网高层代表为参加上海启动仪式的12名专家颁发了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专家证书。

凤凰网原生营销研究院致力于推动原生营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将集合业界顶尖力量,打通广告主与代理公司、数字与传统、媒介与创意、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壁垒,在更广阔的视角下针对原生营销的理论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5亿手机网民如何让移动游戏内置广告产生价值?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全国互联网网民已经达到6.18亿,而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亿,手机渗透率达到8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App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应用,已经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广告主也普遍认为智能手机端App的流量价值大于WAP端。如何让移动广告产生价值,成为众多包括众多移动游戏研发商在内的商家主要关注问题。

纵观目前移动广告业界情况,线上内容的运营商和广告主都过多地关注于消费者行为,将“潜在客户引导量”以及“客户获得量” 列为主要的评估指标,视“点击率”为重中之重.无论从广告主还是广告植入平台哪个角度来说,提升广告价值对于受众的价值都是第一位的。

移动游戏广告:需要更加善解人意   首先谈谈移动游戏植入广告。不可否认的是,众多移动游戏类App成为广告投放的首选,而这部分收入对于不依赖道具付费或者下载付费的单机手游或者弱联网手游而言,绝对占据了其整体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那么如何提升移动游戏广告价值?1、以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广告频次;2在游戏制作初期即进行广告规划;3、视频呈现方式多远化,富有感染力。   整体而言:用户位置信息是关键点   除了移动游戏广告,从移动广告整体上来看,消费者不是讨厌手机广告,是讨厌那些没有内容,没有价值的广告而已。如果你正准备在珠宝店购买钻戒,打开手机搜索,马上查到推荐的几家优秀珠宝商行,并附有购买小贴士。这样的推送信息类型的广告是消费者喜欢的,因为它有用,有价值。对于移动游戏研发商而言,在游戏制作时,加入可以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功能,绝对是有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样有助于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向用户推送合适的信息。   视频类移动广告或更具感染力   当下,广告呈现方式简单粗暴,几乎所有的广告都是以贴片广告的模式,形式上呈现内容和广告分离的传播模式,是一种类唱片模式的广告运营模式,虽然饱受诟病,但是由于内容生产和广告展示分别从属内容生产方和内容运营方,必然导致广告和内容的自然分离,视频类广告则更具有感染力。但是对于移动游戏商而言,如何将视频类广告灵活的运用到游戏中而不伤害用户?以下为建议:看视频可以获得道具;提示用眼健康,看视频休息;广告视频内容与游戏内容有一定联系。   未来发展趋势:广告融入内容   虽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行为分析,或许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弹出用户直接需要的广告,实现所谓的广告需求挖掘,然而这一天真正到来,算法优化到绝对智能的一天还相对遥远,因此,当下必然催生了广告植入内容融入内容,亦或说广告已经不再独立存在。   对于移动游戏而言,广告融入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不乏可以完美结合的点,比如中重度手游对手机厂商、或者游戏公司自身企宣的价值较为突出,模拟经营类手游可以植入相关的品牌作为广告,这些都是建立在游戏制作初期的广告规划上。更多思路有待研发商根据手游的类型去挖掘。

力美科技:广告主如何用好移动DSP?

6月26日,力美科技营销副总裁别星出席梅花网开放日-移动营销专场活动,在会上做《广告主如何用好移动DSP?》主题演讲,并与现场的嘉宾做交流与沟通,让更多的广告主对移动DSP及如何利用移动DSP投放广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别星介绍了目前国内移动行业的发展情况:2012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10亿元,2014年第一季度规模已超过330亿元,同时期相比增长幅度达200%。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以迅猛的姿态保持增长,2012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市场规模为12.6亿元,2013年整体规模增长到25.9亿元。2014年预计将超过50亿元,以每年将近100%的速度增长。 虽然移动市场规模得到不断发展,但一些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别星表示移动广告的迅速发展使得广告网络及交易模式不断涌现,但各广告平台不同的交易系统和规则造成了广告投放及购买的低效,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浪费。 为了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广告效益,移动行业加快了推出移动DSP平台的步伐,中国第一家专业移动DSP–力美DSP于2013年8月正式推出。 别星接着对移动端DSP与PC端DSP做了对比,二者在行为分析、广告形式、投放位置上差异显著。移动端采用IDFA跟踪用户行为,IDFA具有设备唯一性,不易被重置,可长期跟踪用户行为,而PC端依赖Cookie跟踪用户行为,Cookie生命期较短,且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局限于页面浏览,难精准捕捉;广告形式上移动端DSP形式多样化,广告可以充分利用手机传感器的功能实现和用户的交互,PC端DSP以图片和文字链为主,形式单一,且无互动;投放位置上移动设备屏幕较小,且一屏通常只有一个广告位,用户注意力集中,效果好。PC端DSP页面通常有多个广告位,展示位置不唯一且可能不可见,广告效果相对较差,且有与竞争对手广告同时曝光的风险 别星以宝马的投放案例来说明明力美移动DSP的投放优势及特有功能,在宝马案例的投放过程中,力美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充分运用到力美DSP的”人群定向”技术对目标人群进行区分,同时运用力美DSP的”LBS定向”技术对城市和商圈加以区分,最终锁定符合宝马营销人群的目标人群,把相关优惠信息定向投放给该人群,在投放的过程中力美DSP还根据实时的数据反馈,对投放进行实时优化,使宝马的广告投放更加精准有效。 最后,别星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移动DSP会逐渐成为移动营销的中心,以技术为驱动,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MMA《指尖上的中国》第二场-移动营销培训会在京6月25日在京顺利举办

继3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场MMA《指尖上的中国》移动营销培训之后,6月25日,MMA在北京举办了见年的第二场主题培训会,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MMA中国移动营销联盟(MMA中国)致力于培育中国的移动营销生态系统,而移动营销人才是整个生态系统培育的最重要一环,旨在邀请行业知名营销公司和专家在活动现场与大家交流最新移动营销知识和案例。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AdMaster、多盟、Inmobi、CTR央视市场调查、及mJoule的讲师们,现场就移动互联网行为,原生广告的革命,移动营销趋势,品牌案例及移动广告的检测标准与大家进行了深度分享。

与以往一样,活动场地再度满员,得到了广大会员的一致认可与支持

世界杯经济学:移动互联引发博彩狂欢

转载自:腾讯科技

研究结论:

1.体育博彩是整个博彩行业里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块,利润非常丰厚;

2.在线销售彩票已经成为主流的彩票销售模式,但是线下的彩票销售网点仍然有很高的价值;

3.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购买彩票的人群正在扩大,这也为彩票销售带来的更多机会。

序:世界杯是足球的狂欢,也是体育博彩的狂欢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和每一届世界杯一样,这场体育盛会吸引了全世界数亿人的热注意。在激烈的赛场之外,世界杯同样是体育博彩行业的盛会。

每一届世界杯都是博彩公司大赚一笔的机会,但是这一届世界杯的独特之处在于,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体育彩票的重要销售渠道。无论是传统的体育博彩公司,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彩票公司,都在想办法通过移动互联网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体育博彩中来。

一:与体育和世界杯紧密相连的博彩业

谈起赌博,人们可能首先想起的是拉斯维加斯或澳门。但实际上,在全球赌博市场中,赌场只占了略高于20%的市场份额,比例最高的是庞大的博彩业,尤其是体育博彩。根据英国H2博彩资本公司的报告显示,2013年整个体育博彩行业规模高达7000亿-1万亿美元。

博彩业最发达的国家是英国,世界上最早的博彩公司在1790年由英国人Harry Ogden成立,同时英国也早在1845年就出台了针对博彩业的法规。但从体育博彩的市场规模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博彩市场,中国位列第二。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彩票销售额为2615亿人民币(约合42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8%。而财政部预计,到2015年,中国彩票销售额将达到4504亿人民币。根据艾瑞的研究显示,2010-2012年中国所有销售的彩票中有40%以上为体育彩票。

体育博彩除了正规博彩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地下的非法赌球。不同分析机构对于非法赌球的规模有不同的统计,但通常都认为非法赌球的规模是合法体育博彩规模的20倍以上。亚洲合法体育博彩规模较小,但是非法赌球则占到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

