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媒体传播的10大趋势

在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早期时代,我就介入到了数字媒体传播领域。当时,这种较为新鲜的公关传播被称为ePR。我们当时所做的包括搭建网站、在论坛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等工作。而如今,互联网已经全面扑向移动设备,大数据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有效,智能设备和软件的快速发展让人应接不暇。在这种生态情况下,移动端设备的使用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数字媒体传播也更加多元和复杂。

根据数十年的从业经验及案例反馈,并结合新兴技术及市场需求,我总结了全球数字媒体传播领域的十大趋势。

1、微时刻营销

微营销一词是由谷歌提出的,指用户在移动设备上搜索、寻找和买东西的那一时刻。因为移动端设备的发展,我们的需求随时随地都能被满足。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有预订出租、订餐、购物、查询健康医疗方面的信息和其他服务等诸多需求,因此,很多公司都非常关注“微时刻”。对微时刻营销来说,由于消费者世界变化迅速,它还真不是能被任何软件分析的技术,而是基于战略和市场洞察的一种营销。

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是,希尔顿采用谷歌酒店广告(Google Hotel Ads)服务,为其在线业务提升更高质量的酒店竞标。该营销方案根据每个市场对酒店的不同需求来设置竞标间隔,并能够在消费者通过谷歌搜索的结果、国家,以及设备类型的衡量标准上进行竞标调整,然后以优化的结果呈现出来。最终,该营销服务为全球所有希尔顿酒店的转化率提升了45%,投资回报率增加了12%。

2、故事云聚合

把网络资源汇聚在一个云平台上,从而找到关注内容的各个方面,好的聚合平台不但提供优异的体验,也可以成为吸引人的品牌活动。在美国有像Content Fry这样特定的第三方平台解决方案,品牌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已经将故事云聚合做得很好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开发自己的聚合平台。比如,罗德公关在巴西世界杯期间开发了InstaCup,所有贴有巴西世界杯标签的Instagram图片,以及GPS地址显示在主要场馆附近的照片,都会聚合到这个平台。这是一个关于巴西世界杯的故事,这个平台由罗德互动实验室(RFI Labs)负责,任何客户都可以使用它打造品牌或主题项目。

3、医疗健康和高科技的融合

目前,市面上的健身手环、苹果手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可以让我们随时了解心跳和锻炼情况。据我们了解,谷歌正在与厂商合作开发智能隐形眼镜,以此帮助糖尿病患者追踪血糖水平,帮助老花眼患者恢复眼镜聚焦能力。未来,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让人类更好了解和管理自己健康的设备。

从营销的角度看,这些数据价值连城。仅举一例,罗德公关与花旗银行开展了Fitness项目,这一项目旨在鼓励公司员工多多运动,并通过智能设备记录数据折合成积分,所得积分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金额定向捐赠给公益机构。可以看出,健康数据正在散发着广泛的商业能量,他们可以与商业结合,可以与公益结合,可公可私,进退皆有天地。

4、视频、视频、视频

视频比单纯的信息更易产生记忆和吸引关注。我们并不一定需要专业的设备或者长视频,短视频和手机拍摄已经收获不错的效果。即使是企业或品牌的新闻稿、财务报表,也可以转而使用视频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这方面,GE曾突破大型企业的常规招聘套路,创造了多媒体招聘的案例。该公司树立了“欧文”这个GE数字部门的员工,并围绕他拍摄招聘视频广告,以有趣和生动的内容拉近了雇佣双方的关系和情感,使应聘者产生了“GE的工作环境令人兴奋”的印象。该系列招聘视频在youtube上已获得超过40万浏览量。

5、谷歌 app指数

把具有相似意向的app整合在一起,像指数一样,使大家更有可能寻找到出色的应用。现在在移动端设备上进行的搜索已经超过了电脑,因此,App指数成为了搜索引擎优化新的前沿应用。谷歌正在为app深层内容进行指数编撰并将其凸显在搜索结果中,这就意味着app内容将会在网民进行的搜索结果中更多地出现。

鉴于移动端设备的使用与pc端使用的数量差距将更为显著,我们可以预期app将会取代移动端网站而成为品牌策略的一部分。

6、文化为王

有一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消费者,会自动聚集在相同的网站和论坛。因此,把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做一个映射和比对,能让我们更好地看到和创造出这些不同的行为和方式。对品牌来说,以一概全的信息策略正被实时获得消费者信息策略所超越,品牌们通过了解消费者文化,包括既有的消费行为、体验和讨论的内容来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

7、地域映射

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人有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特定的搜索方式,比如,加州、纽约的生活模式和堪萨斯城、芝加哥的是不同的。我们通过地域能够诊断出人们的一些共性和特性,这为品牌主提供了很有效的市场洞见支持。随着苹果CarPlay、安卓汽车(Android Auto)系统收到市场推崇,娱乐信息节目将会更多地整合起来,并且更多地在移动端设备上获得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通勤和路途将变得更为丰富,体验更为数字化。比如,商家使用iBeacon技术后,就能针对某一个具有地域映射相似特征的旅行者们,进行更为有效的市场营销。

现实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成功案例。维珍航空曾在伦敦希思罗机场使用Google Glass、iBeacon等技术,为乘客的机场体验提供了一系列互联的服务。比如,当乘客接近安检时,他们就会自动收到打开电子登机牌的通知;乘客在机场主要区域会收到合作伙伴商户的优惠购物信息。维珍计划今后提供更加令人惊喜的服务,比如,具有温度计和感应器功能的beacon就能测得相应数值,并提醒Clubhouse员工温度的变化,他们就能及时地为乘客准备好盖毯等设施。

8、氛围智能

亚马逊有一个数字系统Amazon Echo,可以提供基本的人工智能功能。你只需说“打电话给妈妈”,系统就会自动拨电话给妈妈。Facebook的扎克伯格今年的年度项目是想给家里制造一个机器人,它会先熟悉、听懂他和他太太的语音指示,做家庭保洁的工作。可以想见,氛围智能是一项创造性的应用,未来有许多与虚拟现实或智能应用相结合的发展空间。

9、数字助理的崛起

数字助理包括iphone的siri等技术,它们可以与人类对话,从而进行简单的搜索和回复功能。这些功能看似普通,却将在未来的消费互动和营销传播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数字助理技术本身还在不断更新中,定会产生出更惊人的效果。

10、质更胜于量

内容的质量比数量来得更加重要。有效果的方式是提供更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事实,并让它们广阔地传播开来。深层次的内容可以影响到观点和行为的变化。

同时,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危机的发生也比从前更快地传播。根据近期国际律师事务所“富而德”(Freshfields)所主持的调研显示,当危机发生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已有28%的信息在网上传播了。对公司而言,平均来讲都要花上20个小时来找出到底谁应该对这个事情负责,这个时间段内如果不及时地与相关的受众沟通,产生的信息缺口只会让负面消息传播得更多更广。数据显示,危机事件发生一年以后,还有超过50%的公司未能重塑民众的信心。因此,在数字媒体时代,网络的情绪绘测、意见领袖的言论指引,都需要及时观察和有效沟通。这也是数字传播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AdMaster国内率先落地跨终端识别技术 连接无处不在的消费者

领先的营销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成功举办“跨终端营销生态发展交流会”,会上介绍了国内领先的适合中国网络及营销环境的跨终端ID识别技术。AdMaster通过构建跨多平台真实数据集群,破解国外跨终端识别技术在中国落地的弊端,通过描绘个体消费者在电脑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网络行为,实现以高精准和高覆盖为核心评估指标的多终端 “同一用户”ID识别技术。

智能终端的繁荣发展让用户在可以在多个屏幕、多种连网设备之间随时随地轻松切换,跨终端ID识别技术对品牌营销的深远价值不言而喻。成功识别跨终端ID,能够实现更真实的受众去重、跨终端频次控制、受众放大及重定向、多屏归因等,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单个受众购买,帮助广告主及媒体减少投放资源的浪费,提升ROI和转化率。除此之外,它也可以让更加精准的场景营销变成可能。跨终端营销可以结合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地点及生活场景使用的不同设备来推送一系列的广告创意,实现持续、个性化的受众触达。

