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NFC:你需要知道7件事

转载自:搜狐IT

【搜狐IT消息】“NFC”这个词已经被热议了三五年,业内专家和分析人士们一直说它“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大有发展”,但是它至今仍处于“星星之火”的状态,总也形不成燎原之势。

很多消费者对NFC满是疑惑:NFC到底是什么?它的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劳伦•古德(Lauren Goode)日前在科技博客网站AllthingsD发表文章为消费者答疑解惑,介绍了NFC技术的常识知识和应用现状。

 1、NFC是什么?

NFC是“近场通讯(near-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这种通讯方式能在硬件设备与实际物体之间通过近距离接触(10厘米之内)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需要双方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零售商店的支付终端)都配备NFC芯片和内置天线。

你或许会觉得NFC是个新名词,然而这项技术其实不算很年轻——早在2003年到2004年期间,NFC就已经有了行业标准。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NFC才开始走红,但是距离大面积普及还差得很远。

2. NFC能做啥?

比较实用的功能包括:通过“碰一碰”在手机之间交换联系信息,或是将手机上的照片分享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上。

也能用于市场营销,例如:用手机碰一碰带有NFC芯片的电影海报或贴画,手机网络浏览器上就会出现影片详情。

还有一些更有趣的用法,例如:一名谷歌员工设计出一款自动啤酒贩卖机,它通过NFC芯片扫描用户的证章,从而判断是否可以向其供应啤酒。

但是,NFC目前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移动支付。

  3. 与支持接触支付的新型信用卡相比,NFC有何优势?

首先是简便快捷——用户无需打开钱包翻找信用卡,只需掏出智能手机即可,而且智能手机往往已经被用户拿在手里了。

另一大优势,是智能手机可以同时存储积分卡、优惠券、入场券、登机牌等信息,所以用户可以在NFC智能手机上传送和接收这些帐号的数据。

但是,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手机钱包”不一定非得借助NFC。事实上,美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分化严重:一些公司大力推行NFC——例如谷歌的Google Wallet,以及美国电信运营商AT&T、Verizon和T-Mobile组建的移动支付公司;也有公司主张通过软件解决移动支付问题——例如Square、PayPal甚至苹果(iPhone的Passbook)。

4. 美国有哪些手机支持NFC?

苹果的iPhone目前还没有配备NFC,但是其他品牌有不少支持NFC的手机,例如:三星Galaxy Note和Galaxy S III、谷歌Nexus 4和Nexus S、诺基亚Lumia 820和920、索尼Xperia Ion、摩托罗拉Droid Razr M和Droid Razr Mazz HD、LGIntuition、HTC的Evo 4G LTE、黑莓Z10和Q10(以及很多旧款黑莓手机)。

 5. 买了NFC手机之后,能在哪里使用?

目前尚不知到底有多少零售商能接受NFC手机支付,而NFC的推广也是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Google Wallet能在CVS、Duane Reade、Old Navy、Radio Shack和梅西百货(Macy’s)的一些门店使用,而AT&T、Verizon和T-Mobile联合推出的移动钱包应用Isis理论上讲能在美国全国各地的20万个零售点使用——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多,但是Isis目前仅限于盐湖城和奥斯汀这两座城市。

而且,即便你有了一部NFC智能手机并且找到了一家接受接触支付的商店,实际支付过程有时并没有那么顺畅——笔者曾经拿着NFC手机试了好几次才完成付款,而不大熟悉NFC的收银员向笔者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不过总体来看,笔者依然认为NFC智能手机比刷信用卡更快捷。

  6. “接触支付”这种方式是不是过于简便了?NFC到底安全吗?如果丢了NFC手机可怎么办?

对于不同的硬件和适用场合,NFC技术有多种安全保护机制。将NFC智能手机与信用卡关联之后,用户的数据其实被加密存储于硬件(SIM卡或其他硬件)中,就像被锁在一个小小的保险箱里,用户在进行支付时需要在手机上输入个人的PIN码。

如果NFC手机被盗,用户可以拨打电话或访问相关网站来冻结或废除自己的账户,就像遗失皮夹子后挂失信用卡的程序一样。

  7、NFC这一次能火起来吗?

一些业内专家与分析人士认为NFC仍需“三到五年”才能成为主流——但是,他们在三五年前就这么说过了。NFC在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尤其是日本)备受关注,这些地区的移动运营商已经开始合作推广这项技术。

NFC的倡导者们认为,强制要求零售商在2015年前更新支付终端设备将有助于推广NFC。此外,NFC也有望登陆更多手机——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苹果会否在下一代iPhone中配备NFC。

然而,即便所有技术上的基础设施万事俱备,消费习惯的改变也绝非易事——那么多人连信用卡都没有,指望他们“一步到位”地过渡到接触支付显然不大可能

中国成世界活跃iOS和Android智能设备数量最多国家

转载自:CocoaChina

移动应用分析机构Flurry 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春节过后,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活跃iOS、安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数量最多的国家。2013年1月底,中国的智能设备数量为2.21亿部,美国为2.22亿部。

根据2月上半月智能设备增长趋势,Flurry预计中国市场智能设备数量或达到2.46亿部,而Flurry预计美国市场大约为2.3亿部。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有望使中国在智能设备数量上继续领先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截止2013年1月,英国智能设备数量为4300万部,韩国和日本分别为3000万部和2900万部。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迅猛,2012年期间新增设备达到1.5亿部,美国同期增长数量为5500万部。中国已经成为苹果不能忽视的重要市场,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的营收高达68亿美元,苹果CEO Tim Cook也表示将继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移动市场新格局:车载应用和移动支付方兴未艾

转载自:搜狐IT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2012世界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量已达11亿,但仅占手机用户的17%。但在过去两年,移动互联用户量已经翻了3番。来年,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大幅增长,大量移动初创将不断涌现,抢食移动市场蛋糕。

但是,所有移动初创并非机会均等。在追逐一丝市场机遇之前,创业者应当考虑破坏既定市场的胜算。有些市场已经过度饱和,强大的现有产品牢牢地占据市场。有些市场则方兴未艾,充满巨大商机。

对于2013年的移动市场,移动企业孵化器Tandem Capital合伙人道格·勒内特(Doug Renert)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产品扎堆

LBS:LBS指移动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其理念是通过一款应用帮助用户随时随地发现好友。目前,LBS市场充斥Foursquare等独立平台,而且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也整合该服务。尽管Twist等应用尝试通过邮件向好友分享会面预测时间,但它们都未能取得成功。

最后,LBS市场仍然未能出现比文本信息更优秀的移动会面工具。更为严重的是,即使LBS应用可以建立用户群,它仍然难以创收,Foursquare便是一例。

图片分享:图片分享市场的最大赢家无疑是Instagram(Facebook除外)。最近, 图片分享服务Snapchat也开始走红。但在这片市场,类似的应用数不胜数。此外,图片分享应用仍然难以创收。除非被收购,否则新款应用难以存活。

协作:协作服务可多人同时使用,但这类服务难以估值,Huddle和Double Dutch就是如此。当Google、Dropbox等知名服务扎根于我们的工作环境,协作服务的处境将更加艰难。尽管现有服务缺点明显,但这片移动市场极难涉足。

方兴未艾

车载应用和服务:很多汽车制造商投资初创公司,因此初创完全有理由单独为汽车开发应用。最流行的移动应用将被整合到汽车中,例如Aha和Pandora。未来两年,当汽车和应用整合日益普及,一些初创将专注于车载应用开发,而非平台移植。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一个有待完善的理念,Google和苹果的Passbook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信用卡品牌Visa也和移动支付创业公司ISIS展开了合作,但谁将统治移动支付市场仍是一个未知数。也许大众尚未准备好放弃使用钱包,也许他们只是不了解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商机巨大,但角逐移动支付市场需要时间和资金,这样初创少之又少。

电视应用:电视应用显示出副屏幕具有巨大潜力,但电视观赏行为目前仍局限于各个屏幕。在 Hulu Plus和BuddyTV等合作服务的帮助下,移动观赏体验将得以提升。如果你相信乔布斯所谓的“互动电视”梦想,那么电视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适中