单就2014年巴西世界杯来说,据博彩研究机构GBGC(Global Betting & Gaming Consultants)介绍,每届世界杯的博彩规模都较上届有所增加,而世界杯一直是最大的一项博彩赛事。英国博彩公司William Hill表示,他们公司今年世界杯的博彩规模将突破3.4亿美元,比上一届增长了75%,同时他们预计今年世界杯的整体博彩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

二:传统博彩公司William Hill是如何做到50亿美元市值的

William Hill 是英国最大的博彩公司,同时也是第一家通过互联网销售体育彩票的公司。William Hill成立于1934年,并在1998年开通了互联网购买体育彩票的服务。2013年这家公司售出的体育博彩总额为130亿美元,目前公司市值在50亿美元左右。

William Hill 的主要市场在英国,占据了85%的份额,澳大利亚的份额为6%,美国有2%,其他国家占剩余的7%。

William Hill 的博彩销售渠道:

线下零售店渠道占William Hill 2013年彩票销售的61%。目前William Hill在英国有最多的线下博彩零售店,总数为2432家,并且有1.3万名零售店员工。

虽然现在已经是数字时代,但零售店在彩票销售上仍然非常重要。在零售店购买彩票的过程非常轻松,而且可以和店员以及其他购彩者进行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说,线下零售店已经成为了彩民交流的中心。

William Hill在2013年有30%的彩票通过在线渠道售出,同样也占据了英国在线博彩市场的15%,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渠道售占据了在线渠道的40%,比上一年有166%的增长。目前William Hill的iOS应用下载量已经突破200万次。

三:互联网时代500彩票网是怎样做彩票生意的

500彩票网于2001年成立,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在线彩票销售公司。2012年9月,500彩票网和中国竞彩网获得的体育彩票代理销售试点资质,这成为500彩票网正式在网络销售彩票的重要“证书”。

2013年500彩票网销售额超过30亿人民币,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500彩票网于去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约为12亿美元。

作为纯互联网的彩票销售渠道,500彩票网在彩票销售渠道上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和一些电商平台合作,接入自己的彩票购买业务。同时,500彩票网也通过自己的网站以及移动互联网销售彩票。

William Hill 和500彩票网的异同:

William Hill 和500彩票网都是体育博彩公司,都以销售彩票做为收入来源。但这两家公司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表面上看,William Hill 和500彩票网的最大不同在于销售渠道的差异,Willima Hill的销售以线下为主,而500彩票网则是纯线上渠道。但是从商业模式上看,由于受到法律、政策等大环境的影响,这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有所不同。

William Hill是一家体育博彩公司,可以自己制定博彩的方式以及赔率等,在体育博彩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并且不局限于体育博彩。在其iOS应用里,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博彩玩法。而500彩票网则更偏向一个单纯的销售渠道,并没有太对规则的制定权。

四:世界杯体彩如何借力移动互联网和微信扩大影响力

这一届世界杯和2010年世界杯最大的不同是移动互联网现在已经真正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增加了人们围绕世界杯的话题互动。而对于世界杯彩票来说,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参与购彩的人群有了很大的提升。

1.移动在线购票扩大了购买彩票的人群

彩票的购买人群相对低端,是抱着“中大奖”的希望去买彩票,而这些人也是过去购买彩票的主力军。对于其他人来说,往往没有动力特意走进线下门店去购买彩票,但是在手机上有一分钟的闲暇时间,在支付足够方便的情况下,购买一张彩票会很方便,偶尔购买也可以成为生活的调剂。

2.世界杯的话题性刺激了人们购买彩票的行为

过去虽然移动互联网购买彩票的渠道已经打通,但是人们对其关注度仍然较低。世界杯的元素激发了人们对于比赛胜负的讨论,而体育彩票也是有关胜负,因此世界杯也能带动相关彩票的购买。

3.微信彩票的入口作用以及社交元素

这是微信发布后的第一届世界杯,而今年世界杯彩票最火的莫过于微信彩票。“彩票”在微信中已经有了很好的入口,世界杯的刺激让更多人愿意点开彩票页面进行竞猜。同时,返现和抽奖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同时由于很多人在微信中讨论世界杯和彩票,从社交的角度也带动了人们购买彩票的行为——因为都在同一个应用内,而且支付非常方便。

结语:世界杯时间,博彩时间

这一届世界杯是第一届移动互联网时代举办的世界杯。从赛事本身来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赛事信息的方式,观看比赛的方式,但是世界杯的外延——围绕世界杯的博彩也因为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博彩公司在巩固线下销售渠道的同时,已经开始努力开拓线上渠道;而纯在线的彩票销售平台也已经做成了上市公司,并且在线上拓展自己更多的渠道;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一,在世界杯成为热议话题的时候,将世界杯彩票推到人们眼前,吸引了更多人购彩,而人们这种购买彩票的习惯在世界杯结束后也会有所延续。

但是凡是都有利弊。移动互联网为购彩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更有利于人们参与非法赌球。这一方面需要合法的体育博彩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参与竞猜和购彩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司法机关和赛事组委会加大对非法赌球的打压,让博彩业健康的发展。

PPTV第1体育日均点播破5000万

转载自:梅花网

巴西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球迷,对足球的热情丝毫没有因为时差问题而减弱。在球迷观看世界杯内容的多种途径当中,PPTV第1体育成为80、90后球迷的首选,而日均5318万的点播量,也让PPTV第1体育成为可以比肩体育门户的专业体育视频网站。

观众人数增四倍 人均点击时长比肩门户

随着俄罗斯和韩国队小组赛的结束,巴西世界杯小组赛32支球队也全部完成了亮相。在小组赛第一轮比赛结束后,PPTV第1体育的一组统计数据也新鲜出炉。根据统计,在世界杯开始的这一周时间里,PPTV第1体育成为国内球迷点播观看世界杯内容的主要选择途径之一,相比世界杯开始前四周的平均数,PPTV观众数在世界杯开幕后翻了四倍,增加比率达到301%,而PPTV的点播数量也增长了146%。 根据来自PPTV的趣味统计,如果把一天内通过PPTV第1体育观看了本次的5318万人都拉去现场观看比赛,那么可以坐满723个马拉卡纳球场。

此外,在PPTV第1体育的用户群中,80后和90后球迷成为主力用户,两者的比例分别占到了35.4%和38.%,另外60后和70后球迷占球迷总数的14.3%。在5318万人次的日均点播数量中,有26%的用户通过直播收看了比赛,85%的用户通过点播观看了比赛,而8.4%的用户同时收看了直播和点播。在本届世界杯巴西VS克罗地亚的节目战当中,PPTV第1体育用户的节目点击时长达到29.48分钟。(PS:在此PPTV也友情提示大家,尽管世界杯节目很精彩,但是每天观看PPTV第1体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小时。)

如果说南非世界杯是互联网世界杯的话,那么巴西世界杯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届世界杯。根据PPTV第1体育的统计,有40%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收看了世界杯的直播和点播节目。在这些用户当中,平均每天有1157.8万人次通过安卓系统终端收看节目,而广东用户达到172.5万,领先全国用户。使用IOS终端收看PPTV节目的用户也达到了748.5万/天,其中用户最多的省份依旧是自广东,达到95万。PPTV统计还发现,北京的球迷是全国球迷中最土豪的,因为12.5%的北京球迷,是使用3G/4G流量来收看各类世界杯视频的。

彩票竞彩和德国队专区成亮点

本次世界杯,PPTV第1体育吸引到了众多合作伙伴和赞助商,而在网页点击量上贡献最大的非足彩竞彩和德国队专页莫属。世界杯期间,PPTV第1体育联手500彩票网,推出了世界杯竞彩活动,而截至目前,共有315577人次通过专题页面参与了竞彩,而PPTV第1体育和500彩票网也按承诺送出了5辆奔驰车大奖。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中得奔驰车的彩民当中,有3位是通过收看了PPTV第1体育的世界杯节目后得知活动信息,并且跟随主持人参与游戏后最终获奖的。而在彩民人群地域分析方面,上海用户成为足彩的最大赢家,其中不少彩民反馈称,收看了PPTV第1体育自制节目《第1眼线》后,与专家团反着买押宝中奖几率相当大。

此外,PPTV第1体育作为德国队官方视频合作伙伴,全网独有的德国队跟队报到也是PPTV本次世界杯推送的一大特色栏目,吸引了日均千万人次的点击。PPTV第1体育前方记者拥有其他国内媒体所不具备的独家新闻采访权,将跟随德国队队员出海、到巴西当地小学参加公益活动以及集训、采访等视频第一时间传回后方平台,这些特色内容在球迷中间引发了极大反响,并且获得了极高的点击量。此外,作为PPTV第1体育特约观察员的德国前国家弗里德里希,凭借其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德粉的关注。

目前,巴西世界杯只进行了一周的时间,PPTV第1体育已经凭借其竞彩的自制节目和独家的视频资源,向广大球迷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相信随着世界杯比赛的深入及竞争的白热化,PPTV第1体育会继续给广大球迷带来全方位收视及互动体验,让球迷尽情享受世界杯带来的足球热情之夏。

移动O2O怎么玩?