?$7$7

综合国内和国外经验,目前主要有2种跨终端ID识别的方法:精准识别、纯概率识别。概率识别是以IP为主要识别信息,但由于国内复杂的网络环境,导致依靠“概率识别”实现的跨终端ID识别遭遇了较高的挑战和明显的水土不服。例如:在PC及Mobile端,山寨机、安全助手和广告屏蔽插件造成的 ID 不稳定都有可能降低概率匹配的准确度;国内IP 资源贫乏、流通快速等多重因素导致数据失真,原有概率匹配方式准确度也会明显下降。

精准识别主要是利用用户在多个设备上使用同一个账号登录时去定位、触达单一消费者,也就是类似Facebook、淘宝这种强账号体系。精准识别针对的是已经注册的消费者,并且这些消费者必须是在多个设备都同时登陆了自己的帐号。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广告主准确判定在平板电脑上看到广告的人与当天在电脑上实现购买行为的消费者是同一个人。但是,这一跨终端账号的缺陷在于,无论其背后的用户量有多大,都无法实现100%的人群覆盖,且最终只能在巨头们各自的商业帝国中完成闭环,无法与整个行业分享跨终端营销技术的红利。

AdMaster创始人 首席技术官 洪倍 介绍AdMaster 中国落地的跨终端ID识别技术

AdMaster创始人 首席技术官 洪倍表示:“AdMaster跨终端ID识别技术能够在中国本土适用,原因在于它科学地结合了概率识别与精准识别的技术优势。在利用概率匹配识别方法的同时,AdMaster还结合自身数据源、及国内巨头等合作数据源等技术来构建精准匹配集,并应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持续进行模型训练及分析,从而在保证可规模化应用的前提下提高准确率。”

中国数字营销委员会副秘书长代肖、腾讯社交广告高级产品总监周洲出席了交流会,进一步了解并支持AdMaster在国内推出的跨终端ID识别技术。同时,周洲也强调:“对比国外,国内的跨终端营销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更复杂的网络环境和更大的挑战。腾讯拥有中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强账号体系,多年来一直秉承积极开放的心态,与业界伙伴开展创新深入的合作。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腾讯海量社交用户背后的价值,携手业界更多的广告主和第三方,共创繁荣的营销生态。”

央行:2015年信用卡线下支付不足线上支付的1/3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2015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在稳步上涨的各项业务中,几项下跌的数据特别引人注目,报告显示2015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32亿张,较上年末下降5.05%。

在支付业务持续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每台POS机具对应的银行卡数量较上年末下降23.23%,事实上,在其2015年一、二、三季度出具的报告中,POS机刷卡数量有连续下跌的现象。

对此,挖财信用卡专家表示:信用卡在用发卡量的下降,其一是因为互联网贷款的发展,使得用户透支的方式增多,其二是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虚拟信用卡的普及,也分流了信用卡部分份额。

央行数据还显示,2015年末,每台POS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238张,较上年末下降23.23%。与此同时,网上支付业务笔数同比增长15.92%,特别是移动支付业务笔数更有253.69%的增幅。这一现象在也互联网信用卡管理平台也得到了印证,挖财信用卡管家的数据就显示,信用卡POS端消费不足线上消费1/3,线下POS支付的份额已经越来越小。

POS机支付的衰落不仅败给网购,移动支付的冲击更大

5年前,我们讨论网购对于线下支付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在当下,实体场景下的移动支付对于POS机支付的冲击更为惊人,在央行的《2015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报告中,2015年,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爆发式的增长背后是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巨头对传统POS机支付的颠覆。

挖财信用卡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地区中,浙江以信用卡线上人均消费金额高居榜首,广东紧随其后,而上海和北京屈居第三位和第五位。

浙江和广东两省份能拔得头筹,与其分属支付宝和微信两大支付巨头的大本营不无关系,2014年支付宝开始布局线下支付时,主要发力城市便是杭州,而在广州遍地的餐馆和便利店只接受微信支付的现象也十分多见。

家住杭州的葛先生表示:”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出门不带钱包了,吃饭可以用支付宝扫一扫,出行的话,一般都用打车软件,用微信支付就好,省去了许多刷卡或者找零的麻烦环节。”

90后成长中,信用卡消费线上化趋势几成定局

在年龄层分布上,挖财信用卡管家用户数据显示,在线上信用卡消费中,70后消费金额最高,90后刷卡笔数最多。有趣的是,2016年第一季度,90后线上信用用卡人均消费金额最少,仅占70后的1/3,不足80后的一半;线上支付使用信用卡频率却最高,为16次/月,90后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支付更小额的支出。

网友小南是走入工作岗位一年的标准90后,他坦言:”我已经好久没有在POS机上用信用卡了,平时都是网购居多,使用信用卡在线支付。我还用信用卡绑定打车软件,用来扣款,有时候甚至连点外卖也会用信用卡在线支付。”

按照这种趋势,现有信用卡的在线支付渗透入90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日后伴随着90后群体财富的增长,pos机使用率的走低和线上支付的火热是必然而长期的趋势。

十年后Facebook或许将这样统治全世界

今日凌晨,Facebook在旧金山举行F8年度开发者大会。

在本次大会上,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公布了Facebook发展的10年路线规划图,从图中不难看出,Facebook在未来十年有着一颗统治全世界的心:Facebook从过去单纯的社交网站,变成了即时消息(Messenger和Whatsapp)、图片分享(Instagram)、兴趣群组(Group)、视频(Video)的集合体,而未来的Facebook是要连接全世界,并且要让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侵入你的生活。

当然,Facebook的大创意也可能失败。Facebook的电子邮件产品从未能腾飞,该公司移动操作系统Facebook Home也未取得成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限免费网络服务的项目Free Basics在印度遭遇重大挫折。扎克伯格深明此点:今天凌晨公布的一系列创意、战略都有可能会失败。

但扎克伯格认为,这些大赌注值得尝试,它们不仅可扩展Facebook、改进其“底线”,还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因为扎克伯格始终在强调:“在上个世纪大多数时间,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有很多理由证明其好处多多。”

那么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Facebook是如何定义自己未来十年的呢?

1.Facebook发布Messenger聊天平台

Facebook向开发者展示了如何在Messenger应用中构建“聊天机器人”(bots),以便产品对用户的问题作出自动应答,如提供天气信息、帮助用户购买商品、获取新闻资讯等。使用聊天机器人将省去人力沟通的成本。

目前已有超过25家公司与其达成合作关系,其中包括鲜花订购服务1-800-Flower,以及《华尔街日报》和CNN等媒体公司。

Facebook连续两年将Messenger应用作为重点平台进行推广,反映了扎克伯格的一种观点,即对于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来说,通信应用将处于中心地位。如今,Messenger应用用户数已超过9亿,日发送消息量为600亿。

2.发布Surround 360全景摄像机

Surround 360全景摄像机形状类似飞碟,共采用17部超高清摄像机环绕构成,并配有基于网络的软件,可在360度范围内捕捉图像和自动呈现。

Facebook将Surround 360全景摄像机定位为设计最好的全景摄像机。这款设备能够连续工作而不会出线过热现象,拍出的视频分辨率最高可达8K。这些360度全景视频可在Gear VR、Oculus等虚拟现实头盔以及Facebook的应用上观看。

Facebook透露,仅购买制造Surround 360全景摄像机的必要材料就花费3万美元。但Facebook并不想成为摄像机制造商。公司将在今年夏天通过GitHub开源产品硬件的设计和相关算法。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设计和制造360度全景摄像头越来越重要,他们已经开始为普通消费者和好莱坞明星生产廉价产品。对于Facebook来说,发布这样一款相机,将让用户以更丰富全面的形式呈现身边发生的事。

3.开放视频直播API

自上线Facebook视频直播功能后,Facebook又进一步开放API,期待更多开放者基于视频直播提供更有趣的内容和功能。

在大会上,扎克伯格就带了一台无人机上台演示,并介绍这台无人机将实时直播Facebook这两天的F8开发者大会。

Facebook预计到2021年,70%的网络流量是消耗于在线视频。这意味着Facebook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视频身上。

4.推出Free Basics模拟器让开发者接触更多可上网用户

Facebook的Free Basics服务旨在为更多网络不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上网服务。在大会上,Facebook进一步推出Free Basics模拟器,以帮助开发者查看他们的应用在Free Basics上的表现。配套的分析工具可以让开发者分析出用户的属性和使用特点。