日常应用:Evernote改变了人们记笔记的方式,这家公司将继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平台。当然,Evernote只会越来越好。CloudOn敢为人先,先于微软将Office引入所有知名智能手机和平板,并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和编辑文档,它因此成为增长最快的商务应用之一。

通过调整功能、整合社交网络和改进用户界面,初创可以改变日常应用的使用体验,此市场机遇巨大。日历和联系人管理应用将成为下一个革新前沿。

移动开发者平台:开发者一直试图利用新方式提升用户保留率和创收能力。 Urban Airship, Kiip和ChartBoost等公司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开发者。2013年,面向开发者的初创很可能在关注广告和分析的同时,关注用户参与。

多媒体信息和短信营销:尽管电邮已经衰落,但围绕电邮的营销依然很多,而逐渐增长的短信营销似乎只浮于表面。移动广告公司SnapGiant最近研究发现,零售商可以选择短信营销,放弃电子邮件营销。(Edward)

品牌App应该具备的四项要素

品牌App与一般App的区别在于品牌App更要担负起品牌推广和营销的重任。

据悉在2011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中,91%的品牌拥有自己的App。其中最多的是电子类品牌,其次是汽车类、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类。在拥有自己App的品牌中,选择iPhone、iPad和Android平台制作品牌App的分别占86%、66%和59%。

诸如星巴克、可口可乐等诸多品牌都有了自己的App。通过App进行营销和推广是个不错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品牌App的影响力有限,品牌App质量需要提高(很多品牌往往把App当做短期的宣传工具,质量和内容上仍需很大改进)。

此外,开发者每个月都会向App Store 和Google Play提交大量应用,品牌App如何引起用户注意和留住用户也是问题。奥特米特集团(Altimeter Group)的移动技术分析师Chris Silva说:”品牌App失败之处在于他们想做的事太多。”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品牌App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要素呢?

1、智能推送
智能推送或者通知不应仅在更新版本的时候才提醒用户。当前的不少品牌App不能把品牌和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智能推送应该把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地点考虑在内。
比如Walgreens(美国第一大药店连锁机构)的移动App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的照相机扫描购物清单和条形码。Walgreens的发言人Mai Lee Ua表示Walgreens App的吃药提醒通知与公司”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目标是一致的。(提醒一下,过度推送会产生负面效果,所以要推送有价值的内容。)

2、使用环境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尤其是零售业,最重要的是位置,为消费者推送信息要基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全球小型豪华酒店Small Luxury Hotels of the World的App主要通过手机GPS和指南针等为旅行者提供周边感兴趣的地点,市场营销和移动技术结合在国内酒店行业和零售行业也较为常见。

3、整合社交
几乎每个品牌App都有社交的功能,比如Facebook和Twitter。彩妆巨头Sephora丝芙兰是充分利用了Pinterest视觉社交工具的大型零售品牌之一,官网上的每款产品图上都含有”Pin it”标志,消费者可以随意收藏与分享。对大多数品牌App而言,成功的社交分享对”分享了什么”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在什么地方分享”,用户需要从分享的行动中获得价值。

4、简单通畅的购物引导
每个市场营销人员都清楚品牌App无疑会增加营销预算,在通过App获得利润之前,他们必须首先获得用户的信用卡信息,创造一个畅通无阻的购物通道,比如星巴克和凯斯米Hungry Howies Pizza已经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移动支付。

虽然这些功能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应用程序的基本要素,质量独自并不总是足够,以确保项目的成功。最流行的应用程序也收到了沉重的市场推动。品牌的好消息是,该小组负责开发应用程序的组,以确保它就会被提升。

以上4点是提高品牌App效用的基本要素,当然更要注重质量。另外,品牌App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市场推广,品牌App上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和有帮助的小工具也可以帮忙留住用户。

苹果收购18项基于轴的用户界面设计专利

Macrumors消息,一家专门从事“发展先进内容管理技术”的加拿大公司Maya-Systems本周四发表声明称,已经向苹果出售了18项与基于轴的用户界面设计相关的专利。在这个系统中,基于标签或者其他属性,文档和其他文件可以被自动分组至时间线,同时可以通过云进行同步。

“Maya-Systems的技术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虚拟的内容,此项交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于轴的用户界面技术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同时也反应了市场对基于轴的用户界面技术的需求。”

Maya-Systems创始人马修·奥迪特(Mathieu Audet)说:“我们跟大量有经验的买家打交道。我们很高兴与苹果达成了交易。许多潜在买家已经对我们的专利进行了评估,我们有信心使之成为强大的资产。”

Maya-Systems的核心产品是“I am Organized”,该系统是一个集文件管理、文件查看以及文件分享的平台。

“I am Organized”的特色在于其基于轴的用户界面,以优雅、直觉的形式进行文件/内容管理。他们显示和管理文件的方式比以往更有意义。不像基于文件位置的文件夹树,基于轴的文件按照类别(其他属性)进行分组,并且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展现。滚动轴可以查看更多文件,此外,还可以对文件进行放大和缩小。项目之间的快速导航可通过展示屏幕上的几个轴来实现。基于属性、排序和相关性,轴会以更有意义和更为综合的视图展现给用户。

目前,Maya-Systems与苹果达成此笔交易的价格还不清楚,但是很清楚的是苹果在基于云服务的文档和文件储存、分享以及照片流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

LiFi是否会取代WiFi?

转载自CSDN

位于苏格兰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承担着将一种新型通讯技术LiFi引入市场的重任,如果Martin Dawson和Harald Haas这两位研究员的LiFi技术能够成功,那么今后你的照明设备,例如TV、台灯、路灯、甚至是列车和飞机时刻表都能成为一个无线LiFi热点。

LiFi指的就是Light-Fidelity,命名与Wireless Fidelity的WiFi如出一辙,不同的是,WiFi靠的是无线电波,LiFi则是靠光脉冲。原理非常简单,光电探测器会探测附近光脉冲信号,LED开表示1,关表示0,通过快速开关就能传输信息。

目前的商业LED尺寸都大于1平方毫米,但LiFi技术中的LED则只有1平方微米那么小,这种LED甚至远远小于视网膜显示频的LED,所以在相同的空间当中,可以装入更多的LED。LiFi技术中1000个LED,能够比普通的LED传输速度快100万次。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游戏主机就能与你的智能手机及游戏手柄进行LiFi连接,高速路上的灯不但能给你光亮,还能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最重要的是,有了它你还能实时联网。

但由于LiFi严格受限于光,在没有光的地方使用会受限,所以不可能替代WiFi,只能是作为WiFi的一种补给品。

(文章编译:陈徐天九 责任编辑:张宁)

移动APP将主宰未来十年

转载自:梅花网

曾是微软中国区总裁的高群耀博士,现任新闻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投资与战略发展CEO。从IT跨入传媒业7年之后,再回望IT业以及新技术带给传媒业的改变,高群耀感触很深。

高群耀说,新的数字时代最明显的变化是触控,是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他认为,现在已是从点击到触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将统治下一个十年。未来,APP改变一切,APP就是一切。

“比如中国的苏宁,苏宁的挑战不见得是京东而是APP。”在高群耀看来,移动电话、电脑、电视,还有所有iPad之类的阅读器四屏合一颠覆了四个行业:从电影、电视、音乐到报纸等行业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

60 Second Marketer做过一个调研,65%的人宁可分享牙刷也不分享手机,手机已经变成人的一部分。每个手机里平均下载的APP有41个,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游戏,占36%,社交占25%,娱乐占11%,新闻占4%。“在这个过程中,弯道超车的机会正在显现。”高群耀说。

谈到业界备受关注的微信、微博的商用模式问题,高群耀认为,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尽管磕磕绊绊,但是未来一定会有其盈利模式,只要有用户存在,就不怕没有钱赚。

高群耀说,微信的出现,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短信形成巨大的冲击,营收一定下降,运营商面临着转型互联网。不过,全球电信运营商正在进一步部署Wi-Fi,其发展空间也会增加。

触控APP统治下一个十年

在你看来,这些年中,科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高群耀:1990年以前是阅读,到2000年时出现“观看”。今天我认为最明显的特征是触控。整个变化是从read(阅读)到watch(观看)再到touch(触控)。这一点从设备的变迁可以显现,上世纪90年代时电脑普及是台式机。2000年时,笔记本开始流行,同时大家开始上网。今天智能设备有了各种各样的屏,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从原来的click(点击)到了touch(触控)。设备是从click向touch大范围的转移,出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设备,触控是一个大大的世界,它改变了太多的东西。

触控之下会有哪些更大的改变?