转载自:梅花网

通过移动终端触及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营销方式吸引用户,用户通过二维码、手机定位系统或者WIFI等搜索并筛选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支付,然后得到消费凭证到线下企业去消费体验,这就是移动O2O的生态圈。

在传统企业还在建立互联网平台并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体系的整合时,互联网已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新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开始改变O2O的发展。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网民6.18亿,手机网民5亿,手机网民渗透率高达80.9%。大规模的潜在用户预示着移动O2O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移动终端的优势在于能够定位地理信息、支付方式的多样性、随时随地使用的便利性,这正是移动互联网与O2O的契合点所在。虽然移动终端屏幕小的劣势暂时影响了移动网购的用户体验,但由于O2O偏重线下体验,所以并未成为移动O2O的发展阻力。

移动O2O的两大消费场景

第一种是Online to Offline。通过移动端连接互联网,在WAP端或手机APP查找产品及服务,然后利用手机支付,再到线下实体店去消费。

第二种是Offline to Online。在线下实体店或促销单上扫描RFID、条形码、二维码等获得产品服务信息,通过手机支付或预付,然后商家送货到用户手中,或者用户到线下实体店消费。

企业通过移动终端触及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营销方式吸引用户,用户通过二维码、手机定位系统或者WIFI等搜索并筛选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支付,然后得到消费凭证到线下企业去消费。归结起来,简单的移动O2O使用场景如下:

把握好三个入口

在整个消费链条中,几个重要环节应得到企业重视,其主要涉及三个入口。

● 企业触网入口

对于企业而言,布局移动O2O的第一步在于触网形式,也就是布局线上渠道。现如今,企业要正确认识到线上渠道的作用实际上是为线下服务,作为引流入口,最终目的是通过线上的推送或促销来使用户产生线下消费行为。

除了自建移动客户端,企业移动O2O主要触网入口选择如下:移动购物平台(淘宝等移动网购平台),移动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等),团购网站,线上优惠券,移动地图,线上会员卡等。

当然,企业触网之前还是要做好商品信息化,将商品信息搬到线上,做到线上线下的信息对等,进而还需要对产品进行精确定位,对潜在用户进行使用习惯研究等,才能进行渠道的选择。对多数企业来说,用户使用习惯更成熟的团购入口可作为首选渠道。

● 企业服务入口

移动营销拥有与PC端不同的属性。对于传统电商企业或传统零售企业的线上平台而言,营销方式以引流为主:独立电商企业通过百度[微博]、360等搜索导航购买关键词引流;入驻电商平台的传统企业主要通过购买天猫[微博]淘宝的展位、直通车等方式增长流量。这都需要投入大量营销成本。而在如今电商发展的成熟期,对于移动O2O模式,流量带来的转化率反而未必能达到企业需要的效果。

正是由于移动O2O基于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互联网特有的社交因素,另辟蹊径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好营销效果。

社会化网络包括微博、微信、视频网站、音乐网站、SNS、论坛、博客等。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网络入口中,无疑微信和微博等社交产品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粘性较强,因此基于微信和微博的社会化营销值得企业进行尝试。社会化营销的作用在于吸引移动端新用户,同时增加老用户忠诚度和使用粘性,将用户变为“粉丝”。

以吉野家为例。吉野家在2013年9月进行了一系列微信营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吉野家官方在微信上开发具有互动性的食材游戏微信优惠券APP,消费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吉野家的某一类菜品有一个深层次认识;然后,吉野家石锅拌饭上市促销阶段策划了一个“白衬衣帅哥日”活动:每周四北京的一家吉野家门店为前100位穿白衬衣的男士免费赠送一份石锅拌饭;为进一步调动明星任重的粉丝群力量,吉野家制作了五款微信聊天“任重表情包”,增加任重粉丝与吉野家的粘稠度。

此次营销活动在线上线下都取得良好的反响和互动,包括微博和微信APP都取得不错的展示和推广,其官方微信在活动期间粉丝增长超过2万。可见,利用微信创造适合线上线下互动的O2O营销,对于产品推广和客户积累都具有价值。

● 用户消费入口

对于用户端,从移动O2O的触网入口来看,移动端消费入口还是以二维码和地理位置信息为主,部分大型商场卖场等场所也可以将商用WIFI当作O2O入口。

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移动O2O入口,为打造移动O2O生态系统。BAT三家企业分别在移动入口端提前布局,百度以地图业务为基础,打造O2O生活服务开放平台;腾讯去年11月将SOSO地图改名为腾讯地图;阿里巴巴[微博]全资收购高德地图。

2013年“双11”期间,移动天猫客户端与高德地图结合,消费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购物:一是登陆天猫APP选购商品,然后通过高德地图导航至线下店面;二是用天猫APP扫描二维码海报,可以获得相应产品的优惠券;三是到线下实体店体验,通过天猫APP扫描商品的二维码,添加到购物车,“双11”当天购买,享受折扣优惠。微信方面,同样与腾讯地图进行对接,以及与团购、打车、优惠等多项O2O功能结合。目前来看,围绕入口的玩法还有很多可挖掘点和可尝试模式。

以上入口正是利用了移动O2O的定位功能和随时扫码功能,对比PC端来看,PC搜索结果会出现关键词供用户筛选,而未来移动端的搜索将出现地理位置,基于手机定位导航。线上资源及线下资源可以映射到移动地图上,用户可以基于移动地图完成支付、预订、导航、点评等功能。近段时间发展火热的打车软件和外卖O2O餐饮,正是基于这种入口进行营销。

尚需克服的难题

移动O2O可选入口多样化,但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说,选择中依然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方面,移动APP的劣势在于开发成本和渠道推广成本较高,中小型企业做独立APP前期ROI较低,但优势在于,对品牌影响力较大的成熟企业,APP的入口效果更明显;另一方面,关于社交平台的选择,做好社交平台的运营和用户管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短期效果不明显,但由于社交平台拥有大量用户基础和曝光率,中长期运营和投入会带动企业未来的流量增长。

二维码和移动地图入口备受关注,然而,用户消费入口同样成为企业布局的难点。首先,二维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业失序、信息安全面临挑战、监管难以实现等。同样,手机地图也需要进行完善,数据更新速度慢、信息存在漏洞和信息错误需要进一步解决,与移动支付的完美整合仍需时日。

触动传媒携手“中国好声音”,引爆出租车内双屏娱乐体验!