其实这才是Facebook最大的野心所在。目前世界上还有几亿人联不上网,扎克伯格就是希望对“连接世界上所有人”。

5.提供更多开发者工具

Facebook上线新的开发者工具,如Profile Expression Kit和Account Kit。

Profile Expression Kit可以让开发者将图片应用与Facebook结合,从而让用户选择动态图片,如GIF图来作为他们的个人资料照片。

Account Kit简化了用户登录过程,用户无需密码就自动登录,只将电话号码和邮件作为登录选项。

让开发者能够更快速地开发应用,或许能让更多的用户在Facebook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6.更多分享方式

一个叫做段落分享(Quote Sharing)的功能,可以让用户分享他们在网站或应用上看到的句子或段落。最新的分享按钮让用户直接将外站看到的文章、视频、网站和各种类型内容分享到Facebook上。这样将让外界网站与Facebook的连接更加紧密。

阿里等五巨头结成奥运营销联盟 奥运营销争夺战拉开序幕

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百度、合一集团(以下简称优土)、微博和新浪体育,首次结成奥运营销五环阵,囊括巴西奥运期间的核心广告资源,为更多的品牌商家提供分享奥运经济的“大蛋糕”。

借巴西奥运的巨大影响力,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下,通过组建五大强势媒体为主的奥运营销联盟,打通电商时代品牌营销的全链路,实现品效合一的数字营销一体化,帮助品牌面对全球市场,正是此次媒体矩阵的魅力所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营销推广平台阿里妈妈将专门组建这次联合营销活动的商家服务团队,全方位服务品牌广告主。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奥运品牌营销最佳阵地诞生

据介绍,天猫将帮助品牌客户建立“天猫粉丝趴”,通过奥运媒体营销联盟资源,包括优土、微博话题、百度搜索、新浪体育赛事,与消费者实现多样互动。 由此,品牌的活动官网(campaign mini site ) 将会寻找到新的阵地——天猫粉丝趴。

在这个品牌与会员互动的社区里, 广告商不仅可组织各种品牌互动的创意活动,还能将活动直接转化为销售——每个产品和品牌都能直接连接其天猫的品牌旗舰店,增加销售并积累品牌粉丝,做二次营销转化。在天猫粉丝趴,品牌营销将变得事半功倍。

新闻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首席市场官董本洪表示:“电商网站具有天然的媒体属性,此次天猫和百度、优土、新浪、微博的结盟,以及天猫‘粉丝趴’的推出,是互联网时代奥运经济、奥运营销的一次创新。精准数字营销更加贴近顾客需求,而会员互动分享的过程,不仅是媒体可以传播的内容,也是拉动消费的引擎。”

媒体结盟数据融合 打造线上营销生态链

天猫+百度+优土+微博+新浪体育的联姻,将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当数亿的网购人群、搜索人群、视频用户、社交人群和阅读人群之间产生最大合力,将会真正的成为一个像“水、电、煤”一样的生态设施,这将会让它告别纯粹的经济意义,而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化商业生态系统。

与此前提供的单一广告模式不同,五巨头的奥运营销联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重新发掘互联网广告资源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从商业上看,以电商+搜索+视频+社交+资讯,将形成全新的媒体闭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在这个生态圈里,用户的消费和商业需求明确且直接,品牌商可以掌握和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并且进行很好的数据化运营。

除了媒体联动一体化,大数据的应用也将成为联盟的亮点之一。据悉,阿里妈妈将通过消费大数据为品牌商进行精准投放,打通五家媒体的监测和效果数据,全方位了解到流量来源、流量渠道转换率、用户群体、消费者购买路径分析等信息,并可获知用户对某项赛事、某个产品的喜好度等情况。品牌商通过这些数据化运营,可以更为合理有效地制定市场营销计划。

社区互动 消费者参与感十足

打开天猫APP,进入天猫“粉丝趴”,消费者感受到的不是一个营销平台,而是充满参与感和互动乐趣的互动社区。借助天猫“粉丝趴”,品牌在线上进行的所有消费者互动活动,都可以实施。消费者除了了解赛事资讯,品牌签约运动员故事,还可以进行分享、点评、互动。此外,通过场景化导购和商家专辑功能,品牌商家还可借助奥运话题开展各式主题营销,吸引消费者参与。

对于品牌商来说,以往广告投放都很难知道准确的转化率和实际营销效果,而在天猫粉丝趴内所进行的品牌营销,可以随时了解到消费者的反馈,并监测到转化的实际效果。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从一味注重价格和质量,转变为越来越重视商品赋予的个性表达、群体归属和情感认同等价值。在天猫“粉丝趴”,消费者可与品牌粉丝互动分享自己的心得,并将其分享给自己的好友,从而使品牌价值为更多人所了解。

用户研究:13个魔性数据破解用户“怪诞”行为

怎么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呢?别总觉得消费者的行为很怪诞,各种挑剔,或者为什么就是不来我们这里,其实那都是你不了解他们的体现。13个魔性数据,快点恶补一下消费者的各种行为背后的含义。

1、线上购物时,促销商品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40%。

40%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直接打折,而非通过客户忠诚积分项目或礼品卡等方式;68%的消费者非常认同数字优惠券对于电商品牌有积极影响,40%的用户会在移动设备上寻找兑换优惠券。

(Resource:贝恩咨询 ,在新常态下赢得中国购物者 )

另外,无条件免费物流是消费者购物的第一准则。提供免费物流服务的订单,购物金额比不提供免费物流服务的高出30%。47%的购物者表示,如果他们发现电商网站不提供免费物流则会放弃购买。

2、在操作移动页面时,加载超过5秒,就会有74%的用户离开页面。

亚马逊发现,他们的网站页面加载时间每增加100毫秒,销售量就会下降1%。网站加载时间每增加一秒,客户满意度便会下跌7%。

(Resource:65 proven statistics about e-commerce consumer psychology&《移动页面用户行为报告》)

3、45%的消费者愿意为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能实时聊天的电商网站,“回头客”比例达63%。

Resource:Ipsos)

70%的人愿意在能够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公司多消费13%的钱。76%的线上消费者认为,判断一家电商的品牌价值就要看他们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如果在网站上支持实时通讯功能,客户转化率可以提高31%;68%的美国线上购物者表示他们使用过网站的实时聊天服务,实时聊天服务至少将B2B客户转化率提升了20%。

4、76%的人不喜欢做家务,71%愿意尝试生鲜食材配送服务,其中38%的用户意愿强烈。

白领人群中,使用过网络外卖人群占比高达95%,其中,77.6%是为了节省时间,63.5%是因为天气不好;58.9%的人是因为省力。

(Resource:企鹅智库&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外部环境也影响到用户的的“懒人”倾向,在雾霾影响较重的京津冀地区,19.0%的白领使用网络外卖的首要原因是天气状况。

5、中国移动健康类APP活跃用户数占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3.6%。

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以00后对健康饮料的消费为例,100%纯果汁上升17%;茶饮料上升13%;果蔬饮料上升11%;可乐下降 13%;速溶咖啡下降9%。

(Resource:中国移动健康行业盘点&奥美)

根据CTR媒介智讯调研显示,在315期间,受众更关注的行业为食品饮料行业占46%,医疗行业为36%,互联网行业为35%,其中与健康相关领域占了2席。

6、70%以上的LGBT,会支持LGBT艺人的演艺作品,40%的同志表示他们会购买LGBT艺人代言的产品,54%的同志则表示可能会购买。

Resource:中国LGBT群体生活消费报告&00后研究)

51%的00后,对偶像的追随和模仿使得00后在衣服、鞋、手机、个人用品上尽量与偶像靠拢,随着偶像使用品牌的变化 ,购买品牌也会随之而变,对品牌高关注、低忠诚度。

顾客在线上购买时,网络媒体对购买人群信息收集的影响高出传统媒体22%,在体验感受上高59%,在产品比较阶段高69%,在分享阶段高26% 。

(Resource:麦肯锡 &thinkinsights)

8、52%的微信用户设置了“朋友圈信息分组可见”,39.4%的用户为好友分群,24.5%的用户屏蔽不喜欢的人。

(Resource:HDMR&CTR,2015消费者专项调查)