高群耀:从服务的角度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上世纪90年代时最火的是雅虎,大家趴那儿看,2000年最火的是QQ,QQ是坐那儿看。今天的服务,所有都被APP取代,无穷多的APP。服务从雅虎到QQ到APP。从读到看到APP,这是一个touch典型的表现。将来可能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一个相应的APP,告诉你如何做如何看等。

触控时代摩尔定律还有效吗?

高群耀:这种变化还在继续。我认为,摩尔定律已经被验证,而且比想象的更快。如库兹韦尔定律所描述的那样,科技的力量正以指数的方式增长,正在加速循环。触控已经走到了这个点上,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是今后十年产业的重中之重。

新闻APP收费尝试并未结束

新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改变各个行业,你认为这种改变的核心是什么?

高群耀:传统的IT行业今天已渗透所有行业,数字鸿沟将世界分成了物理世界和比特世界。在物理世界里各种原材料和消费的价格一天比一天贵,但在比特世界,凡是能被数字化的,价格和利润都会越来越薄,直到免费为止。

对传媒业的改变会是怎样的?

高群耀:很多年前,IT、电信、互联网、传媒这四个行当都是万亿的行当,原来是各练各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这四个行当中间的栅栏打开了,整个行当融在一起了。这其中,手机的增长成为应用爆发的驱动力。当科技新技术与传媒接触之后,传媒的行当就乱掉了,传媒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从产品的制作到赚钱的方式,里里外外都给冲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内容,应该如何做出创意?

高群耀:新闻这个话题,原来最开始的改变就是即时性。对传统的内容提供商来说,最大挑战就是从原来的B2C商业模式被迫改为B2B模式。当内容放进iPad这样的终端设备,变成了B2B2C,同时又有海量的应用程序与之竞争,传统内容提供商失去了和终端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内容和媒体形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还需要摸索。

新闻集团曾大力推出《theDaily》iPad杂志,并采取收费策略。但是,尝试了22个月之后,于去年底关闭。这一尝试对传统媒体数字化有什么启示?

高群耀:因为我没有直接参与,无法代表同事来说。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这个尝试本身是把它作为全媒体的方式来提供给读者,但要求是收费的。收费的方式是有待探讨的。我觉得这种尝试并没有结束,大家都得用不同方式摸索、尝试,看看专业化的内容,商业模式会在哪里。

从根本上来看,未来什么样的内容才有价值呢?

高群耀:在市场上有价值的内容会是有钱赚的。原来的内容从稀缺变成海量,未来,或许只有管理和经营稀缺资源才有钱挣。在海量信息里如何把资源变得稀缺,对媒体人来说,这个要求会很高。

艾瑞咨询:2012年电商及移动助力网络经济发展 核心企业广泛布局移动端

转载自:艾瑞网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3850.4亿元,同比增长54.1%;从季度来看,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1167.6亿元,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分别为50.5%和13.3%。

  2012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快速平稳增长

2012年第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3850.4亿元,同比上升54.1%,仍然保持较快增速。

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1167.6亿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为50.5%和13.3%。

2012年,桌面网络经济占整体网络经济的份额为85.7%;移动网络经济的份额为14.3%,较2011年增长了3.1个百分点,止住了下滑趋势,并呈不断扩大趋势。

艾瑞咨询认为,移动网络经济规模的占比不断扩大,其重要的增长动力来自移动购物市场,2012年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为130.3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28.6%,贡献了移动网络经济2012年市场规模增量269.8亿元中的99.9亿元,增长贡献率高达37.0%。

2012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较2011年增长1351.3亿元,其中电子商务市场增量为626.3亿元,占比高达46.3%。而网络广告市场增量为240.2亿元,仅次于电商市场。

艾瑞咨询认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动力最主要来自于网络购物市场,“8.15电商价格大战”与“双十一”等促销活动为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而网络广告市场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电商平台与在线视频媒体广告营收的有力增长,这两类媒体的共同点是均拥有大量流量。

移动购物市场爆发增长

2012年,移动购物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28.6%,远远高于其他细分行业。而同比增速前三位均属于移动网络经济市场(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且增速都超过100%。

三大互联网公司移动端业务布局成型

2012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大互联网加紧了在移动互联网和O2O业务上的布局。

移动端方面,三大互联网公司的布局广泛,逐渐成型,从智能手机终端、操作系统,再到手机应用商店及各类应用软件都有涉足。在应用软件方面,三大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将其主要的PC端产品向移动端平移,如手机QQ、百度移动搜索、手机淘宝等,但也创新推出了一些移动端产品,如微信、风云令等。

2013年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挑战是安全问题

转载自:艾瑞网

在1月16日举行的“2012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有关移动互联网的话题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认为,以终端、平台和服务为主要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体系在2012年得到整体发展,正在极大改变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格局,改变网民上网行为乃至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影响从政府到社会组织到各行各业的运行方式。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光芒网络COO于丽娟则表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还存在诸如3G流量成本偏高、WiFi网络覆盖有限等一系列问题。”

 移动互联挑战传统通信业务

2012年,智能手机价格的下跌被看作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的直接动因。

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移动用户数已超过11亿,其中3G用户超过2.2亿,3G用户渗透率达20%。高新民介绍说,以千元级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迅速普及,由于价格低廉,性能也不错,特别受到年轻网民的喜爱。2012年,以小米、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超过1亿部。

市场调研机构分析师孙培麟表示,从安卓手机2013年出货量的预测来看,2013年在智能机用户量的增速上会出现拐点,与此同时,智能机保有量相比今年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比例将远超50%,这将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新民认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互联网,引发市场格局的变革。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移动应用市场,主要是表现在应用商店平台上,我们目前已经有50多家应用商店,截至去年9月,国内最大规模的平台上应用软件数量已经达70多万,下载量超过90多亿,高新民坦言,“这和苹果和安卓的平台还有差距,但是我们也可以在第三、第四位的样子”。

2012年,iPhone、iPod Touch和iPad平台上共有超过73万款应用上线,Google Play应用数量达70万,微软在2012年授权和发布了超过7.5万款新应用和游戏。国内平台如中国移动MM上应用已接近15万,注册开发者超过370万。高新民认为,应用商店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市场,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他提醒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微信用户数突破两亿,微信、米聊等应用,正在对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形成冲击,移动互联网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挑战进一步加剧。”

 手机游戏可能进入爆发期

“终端价格下降,手机游戏可能进入爆发期。”在于丽娟看来,手机游戏前景光明。她认为,中低端价格智能手机会占领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这个市场,他们消费的需求较高,而且在2012年已经出现了10家以上收入过千万元的手机游戏企业。

在预见游戏市场爆发的同时,于丽娟也提醒游戏制作企业,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做好产品定位和用户体验,抓住用户的根本需求,优化产品,这样的企业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做不到这些,机会再大也没用”。

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期,地图+服务+购买+支付,基于移动端O2O(Online To Offline)新商业模式受到用户关注。高德软件副总裁郄建军表示:“手机地图在O2O的服务方面可以作为一个总的入口,作为一个集大成的App,让用户打开手机地图就找到线下的O2O的服务。”