上海,2015年6月3日,星期三/ — 近日,触动传媒正式获得灿星制作官方授权,成为第四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 “出租车互动媒体”战略合作伙伴。触动传媒将运用自身在出租车内的独特移动渠道,结合双屏互动概念,为喜爱“中国好声音”的乘客提供更有趣的互动参与方式,同时也为品牌主创造更丰富有效、更具话题性的营销体验。合作将从6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本季“好声音”结束。

此次合作将分为预热期和播出期两个阶段:预热期间,除了能在触动传媒上看到第四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官方导师的宣传片之外,还有双方共同合作的创意宣传短片,期望能为出租车乘客打造专属的“中国好声音”娱乐空间,也为品牌主提供了一次更具个性的营销机会。

在第四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播出期间,灿星制作将联合浙江卫视在最大程度上给触动传媒内容授权上的支持,结合触动传媒出租车互动屏幕及其官方微信平台,通过有奖竞猜游戏、每周幕后精彩花絮和节目精华视频等多种互动参与方式,引爆出租车内双屏娱乐模式新玩法。同时,也能使得品牌主借势“中国好声音”,在出租车一对一的空间内,打造更亲民、更具品牌个性和话题性的营销方案。

灿星制作表示:“这是中国好声音首次与全国最大的出租车内互动媒体展开深入合作,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合作,让更多出租车乘客能够在闲暇或拥堵的乘车时光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同时也能为看好中国好声音影响力的品牌主提供节目延伸出的、更多元化的营销机会。”

触动传媒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冯晖中强调:“其实,双屏互动营销已成为触动传媒媒体解决方案的一个新亮点,无论是之前与百事可乐合作的获奖案例‘把乐带回家,弹幕互动推广’,还是这次与‘中国好声音’的全面合作,双屏互动不仅增加了品牌的曝光机会,更重要能让消费者将品牌信息带至其个人终端。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品牌主参与到这次双屏娱乐互动营销盛宴中来,为您的品牌推广加分添彩!”

关于触动传媒

触动传媒由执行主席兼联合首席执行官冯晖中于2003年创立,专注于发展国内先进的互动荧屏移动媒体技术,并扩展全球。如今,触动传媒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出租车内互动传媒企业,致力于通过020解决方案、双屏互动和智能数据库,为品牌提供创新的营销平台去跟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关系,获得更好的互动效果,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回忆度和消费者反馈度。

想了解更多有关触动传媒的信息,请登陆:www.touchmedia.cn

巨头纷争移动广告:寡头时代来临?

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一直是待解难题。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其次是增值。但广告形式和计费模式在移动端均遭遇屏幕小、网速慢、转化低等难题。眼下,移动端商业化生态尚未成熟,移动开发者普遍面临流量变现窘境。在BAT阵营里,阿里正在整合地图、社交媒体、O2O等平台,腾讯则将广点通接入微信,形成微信闭环广告生态。与另外两大巨头相比,百度最先发现移动变现难题并推出移动网盟。

百度移动商业化:挑战和机遇

在今年Q1财报中,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先生透露百度移动增长迅速,今年移动搜索流量将超过PC。用户注意力守恒,当他将更多时间消耗在移动,自然会减少在PC端的时间分配。

如何将越来越多的移动流量价值释放出来,成为百度眼下的重点。李彦宏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已经暗示百度正在大力开发移动流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用户数,而是用户数的增加能否带来营收的增加。”在手机百度获得超过5亿用户、拥有14个“亿用户”App之后,不考虑赚钱的用户原始积累阶段已经过去了。

移动商业化并没那么容易,几个关键问题:屏幕、网速和转化。Google面临相似困境。Google最近也发布了Q1财报,代表流量单价的CPC已下降9%。Google还不是最惨的,Ignition One统计,Q1移动搜索广告的平均CPC定价下跌了35%。

相比之下百度前景更为乐观。李彦宏在回答大和证券分析师时表示,PC端和移动端CPC价差继续缩小,与移动端商业化有关的数据都在上升。Google业务总监阿罗拉对移动搜索广告也表示乐观,“从中长期看来,移动广告的定价一定会超过电脑广告的定价。移动还有一些独有优势,例如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更加精确地打广告。”

现在移动商业化最成功的是Facebook,它的移动营收已超过50%,与Google瓜分三分之二的美国移动广告市场。如果百度能够实现50%的移动目标将是极大的成功,而现在百度正是冲着50%而去。

移动广告平台机会成熟

百度在PC端已经通过百度联盟形成了超过60万的合作站长生态,过去十年百度联盟给站长的分成累积超过90亿元。而DCCI报告则显示,百度联盟、Google AdSense和淘宝联盟在站长中依然是前三强。

现在百度想将它的广告生态复制到移动端,百度联盟本月将拿出最高可达10亿的额外分成奖励APP开发者。开发者加入百度联盟,接入联盟SDK并产生流量之后,便可以在下一个月进行抽奖,在收益之外在获得最高100倍的额外奖励。有几个背景导致百度联盟做出此举:

1、移动流量增速过快,移动变现需求越来越急迫。

2、PC站长对移动广告的观望态度。CNNIC报告显示,认为移动广告联盟或平台的收入是移动端盈利的主要方式的站长仅为34%,移动广告联盟依然只是被作为补充。

3、移动商业化时机成熟进入收割季。有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支出为179.6亿美元,增幅达105%,今年有望再增长75.1%,约占全球数字广告支出的1/4。同时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出现下滑,移动互联网整体不再高速增长,要最大化变现自然要在高位开始。

4、百度已做好准备,吸引并留下开发者。百度联盟的第三方合作App增长速度很快,同时广告填充率将近100%。填充率展现了广告丰富程度。填充率和CPC单价是开发者关注的核心指标,显然百度的这两项指标都还不错。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匹配、广告主资源丰富、推广样式丰富、为开发者提供从技术到渠道到变现的多元化服务是百度移动网盟的核心优势。

移动广告平台走向:不会一家通吃

移动广告市场足够大,且远比PC广告市场复杂,移动广告平台注定不会一家通吃。

可以先看看广告平台的核心价值,它的核心是将广告主的投放需求和站长(开发者)的广告位资源进行对接。广告平台做到以下几点将关乎成败:一是精准地匹配广告需求和资源,避免两端浪费;二是采用一套自动化的系统,自动交易、竞价、统计、结算,避免投入过多人力;三是提供一些附加价值给广告主或者开发者,例如大数据挖掘等。

到了移动端广告平台本质上还是在做这些事情,但需要帮助开发者一起解决移动设备屏幕小、网速慢、用户不点击、转化率低这些问题。广告投放诉求从直接的网站链接变为了一些更直接的内容以减少跳转,比如电商、应用分发、本地生活服务等。正是有了这些变化,使得移动广告平台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1、从促成到达到促成交易。PC广告联盟促成用户点击之后跳转到目标网站,而移动广告平台CPS(按照交易计费)的广告模式会愈发重要。这时候如果广告平台有自己的支付工具或者电商平台将发挥协同效应;

2、4G到来成移动广告拐点。4G带来高速稳定的移动网络,这会让跳转型、视频、应用分发、电商交易型广告得到复苏。因为这些广告需要更大的流量和更多的跳转。这也意味着效果广告仍将是未来的主流模式。

3、大数据营销成为真正的重点。大数据成为可选成为必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伴随用户,更好地收集数据,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因此基于社交网络、基于浏览习惯、基于位置、基于搜索历史的精准性广告将被委以重任。而所有这些都是大数据营销的范畴。百度已经发布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数据引擎,将开放云、数据工厂和百度大脑等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在大数据领域,百度已经走在前面。

4、垂直化成为移动广告平台机会。在百度联盟等广告平台巨头大力推进时,创业型广告平台恐怕只有避让才是出路。因为巨头可以用你一年的收入去补贴开发者,不排除未来还会通过更高分成比例来吸引开发者。这时候选择专注于电商或者游戏之类的行业广告平台做深之后仍有机会。

移动互联网从缓慢酝酿到高速增长再到平稳演变,商业化一直是待解难题,现在成熟征兆已出现。百度想做收割者,阿里、腾讯等巨头也会来收割这个成熟市场,移动广告平台市场正在迎来一场大的洗牌。

转载自 艾瑞网

Tango CEO Uri Raz:移动社交做成生态体系才有出路,未来全球范围内会有5家左右移动社交平台级产品#2014GMIC大会#

09年上线的Tango基于熟人社交关系提供视频通话服务,不过它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像微信了,除了支持文字和语音通讯,用户可以在其中完成购买表情、消费音乐、发现应用、玩游戏等操作。就在一个月前,Tango宣布完成2.8亿美元的D轮融资,其中2.15亿美元来自阿里巴巴。Tango目前支持14种语言,共有超过2亿注册用户,月活用户达7000万,用户分布在全球224个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中东、台湾和新加坡。

在今天的2014GMIC大会上,长城会的CMO白瑞德对话Tango CEO 尤瑞·拉兹(Uri Raz),一起聊了聊“移动语音社交的下一站”。

白瑞德:Tango 2009年上线,其语音社交功能当时对Facetime和Skype有所冲击。后来你们决定转型,从纯粹的视频语音聊天转型成一个集通讯和娱乐为一体的平台,这跟WhatsApp专注于做好通讯这一块是很不一样的思路。你们的转型是基于什么考虑?