在社交方面,除分类社交之外,匿名社交也颇受欢迎。根据TalkingData2015年5月数据显示,陌生人社交最活跃,覆盖率最高的为陌陌7.56%;熟人匿名社交其次,覆盖率最高的无秘为0.19%。

9、2015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增幅最快,其中前三类为健康医疗、教育阅读、金融理财,增幅分别为174.6%、101.4%、67.0%。

(Resource:TalkingData,2015年移动互联网年度盘点)

10、消费者出现了向高端产品升级的明显倾向,4000元以上高端机份额增长11.6%。

人们在化妆品(43%)、烈酒(37%)、牛奶及奶制品、护发、大米、生鲜、啤酒等品类上表现出升级质量和品牌的强大动力。

(Resource:TalkingData&麦肯锡)

追求高端化,高品质的生活用品已经成为新常态,这将会推动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消费者更青睐于购买高品质,特别是对健康有益的产品。

11、二次元用户的入坑时间,最高为初中为49.6%,其次为小学27.6%,而踏入社会后的入坑率仅为0.9%,且年纪越小入坑时间越早。

(Resource:艾瑞咨询,中国二次元用户报告)

12、淘宝平台智能硬件成交规模同比增长近250%,智能手表、手环、等商品更多地进入大众生活。

过去两年,有共225笔风投总价值35亿美元被投入VR/AR 领域。从2014年6月至今,谷歌已经分发了200万套谷歌Cardboard,以推动VR的普及。

13、62%的家庭消费由女性主导,汽车购买决策有60%由女性主导,约30%的豪华车车主是女性。

在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女性游客远超男性游客,占比为65%。

(Resource:BCG消费者洞察智库&芒果网)

做为新世代女性消费者,在生活中非常数字化,并乐于宠爱自己。要吸引女性消费者,仅依靠性价比和质量已经不足以打动她们,满足不同群体独特的情感需求才是上策。

传漾Dolphin助力国内数字营销市场实现程序化

数字营销领域的观点、概念、趋势层出不穷,而网络广告的交易模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在不停演变。从最早的按天售卖,到Ad Network,再到近两年新崛起的Programmatic Buying,中国的数字营销市场经过了三年左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美国的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环境,形成了以程序化为主的数字营销新常态。

 

程序化购买近年来迅速发展, 根据eMarketer研究表明,2015美国程序化购买数字展示广告支出增长137.1%,达到100亿美元,占美国数字展示广告支出的45.0%; 2016年将翻一番,达到204.1亿美元,占美国数字展示广告支出的63.0%。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也带动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多元化。虽然RTB仍占主流,但程序化直销在慢慢崛起,PMP私有市场占比持续上涨,移动和视频广告也日趋成熟。在国内,据艾瑞咨询预计,移动程序化购买行业整体规模会在今年出现较大的增幅,整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并且在未来3年内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传漾作为国内互联网广告技术流代表公司,一直带领着国内数字化营销的发展,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程序化购买闭环生态,并于去年推出了完整的程序化购买框架 Programmatic Framework™ 。Dolphin广告发布系统作为Programmatic Framework™中的应用层部分,是传漾在总结了过去近10年的广告发布系统经验,而推出的一套适合不同规模媒体和联盟使用的广告发布系统。它重建了一套新一代高效投放内核,颠覆性地推出更人性化的桌面式流程界面,扩展了广告的发布管理结构理念,同时又摒弃了一些传统广告投放系统中僵化、不符合时代规范的逻辑功能。Dolphin首创的ONE-TAG技术,首次应用于广告系统的MVC框架;强化的UI设计,让行业系统软件更贴近网络人士的习惯。

Dolphin单台服务器的广告服务能力每天可达到2亿以上的展示量,从客户的生产系统中得到的极限处理能力曾达到每天5亿左右的展示量,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得到的处理能力为每秒1万以上的展示量,该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传漾推出的移动端版本Dolphin Mobile,是中国首个网络广告商业App,HTML5语言开发,并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大大提升了跨屏台广告管理的效率。Dolphin Mobile为网络广告管理发布带来新的变革,网站广告经营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管理、发布网站的商业广告,同时支持PC端、移动端和视频类广告平台。

Dolphin是国内领先的网络广告发布管理系统,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程、高效、智能的营销平台,目前保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系统的核心优势响应速度最快,单机负载量最大,广告形式最多样,综合成本最低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传漾Dolphin广告发布系统客户包括:凤凰网、东方财富网、中国日报网、和讯网、某银行、金融界、FT中文网、中国台湾网、南都网、财新网、千龙网、央广网等一百多家网站。此外客户群体还涉及到汽车类、时尚类、视频类、亲子类、交友类、房产以及生活类等。

 

中国的数字营销市场一直处于赶超和奔跑的状态。在资本的助力和BAT投入的情况下,整个产业链条正在加速成熟,行业规范也在积极推动中,可以说程序化已经成为国内数字营销的新常态。

移动页面用户行为报告 (腾讯大数据)

 1、加载

  加载超过5秒就会有74%的用户离开页面。

  2、高峰期

  中午12点左右和晚上10点左右是页面访问高峰期。

  3、页面热度

  通过用户口碑扩散的移动页面,其访问热度往往持续两天左右。

  4、操作习惯

  大多数用户习惯滑动切换,放置在左边的按钮点击率低。

 5、流失率

  用户随着页面层级的加深而不断流失,流失率在前几页最高。

  6、流失率

  输入行为或者复杂交互行为会导致用户流失。

 7、转化率

  由H5页面引导去下载APP的转化率平均值为11.3%,最高值为36.6%。

  由H5页面引导去打开APP的转化率平均值为17.52%,最高值为63.83%。

  8、分享率

  H5页面的分享率平均值为3.93%,最高值为22.39%。

  (原数据:H5页面的分享率平均值为11.69%,最高值为43.22%。

  原数据是页面分享按钮点击率,现更新为微信/手Q右上角点击分享成功后收集的数据。)

 9、页面寿命

  长期、固定位置的资源投放可以延长移动页面生命周期。

 10、停留时长

  功能型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间比展示型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间长。

11、停留时长

  页面首屏和最后一屏的平均停留时间比中间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间长。

 12、按钮点击

  按钮摆放在第一屏的点击率最高,第二屏骤减,最后一屏回升。

  13、按钮点击

  同样功能的按钮,名字设置影响点击率。

  14、按钮点击

  动画明显的元素更容易引起用户注意并点击。

  15、页面提示

  用户可能会忽略页面提示直接开始页面交互。

  16、操作习惯

  用户习惯沿用上一屏学习到的操作行为,如果当前操作不同,需要提示用户。

最重要的媒体是人—— 移动营销2015变化总结与趋势前瞻

创意、内容当然是流量附着的重要载体,然而,真正规模巨大、确定性高、潜力最大的媒体,是与品牌相关的每个人身上的流量。

最重要的媒体是人

数字营销的核心主题,现在毫无争议的变成了移动营销。因此今年的文章只讲移动营销。PC时代的营销方式与阵地依然存在并且重要,但已成为成熟应用,无需赘言。

移动营销的“平台”有什么变化?