“比如我要用导航,路上看看交通,周围有没有饭店,这是最简单的,我们叫它地图最核心的出行服务。这是地图应用的立脚点,这段也最难做。”郄建军表示,能不能准确地导航到目的地,路上是否堵车,哪条路更好走,要整合路上的情况等很多的信息,这是手机地图第一层次的出行服务。

第二个层次的应用是解决入口问题。日常生活中的O2O服务就是吃住行。“大家都在整合资源,最终是通过一个入口解决,在手机上用传统的方式,如手机的浏览器提供生活服务不是最佳选择。”郄建军认为,地图最佳,是很好的入口,地图上整合各类服务,让用户打开一个App就可以使用所有的服务。

第三个层次是社交的平台。“我们和新浪微博也有合作,就是新浪微博在哪儿签到。”郄建军介绍,在同一个场所,陌生人通过签到可以互相认识,地图不再是工具,而是社交平台。

制约高速发展的因素

“智能终端的价格虽然下降了,但流量的价格依然偏高,这也会影响移动游戏产业的发展。”于丽娟告诉记者,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因素不少。大型游戏和视频,对流量的耗费较高,目前流量费用偏高,无线网络的普及率有限,这些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还会受到阻碍,不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但一些企业却难以通过用户实现赢利。孙培麟认为,由于市场增长太快,市场处于增量市场竞争过程中,更多的厂商选择跑马圈地,因此,厂商层面会优先考虑选择购买用户,而不会着急运营用户或教育用户,因此,市场上存在的用户付费意愿低的问题,缺少由厂商埋单教育用户的情况,导致增值服务将流量卖给用户较为困难。

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增高,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凸显。于丽娟认为,目前,很多企业和个人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问题,“90%的安卓手机用户会存在流量被盗用的问题,但是用户不太了解,很多用户明知蒙受损失又不知道怎么处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一些恶意软件不仅给用户带来损失,还会对一些知名品牌的声誉带来影响。比如在安卓系统中,很多知名的游戏可以搜到打包的安装文件,这些游戏未经发行商许可,被塞进很多广告,金山网络CEO傅盛认为,“谷歌为了生态的开发,没有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查,滋生了这一类打包档,这些被打包的软件在后台不断产生访问流量。”

对于移动互联网领域在2013年将面临的安全问题,傅盛认为,首先是系统漏洞的问题。近几年,电脑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黑客们转移了阵地,2013年手机系统安全问题会大量产生。此外,傅盛提醒,钓鱼网站欺诈会入侵手机用户端。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蒙受损失,可以登录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投诉,网站会把相关信息转交公安或工商等执法部门。于丽娟介绍说,个人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有些用户什么都从网上下载,下载的时候一路畅通,游戏玩得也很高兴,但个人隐私却可能已经泄露了”。

移动支付大战在即

转载自:梅花网

为小微商户提供移动收款解决方案的钱方科技30日宣布获得红杉资本的A轮投资,具体金额没有透露。同时红杉资本也是国外移动支付领航者Square的投资人之一,后者的估值目前是32亿美金。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继现金、银行卡之后的第三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产业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去年先是快刷、盒子支付、拉卡拉等抄袭Square模式的产品问世,接着传出微信与财付通要联手做移动支付,临近年末支付宝接连推出了支付宝钱包、声波付款、二维码付款,中国联通也在最近推出自己的手机支付业务,各种迹象预示着国内移动支付大战在即。

先普及下移动支付的概念,移动支付是指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移动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的一种支付方式。

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比如银行、银联、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公共事业服务部门,以及终端用户。而国外的“Mobile Payments Today”又将目前移动支付形式分为:

1、个人移动设备POS机。用户将银行卡与手机应用绑定,通过一些媒介进行付款,支付宝钱包就是这个模式。

2、商家移动设备POS机。商家用手机连接设备完成信用卡支付,Square的模式,钱方支付将这个模式做得更形象化一些配了一个输入密码的设备。

3、移动支付平台。所有让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向商家或其他消费者(P2P)付费的支付方式。

4、运营商直接扣费。手机用户购买彩铃、游戏、数字内容等产品,费用在话费中扣除,当然现在也可以直接和sim卡绑定通过NFC付款。

5、闭环移动支付。商家消费卡、充值卡模式,只不过这次换成了移动设备。如果一家公司不愿意使用第三方移动钱包或平台,可以自己开发移动支付工具,比如市民卡、公交卡等。

综上所述,以前买东西是付现或者刷卡,现在可以用音频、射频、红外、蓝牙、二维码等方式搞所谓的未来支付,改变的是前端支付介质,为的是降低移动支付成本,以前装POS机麻烦又昂贵,银行从每笔交易中抽成1%-2%,还有繁琐的申请过程成为小微商户不装POS机的原因之一,另外银行也不愿意承担小微商户在银行卡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如套现、洗钱等安全风险。

现在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就能付款收钱,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承担安全支付、跨行结算等工作,干得活就像银联一样,但是手续费用要低得多得多,想象一下连沙县大酒店都能刷卡消费的时候,这个市场有多恐怖。

目前来看通过手机短信完成的话费账单支付由运营商掌握控制权,以未开通银行账户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二三线城市低收入人群为主,属于垄断领域基本没别人啥事。NFC标准太混乱各玩各的,还牵扯到运营商、硬件制造商、机器改造等等,一时半会儿也起不来,所以现在来看通过手机应用程序的支付、通过外接刷卡器的移动POS机支付最具市场潜力,目前国内移动支付的几大主流产品也都属于这两大类范畴,但是不管怎么样的产品形态,移动支付目前竞争的领域在三方面:

1、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

前面说的去沙县大酒店可以移动支付有点开玩笑,但是目前无论是钱方、拉卡拉、支付宝、微信等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铺线下商家,没有大量的商家使用移动支付终端,用户就没有了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所,移动支付也就成了叫好不叫做的摆设,这个道理就跟银联和各大银行铺设POS机是一样的道理,没POS机也就没有银行卡刷卡,要知道每年光刷卡手续费银行就能赚几百亿。

目前钱方已经有1万多个小商家,其中30%是服装店,处理了50万张银联卡交易,交易额超过3亿人民币;支付宝去年号称花5亿铺6万台POS机,年末又在全国通过出租车做二维码支付,水果店做声波支付;拉卡拉目前刷卡器号称卖出200万台,但是面向商家的产品“收款宝”销量不明;微信走的是曲线救国,从给商家提供微信会员卡和CRM服务切入,未来接入微信移动支付平台。

2、移动支付的应用便捷性

用户对于便捷安全新型支付方式的需求产生了移动支付市场,而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时所遇到的不便又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减少使用环节、提高支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将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率,比如降低使用门槛,不需要为了支付去单独下载安装一个APP,微信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对于小额支付取消身份验证环节,用NFC支付、声波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方法替代刷卡;对于大额支付可根据消费信用体系来提高限额,比如支付宝通过对用户消费数据的挖掘分析,推出自己的消费信用体系作为用户移动支付限额的参照。

3、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目前的移动支付方式里最安全的应该是用Square模式,这种模式改变的只是传统POS机,降低了商家的进入成本,保留了用户原有的刷卡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安全感。而支付宝钱包、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NFC支付等产品就是将手机和银行卡捆绑在一起。

如果手机丢失风险就非常高了,用户不能放心的使用这类产品,那么其支付范围将只能限于小额支付,也就失去了移动支付的意义,当然添加身份验证识别环节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安全性,但有时候会因为通讯失败导致用户体验差,目前各大平台都在提高安全性和为用户创造良好体验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另外利用移动支付套现洗钱等风险依然存在,如何防范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比较有优势。

在国内,作为移动支付的一种方式,远程支付作为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产业链相对比较简单且清晰,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遥遥领先。但是近场支付目前仍停留在小额支付的阶段,应用场景仍局限于医疗卫生、公用事业费、公共交通、独立大型园区、高校等,整个市场仍处于用户培育、商家推广的阶段,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之间目前的差距还不是很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信网络环境的提升、网络交易安全性的提高、移动大数据的挖掘,移动支付的战场已经从线上燃向线下,或将从蓝海杀成一片红海。