Uri:我们看到了移动端社交App的发展趋势,那就是“通讯”虽然很重要,但它只是移动社交平台的功能之一。现在的移动社交平台都会同时强调两个定位:一个是“内容分发平台”,引入各领域的内容供应商或者开发者,来丰富平台上的内容类别;另一个则是“社会化发现”,通过社交关系助力内容传播。你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定位,才能构建一个围绕用户和内容的生态体系。这是LINE在做的,也是WeChat在做的,我们认同这个方向。

白瑞德:现在很多社交App背后都有科技巨头撑腰站台,比如WeChat的背后有腾讯,Facebook Messenger背后有Facebook,而你们是一家独立的做移动社交的公司,你们的独立性有何利弊?

Uri:优势就在于我们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执行力很高,而这在移动领域是非常重要的。的确,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我们在推广渠道、资金支持等方面跟WeChat和Facebook Messenger相比可能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接受阿里入资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接受阿里入资,主要有两个原因吧:一,阿里巴巴虽然是一家大公司,但它投融资并购的动作让我觉得它是以创业公司的速度在成长,于是,我们决定跟阿里“谈一场恋爱”;二,从全球范围来看,亚洲的创新速度正在迎头赶上西方国家,创新的杠杆似乎正在向亚洲地区倾斜。

现在,我们在北京地区设立了办公室,正在招工程师。

白瑞德:和AppStore、Google Play等应用商店一样,Tango也要同开发者就收入进行分成。那开发者选择Tango而不是其他应用分发平台的原因,你觉得是什么?

Uri:Tango的平台上有社交图谱。基于此,开发者可以与用户之间有更多的交互,这对于产品迭代和分发推广都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基于熟人社交,变现的途径也可以有很多种,效率也比单纯的应用分发平台要高很多。目前,我们的平台上不仅有游戏开发者(现在已上线40款游戏了),也有其他类别App的开发者;我们还与Spotify合作,现在在平台上引入了2500万首歌曲;另外,移动电商也是我们尝试的方向之一。我们通过引入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丰富平台上的社交元素,而这些社交元素又可以为开发者所用。

白瑞德:你们针对中国市场会有哪些策略?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市场对Tango来说有战略意义?

Uri:在中国市场里,微信是我们很尊重的产品,无意打败它,但我们希望让中国用户有更多的移动社交平台可以选择。目前,我们只是对产品UI做了翻译,还没有正式落实本地化,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同当地的内容供应商合作,将其引入Tango中文的平台里;除此之外,我们内部还有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将中国的游戏类或其他类别的App西化,帮助他们出海。

我们其实是一个挺工程师思维的团队,专注于产品研发,在市场营销、商务推广方面基本没投入什么资源和精力。不过除了中国,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也是不错的市场。

白瑞德: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让移动社交这个领域变得极热门。在你看来,在未来的3~5年内,这个领域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是会出现更多整合,还是会更多元化?

Uri:具有语音、文字等通讯功能的社交工具可以有很多,但是移动社交领域的平台类产品不会有很多。我预计未来全球范围内会有5家左右这种平台级产品,并且会呈地域分布趋势。

转载自 36氪

移动通讯应用的成长灰色地带:依赖病毒式营销

去年2月,一款名为Secrets的应用程序,如同病毒爆发一般,迅速走红。这款应用允许用户向自己的通讯录里的联络人或者附近的人发送匿名信息。

该应用的名称与私密社交应用软件Secret十分相似。只不过,借助用户良好口碑和众多媒体的关注,在用户群增长方面,后者比Secrets早了一个月,而作为山寨应用的Secrets则顺道沾了光。

就在对用户群增长几乎感到绝望之时,Secrets开始强迫自己的早期用户,向他们所有的联络人发送邀请,让用户的好友也下载安装自己的应用程序。

但是,当Secrets的下载量达到2000次时,问题就出现了,除了恼人的垃圾邮件以外,Secrets还造成了移动网络堵塞的问题。Secrets开始不停地向2382这样的号码发送邀请,致使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因人们在通讯录中输入的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端口以及随之汹涌而来的信息,遭遇典型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据研究移动垃圾信息的爱尔兰移动安全供应商AdaptiveMobile数据,有一位不知情的Secrets用户,曾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向通讯录中的无效号码发送了超过3万条邀请消息。

Secrets最终修复了这个漏洞,其开发人员拒绝就此置评。虽然这件事堪称垃圾邮件的极端案例,但部分人士认为,造成该问题的部分原因还是由于增长。

随着Facebook 190亿美元收购移动实时通信软件公司WhatsApp,大笔新资金流入移动通信市场,于是,更多压力落在了那些还在通信领域边缘游走的应用程序身上,使得他们不计代价求扩张。

在应用开发领域,这个增长的过程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灰色区域,被称作Growth Hacking(注:是一种通过技术获得用户增长的方法),社交网络Path、RapGenius及Glide等都曾使用过该技术。视频信息应用Glide的Android用户就抱怨称,在某种程度上,要想阻止应用程序向自己通讯录中所有人发送邀请,几乎是不可能的。

爱尔兰移动安全供应商AdaptiveMobile高管卡索·麦戴特(Cathal McDaid)认为,在这种侵略型移动营销行为中,移动通信应用的表现最为恶劣。他表示,在2013年9月至20143月期间,12款热门移动通信应用发出的强迫式邀请信息数量,增长了850%,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应用“瞬间变得价值连城”。

最近,谷歌就垃圾信息式营销行为向Android应用开发人员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4月16日之前停止这种营销手段。根据AdaptiveMobile的调查,就在谷歌截止日到达一周后,Glide每日应用邀请信息发送量减少了30%,Android即时通讯应用Tango的邀请发送数量减少了60%,而匿名通讯应用Meow更是减少了91%。

这个结果很鼓舞人心,但麦戴特却认为,通讯应用会继续投机取巧,以人为手段实现膨胀式增长。虽然大部分顶尖通讯平台,比如Line、WhatsApp及微信等,都比较循规蹈矩,而小型通讯应用则是急于想要加入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

据移动行业分析及广告公司Flurry的数据显示,移动通讯应用在去年增长最快。就在不久前,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9亿美元收购移动消息应用Viber,而阿里巴巴2.15亿美元投资社交应用Tango交易,更是让该平台市场价值超过10亿美元。这也就难怪风险投资人开始向初创企业施加更多压力去吸引用户。对于如此高的估值,惊人的用户数至关重要,哪怕只是注册用户。

麦戴特表示,应用开发领域的灰色地带深处,还藏着另一款移动应用程序,那就是 Smug Messenger。为了让用户发送好友邀请,该应用会向用户提供游戏内奖品甚至亚马逊礼品卡等奖励。这确实是很高明的营收手段,但麦戴特认为,“这是未经请求的,是一种人为式增长。一些应用还在用户界面上动手脚,想要删掉发送邀请都难。这一切都在于有趣的社交工程。”

麦戴特还引用了另一个例子:拥有2亿注册下载量的移动通讯平台Tango,只要用户使用应用拍照,就会询问用户是否想要邀请好友加入。还有另一个通讯应用,其会立刻勾选用户的全部好友,一会后再取消。

麦戴特认为,这种做法有明显的心理效应。他认为,在Growth Hacking策略方面,新贵通讯应用越来越有创意,偏爱“破窗效应”,并且在模仿前人的老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WhatsApp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使用人工增长战略。举例来说,2009年,WhatsApp作为当时免费通讯应用之一而成名,为了维持用户稳步增长,WhatsApp采取了第一年免费,其后每年收取0.99美分的策略。