这里的“平台”指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应用平台,也包括对于营销决策者来讲,某个维度上可以整合使用的资源集合。2015年移动营销的主战场,主要是围绕着这5个主要的平台展开的:

1、微信平台

2015年微信平台整体上在培养内容生态和企业号上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是直接促成了内容创业的一个风潮,另一方面也显现了对B2B 市场的想象力和企图心。但是我觉得,微信在支撑营销的体系构建上显得投入不足。

朋友圈广告从年初的数百万起投,到此时的5万自助起投,的确提升了客户数量。但是在广告频率、广告展现形式的控制上,很难满足广告主持续性的营销需求。从数据定向能力和数据开放能力的角度来看,情况就更加让人失望了。所有的数据挖掘加工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黑箱,只能看到结果,没有任何能够给企业主使用他们对消费者行为理解的洞察、甚至是自有数据结合的空间。

广点通在微信生态里的广告形式基本一年没有任何变化。整体作为广告平台来说,创新的价值挖掘略显不足,当然这可能符合微信团队自身对于营销价值的态度,但是从微信平台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来看,这方面的滞后的确令人遗憾。并且对标Facebook的发展来看,我个人不觉得广告和营销价值是微信可以长期忽略的商业模式。

当然整体上微信服务号生态中还是产生了大量的创新空间,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微信现在是中国到达率和打开率最高的数字渠道,和传统CRM的结合在2015年呈现了压倒性的趋势。时趣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把CRM的自动化营销和管理与微信进行了深度的整合,整合之后带来的价值也是惊人的,深度整合会带来大量的IT工作,需要专业化的软件平台作为基础。时趣2015年在微信渠道上投入资源最大的客户,实际支出过千万元人民币,但是实现了有效的对百万规模消费者的自动化、个性化和数据化的管理,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实现和转型。

2、新浪微博

作为常年来的新浪微博坚定的看好者(参看过去三年的文章,即便在新浪微博被看衰压力最大的14年底15年初),我继续坚持看好。2015年新浪微博也终于日活超越1亿用户,用持续三年的活跃度和营收增长,终于换来了主流商业媒体和部分一线客户的一些重新认可。

我持续看好微博的原因非常简单:1)在创造内容的门槛、内容的流动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上,目前没有任何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接近新浪微博;2)新浪微博平台事实上是数据开放度、标签数据丰富度和深度使用能力中国最好的平台,在这方面远远领先微信,充分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当其他大大小小的平台还在因为对开放的无知和恐惧,而在数据开放和商业化探索上踯躅前行的时候,新浪微博商业化的层次和深度已经遥遥领先,这使得新浪微博事实上在扮演孵化新的垂直的社交平台的角色:秒拍、小咖秀、粉丝通、WAX等一系列创新使得新浪微博的战略价值和竞争力会继续持续下去相当一段时间。

另一个新浪微博的价值表现,是新浪微博的信息流与数据定向能力的广告转化能力 ,从客户类型和平均转化效果上来看,都可以毋庸置疑的排在几个平台之首。我这几年遇到“新浪微博黑”的人都会这么解释:你可以不相信活跃度数据,你可以以你身边的人的使用习惯为判断依据,但是你要理解,广告主的增长和持续投放的数据是客观的。没人不尊重自己的预算,你可以怀疑平台,但是不要怀疑同行的智商。

3、Hero APP广告资源

除了微博和微信之外,今日头条、陌陌等垂直平台,也在2015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广告投放体系,然而广告主目前更看重的这些Hero APP的所谓Hero资源,包括各种开机画面、主要广告banner。这些资源基本按天售卖,品牌广告主因为其资源的确定性和覆盖量,投入了大量预算。

4、移动DSP

移动DSP是2015年资本追逐的热点,程序化购买的确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广告投放平台。目前的挑战是移动DSP接入的流量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数据定向能力实现难度也颇大。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依然看好。

 5、从Banner到原生的移动广告联盟

其实在2015年移动广告联盟还在持续的进化,过去以“Banner+长尾流量”的打法,已经逐步被市场认知为移动广告的初级形态,更高级的形态是“信息流原生广告+头部/腰部媒体”的新兴移动广告联盟。当优质资源不愿意进入RTB交易所时,各种网络联盟和延展变形的私有交易会在2016年更加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今天当我们在说“移动营销”的时候,以上是我认为必须要考虑的5个特别的“移动平台”。当然,像视频、搜索、电商,也都是移动端上流量巨大的平台,但是,因为这几个平台的营销逻辑其实和PC上的逻辑一脉相承,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不把它们算成“移动平台”。另外,一批以社交账户的流量分发为商业模式的公司,也其实是不可忽视的营销资源渠道,但是因为资源雷同、交易难以实现标准化和程序化,暂时我觉得还很难说哪家已经能够成为平台的代表或者必须选择的渠道。最后,应用商店作为APP营销的重要渠道,毋庸置疑。但是因为服务客户类型单一,因此也不列为平台性的移动营销资源。

移动流量模式的变化?

除了购买硬广之外,移动营销的魅力在于获取低成本流量的模式一直在不停的进行创新,这部分的探索往往会带来现象级的成功和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移动上的流量在哪?或者说,花钱少、产出大的流量在哪?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营销者感兴趣的,也是各种创新型的媒体、创业公司所日夜思考的。在我看来,2015移动环境中的创新流量来源,有以下三种:

 1、情绪/热点流量

所谓情绪或热点流量,指的是当社交网络上,一件事情或者其所代表的情绪,在传播量达到一个临界值时,会进一步放大成为一个流量黑洞,形成刷屏效应,席卷所有人的注意力,最终自动形成巨大的阅读量、转发量和讨论量。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新浪微博的热点话题排行榜。这个榜已经半商业化了,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参与基础不差的话题,一旦上榜,会持续产生更大的自传播效应。因此,对于一些热点性极强的商品,比如说电影、电视、游戏等,抓住这个效应获取更大规模的流量,事半功倍。

另一个例子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各种社会性热点就会形成巨大的流量,比方说开普勒星的发现、AlphaGo的胜利、某一个节日的到来,然后各大品牌就开始出相关“追热点”的内容,然后就有各种营销人或互联网人士出来鄙视这种抓热点的行为,因为的确有些热点抓的比较生硬,大家集中看的多了,也有审美疲劳。

然而,我专门用我们服务客户的数据,去做了一些定量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线的营销人员并不完全是因为愚蠢老板的淫威,才去做抓热点这么无聊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的确在工作中发现,热点所产生的流量效应,使得大部分抓热点的内容,能够获得相应的情绪/热点流量效应,阅读数和互动数的确好于平时普通的内容。

然而,如何不断的成功产出能够“劫持”热点或情绪流量的内容,其实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即便市场上创意最强的内容团队,实际“薅热点的羊毛”的成功率,也低于50%,宛如在黑夜中射箭,运气是更重要的成分。

2、优质内容与IP流量

营销管理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成功的确定性,否则天天让CMO提心吊胆,烧香拜佛总不是事。 因此,2015年营销实践的智慧,使得IP结合的营销,成为了更加有钱的营销主更加青睐的一种获取移动流量的方式。

什么是IP结合的营销?简单说,就是利用一些已经有证据证明、自带流量的内容,来进行整合性的营销。这样的营销方式,只要选择内容的方向性不出大的问题,营销主就有较大的确定性享受到IP内容本身所带来的流量,行业内昵称“自来水”。

这就是为什么微信上的自媒体创业突然出现了一个火爆现象背后的原因:IP创造的成本门槛因为社交媒体信息流动效率的提升大大下降,变现周期又因为移动流量需求的旺盛大大变短。以时趣2015年的部分业务数据来看,优质的微信订阅号植入广告,价格持续走高,因为内容本身供不应求,一条内容植入上10万、20万价格的订阅号越来越多。当然,这些公众号中的生命周期也未必会持续很长,我们一年在公众号广告的投放规模超过3000万,如果看上下半年的公众号投放列表,会发现名单的变化相当之大。

IP本身的营销,由于IP价值的提升,也变成了一个2015年有趣的现象。IP的成功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大明星-大投入-大宣传就一定能够保证的了。时趣作为《太子妃升职记》背后的营销大脑,深深的体会到新环境下的IP要成功,风险和复杂度的确也比之前的IP营销更大,需要有细致的分析规划和实时的策略优化,再加上一定的运气,才能够取得成功,然后才能享受到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

3、最重要的媒体是人!