苹果正式发布iOS 6.1

文章转载自:CSDN

1月29日消息,苹果正式发布iOS 6.1更新。此次更新除了修复一些Bug以外,还为更多运营商提供4G LTE支持,更重要的是增强了Siri功能,用户可以通过Siri购买电影票。此外,针对Apple TV还增加了对蓝牙键盘的支持,提升Sifari浏览速度并对苹果地图等软件进行了修正。iTunes Match订阅用户可以通过iCloud下载单首歌曲,iOS 6.1还新增“重置广告标识”按钮。

在苹果官方的iOS 6.1新闻稿中,苹果销售高级副总裁Philip Schiller表示,仅在5个月的时间里,全球就有3亿部iPhone、iPad和iPod Touch升级至iOS 6,这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新版操作系统。

MuscleNerd在Twitter上的聊天记录

另外,根据gizmodo报道称,Evad3rs Dev-Team已经为iOS 6和iOS 6.1完美越狱做好准备,其团队成员MuscleNerd表示最快将在本周日放出iOS 6.1越狱工具。越狱工具将适用于除Apple TV以外所有苹果设备。

3C营销理念: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营销制胜法则

转载自:艾瑞网

2013年最炙手可热的两款社交应用想必仍非“微信”与“微博”莫属,而各界人士对于二者的比较、争论更是从未停息。究竟是微信即将替代微博,还是微博力转乾坤?二者在社交应用大局中,就一定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吗?我看未必!

相信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营销达人们已经看出其中端倪,毕竟在商业领域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微博与微信不可彼此替代,亦不可彼此或缺,更不可用经营企业微博账号的方式管理微信公众账号,二者彼此是“阴阳”两极的相辅相成关系。那么微博与微信在新媒体社交领域,该怎样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营销配合呢?我们还是要先来对比一下。

 从平台属性来看:微信重关系,微博重信息

微信是由用户关系构建的社会化关系网络,尤其是打通了PC用户与手机用户的跨平台强关系链,并且整合了QQ关系链及通讯录,每个传播结点(用户)背后都具有深厚的关系爆破圈层。从2012年11月29日朋友圈里被疯狂刷屏的“美丽说”、“蘑菇街”测试分享内容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国内传播环境里存在扩散缺憾的“熟人关系链”,仍具备可怕的信息渗透速度。

微博是由信息关系构建的社会化信息网络,媒体平台价值更高。自09年新浪微博推出以来,新闻的爆破源头就已脱离传统媒体,越来越多的媒体、品牌选择微博作为信息首发渠道,并热衷于将发布会以“微直播”的形式搬到网络平台上进行扩散,足见微博的渠道重要性。

 从传播范畴来看:微信挖深度,微博铺广度

微信是私密空间的闭环交流,可以在目标受众中采取重点培养,使沟通深度及用户品牌忠诚度最大化。由于1对1沟通关系的存在,用户更容易感受到私人化、个性化的稀缺感与定制感,用户所提出的问题更易在第一时间获得响应,与品牌的互动可以不受第三方的干扰而更具张力。

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可以使传播广度最大化。一条微博的扩散周期有多久?由于长尾效应的存在,估计流芳千古都有可能,星巴克“自然醒”微信传播的案例分析微博内容,自去年8月火到了现在;一条微博的信息覆盖面有多广?只要选择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作为传播结点,估计很快就人尽皆知了,这也是微博的商业化变现路径之一。

 从传播张力来看:微信树推力,微博构拉力

微信与用户形成“推力”关系,公众帐号信息送达的及时提醒,使用户在被动接收信息的同时,体验品牌管家式的信息管理服务。微信信息提取式的阅读,对用户来说需要更具实用价值,因此也更易实现精准推送,用户面对微信平台内容,是“点对点”的存在。

微博与用户存在“拉力”关系,微博的开放式信息平台,让用户可以在碎片化的信息中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刷”微博渐成常态,海量的内容提供可以时刻满足用户高涨的求知欲,用户面对微博平台内容,是“点对面”的存在。

据此,微信与微博在新媒体营销中各自的价值便一目了然。微博由于其信息聚合的功能属性,更适合出现在营销战略前端,用以进行大数据的搜集、分析与整理;微信的价值在于纵向的精耕细作,需要响应基于大数据获取的核心信息的落地。因此,基于微信与微博营销配合的新媒体实战“3C理论”便应运而生:

 careful to listen——仔细的聆听

以微博为营销基础平台,收集目标用户的基本属性与特征属性,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收入、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及对品牌的认知,初步刻画用户群肖像,完成品牌策略中的用户洞察工作。

 core of information——核心信息

以微博用户聆听数据为基础,从中界定核心消费群,重点进行行为数据跟踪,了解用户群的品牌喜好、品牌需求以及使用场景,与竞品用户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品牌或产品在用户群中的品牌印象,与品牌传播目标进行匹配,得出核心传播点。

  customized——量身定制的内容设计

根据核心传播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群进行个性化内容设计,以微信为沟通平台进行“狙击式”内容送达,深度沟通品牌理念;微博配合广泛吸引用户向微信转化,为品牌精准营销输送更多新用户群。

以星巴克为例,无论是“自然醒”还是“新年星历”,星巴克仅通过微信+微博来实现营销目的,为线下活动制造社会化舆论效应。

首先,对星巴克官微粉丝进行重点聆听,得出核心用户群肖像及用户特征,如:80/90后,偏女性化,集中在北上广、江浙等沿海一线城市,单身居多,时尚独立且经济自主等。

重点对资深“星粉”进行深度追踪,挖掘用户关注点及兴趣关键词,如:偏爱音乐、旅行、自拍,喜欢美食与分享,热衷于提升正能量的话题等。

将品牌理念与用户关注点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以“音乐”、“开运”为主线的传播焦点,设置多样化的传播内容,从微信端展开个性互动。

与微博形成传播回路,通过微博平台的信息扩散,吸引更多新用户关注、参与星巴克微信活动,持续引爆活动热度,为品牌输送更多新用户。

从目前星巴克新年微信活动的火爆程度来看,“3C”微营销理论又一次验证了微信与微博配合传播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微博的“大而全”,需要微信的“小而精”来进行营销实践,而微信的“狙击式”用户转化,也需要微博“大数据”的支持,与其争夺移动应用制高点,不如相互成就形成多赢局面。

艾瑞咨询: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 市场高速增长

艾瑞咨询: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 市场高速增长

转载自:艾瑞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增长率为96.4%,受到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其中,移动购物和移动营销等细分行业都获得了大幅增长,是移动互联网增速较快的细分领域。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增速为80.0%,智能手机在这一年得到了进一步普及。特别是受到低端Android智能机的推动,智能手机保有量大幅增长,这意味着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取得了非常快的增长,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艾瑞预计,未来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取代将进一步持续,但增速将逐渐趋缓,智能手机保有量在2016年将超过7亿。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2012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主要的推动力在于移动购物的快速发展。2012年,智能手机和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为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提供了用户基础,促使各个细分领域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增速。移动互联网市场在经过2011和2012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将逐渐回归理性。艾瑞认为,2013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变现能力提高,未来几年市场增速将趋于放缓。

移动购物未来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细分行业

2012年移动增值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细分行业,份额占比为53.0%,移动购物占比为23.7%,预计到2014年,移动购物市场规模将超越移动增值,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细分行业。移动购物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在于,一是受到智能终端的快速增长和网络速度的改善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都促进了移动购物快速发展;二是电子商务是目前移动互联网相对而言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电商企业的推动和传统企业在移动电商的布局,均促进了移动购物市场的发展。

  移动搜索市场份额未来将有显著增长

目前移动搜索市场处于流量大、营收小的市场格局,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移动用户对搜索服务具有显著的刚性需求,带来移动端流量大幅的增长;但另一方面,手机屏幕限制及用户移动性、位置性、碎片化的使用行为等因素,使搜索关键词广告在移动端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现有的商业模式还未适应移动端的发展。艾瑞预计,未来伴随语音搜索等输入方式的改进及商业模式的探索,移动搜索市场规模将获得较大突破,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占比将不断扩大。