WhatsApp联合创始人简·库姆(Jan Koum)曾在2013年12月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道,“我们想要确保,能够吸收用户加入我们的网络,并为他们提供应得的服务质量。相较于收到一百封邮件,我们选择10封,而且我们能够确保全部进行回复。从长期角度看,这种人为的网络压制事实上是有回报的,因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支持让人们更加开心。”WhatsApp联合创始人布莱恩·艾克顿(Brian Acton)表示,“相较于‘快速壮大’的标准思维模式,我们选择了一条慢速发展的道路。”

今天,移动应用成了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占据市场最上方就是占据了大部分营收,所以,要想模仿WhatsApp早期的发展战略获得成功很难。芬兰应用开发人员伊尔卡·泰伯(Ilkka Teppo)表示,“这就像是音乐市场,只有几家乐队能够成为一流团体,所有的钱都进了他们的口袋。”他表示,从多数通讯平台拒绝透露“活跃用户数”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让人们定期使用他们服务的难度。

通讯应用的真正价值并不多在于注册用户数,因为很多人都是只下载但从不使用,而是在于所谓的“用户保留”量,人们打开和使用一项服务的频率。至少目前看来,这个数字是无法人造的。

转载自 艾瑞网

《视频营销指数报告》:移动端流量超过PC端

据《视频营销指数报告》显示:视频观看上,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19-35岁人群更喜欢用移动端观看视频;不同城市、不同剧集,用户多屏观看行为有不同表现。

《视频营销指数报告》是一份专题性数据解读分享专刊。相较于《优酷指数报告》从网站及内容角度出发,《视频营销指数报告》更多从营销角度及广告主所关心媒体数据出发,全面展现不同消费人群的多屏行为。

专访ad:tech china 2014主讲嘉宾Steve Harmon —中西对比: 移动驱动的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先锋创业家, Steve Harmon 回顾他在1997年首次来华经历,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还未普及,只有600万用户,而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超过6亿网民在在本次专访中, Steve对全球及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趋势作出大胆预测,并分享了他对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以及数字创新的深度洞察. Steven Harmon将作为本次ad:tech china 2014 的主讲嘉宾为观众带来颠覆思维的精彩演讲, 并参与ad:tech数字创新峰会的小组讨论。

Steve Harmon

美国风投创始人和管理合作伙伴,曾担任过Jupiter Media公司VP,Paul Kagan Associates机构分析师,创业企业Applied Semantics2003年被谷歌收购,是谷歌Adsense概念创造者之一。现着重投资互联网领域,对中国互联网和网络新媒体有深刻研究。其著作《零重力1.0》和《零重力2.0》成为彭博社最畅销书籍,比尔盖茨、杨致远都读过其商业报告。在中国,Steve Harmon给网易科技独家供稿。

你对2014年的峰会有什么预想?

手机将取代所有其他数字互动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领域就关于地点、时间、偏好、人口、供求以及其他方面的新领域将在商务、内容、隐私和营销方面有所开拓。

市场新趋势、革新和数字营销工具是什么? 大多数工具都尚未建成来完全实现市场的机会。比如,如果你看看你的手机上的应用,它是相当令人沮丧。我看到未来真正的创新将是把消费者们分层,以保护他们免受不必要的营销。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完全信任他们的营销来源。营销人员做这些联系的时候是必须建立在信任、允许和正宗的沟通的基础上。市场不再是营销人员到消费者的“单行道”,而是也会形成由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形式。数据相乘复杂化以及它带给营销人员和消费者新的恐惧让安全也成为一个革新领域。此外,在支付领域将改变,将采取不仅限于银行或在线支付供应商的新途径。这些都是建立在旧观念上的。 2014年主导中国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式1997年,当互联网还没有普及。那时候,在中国的上网人员少于600万人。 1999年,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研究,并认为这种发展将是巨大的。今天,中国是互联网最大的市场。 消费阶层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将意味中国巨大的市场增长,这是美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快速增长一来就没见过的,美国出现在市场。选择,信息,定价压力,注意力不集中,太多的消息杂波将中国营销人员需要克服的问题。 你怎样定义中国的电子商务? 中国的电子商务业务在产品方面比美国和其他地方更多样化。我觉得中国人很进取,纷纷跳入网上买卖的行列。驱使这种现象的是网站提供的巨大选择性,如淘宝和阿里巴巴。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亚马逊更多的关注是消费者,而不是在中国你可以轻松搞定的“批发”式的项目。另外,我觉得一些社会企业,比如微信,为新的方式做电子商务铺平了道路,改变了传统的网站的想法来变成一个用户驱动的共享电子商务。然而,缺乏信用卡和在线支付方式仍可能阻碍中国电子商务。我觉得会有更多的创新方法来实现。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互联网和西方的有什么不同? 中国互联网和西方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 1 )中国的互联网是由移动驱动。就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经验。从屏幕尺寸到什么样的要约或内容,相比需要坐下来享有的网络,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另类。移动是在移动中,精短,且灵活的电子商务和内容。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公司连得到移动网络的权利都没有。这对于电脑网络来讲,不是一个跟随者。 2 )在中国使用移动网络的人比其他地方都要多。1997年我在中国的时候,当年只有6百万中国人在线使用网络,他们之中大多是研究人员或学者。所以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1998年,我说互联网是类似电力的工具。现在来看,它确实是。但是,尤其是在人们都是被移动网络连接起来的中国。我看到公司在中国的扩张,并试图将一切给所有的用户,就像几乎提供所有产品的阿里巴巴、腾讯和新浪微博。这些公司提供的内容融合了商业和支付功能,而西方的公司倾向于提供一种服务,如Facebook,就是专门同朋友社交的网站。如果Facebook是一家中国公司它可能会更像是腾讯。但它们有多不同呢?中国企业家不断超越他们自己公司的极限来看和竞争对手相比他们能做到多少。 对于中国的数字化创新,你同意中国互联网在全球范围与日俱增影响力吗? 微博和QQ在提高中国互联网要走出去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2001年,我写了一份关于Zach’s的投资报告(美国大型调研公司)是谈到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和其他有意识地领导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络公司。这些公司是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意识领袖。 阻碍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最主要障碍是语言。我认为在所有国家,语言障碍是一个自然的成长限制。企业家应该着眼于用实时的多国语言来显示内容的方法来打破这一限制。这还不够,可以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动态渲染和计算能力做到这一点。有一天这些会实现。但不仅仅是语言,文化和规则同时也影响人们体验互联网的方式。即使是一些简单的因素,如数据传输速度,往往是不被大家所考虑的。例如,真正的宽带商业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体验,而不是较慢的DSL或3G(移动)。商贸服务跨越谱存在。一些用户偏好文章和图片,另一些则是偏好音乐和影像,这取决于数据的速度。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类型。 中国影响力的另一个迹象是美国互联网公司对于在中国做生意的渴望。谷歌,Facebook ,Twitter和其他人曾试图和正在努力。就我自己的企业hapn.info来说,也有巨大的机会可以在中国推出。 ad:tech会对你意味着什么以及你对这次ad:tech在中国的举办有什么期望? ad:tech在全球的数字营销,广告界处于领导地位。数字是未来,未来在中国。ad:tech在中国召开无论是对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还是个人创业家,都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学习的机会。ad:tech 这次在中国举办,希望可以颠覆传统的西方占主导的思维模式,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帮助本土企业品牌通过数字创新走向世界。 能跟我们分享一些你在中国的个人经历吗?是什么吸引你来到这的? 又是什么让你兴奋不已? 我来过中国几次,并且见证它改造成一个“信息主导”的社会。这对商业和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我最早的记忆是,当我还是一个9岁的美国男孩的时候,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少林和尚。当我的朋友们想成为棒球明星的时候,我却一个星期练两次功夫。我只是对少林和尚很尊重。当时,我正在学习截拳道功夫(你可能知道,由李小龙创造的)。成年之后,我访问了中国,逐渐意识到华人的企业家精神,其中包括像李嘉诚这样的出身卑微,后来成为亚洲富豪的成功故事。在香港,我有幸见到过几个高层领导及银行,看到企业家们充满创造新事物的能量。2009年,网易(163.com)写让我写写文娱企业家精神的东西和教授一门在线课程。我的博客有超过200万的网页浏览记录。周游世界,我发现建立企业便是一种全球化的企业家精神,并且正在加速。数字前沿也越来越令人兴奋。 全球规模最大的广告技术和数字营销峰会、中国数字营销市场奠基者ad:tech将于6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盛大召开。召集全球及本土知名品牌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出版,技术供应商,关注营销者在数字新媒体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及数字营销创新趋势, 致力于为营销者打造独一无二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获取新知,建立关系, 创造商机. 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MMA中国无线移动联盟,作为特邀合作伙伴给予本次大会大力的支持, 通过与ad:tech的携手合作,告知全球最新的移动市场资讯,促进品牌商,代理商,移动媒体及电信运营商对移动营销的认知和相互合作。技术及营销发展动态,致力于推广中国移动营销行业的发展。 详情登陆: www.adtechchina.com ad:tech china 20146月26日-27日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关于 ad:techad:tech是为数字营销,广告技术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全球领先的广告技术和数字营销系列展会。举办地包括纽约,旧金山,伦敦,新德里,上海,新加坡,悉尼,九州,东京。www.ad-tech.com关于 dmg::events:作为一家国际展览和发行公司,dmg::events每年承办 300 多场市场领先的贸易展览、出版 45 种相关的杂志、报纸、目录和市场报告。分支机构遍及全球,在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英国、阿拉伯酋长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设有 30 多家办事处。dmg 环球媒体有限公司是英国最大、最成功的媒体公司之一 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 PLC (DMGT) 的全资子公司。详情请浏览:http://www.dmgevents.com