终于要写到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了,2015年,移动营销的核心本质,更加清晰的显露在了商业世界的面前:创意、内容当然是流量附着的重要载体,然而,真正规模巨大、确定性高、潜力最大的媒体,是与品牌相关的每个人身上的流量。

运营人的流量,现在市场上有三个方法,分别是:

1)微商

毋庸置疑,最先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创新,实现了巨大商业价值变现的人,是微商。当然,其中很多微商游走在许多灰色的商业地带:二级分销和传销、劣质产品和夸大宣传、代理商铺货与洗脑……随着消费者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一批粗暴的收智商税的打法已经慢慢失效了。但是在2015年年底,中粮、蒙牛等大品牌的一些销售公司开始入场,又给这个模式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中粮健康生活家招募

中粮健康生活家个人二维码海报

微商模式的创新性在于,的确找到了一种变现个人流量的方式和方法。第一批微商的成功,很大原因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朋友圈流量获取变现。然而它的局限性也在此:把人当货架,和正常人在社交中的人格需求,有巨大的冲突。急功近利的微商难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2)社群

社群在2015年成了一个buzz word,从品牌、到自媒体、到网红,人人都在谈社群,人人都看到了社群一旦形成的价值。

简单说,社群的价值是在于,给一个商业模式安上一个自带流量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解决:1)商业模式的流量需求,2)还可以不断的增加流量规模,匹配商业模式的升级。

难点当然是在于社群如何能够建设起来,特别是社群的建设还需要和商业模式本身完美匹配,变成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形成一个整体的正向循环。目前成功的社群,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强内容,把高质量内容当成一种服务,来吸引和维持社群的规模,同时带动内容相关的周边产品的销售;另一种是依靠个人化的价值观,通过价值观的影响力,聚集同好人群,形成销售驱动。最牛的当然是两者兼备的社群,所以说“网红会写作,谁也挡不住”。

3)Social CRM

微商和社群,也许代表着一部分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但是对于巨大的传统商业存量来说,这两种营销模式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还是太大,但是核心思路是对的:如何找到一种新的组织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将自己的自媒体流量贡献出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营销目标。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思路是分享经济在营销领域的一个重大机遇:当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流量的拥有者,这个社会需要一个有效的平台,能够把每个人的流量和企业的需求完美的匹配起来,这种匹配不仅仅只是流量规模和价格的匹配,还包括精准性、流量质量、品牌价值和社交价值的匹配,以及能形成符合各方利益的复杂的价值交换机制。

应该说,在SCRM的领域,时趣几乎是概念的提出者和定义者(关于SCRM的基础介绍,可在历史消息中查看此文《SCRM到底是个什么鬼》),在经过几年的业务实践和产品成熟之后,我在这里简单讲讲时趣的SCRM-波纹管理方法论。

首先,时趣的波纹SCRM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和人群的关系不再按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划分,而应该按照企业和人群之间的社交关系动力和人群的社交影响力来划分。

时趣波纹关系图

其次,不同社交关系动力维度上的人,运营的方法是非常不同的。员工或者企业利益相关方,需要内容运营方向更偏重于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够把企业的价值与他们的社交货币价值紧密结合。企业的KOL影响力大,有更强的利益分享的需求。普通消费者的运营,粘性的保持和权益不断的更新是运营的重点。

最后,SCRM的运营高度依赖软件,才能实现大规模的自动化,和基于数据分析的不断优化,以及应对各种强大的作弊行为。

时趣自己作为一家B2B的企业,使用了员工版SCRM并开始运营后,取得了显著的ROI。在移动端上获取的高质量点击单价仅为搜索引擎单价的20%,销售线索成本下降为之前的10%,微信文章阅读数和粉丝增长都有显著的提升。

时趣SCRM员工传播力星空图

在过去,CRM仅仅是部分行业在营销上的一种防御性的营销方法,而在移动社交时代,SCRM将会成为80%的企业必须具备的一个攻击性为主,兼具防御性的营销方式。某种程度上,没有SCRM体系的移动营销,其实还只是停留在非常表面的状态。

营销管理者的变化

这是营销管理者最好的时代,也是营销管理者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营销管理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CEO所重视,CEO们也越来越没法用一种“其实我比你还懂”的口吻和心态与CMO进行对话。

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变化实在太快,营销管理这个岗位前所未有的变成了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和探索的岗位。去年非常成功的方法,今年未必可行,别人成功的秘密,你未必可以照搬。

在我看来,营销管理工作所需要营销组织的能力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广告采购——创意内容——技术驱动的运营。

在最早,广告采购的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买到性价比高的媒介资源,营销的胜算就有了80%,只要能成为标王,营销成绩基本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意外。

而后创意时代来临,big idea成为了CMO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idea不够big。我们要bigger and bigger。

再然后CMO们突然发现,其实一个idea很big,又如何呢?在社交媒体上,没有一个热点能火过一个月,能有几天的热度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关键是要有一整套内容创造的能力和体系,才能去喂饱社交媒体上的注意力的黑洞。

到2015年,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在慢慢变得明显:内容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更多CMO意识到其实最缺的能力还是整套的营销运营能力。这种运营能力是需要打破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赚取媒体的边界,也需要打破品牌创意、公关、自媒体运营、CRM管理和电商管理的界限,核心是构建以“用户获取——用户画像——用户转化——用户分享——用户增值”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营销系统”。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把自身积累的数十万、数百万的消费者关系,进行充分的变现和持续的经营,同时把每一分钱的媒体预算都紧密的和用户价值结合起来。

于是,营销管理组织中的运营团队在开始变得更加庞大,CRM运营、电商运营、内容运营和营销创意策划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同时,如果缺乏强大的软件和数据能力作为运营的后盾,再好的机制和想法也难以迅速的落地和进行迭代。

时趣的变化

2015年对时趣来说,终于完成了基本的移动营销生态所需要的能力体系布局。

从时趣2011年成立之日起,时趣就立志要成为一家“左右脑同样强大”的新型营销解决方案公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创意公司,也有很多强大的技术公司,然而把两种能力融会贯通,真正能够成为营销管理者可以依靠的“最强大脑”的懂创意,又懂技术的新型公司,在市场上却基本没有。

因此,历时四年,时趣发展到今天有800名营销人才,其中300多名来自营销创意背景,他们成为了更懂技术的营销创意人才;还有300多名来自技术背景、软件背景和数据背景,他们成为了了解营销本质需求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在一个屋顶下紧密合作,使得时趣现在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创意内容运营”,到“SCRM SaaS软件”,再到“程序化广告购买”的端到端的整合服务,更为重要的是,时趣在每个环节中都充分的帮助客户积累数据、连贯的运用数据,使得“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营销”真正得以实现,让企业在移动和社交时代,真正的掌握营销致胜的核心能力。

法国广告巨头Criteo盯上中国移动市场

全球性广告公司Criteo中国区总裁郑家强表示,2016年,Criteo将在上海建立其全球第7家数据中心,发力中国电商移动端市场。据悉,今年下半年起,Criteo还将推出社交软件的广告投放服务。

根据Criteo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移动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全球移动商务占零售电商销售额的35%,在亚洲移动商务的占有率超过50%,中国移动客户端的占有率或高达80%。这让Criteo看中中国市场。

 

郑家强表示,在中国Criteo会避免粗暴广告的投放,根据消费者偏好进行精准投放,提高企业ROI(投资回报率)。中国移动端市场和欧美市场有很大区别。

 

全球移动端市场分为两类企业,一种是传统企业,希望将网络营销转移到移动端营销,例如部分欧美的大品牌厂商。

 

由于欧美市场中移动浏览器(H5页面)占据大量流量和广告,对接的端口较集中。对此,Criteo通过跨屏解决方案UniversalMatch,识别出同一消费者的所有设备,并将各种设备的数据统一,多平台运作,完成针对用户的精准广告推送。

 

另一种则是成立之初就主攻移动端营销的新型电商企业,这类企业占据中国大片市场,并持续增长。然而,由于APP下载成本大,这类企业信息的对接端口也更分散。

 

因此,郑家强表示,目前这类移动基因强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联通其在IOS和安卓两系统的数据,进行信息的碎片化重组——这是Criteo目前技术上研究的重点。

 

“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除技术层面外,Cirteo目前投入最大的项目之一,就是中国本土服务团队的扩张。”郑家强介绍称。

 

另外,据Criteo公司全球移动副总裁JasonMorse透露,今后在社交软件上的广告投放是全球趋势,Criteo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将尝试推出此方面的产品。

 

据悉,Criteo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法国,是一家全球性效果营销公司。目前,Criteo在全球有27个办事处,约2000名员工,覆盖130个左右的国家,目前拥有广告主约10000个,每月人群的覆盖量可达到十几亿,也是当今全球最大的广告咨询公司。

 

Criteo在全球的客户包括艾派迪(Expedia)、好订网(Hotels)、联想(Lenovo)、梅西百货(Macys)、日本乐天(Rakuten)、德国电商Zalando等。2015年,Criteo在中国的主要客户主要是出口电商,以及优购、当当、唯品会等国内平台。

实力传播联手尼尔森开展定性调研:洞悉中国DMP的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层面数据库(CRM客户关系管理、DMP数据管理平台)的使用正日益成为一个关键发展方向,尤其是对于面向消费者的企业。