艾瑞认为:

2012年,智能终端和网民规模都获得了较快的增长,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移动互联网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加入,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布局,将发展重心向移动领域倾斜。但在商业模式和变现的探索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传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并不适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延伸而是颠覆。艾瑞预计,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将重在商业模式的探索,市场规模增速将逐渐趋于放缓。

安沃传媒领跑2012移动营销,获Adworld2013多项大奖

安沃传媒领跑2012移动营销,获Adworld2013多项大奖

转载自:DCCI

近日,在DCCI主办的AdWorld2013互动营销世界上,中国最大的智能移动广告平台安沃传媒获金营销“2012年度最佳移动营销案例”,“2012年度最佳移动营销技术”等三项大奖,总裁兼CEO郭伟先生,荣获大会授予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广告百名风云人物”称号。

AdWorld金营销大奖由国内知名互联网监测机构DCCI组织评选,今年是第6届,是国内网络营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本次Adworld2013,主论坛环节在各个讨论话题中移动营销作为热点话题在各项主题讨论中均作为重点,以及分论坛环节连续两个移动相关单元的设置,都体现出当前国内网络营销领域最受关注的领域,就是移动营销。

2012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智能移动终端都进入了高速普及的阶段,有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智能移动终端用户将超过5亿,而随着用户使用时长、用户覆盖率、媒介关注占比等关键指标的增长,智能移动终端在营销领域正在以极高的成长性展现着自身的价值。

安沃传媒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移动广告平台,自成立伊始就以品牌广告为主营方向。2012年,安沃移动广告平台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了千亿次级的移动广告展示,并以全屏、半屏、插屏、透屏等广告展现形态,重力感应、拍照、二维码扫描、Passbook、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互动营销技术,为品牌广告主提供了行业内领先的移动营销体验;同时也通过N+智能移动广告投放体系及精准的受众人群数据模型提供了行业内领先的移动营销投放效果优化。至2012年年末,安沃传媒已经为超过600个品牌广告主提供了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营销服务,这其中,全球500强企业有超过100家在安沃移动广告平台进行了移动营销探索。

在本次AdWorld2013互动营销会议上,安沃传媒携手群邑旗下专业移动营销代理商mJoule邑智以“肯德基:天黑请亮喵灯”、“沃尔沃:85年以人为尊”两个案例获得金营销2012年度最佳移动营销案例,携手科思世通以“一汽奥迪:卓▪悦服务”获得金营销2012年度最佳移动营销技术大奖,在品牌广告的移动营销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是唯一一家有2个以上案例获奖的智能移动广告平台。

一次斩获3项全场大奖,既是对安沃传媒在过去一年在移动营销领域作出贡献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安沃传媒会在2013年再接再厉,以更多的优质案例来展现移动广告的优异表现,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更快的成长起来。

2012年中国 “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

2012年中国 “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

转载自:DCCI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搜索成为用户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相比传统的搜索方式,移动搜索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上下游厂商纷纷进入移动搜索市场,移动市场的发展进入了关键的时期。

本次研究通过调研1942个移动搜索用户,以及三位移动互联网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市场现状深入分析,从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体现移动搜索的关键价值;通过用户的移动搜索使用行为及态度,基于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及态度的不同,研究用户对移动搜索的品牌态度和品牌价值;通过用户对于移动搜索的关键评价因素和对不同品牌的选择倾向的研究,体现移动搜索的品牌关键价值。

报告亮点:

1. 移动搜索方式:浏览器网页搜索为主,搜索类APP及应用内搜索为辅;

2. 移动搜索的影响更前端,对改变用户的行为及态度有关键性的影响,而且随时随地满足日常需求是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主要驱力;

3. 用户对移动搜索的关键四大评价因素,五大搜索重点;

4. 未来六大搜索趋势:视觉搜索、语音搜索、情境搜索、个性化搜索、聚合搜索、应用调用搜索

“相比PC搜索,移动搜索的市场还没有成熟,其所蕴含的能量远没有被挖掘完,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DCCI分析师认为,“从目前技术实力、品牌认知度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看,以百度为代表的移动搜索引擎将引领这一市场持续升温。”

报告下载(完整):http://www.dcci.com.cn/down/movesosuo.html

DCCI:移动搜索渗透率最高

DCCI:移动搜索渗透率最高

转载自:DCCI

1月25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2012年中国移动(微博)搜索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移动搜索的市场整体渗透率上升势头强劲,在最常使用移动网站及最常使用的移动APP调查中,移动搜索均排名首位,成为普及率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主要通过访问移动网站、直接调用APP两种方式冲浪移动互联网,而无论是直接访问移动网站,还是使用APP,移动搜索的市场渗透率均排名首位。报告数据显示,通过移动浏览器使用移动搜索服务的用户市场渗透率高达88.26%,大大超越综合门户网站、微博等;直接调用移动搜索APP使用移动搜索的用户比例也达到了66.6%,超越大热门即时通讯类应用和移动社交类应用。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伴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作为信息获取重要通道的搜索引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移动搜索市场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的移动搜索品牌发展带动了移动搜索的普及。cnnic在去年下半年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数据也显示:2012年百度移动搜索以近九成的首选使用率居各移动搜索品牌之首,移动搜索在2012年迅速抢占市场并成为第二大手机应用。而百度也曾在2012年Q3的财报沟通会上表示,在整体使用量提升的基础上,移动端搜索流量增长很快,同比增速达到双位数。

DCCI分析师指出:“从移动搜索市场整体情况看来,百度与用户搜索需求契合度更高,且信息更全面,更符合移动用户的搜索习惯。百度在移动搜索品牌使用率方面稳居首位并不断拉开与对手距离,原因正在于此。” 据报告数据,网民使用移动搜索查询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生活类信息、影视信息、交通出行信息等十几个类别,而百度在排名前五的信息类别中使用率均为最高。

此外,在未来移动搜索布局方面,报告分析称,根据用户需求视觉搜索、语音搜索、情境搜索、个性化搜索、聚合搜索以及应用内搜索等或将成为发展趋势。据了解,百度已在移动搜索领域率先完成布局,推出包括了网页版移动搜索、百度移动搜索APP以及内嵌于手机浏览器、WAP站等各处的移动搜索框,方便用户随时使用。同时,百度还在时效搜索、聚合搜索、WebAPP框计算、应用内搜索、语音助手以及情景搜索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以便更好用户在搜索方面快速、全面、多元、个性、智能的生活化需求。

“相比PC搜索,移动搜索的市场还没有成熟,其所蕴含的能量远没有被挖掘完,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分析师分析称,“从目前技术实力、品牌认知度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看,以百度为代表的移动搜索引擎将引领这一市场加速升温。”

互联网步入“手机时代”

转载自:艾瑞网

日前发布的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当互联网的“手机时代”拉开大幕,人们的生活方式因这方小小的屏幕而改变。手机网民规模的迅速壮大,也直接引发了以手机为平台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在这一轮新的互联网变革面前,我们准备好了吗?