应用分发将成移动端战局主导者

App分发在两年前还没有被提到如今这么重要的位置,巨头们没太发力,导致其形成一种碎片化发展的格局。应用商店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理论被提出后,巨头先后在该领域进行大手笔布局,市场环境开始发生改变。

百度系进步神速

百度从2013年初开始,确立了强调应用分发能力的移动战略,移动搜索和地图作为提升分发能力的双引擎,开始发力上攻。用占有绝对优势的移动搜索进行应用分发,提升分发能力,半年内增幅高达600%。在发力方向初步获得验证之后,百度并不满足于现有格局,又把目光投向了体系外,更大程度上掌握入口的意图相当明显。

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之后,入口的集中进程开始了,首先是在这个领域已无太多创业机会,没占到一定位置的应用商店很难独立存活。其次,应用分发被发现蕴含极高的商业价值,是可以在未来实现巨大收益的。这一点无需论证太多,19亿美元的价格已充分说明问题,也给予市场极大的信心和启示。

腾讯在之后将平台上散落的应用分发资源集中到应用宝中,表明其也想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控制入口。腾讯是社交分发,与百度的流量分发本质上不同,但来自社交网络的分发效率如何还有待观察。腾讯入局后,应用分发市场形成了三大一小的竞争格局,以91为代表的百度三大应用商店,应用宝和360手机助手,外加一个小个子豌豆荚。前三者本来是站在一个相对平行的位置上,但经过不足一年的发展,彼此间拉开差距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百度日前公布了应用平台的分发数据,日应用分发量过亿。从去年8月收购91之后的6900万,到10月的8000万,再到12月底的9000万,直到现在的1亿,尚不足8个月的时间,百度在这个领域的后来居上态势相当明显,无论是增幅还是总量,都已远远超出预期。

应用宝目前已知的日分发量为6400万,日均应该会更低一些,豌豆荚日分发量为3000万左右,而360手机助手的数据则从未公布。根据易观国际在2月发布的分发市场份额数据来看,百度在当时已获得41.2%的份额,领先于其他对手。

进步原因:模式独特而不可复制

百度应用分发业务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以至于后来居上,同百度本身的业务性质有极大关系,那就是搜索。去年在百度世界上,李彦宏已指出了应用商店的弊端,轻长尾而重头部,粗放型分发模式,生态体系不健康,并表示百度正力图对其加以改变。我们知道,百度是靠互联网长尾流量起家的,而今日遇到的问题又与10年前何其相象。

百度对这个市场做出的改变有三个,首先是确立应用商店 移动搜索的双核分发模式,将应用商店的辐射范围扩展到整个互联网,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取需要的应用。这首先给百度系分发平台带来了量级上的大跃进,其次有效兼顾了长尾应用的分发能力。这个模式相当独特,有较高的门槛,也确实为用户解决了一些实际需求。

其次,百度旗下的91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和安卓市场三个平台在不断发挥协同作用,91被收购进来后进行了三次深度整合。过去91助手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主攻iOS应用,安卓应用是其弱项,但在进行一次次整合之后,iOS标签已不复存在。百度系旗下三个平台,现阶段能有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效应存在,未来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百度更注重底层生态体系的建设,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发布轻应用开发标准等办法,对开发者实行进行引领,并推出扶持政策。其双核分发的一个最大作用,不仅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对开发者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百度在最新一季财报中表示,未来几个月将在应用程序搜索、云存储、以及SDK广告支付平台方面发力,做好生态体系建设。

百度这从用户到开发者一整套的布局,在过去8个月内表现出无穷活力,取得应用分发市场第一也并不令人意外,这是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全新业态。分发过亿后,百度已初步具备了市场掌控力,在业务模式上已接近形成闭环,移动应用到达用户毫无阻碍,不受制约,某种程度上已控制了应用分发的入口。

应用分发会是移动端主导者

控制应用分发的入口,意味着控制了移动互联网一切服务的源头。应用分发本质上仍是一种服务的分发,如果移动端日后不再需要网站,无非也就是将过去在PC端提供的服务打包进app供应给用户。PC时代谁能决定用户看到哪些网站,谁就是大局掌控者,如今的情况与当初如出一辙,谁能够决定用户使用哪些互联网服务,谁就立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处。

PC端有一个逻辑同移动端是相通的,那就是高效集中的流量分发。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产品也许不需再做好几年才能出头,只要产品好,再获得分发力量的支持,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成功上位。也许一年半载就能达到上市标准的公司会大量出现,会有大量公司从这种集中分发机制中获益。

作为移动分发领域的领先者,百度在最新财报中还特别提到了移动营收化的问题,表明应用分发业务的商业化即将提上日程。而在腾讯2013年的战略规划中,也更是出人意料地将应用分发列为仅次于游戏的第二大营收来源。这首先表明,在应用分发领域隐藏的钱景,已快到了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了。

应用分发的盈利模式不会是个问题,PC端的盈利空间不会在移动端消失,最多就是拐个弯转化出来。移动端商业化的进程中,应用分发会是扼守源头的业务,只要移动互联网有盈利的业务,应用分发也不会被排斥在外。

应用分发的战略作用在今天已可以得到普遍承认,其作为移动端战局主导者的角色,将会随着行业演进而变得越来越清晰。

转载自 艾瑞网

移动视频,谁主沉浮

去年底,4G牌照正式发放,许多业内人士开始纷纷预测移动视频时代到来,4G网络的高速运转让人们可以想象自己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驰骋。但中国4G网络高昂的收费给段子界带来无穷无尽的灵感,没有人可以接受一天上班路上把一个月的工资都花光。

但是,移动视频的发展,并不会因为4G高昂的收费而停滞,因为上班的路上实在太无聊了。

当视频开始移动

早在前智能手机时代,就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习惯“移动视频”了。万能的USB接口让移动视频播放器的先行者MP4圆了很多人路上继续看了一宿的韩剧梦。而今天,到处都有的WiFi网络足以让路上一族有充分的时间把想看的内容在睡觉时下载完毕,等到睁开眼后再帮助自己消耗路上的时光。