为了更好地理解、有效利用和实施DMP(数据管理平台),实力传播与尼尔森于2015年下半年联合开展了一项定性调研,由尼尔森公司对实力传播的客户进行采访完成。

本次调研访问了超过20位,横跨中国各个行业的顶级营销与媒体人,定性了解了他们对DMP的熟悉程度,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对这个领域未来的期望。

尽管研究结果是定性的,但这个结果确实能表现出精准营销在中国市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光明的前景。

主要广告商对DMP的认知度很高,并且坚信对业务有潜在的重要性。

-对DMP的认知几乎是普遍的,但是认知的程度各不相同。有一半的受访者自称“非常熟悉”,其余的则是“相对熟悉或一般”。

-86%的人表示DMP对业务非常重要(甚至是优先考量)。尽管80%的人称会继续保持消费者数据库,但大多数仍处在初级阶段。

DMP背后的支出仍然很低(大多数低于10%),但大多数会增加在未来的投入。

数据追踪和收集主要仍以人口统计指标的方式。行为数据和广告曝光较少被追踪。

大多数DMP通过第三方管理

程序化购买被广泛使用,但投资水平仍然很低

-然而,81%的人表示他们会使用程序化购买,只有四分之一(24%)的人在适当的细分业务上使用了程序化购买,并且大多数人在该项的支出不到其媒体预算的10%。

广告商们坚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但也承认不是非常了解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看到尽管中国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对DMP的认知度很高,有组织的讨论也在持续进行,但是有效利用和实施DMP仍处于初级阶段。调研突显了在理解和执行层面的明显差距。

对于把CRM积极引入到DMP有各种担忧,包括数据质量、经费预算、消费者隐私以及如何利用正确的专业知识等问题。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这些都是实际且合理的挑战。

对于行业来说,数据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持续性问题,数据如何被正确评估,清理和改进,首先取决于管理的透明度: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在于,新的部门和不断变化的政策制衡十分严重,尽管现在有所改善,但问题仍旧存在。没有明确的消费者隐私法规始终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隐私程度的判断存在一个不确定的灰色地带,阻碍着实施过程。

尽管“数字转型”话题是许多组织的首要议程,但是经费预算仍然是问题的根本,尤其是涉及DMP的投资资金分配时,往往会面临更多困难。尽管大多数人也承认,想要获得发展中组织的共识(和优先考量)确实是件棘手的事情,然而合适的愿景以及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的确能够使公司转型更容易一些。

Chris Maier,实力传播中国区研究与分析部负责人说道,“无论是在品牌内部还是咨询合作伙伴公司,专业知识的结合是更明智的管理要点,可以以此来开展管理分析学与DMP的整合。另一方面,如果能采取适当的视角并且正确地细分市场,它将是构建消费者轮廓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Del Levin,尼尔森营销效果副总裁补充了另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监测。他评论道,“我们相信最终DMP和程序化购买的增长将与广告商、媒体以及媒介代理公司准确监测的承诺齐头并进,进而将这个重要的技术从‘暗箱’转化为一个准确定位的透明工具。”

2016年中国程序化购买支出将会增长到600亿元,到2017年达到810亿元;这个增长超过了英国和美国市场,如果能够成功地利用数据和数据分析学的价值,中国的数据分析学将会继续成熟发展。

2016年广告主营销趋势

2015年中国GDP增速仅为6.9%,创25年来最低,经济着陆的态势已然显现。而广告作为经济晴雨表更是交了一份颇为难看的答卷。根据CTR的广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下降2.9%,其中,传统广告市场更是下降了7.2%。一方面显示了广告主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而更为谨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新媒体在市场推动以及一些传统行业投放进入的影响下,保持了稳定的增速,也显示了广告主对于媒介选择上的新变化。

信心再创新低

根据CTR的广告主调研项目的连续追踪研究,广告主对于整体经济形式的信心,在2012年-2013年间跌入谷底,2015-2015年有所恢复,但随着2015年底各项经济数据纷纷下滑,也对广告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经济形式的信心创8年来的新低。当然这也使的广告主对于行业经济以及企业业绩的信心受到一定的波动,但基本还算稳定,信心指数仍就高于2014年。当然这些变化也意味着未来广告主对于各项营销开支的投入将会变得更为谨慎,对于营销工具的使用将会要求更加精准化。

网络、电视平分秋色,各有所长

从广告主的预算分配情况来看,电视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大众媒体,被访企业中电视占整体营销预算的平均比例为37%。其次是互联网广告,包括PC端和移动端,合计比例达到36%,特别是移动端广告增长迅猛,占比已经达到16%,直追PC端的20%。而从广告主2013-2015年实际采用的营销形式上来看,手机端也是增长迅猛,使用手机端互联网广告的广告主比例由2013年的55%上升至2015年的87%。而另外一个被越来越多广告主认可和使用的媒介形式则是户外,使用户外广告的广告主比例虽然不像手机端的比例增长快速,但从2013年以来一直呈现稳定增长,而其他大多传统媒介则呈现下滑态势。

而分行业来看,不同行业特性,对于媒介预算分配有着各自的特点。快消品主打知名度和品牌渗透,电视依然是覆盖最为广泛,品牌建立和维持最好的手段,占比依然有49%。汽车行业主打精准营销,互联网是营销的主要阵地,平均分得37%的广告预算,其次才是电视和电台。医药行业和快消品类似,电视的广覆盖和电视背后强大的信用背书使得有54%的预算投入到电视中。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行业,虽然重点依然放在互联网广告的投放,但在电视的预算也不低,占比也有18%,也从侧面反应出,电视在广告投放上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不同类型的媒介,从其传播优势上看各有所长。其中,同时,电视媒体的“覆盖”和“提升品牌形象”上优势最为突出,明显高于其他媒介。网络媒体的比较优势则表现在“互动性”“创意灵活”和“精准”上。电台最大优势是价格便宜。平面媒体则前景不佳,30%广告主认为其“无优势”。

数字营销、软广植入成新宠

从营销形式上看,数字化营销受到大多数广告主的认可,有65%的被访企业表示2016年将增加数字化营销的比例。其次是软性广告,有51%的被访企业会增加软广投入。而与此相比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硬广的广告花费投入,有45%的被访企业将会减少硬广的常规广告投入。此外,对于终端场所及活动推广费用,也有46%的被访企业表示会增加投放比例,这种最直接的可以带来销售转化的投入也得到大多数广告主的认可。

而对于软性植入,广告主普遍最认可前期参与植入,有86%的广告主认为这种方式他们更感兴趣。有76%的广告主认为软性植入相比硬广而言更易得到受众的接受和欢迎。但植入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在广告方式和评估方法上尚不成熟,78%的被访企业认为,现在提供的植入资源和方式较为生硬,由于植入广告不同于传统的硬广广告位售卖方式,广告植入的方式需要融入更多创意元素,对于媒体来说,整个广告售卖的体系需要重塑,制作、营销、广告部门需通力合作,对于媒体来说是新的考验。另外,有75%的被访企业认为市场上目前的广告植入效果评估方法不能满足需求,这也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提出新的挑战,这些都是广告主希望未来能够进行改善的地方。

市场在变,市场中的各方都需要应对变化。广告主始终在寻找性价比更高,更能符合其营销目标的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广告主也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广告来说,向来消费者在哪里预算就在哪里,但新的媒介需要新的营销方式,营销应该如何开展都是课题;而对于媒体来说,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在探索自己的价值,对于广告主来说,没有最好的媒体,只有更适合的媒体,媒体需要找准定位成为广告主更适合的媒体。而且不仅仅是广告收入,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的剩余价值也将被充分开发,广告收入未来可能成为媒体众多收入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合作形式将出现。

Kantar:2016年初iOS在中国增势放缓

Kantar Worldpanel最新的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1月底的三个月里iOS份额在中国城市地区持续增长,但是自2014年末增速就在放缓。Apple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品牌,占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的25%。

华为是Android系统第二受欢迎的品牌,截至到2016年1月底的三个月里份额达到14%,和2014年同期份额只有5%相比增长明显。

在中国城市地区,iOS份额持续增长,iPhone 6s, iPhone 6s Plus和iPhone 6是销售最好的智能手机。Huawei则来势汹汹,销量份额达到24.3%。小米份额下降至10.2%。