消费者:

掌上生活令人着迷

“早上醒来,还躺在被窝里,先用手机上网,看看有什么新闻,谁在微博上@了我;开车出门,先用手机查看实时路况;等人时,用手机看看视频,玩玩游戏;晚上请朋友吃饭,用手机查一下饭店招牌菜;夜深人静,如果不用手机QQ、微信一阵,就没法安然入眠。”上海白领李海俨然一名手机“依赖症患者”。

和李海一样,如今我们身边离不开手机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角色逐渐确立,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成为现代人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网络娱乐集成化的载体。

“手机作为带体温、情绪、自我意识的设备,正在成为人类信息接收和沟通的”第六器官”,如果外星人观察我们,估计会这样描述:这个物种正在进入科技驱动的体外进化阶段……”40岁的手机网民马鸣说。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手机上网用户的结构也在发生改变。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二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体现出的手机网民“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特点,在一年时间里得到改观:一方面,手机上网的便捷和便宜满足了农村地区居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的上网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越来越多实用性应用软件进入手机运营平台,一些高年龄、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也逐渐融入手机网民的主体。业内人士表示,手机上网用户结构的这种调整或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趋势,“正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使用手机上网的多是中高端收入人群。”

如此庞大的手机上网用户群,他们都在用手机上网干什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表明,即时通信功能高居2012年手机上网使用功能榜首,高达83.9%。此外,搜索、网络音乐、微博、网络文学也进入使用率排行的前五名。据了解,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3.09亿,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与网民需求相适应,不少传统“纸媒”相继推出手机阅读应用软件,许多原本“主攻”PC终端的视频网站也纷纷倾力打造手机平台的服务。

有人戏言,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手机将取代你家里的电视、电脑、书柜、固定电话,你的客厅、书房、卧室都将因为这个小小的屏幕变得更加简单。也或许,这并不是戏言。

从业者:

市场开发前途无量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视频网站优酷土豆高级运营总监魏明看来,是移动互联网进入规模爆发的临界点。2012年,移动终端访问量已经超过优酷土豆总访问量的20%。2013年新年伊始,优酷移动终端视频日播放量率先突破1亿次。“2013年将成为移动视频商业化元年,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魏明说。

而随着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其规模庞大的用户群给产业链上游产品和内容开发生产环节带来的信息反馈与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正如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言,手机上网快速普及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其推动了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持续不断的创新热潮,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未来几年,什么样的内容产品和应用程序会受到用户最大程度的关注和青睐,是当前许多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开发商和内容提供商最兴奋的话题。在这一轮手机带来的互联网革命中,谁先想明白这问题,谁就将占领产业和市场的先机。

从2007年到2013年,洪亮从一个移动游戏应用开发者,做到了触控科技负责研发的副总。在他看来,随着手机上网普及,未来的手机应用开发,好的内容和好的营销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手机将成为个人娱乐中心、个人计算中心。基于手机平台的内容产品和服务必须越来越强调满足用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优酷土豆首席技术总监姚键说。

魏明表示,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方面,媒体要更加注重产品与用户的互动性;网络娱乐方面,让用户随时随地在多种终端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是产品和服务的关键;社交方面,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应用软件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电子商务方面,与人的需求相关的应用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改变的发生,短则一两年,多则五年。”

与之相应,移动终端所呈现的文化产品内容也正在经历一次大的变革。手机移动终端的发展会不会带来以其为目标载体的手机电影、手机小说、手机出版等,并形成全新的内容风格、生产模式和营销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谁也不知道手机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变化,但这样的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真实而深刻地发生着。”魏明说。

观察者:

别让生活“被碎片化”

问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在城市的公交车上或者地铁里,人们最频繁的行为是什么?相信不少人的答案都不谋而合玩手机。

“手机时代”,巴掌大小的屏幕为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忙里偷闲的种种可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手握手机,种种社交、娱乐、购物都不在话下。然而,在种种显而易见的“方便”背后隐藏的潜在威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见证和体认时间支配与文化生活的“被碎片化”。

原本是由于“没时间”而不得不选择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网络娱乐方式,却往往因为习惯成自然而只能接受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从而逐渐丧失了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或许正是手机带给许多人的“现代病”、“手机病”。如果说这种“被碎片化”的症候还不够凌厉,那么新一轮的网络沉迷和内容筛选不当带来的危害则不再是耸人听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6.2%,手机成为可以移动的“电子海洛因”,搜索百度词条“手机上网综合征”已赫然在目。手机上网也成为新的犯罪入口,手机网络犯罪研究成为警界新课题……

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近在咫尺的“手机时代”面前,我们准备好了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在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从业者和消费者来说,都要学会既顺应潮流发展,又冷静地保持适度疏离。

姜奇平表示,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将来的生产方式将会变为“一对一”的精确的生产服务,这就要求消费者要适应这种变化,最大程度地了解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地接受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是理性地在多元的产品提供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优秀、健康的产品。

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对于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来说,必须将以往以生产者为中心、引领消费者的生产方式改变为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应当像乔布斯一样,做一个完美的”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者。如果没有这样的眼光与准备,不论是企业还是整个产业都很难在世界范围内做大、做强。”

移动广告 视频先行 秒针系统在京举办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展论坛

移动视频为跨屏整合投放提速
  1月15日,中国领先的第三方广告技术公司秒针系统携手暴风影音、多盟、风行网、爱奇艺、乐视网、PPS网络电视、PPTV网络电视以及搜狐网联合主办了“移动广告 视频先行“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展论坛。
  包括宝洁、可口可乐、百洋医药、三星、联想、蒙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群邑集团、阳狮集团、安吉斯媒体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媒介代理公司,移动媒体、移动广告平台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业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大视频语境下移动互联网广告新的发展趋势,并就如何更好地驱动移动广告产业链的协作和共同发展进行了多方对话。
>>论坛详情<<

中国区主席陈建豪:手机已成第一屏幕$7 宗俊: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生活$7
  两年前手机还作为第三屏新势力,而今天已经跃升为第一屏幕,也是最贴身的屏幕,我们有必要去规范它。秒针系统此次与各家在移动端先发力的视频网站合作,将积极推动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化、标准化、有序化健康发展。   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5到6亿的规模,这里面有2亿人左右会实现山寨机的转换,他们可能不用PC互联网,但他们会在工厂门口用手机看小说、玩游戏,享受智能的移动互联网,这些人群对某些广告主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阅读详情<< >>阅读详情<<

百洋医药张圆:移动广告投放 数据支撑是关键 可口可乐杨曼曼:第三方监测助移动视频广告前行
  我们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做ipad端的广告投放,我们很严格通过秒针公司跟各个公司的对接,做了完整的数据监测。监测结果让我对移动终端的投放有更大的信心,今年我们也会增加在移动视频终端的广告投放预算。   我们观察到,在视频网站发展这一块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就是移动视频。在整个多屏营销尤其是移动视频方面,很高兴能够有秒针系统这样一个第三方监测机构,帮我们及时分析数据从而更好的优化我们的媒介计划。
>>阅读详情<< >>阅读详情<<

秒针高宝珠:移动互联iGRP 广告评估的里程碑 移动视频媒体价值展示:移动广告 视频先行
  可口可乐移动视频前贴片广告案例:投放13天,5家主流视频媒体,每家每日70CPM。总体表现:实际曝光5,512, 336,与预估相比达到121.15%,实际点击量514,963,所有网民UV2,555,631,Minisite曝光量292,742。   移动广告,视频先行,移动广告是定语,视频先行是主语,智能终端的爆发性增长延伸了网络空间。现在,93%的用户在用Wifi看视频,这是视频的享受,在家庭、厨房、卧室里看(视频),还不是真正移动的概念。
>>阅读详情<< >>阅读详情<<

华通明略谭北平:高质量Panel 保障移动广告测量 圆桌讨论:大视频时代的移动广告路在何方
  移动互联网样本组是测量受众的关键。准确测量目标受众,依赖于一个高质量的样本组Panel:独立第三方;代表性覆盖;个人信息准确;设备与人的强对应;自愿加入和退出;保护隐私。   消费者在移动,我们(广告主)一定要去,关键是怎么去,第一是规模化,第二,让消费者知道我们提供给他广告内容在上面。希望行业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规模化的,让消费者了解到广告内容,我们一定会去拥抱。
>>阅读详情<< >>阅读详情<<

关于秒针

秒针系统是中国领先的第三方广告技术公司。秒针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和广州设有办事处,拥有超过280名全职员工,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认证企业。

秒针目前日均处理数据超过2TB,拥有日均处理1000亿广告请求的数据处理能力,累计存储、处理数据超过2PB。秒针独特的 Moment Tracking 技术,可以帮助广告主及其代理公司、网络媒体有效评估和优化数字广告效果,提升媒介投资回报。包括宝洁、微软、可口可乐、大众、欧莱雅、肯德基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在使用秒针的产品和服务优化其数字广告投入,提升广告投资回报。