庞大的用户群和并不高的门槛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于是有了视频网站的争夺大战。而在网速一定的环境下,版权就成了竞争的最大的筹码。疯狂的版权争夺出现在视频网站之间。一个个曾经盗版成灾的网站在积累了足够用户后换来大量融资,变成了版权大户而成了版权保护的支持者,转过身开始对新兴的盗版网站开炮。好的影视作品也在业内的追捧争抢之中水涨船高,价格层层浮动。在人们还在为明星们超乎正常的片酬而唏嘘不已时,电视剧版权费也不断得到拔高。观众们在免费观看时不得不忍受越来越长的广告,而各大网站则在进行着自杀式的增长。当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样的争夺在视频网站雄起之前,在各大卫视之间早已进行过无数次,那时的广告不止出现在节目播出之前,还出现在节目播出之中,被人们笑谈是广告中插播了电视剧。

到了移动端,应用端的使用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由于高昂的版权费带来的独播权让各视频应用对于受众而言几乎就意味着不同的节目。要收看不同节目就要下载不同应用,于是16G的智能手机不再足够,但并没有太多人愿意为空间付出更多消费,于是受众和视频公司之间再次产生了矛盾,而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这种矛盾几乎无法解决。现在很多视频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可以看到彼此的节目,但用户一旦进入相关节目,就会看到并不死心的另家企业的应用的安装推广,挥之不去,是另一种令人不快的体验。

从PC端视频网站或者应用中,移动端的视频应用也继承了一个功能就是推荐。或者最热、或者最具人气,满屏的影视海报,即使最正的剧也可以截图截出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以此吸引流量。这种推荐如果说成鸡肋或者不当,毕竟确实有用户像逛超市一样进入视频首页,随便点击,场面火爆有助于增加点击率,但同样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而考虑,大多用户进入视频应用都是经过口耳相传有的放矢的观看节目,或者是新出的英剧美剧,或者是时下正热的综艺节目,对于他们而言,移动应用最重要的是有或者没有,相关推荐与最近热播其实并不重要,琳琅满目的页面并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用处。

各有各的活法

当然,为了推广移动端,在节目前的Banner广告上,移动视频用户可以享受到一点好处就是可以不用看PC端长达60秒的广告,但对于很多只看MV和短视频的用户来说,几十秒的广告相对于所看内容而言仍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等待。同时,由于移动端为获取用户资料而对注册用户而采取的优惠政策,注册会员后先下载后看视频成了很多用户的选择,但在此情况下,广告作用不能得到发挥,长此以往,对于视频网站而言无异于另一场自杀。

幸而在长期的市场养成后,已经有部分特别是年轻用户,愿意接受通过付费获得免广告的待遇。

原生广告、内容营销成为移动视频里的新宠。这种在视频网站时代已经被运用娴熟的形式在移动视频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发挥。虽然上班路上越来越长,但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而言,人们并不习惯在无论是越来越大的手机屏还是越来越小的平板上长时间观看视频,否则无论是眼睛还是颈椎都将被激起强烈的抗议,而广告以其精短的形式恰好适应在短途中观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视频网站都已经专门开辟了广告专栏,而精美的广告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欣赏与观众娱乐的目的并不冲突。

很多厂商都早已开始尝试通过在影视作品中植入自身产品本身及内涵进行推广。虽然有些影视作品因为水平所限造成植入显得非常突兀,但是触目所及也不乏产品与内容完美合一的例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些视频厂商掌握大量的现金流,这让他们开始有机会投入利润丰厚的影视制作发行之中。比如乐视早已在电影发行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在越来越多的电影结束后的合作单位可以看到视频企业的影子,这种合作已经不止于渠道之中,在整个影视作品包括综艺等内容的制作中都有他们出现。

而搜狐、爱奇艺等制作的PGC包括微电影比如《丝男士》等也早已拥有了一批追随的粉丝。而PPS创始人,爱奇艺联席总裁张洪禹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则认为,用户的需求并不限于长视频,短视频的内容在未来可以比主流长视频的质量还要好,为此,他们成立了马东和刘春的工作室,虽然仍处于培育期,并不能看到何时产生收入,但仍值得投入。

不同于PC端,手机是一种可以将拍、传、看融于一体的终端,这成为一种最为理想的UGC直通道,即使在PC端视频的汪洋大海中,本来就存在着大量的手机视频,而在4G获得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资费得到大量降低后,用户上传的积极性和及时性将得到更好的提高,在范围不断扩大后,可以考虑的就是UGC变现。56网副总裁李浩认为,广告主在过去或许要担心自己的广告被贴在不良视频上,而通过现在对于版权和内容审核的完善,广告主在此领域的顾虑可以大大降低。可以认为,在移动视频领域,UGC的变现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转载自 媒介360

移动广告洗牌期后现“一超+多强+群雄”雏形

虚拟运营商带给运营商有机会更有威胁。中国的运营商实际上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是被用户苛责为行业垄断,另一方面三大运营商在用户市场上争的头破血流;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国企,电信是市场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另一方面还要背负国计民生下的政治责任和非市场化的KPI指标。虚拟运营商的引入有助于三大运营商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服务。

数据业务很快会替代语音业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一定会给移动增值业务更多的空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业务运营商做的并不十分理想,在全业务的思想下,发展了大量的非核心的业务。业务太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管理混乱,无法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经营。

用户分层级服务

申请虚拟运营商的企业既有零售企业也有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是能接触大量用户群体的公司。之所以参与虚拟运营商是期望给所接触的用户提供运营商服务,沉淀用户,通过后续的增值服务获取更高收益。虚拟运营商基于圈用户的动机,即便从运营商获得的分销价格比较高昂,也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给予用户补贴,会联合包括芯片、终端、网络服务等合作伙伴,将部分的利润回馈给消费者。

既然虚拟运营商的首要目的是以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圈用户,那么第一阶段虚拟运营商一定会以优惠吸纳用户,这也决定了虚拟运营商对价格敏感用户的影响力更强。虚拟运营商先一步帮运营商做用户筛选。对价格不敏感的高价值用户会留存在现有运营商系统内。第二阶段才是不断推陈的服务,各个虚拟运营商基于自身业务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进行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推广,会有面向用户推出自己的话费套餐、流量套餐供用户选择,会有虚拟运营商自己的话音、短信、彩信、移动数据包等电信业务服务,会有结合自身业务与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打包业务,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最终170会聚集大量的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这部分用户不是通信单价值最高的用户,却是零售、互联网内最庞大、最基础的用户群,甚至是互联网内单价值高的用户。用户才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一切。

运营商互联网化

信息通信产业链将更为复杂。未来,信息通信产业链是网状的,这将彻底颠覆传统电信业的模式。信息通信产业在融入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之后,可通过很多种业务促进消费,而非以往人们所说的需要一种杀手级业务。这种多业务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会推动运营商必须介入到消费业务趋向于成为互联网服务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运营商只需要做智能化流量经营就可以了,就像建设了电网就未必一定要参与节能灯产业,虽然节能灯行业看起来更高科技。铺设了水网也不需要介入饮料生产,虽然饮料的利润率可能更高。但是关键的问题是,通信网络和自来水管、煤气管不太一样,通信网络传递的是信息,是非物质的东西。电磁信号的传播技术,变革太快。要知道,1980年以前,全世界也没几台手机;1995年中国美国之间的骨干网带宽是64K。但是仅仅过了2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生了巨变,变化还在发生而且更快,无线和有线通信的比特成本在不断下降,也就是说,今后通信的带宽的供应是有可能“过剩”的,和水、煤气不一样的是,通信不再具有稀缺性,或者是珍贵的资源,而是随时可以替换的东西。

通信网络和水网、燃气网络不同,水和燃气是物理存在,始终需要物理网络传输,网络一旦建立,就会永远发挥效能,只要有人在它就有管道价值。通信网络却不太一样,例如固话网络,固定电话几乎可以判定会被淘汰,服务于固定电话的整个网络或者转为它用或者就被淘汰。运营商怕的是未来如果出现不用基站就能完成网络覆盖的技术,或者类基站产品成本极地化,那怎么办?运营商不得不参与黏着性高的业务。

业务和管道不同,业务意味着用户粘着,在互联网有用户、有用户黏着就有一切的可能。

转载自 艾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