在美国在智能手机升级方面Android更胜一筹,1/3的销量(30.6%)来自手机升级;相比之下,iOS销量只有13.7%来自升级。在首次购买Android智能手机的消费者中,Samsung是最受欢迎的品牌,其后是LG, Motorola, ZTE, 和Alcatel。

传漾程序化购买技术打造营销新生态

近日,艾瑞研究发布了《2015年DSP行业分析报告》,据报告预测,2018年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469.6亿元,占中国展示广告市场的比例将达34.7%。DSP已逐渐成为网络广告的主流,为更好地了解DSP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广告网记者对国内程序化交易技术流代表——传漾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及资深技术副总裁王跃进行了专访。

 国内程序化产业链快速完善,本地特色加强

关于国内DSP市场,报告显示,国内程序化购买市场发展进程虽略慢于美国,规模及所占份额不高,但国内产业链也在快速完善,并且逐渐发展出较强的本地特色。2012、2013年,中国的程序化购买市场初步完成平台构建(Ad Exchange、DSP及SSP),但相关的企业数量不多,且除此之外的角色较为匮乏。而2014、2015年,中国程序化购买产业却迅速发展,DSP企业数量迅速增长,产业链上也围绕程序化购买衍生了更加多元与细分的产业角色。

王跃指出,“经过这几年行业的发展,中美程序化购买市场已不能用‘差距’来表述,国内市场已经跟美国有了不同的差异;对比国外市场,目前国内市场参与方众多,也衍生出了一些更细分的环节和公司。”

而在PC端和移动端的不同发展上(移动端的发展不同于PC端),王跃表示,“由于移动端数据来源不够丰富、广告监测机制还需完善、原生广告占据空间大但市场供给相对封闭等原因,移动端与PC端在程序化购买的发展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就总体而言,国内程序化购买仍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随着私有化程序交易的产品成熟和理念更新,展示广告将会大量快速进入程序化交易,程序化购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艾瑞咨询-中国程序化购买产业布局图)

国内程序化产业发展趋势

对于国内程序化购买的发展情况,艾瑞咨询描述了六大趋势,包括“程序化购买本地特色加强”、“非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快速发展”、“DSP公司受资本认可度提升”、“移动程序化购买快速崛起”、“跨屏程序化购买方兴未艾”、“视频程序化购买快速成长”。在这一方面,王跃表示高度认可。

然而,虽然国内程序化购买快速发展,但国人对程序化购买的认识仍相对较低,特别对于多样的程序化购买交易手段。程序化交易手段分为两大类:RTB(公开实时竞价)及Non-RTB(非实时竞价)。其中,Non-RTB(非实时竞价)即私有市场交易(PMP)则分为PDB(程序化直销)、优选交易、私有竞价三种。在不同交易方式应用场景方面,王跃指出,“RTB和Non-RTB主要应用的场景在两端,供应方的优质资源和需求方的大型品牌广告主,它们交易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保价和保量。”

(传漾整理程序化购买交易方式对比图)

技术驱动广告,引领程序化购买趋势

作为程序化交易技术流代表,传漾科技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以技术驱动广告的信条,一方面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另一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引领市场潮流。

根据艾瑞咨询,目前国内的程序化市场相对国外来说,在供应段和需求端要复杂的多,参与方也更多,而在移动营销和私有化交易的份额也提升很快。针对这一现状,传漾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出了针对移动营销、原生广告以及私有化交易的产品来服务客户。

同时,传漾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对接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交易市场流量进入程序化库存池(根据艾瑞报告,传漾接入资源量级包括PC >100亿/日、移动40亿/日、视频20亿/日,接入资源类型全、跨度大)。

从技术端来说,传漾依靠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而落实到产品端,传漾在去年推出Programmatic Framework™程序化交易框架,并且日后不断更新优化。

传漾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作为中国首个程序化购买框架,区别于其他的程序化购买产品,它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化购买框架,完整包含从RTB到NON-RTB,从搭建平台到广告投放到DMP的程序化交易路径,为客户提供全程一站式的程序化解决方案。它的优势主要在于:

1.体系性:分了四层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输出信息和价值并能够循环;

2.完整性:从数据到算法到产品到对外接口,每个层面都基本囊括了程序化交易的各个环节和产品;

3.智能型:程序化交易的核心在于智能,传漾的体系保证了机器学习算法所需要的各环节数据支撑,包括训练数据和校验数据,从而给了智能学习一个很充分的空间。

(传漾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

传漾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目前服务客户近千家,包括媒体端以及广告主,特别是通过传漾和省广股份的战略合作,传漾管理了近十家广告主的第一方私有大数据平台。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也正在往程序化交易框架方向努力发展,而传漾则更早、更抽象地进行了战略部署。王跃表示,传漾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进步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程序化交易框架联合业界一起,会更有助于推动行业走出更广泛的空间和更规范的市场。

路透社:预计2016年微信支付交易量将达逾5000亿美元

据路透社报道,腾讯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和在线娱乐公司,它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规模也十分庞大。

腾讯悄无声息地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统之一,据路透社估算,其处理的交易总规模今年将达逾5000亿美元。

在线游戏是腾讯最赚钱的业务,不过该公司也开发出了热门移动消息应用微信,截至去年12月底,微信拥有6.97亿月活跃用户,较9月底的6.5亿取得显著增长。

腾讯在微信中植入了各种新业务,包括游戏,社交广告和手机银行。腾讯并未披露是否正在从移动支付业务中赚钱。

据腾讯周四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正以三年来的最快速度增长,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同时,财报还披露了腾讯将为单次微信支付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数量。

腾讯CEO马化腾称,这笔费用相当于每次交易总值的0.1%,而总费用在1月份为3亿元人民币。据路透社计算,这意味着微信支付在1月份的交易总量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约合460亿美元)。这些数字并不包括部分流行服务的交易,利用支付打车费,支付视频游戏和音乐费等。

如能这种势头能够在2016年剩余的时间延续,腾讯今年将通过微信支付处理至少3.6万亿元的交易(约合5560亿美元)。这将是美国移动支付公司PayPal去年交易总量的近两倍,PayPal 2015年的交易量为2820亿美元。

微信支付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强力竞争对手,在微信支付出现之前,中国的在线支付市场一直由支付宝统治。

支付宝在2013年的总支付量为5190亿美元,此后,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就未再披露相关数字。

移动支付方面,支付宝在2013年的交易总量为9000亿元(约合1390亿美元)。不过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近年来不断增长,相信支付宝的移动支付交易量也已取得不小增长。

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四季度,腾讯营收同比增长了45%至304亿元,超出了路透社12位分析师278.8亿元的平均预期。

腾讯在线广告营收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了逾一倍至57亿元,其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2%,至71.6亿元,增速为近三个季度以来最慢。

BigData-Research: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

随着“互联网+”模式发展以及科技巨头的推动,移动支付以其移动性、便捷性、及时性实现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7%。

日前,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2015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由于巨头的补贴和APP的活跃,使得人们的习惯逐步适应移动端,移动支付在2013年至2014年得到高速发展。在线上增长相对缓和后,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扩展线下市场,使其线下消费场景的业务得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

另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加1.12亿,增长率达到36.8%。与前一年相比,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60.5%。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8倍,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39.0%提升至57.7%。

线上支付市场中,互联网支付逐渐向移动支付转移,基于手机端的移动支付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中,支付宝和微信占据约90%市场份额。线下支付主要为POS收单业务,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三足鼎立,目前正处于争抢市场份额阶段。

随着今年2月Apple Pay入华,线下支付市场被引爆,支付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除了苹果以外,3月份三星也将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国内的小米、华为也将陆续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基于NFC技术的ApplePay、Samsung Pay、Huawei Pay等必须在智能POS机上使用,这些POS机主要由拉卡拉、联动优势、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来提供。收单机构越快支持Apple Pay等功能,就能更快抢夺智能POS机市场。

近年来,我国的联网POS机数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联网POS机数由2014年初的近1000万台增长到2015年9月的2000万台。机构预计,随着线下支付市场的爆发,2016年联网POS机数有望增加到3000万台,线下支付交易额也将快速增加。

随着国内移动支付新进入者的逐步增多,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线下业务将进入新一轮争夺热潮。从产业链来看,移动端的NFC设备、刷卡端的POS机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将有较大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