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广告技术提供商,秒针为媒介投资者和行业提供中立、公正、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有效的技术应用方案,推动广告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更多信息请登录秒针官方网站 www.miaozhen.com

关注秒针系统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miaozhensystems

移动浏览器成巨头新角力场

移动浏览器成巨头新角力场

转载自:艾瑞

占据移动互联网最重要入口位置的移动浏览器行业走进2013:入局者已经就位,分羹绝不是平分,巨头游戏的垄断特性只增不减。

巨头当道

浏览器,具体到移动浏览器,只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微小分支,但却吸引了诸多从业公司的目光,老牌公司UC优视、欧朋以此为生,新生代创业公司海豚、天天以此为志,还不乏腾讯、百度这样将之作为业务标配并试图后来居上的行业巨头。

竞争故事在去年加入了更为血脉膨胀的桥段,从全球背景下的大洋彼岸一直演绎到中国市场,这些都成为移动浏览器群雄逐鹿2013年的铺垫。

首个出场者是谷歌,全球的互联网霸主去年2月将Chrome移植到Android手机上,并计划替代原生浏览器作为Android系统的默认浏览器。很快,6月份的谷歌开发者大会,Chrome宣布推出iOS版本,这一打入苹果大本营挑战Safari的行为让业界激动不已,要知道,谷歌当时在地图撤离iOS一事上与苹果不太愉快。

Chrome是谷歌搜索之外最得意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去年5月,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数据显示,Chrom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微软的IE登顶全球。虽然这一数据仍有争议,但冲击占据霸主地位十余年IE的趋势似乎不可遏制,接连发布Android和iOS等移动版本,谷歌在移动浏览器市场的野心不言而喻。

同样气势汹汹的还有更老牌的雅虎,一直致力复苏事业的互联网巨头推出了Axis手机浏览器,要做Chrome 和Safari 杀手。

而在中国市场,百度、腾讯、360等巨头级公司均在马不停蹄地升级更新各自的移动浏览器版本。在PC市场一直与360死掐的搜狗浏览器也导演了一出“暗度陈仓”。

去年6月,搜狗CEO王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态度鲜明:“还在思考,我们不会发直接的手机浏览器,如果要发,也要有重大的差异化,现在看来没有。”

不过在去年11月30日, 搜狗手机浏览器iPhone版发布,至今已进行了三次版本更新。根据官网信息,搜狗手机浏览器Android版也在计划之中。

在第三方咨询公司发布的《2012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监测报告》中,六家公司占据95.1%的活跃账户市场份额,这之中有巨头背景的就有手机QQ、欧朋(全球最大移动浏览器Opera在华子品牌)、百度、天天(华为旗下)四家企业。

而市场上活跃的移动浏览器中也有阿里云浏览器、迷人浏览器(小米旗下)这样的“富二代”,这还不算尚未在华真正发力的谷歌、雅虎等企业,走过2012年的中国移动浏览器行业,巨头当道正当时。

各奔东西

即便豪强林立,但移动浏览器行业仍处于圈地阶段,在商业模式仍不明朗的今天,如何获取最大量的用户无疑还是竞争重点,技术和策略皆为此服务。

围绕这些竞争要义,多家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兵分各路展开行动。具备先发优势的老牌厂商UC优视在其全球4亿用户基础上开始搭建开放平台。UC优视创始人兼CEO俞永福认为,移动浏览器的内涵将重新定义,从一款简单的上网软件变为移动互联网入口服务平台。据此观念,UC一直深耕其四大业务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发行平台、移动社交平台、移动游戏平台。

不同于UC,新入局者欧朋、百度仍在全力增加用户量。欧朋CEO宋麟透露,2012年欧朋成功进入国内第三方浏览器市场前三,年内实现500%以上的增长,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而新一年会继续稳固第三名的位置,并努力让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成为“藕粉 ”(欧朋粉丝)。

同样对用户规模在意的还有手机QQ浏览器,借助QQ用户基数,手机QQ浏览器快速上位后一直在数据层面与UC掐架。这一事关品牌和口碑的竞争要点谁都不肯放弃。

而关注浏览器最原始性能的厂商也依然存在。海豚浏览器去年高调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内核——极速内核。

华为旗下天天浏览器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内核才能体现出来最核心的差异,比如对视频的支持, HTML5现在最杀手级的应用就是视频”,因为“用户对移动浏览器的体验要求很多都要基于强大的浏览器内核才能做到”。

对平台构建的理解、对速度的理解是上述厂商竞争的焦点,这无怪乎屡屡发生“真假内核”的争吵,而这一切今年仍将继续。

分析师刘鹏描述现今趋势时则坦言,移动浏览器市场巨头林立,需求个性化及平台化能力是竞争王道。他进一步解释称,这主要看移动浏览器厂商的市场执行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前者考验市场推广下的用户规模以及因此展开的变现行为,而后者考验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平台整合等创新能力。

移动浏览器市场实力矩阵

就移动浏览器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研究机构分析师刘鹏近期发布《2012年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对2011-2013年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厂商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做解读:

领先者:QQ、UC

预计新进入者:百度

手机QQ浏览器和UC浏览器占据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活跃账户的77%。UC浏览器是老牌厂商,具备先发优势和忠实用户群,借助开放平台架构搭建,其商业化探索可以率先展开;手机QQ浏览器依托腾讯庞大的资金、内容和渠道实力,冲劲十足;百度在2012年9月百度大会上高调发布百度手机浏览器新版本,这标志着又一互联网巨头将发力手机浏览器市场,具备类似腾讯的优势,能否复制成功拭目以待。

务实者:Opera

预计新进入者:迷人、天天

Opera作为全球知名的领先手机浏览器品牌,拥有领先的技术、充沛的资金和优质的品牌影响力等资源,Opera进入中国时间较早,凭借其简洁的风格和良好的体验,积累了一大批用户。但其欧朋品牌建立后,Opera可能逐渐淡出;迷人浏览器和天天浏览器这两款具有终端背景的手机浏览器品牌,在渠道预装、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创新者:海豚、360、Go

预计新进入者:欧朋

海豚浏览器开创的手势功能引领了众厂商寻求产品差异化的热情,例如欧朋浏览器在阅读翻页、个性化方面不断优化,Go浏览器继承了一贯的炫酷页面风格等等。欧朋则凭借和渠道商天音的合作、技术上的优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迅速在市场立足。

补缺者:移联

移联浏览器作为手机浏览器市场的小卒,无论是在用户规模、资金实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都稍逊一筹,但是移联浏览器深耕细分商务市场,积极进行探索,寻求差异化之路,仍会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移动广告量起来了!2013年绩效营销将成主流

移动广告量起来了!2013年绩效营销将成主流

转载自:CSDN

回首2012,全球移动广告的发展还参差不齐,在亚太地区,日韩由于起步较早,移动广告市场已基本形成气候,而在中国,移动广告尚处于摸索阶段,2013年移动市场会怎样?

移动广告量起来了!

来自金融服务公司Cowen and Company的调查显示,50家美国主要广告商中,有80%的公司都准备在接下来12到18个月增加移动广告投入,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都计划在移动上投入总广告支出的5%。

70%的公司都认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是移动广告价格提高的首要驱动因素,也就是说,移动渗透率是决定广告价值最重要的因素。三分之二的买家都认为改进后的移动广告形式是重要的价格驱动因素,许多受访者认为,在未来两年,移动和桌面端的广告渠道将会价格相当。

趋势

Vserv.mobi的东南亚副总裁Vikas Gulati预测,下面六大趋势将会推动移动广告成为2013年的中心:

  • 移动绩效营销将成主流

小贴士:绩效营销

绩效营销,也称为效果营销,就是按效果计费,广告主根据广告发布后的行为数量与会员进行费用结算,即企业按照网络营销的实际效果来支付推广费用,是网络营销的一种。营销效果通常用销售额、引导数、行动和点击数等指标来表示,这些可统计的指标就是企业付费的依据。